标签归档:交易

反转交易的两种场景

统计学的角度上看,短线的反转交易可以以标准差分布作为分类依据,设置过滤条件,按照左侧右侧的予以区分。

第一类是左侧交易。

左侧交易可以做,但一定要满足更加严格的条件。设置一个 95% 以上的概率分布取值,设置包络线。左侧交易至少要求价格第一次收盘突破包络线后,第二次尝试突破失败。这个“尝试”只限于两种情况:第二次测试在水平线上创了新高/新低,或第二次尝试又突破了包络线。这两种情况以外,不符合条件,不做左侧交易,转向右侧交易。

例如,第一种情况,水平意义上的新高新低。价格在 3892 的位置,创出新低,而此时,统计意义上已经不支持价格在新低位置维持,价格有回归的需要。

例如,第二种情况,二次尝试突破包络线。价格没有新低,但对包络线的突破幅度减少,统计上价格已经无法维持在包络线之外,即将回归。

第二类是右侧交易。

右侧交易与左侧交易的差别在于,右侧交易是已经启动了的交易。

按照 Al Brooks 的标准,介入反转交易,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趋势棒突破原有的趋势线。随后的再次回撤才能在不创新高新低的前提下,认作启动点。

例如下图,价格连续在包络线外运行,出现一连串明显的反向趋势棒。再次回试即可以在任何一个合格分型买入,等待价格回归。

将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并列在一起,事实上可以覆盖大多数情景:

  • 第一次突破包络线,或接近包络线之后,一个明确的反向趋势棒突破了原有的趋势通道线,则回测前高前低的标准可以放低,按照右侧交易介入即可。
  • 第一次突破包络线,或接近包络线之后,没有明确的反向趋势棒突破原有趋势线,那就继续等待第二次突破包络线,或是创出新高新低。如果没有这两种情况,由于反转力度过于弱小,只能继续等待。形态上,这种弱反弹即使出现第二次反弹,也往往会形成一个小级别中枢,或旗型,形成中继形态。
  • 第一次突破包络线,或接近包络线之后,没有明确的反向趋势棒突破原有趋势线,出现了第二次突破包络线,或是创出新高新低,做出一系列筛选过滤后,则可以视为原趋势力度耗尽,原生态意义的“反转”来临,可以进行左侧交易了。

以上三种情况,本质上是在进行完全分类:一是有没有趋势棒,二是有没有某种二次测试+说谎。如果两个都没有,则继续等待,直到有。在严格的统计分布视角下,趋势的衰竭一定会呈现这两个特征,出现了,按部就班,照章办事即可。

反转交易的止盈要单独写了。简单一句话概括,反转交易的期望不宜太大,要有主动止盈。建立在主动止盈基础上的合格反转交易,获利能力不比传统趋势交易低。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05/

多级别联动下的短线确定性: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

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一月下旬短线上涨了一周。根据 Price Action 的理论,是个典型的均线附近 Hn (H3)上涨的实例。结合多级别联动,可以以非常小的风险敞口介入其中,博取 15 倍左右的回报。

港股最近一段时间的成交量缩水。看市场情况,这次短线机会的资金容量大概 200 万港元,适合大资金做短差调仓降成本,以及散户轻、重仓操作。

首先看日线图。

简单做个标记。

日线图上,标记 1 的位置:

  • 日线分型不符合左右强弱原则,右侧未出现趋势棒。
  • 回踩踩破了 VWAP。
  • VWAP已经掉头向下。

很显然需要等待二次确认。

标记 2 的位置是个 H3,回踩 VWAP。1 月 17 日的空头趋势棒收盘后,最低价已经非常接近 VWAP,此时应该转入 15F 跟踪观察。直到标记 3 的位置附近,价格偏离合理区间,择机出场。

15F 图如下:

简单标记:

标记 1 是日线 17 日阴线收盘。可以看出此时的下跌在 15F 图中并未结束,需要继续等待二次信号。

标记 2 的位置有 4 根 15F 线重叠,形成了小的交易区间。此时 MACD 绿柱开始缩短。注意一般短线的启动点是在绿柱子第二次缩短。此时是第一次缩短,所以不用急。这个时候相当于做个预热。盯盘可以转入分时图了。

标记 3 的位置是绿柱子第二次缩短,同时上攻 VWAP。如果不展开到分时图,这里的趋势棒就是启动信号,以前低做止损位,0.24 港币的止损区间,小于 2%。如果切换到分时图,可以做的更精细。

标记 4 的位置是第二个入场点。同级别价格上穿拉锁区域回踩两次,形成了 H2 架构。

标记 3 附近的两个低点出现在 1 月 22 日和 23 日两天。展开两日的分时图:

标记 1 的位置价格上攻了分时线两次,但未能形成分时图底分型,不算站稳。标记 2 的位置,价格上穿分时线,回踩不破。此时可以入场,以分时线为止损位。

入场价格 13.14,止损位置 13.06。以上下各多给 1 个 tick 计算,止损区间 0.12,止损区间小于 1%。

当日入场后,价格未跌破分时线,持有,按照 15F 图跟踪观察(“移花接木”)。

1 月 26 日早盘跳空高开后温和回踩,显示还有二次攻顶。1 月 29 日早盘创新高,显示 15F 图见顶,切换回分时图。

标记 1 的位置,出现跌破分时线后未回到线上的情况。最迟到标记 2 的位置,应该将头寸清掉。

此时,是 1 月 29 日下午 13 点开盘后。收盘前,回收现金。

收盘后,再看当日日线,完美逃顶。卖出离场的价格应该在 14.80-15.00 左右,收益率约为 13%-15%,风险收益比约为 15 倍。

总结:

  • 机会是次第展开的,从日线到15F线,再到分时图,不用着急,不怕错过,不可越位。
    • 高一个级别的判断,决定低一个级别的操作。
    • 第一个级别的风险释放后,盯盘参考高一个级别。此之谓“移花接木”,以小敞口换大收益。
    • 高一个级别出现离场信号,降级到低级别确认找点离场,守住利润,避免大的回撤。
  • 多级别联动可以很好的产生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效果,以“日线-15F-分时”三级联动次第向下,再次第向上,可以在确定性的基础上把握右侧进场的机会。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00/

交易中三个系统的实践策略

技术分析、比价关系和基本面分析是交易中的三大系统。用三个系统过滤交易机会,可以提升胜率,也可以改善盈亏比。

三个系统的的实践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是基本面选股。

什么是基本面?——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解,此“基本”非中文中的“基本”,而是指英文中的“fundamental”。根据 Merriam-Webster 的解释,意思是:

serving as a basis supporting existence or determining essential structure or function

基本面的意思是“决定性的(事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基本面误解为“财务信息”、“经营数据”、“宏观指标”甚至“库存数据”等等。这些都是新闻,是消息,不是基本面——这些都不是具备特异性的决定因素。

真正的决定因素长什么样子?

  • 中国国航 IPO 后破发,“国航李总当兵出身,怎么可能让自己的股票跌破发行价这么没面子?”;
  • 2010 年–2011 年鞍钢重组攀钢钒钛,给出现金选择权,要么股票涨到目标价要么鞍钢赔付股东 80 亿元现金,鞍钢是国企;
  • 长江电力、宁沪高速这种分红股票的股息率 8% 甚至更高;
  • …………

以上这些才是真正的基本面。真正的基本面,一定是“决定性的”、“个体的”、“case by case”的因素。这些基本面的信息,属于真正的学习者,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股票分析师。

这些信息对个人交易者而言往往可遇不可求。交易中如果总是等待这种信息,容易让自己陷入焦虑。有个替代的办法可以迁就使用:以选股器中的部分指标代替基本面分析,只看那些经过市场和大机构筛选的标的。这些指标的组合很多,方法都是统一的:只有经过了市场和大机构的认可,真金白银砸过的,才能进入“选股范围” ——这里注意,不是自选股,也不是选股的结果,而是选股过程的“分母”。基本面过不了关,连选股的分母都不算。

其次是比价关系过滤。

任何一直股票,一定处于两个维度中。

第一个维度姑且叫“指数维度”。大票属于50、300指数,小一点的属于500、1000指数,或属于科创板指数、创业板指数。不是主要指数的成份股,也属于一类,叫“非指数”。

第二个维度姑且叫“概念维度”,是指包括中证、万得、申万等各种行业分类在内,基于主营业务认为划分的概念分野。各种概念粗细程度不同,大的集合如一级行业分类的“煤炭”、“石油”、“电力”,小的集合如“呼吸机”、“ChatGPT”。

不妨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底。一直股票被基本面选股选出来以后,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技术分析:

  • “指数维度”上,自身归属的指数必须强于沪深300。市场的风格不断转换,大小票的强弱不同。比价关系上,个股所处的指数必须强于市场均值。
  • “概念维度”上,自身所归属的概念指数必须强于沪深300。同一个股票可能归属不同概念,这里的地域板块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其余的行业概念板块有属种之分,一般不会内部矛盾。比价关系上,个股所处的行业概念必须强于沪深300。

通过这两重过滤后,潜在的操作标的一定既是属于强势指数,也是属于强势概念,自身往往不会弱于比价的基底。即使弱一些,也有赌强力反弹的可能。所以在这里,个股直接对比比价基底指数,似乎倒没那么重要了。

经历了基本面和比价关系选择后,五千个个股剩不下多少了。这是可以进入下面的技术分析阶段。

最后才是技术分析。

对于个人交易者,完全可以把“技术分析”这个环节再次拦腰斩断,分成“完全分类”和“择时入场”两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技术分析方法对“能搞的”和“不能搞的”完全分类,再次过滤掉一般以上的标的。这是前一阶段中强势板块强势指数中的相对弱势股往往就被淘汰了。

第二步再对幸存下来的少数基本面、比价关系都过关的个股逐个做个技术分析。一般而言,其数量往往和操作级别有关。级别大的可能留下的个股略多,级别小的由于存在多级别联动分析,第一步的完全分类会多做一到两次,留下来的会少一些。短线少看几个,选的频繁一些;中长线多看一些,但选股周期更久——这是个自洽的逻辑。

技术分析是手段,目的是择时。要找到最适合账户资金体量的介入时点,一定要在尽可能小的级别跟踪分析。这就决定了大量的选股器、程序代码无法代劳人工操作,操作的股票池子也一定不会很大。

有了基本面和比价关系的过滤,技术分析的方法和成色并不重要。甚至在对冲的策略中,空头一侧配置适当的指数期货合约,多头一方将基本面分析和比价关系分析的池子一股脑等额买入,大概率是不会亏钱的。前面两个做好了,关于“技术分析”甚至可以“无话可说”。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153/

转折点的操作逻辑

操作层面,交易的逻辑只有一个:明确价格运动的方向,然后寻找转折。

所谓买卖点,都是基于转折的次生概念。

第一类买卖点是转折本身,第二类买卖点是转折的二次确认,第三类买卖点是原有趋势的确认。同级别的角度上,只有第一类买卖点是转折点,后面两种都是更低级别的转折点。

寻找转折点是交易的基本功,也是确定买卖点的前提。

一个位置如果被判定为转折,需要通过几层过滤:

  1. 在走势的角度看,前面需要有中枢。这个不需要严格的笔段走势论证,只需要记住这个逻辑。无中枢,则无同级别走势,无同级别走势,自然不存在同级别转折。

  2. 在统计的角度看,需要有发散或收敛的逻辑。K 线的本质是价格抽样,背后是散点。有散点就可以做统计,就可以知道均值、标准差,进而计算波动率。有了波动率,就有了发散或收敛的判断依据。价差要么来自发散,要么来自收敛,二者必居其一。同样地,正负偏离可以作为方向的过滤,避免做错方向。

  3. 在均线束的角度看,量化不同周期价格波动的比例关系是必要的。这里不妨采用 MACD 的范式,以 MACD 和 DIFF 为核心评估。参数需要作出必要修改。MACD 可以和中枢判断一起,避免“半山腰”的操作。

  4. 在均线的角度看,需要必要的均线过滤,同侧同向。一个灵活且有效的中期均线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防范风险。这里 VWAP 的方式是合适的,参数不妨就取 20。这里没有一定之规。

  5. 从 K 线和 K 线组合的角度看,一定要有一个合格的分型。分型一定要满足必要的强弱关系。一是看分型组合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关系,二是看分型组合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关系。这里可能会和上一点出现不匹配,往往是 5 先出现,才有 4。这是正常的,不必深究。

依照以上的判断,最后过滤所得到的转折点,一定是一个右侧的交易位置,这在成交序列的角度一定是“错过”了转折点的。但如同资深交易员 AndersFu 所说,买卖点永远是一个圈,不是一个点。只有先错过转折点,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买卖点。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133/

再谈止损要有意义

四年多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止损的文字,当时是接触交易的第六年。又是接近五年过去了,交易满十年了,有必要再总结一下止损的意义。

止损出现在建仓之后。止损时,一定有持仓。持仓是对市场未来走向的观点表达,止损意味着观点被证伪。

这里隐含了两个信息:

  • 持仓基于观点;
  • 持仓的观点可被证伪。

在这里,常常出现的错误有两种:

其一,持仓并非基于观点,而是基于感觉。很多散户交易者匆匆瞥一眼手机,凭感觉下单,这不叫基于观点,这叫跟着感觉走。这种错误普遍相对初级,比较明显,不展开。

其二,持仓的观点不可被证伪。最典型的一类观点是这种:“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因此在 6124 整数关口 入场做多”——即使入场后 15 年价格没突破 6125,这个观点也并没有被证伪。甚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说,“我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卡尔波普尔曾给“科学”作出过扼要的定义,就是“可证伪”。观点也是一样,要可以被证伪:“判断上证指数在回落到 6120 之前会突破 6125”——这句话就可以被证伪。如果价格没有碰到 6125,先出现了 6119.99,假设就不成立了。基于这种观点,自然可以将止损设在 6119.99,一旦出现 6119.99 位置的成交,止损就好,这个止损是有意义的。

规避掉上面两种错误后,还要辨析持仓观点的生成过程——究竟是基于归纳,还是演绎

大部分的交易体系,观点都是基于归纳。如均线、趋势线、布林线、支撑阻力、K线形态、技术指标等,观点本身就不是确定性观点,具备盖然性,不具备必然性。基于这类交易逻辑生成的观点,在止损的那一刻常常会犹豫。下不去手不是手软,是观点本身就不具备非黑既白的属性,在逻辑上不符合排中律。

只有基于演绎的逻辑,才能规避这个困境。

以最典型的一买入场为例,如果基于分型,就是一种归纳思维。无论分析分型的位置还是形态,都是在寻找优势概率。并且,基于分型入场会陷入一种困境:突破入场会损失回报比,回踩入场会失去确定性。这时候,只有将分型打开成低级别笔段,才可以明确具体的入场点位和止损点位。在逻辑上,基于笔段的止损位置才是 100% 的证伪位置。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99/

交易中如何做到“紧凶”

“松凶”的风格是天赐的礼物,可遇不可求。大部分没有天赋的松凶选手,往往会沦为“满仓豆油、浮盈全加”,从 4W 做到 1450W,又回到 5W 的万阿姨。对于绝大多数的交易者,追求“紧凶”的坚果风格,是完全可行的。

所谓“紧凶”,是指同时做到以下两点:出手次数要少,谓之“紧”;出手力度要大,谓之“凶”。

出手次数上,要明确等待的是什么机会。

一般而言,入场机会无外乎:走势结束做一买,一买结束等二买,盘整期间双回拉,盘整结束做三买(此处,买卖不做区分)。

各门各派的方法,无外乎是这四个:反转、确认后加仓、区间上下沿反转、突破回踩确认。各家表述不一样,但底层的原理是一致的。明确了这四个入场机会,行情走到哪里,直接按图索骥,可以最大限度克服规则以外的入场冲动。一段走势大致 200-300 根 K 线,超过不 2-5 次同向入场,基本就是上限了。

——只做规则以内的交易,就是“紧”。

出手力度上,要明确每次下注的金额。

交易不是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背包里筹码的总数只能决定赌厅的等级,每把承受的风险,取决于扔到桌面的筹码。入场交易,一样要想好,每次出手扔下池子多少个筹码。一般而言,在明确级别以后,胜率和盈亏比可以同时提升到一个满意的水平。如果胜率可以高于 50%,盈亏比只需要达到 1.3 倍,单次就可以动用不超过 5%-10% 的筹码下注。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基本都可以做到保证金满仓占用。

——在确保胜率和盈亏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资金,就是“凶”。

在做到“紧凶”的前提下,亏钱的情况有且只有以下几种:

  • 主观失控,操作脱轨;
  • 操作失误;
  • 走势分析错误,不存在入场点;
  • 入场后行情被快速证伪。

其中前面的三种可以通过训练努力予以消灭。第四种是无法消除的风险,但在“紧凶”的前提下,结果多是小赚、平推或小亏,算总帐一般不会蚀本。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96/

如何判断分型的强弱

所有的反转都出现在分型,但不是所有的分型都导致反转。

概念与前提

首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反转”,至少新生一笔,才可以算作“反转”。二是“强弱”,分型的强弱,这里定义为“产生反转的概率”,越是”强烈预示”反转,则“越强”,反之则越弱。

其次,还需要明确一个前提。任何价格行为都要放在具体的走势中分析。脱离走势分析价格行为,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里讨论分型与反转的关系,是在走势条件基本满足反转的前提下。当本级别价格走到差不多的时候,等待反转分型时,本文的讨论才有意义。一段走势,如果连反转的前提都不存在,任何分型都不具备讨论反转的价值。

三个判断的角度

厘清概念,明确前提,可以开始判断分型。观察分型的强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分型左右腿的强弱对比。

所谓左右腿,是指分型左右两个 K 线,如涉及包含,则为包含处理前的 K 线组合。左右腿亦可有所延伸。

  • 判断开盘/收盘价格。右腿的收盘价吞没了左腿的开盘价,强。
  • 判断实体占比。右腿的实体占比高于左腿,强。
  • 判断影线。右腿的影线蕴含说谎的过程,强。
  • 判断包含关系。右腿不存在包含或包含关系少于左腿,强。
  • 判断缺口。缺口意味着确定性。

二是反转棒的形态。

所谓反转棒,是指分型中间的 K 线,如涉及包含,则为包含处理前的 K 线组合。

  • 判断实体,指向反转方向的大阳线/大阴线,强;实体占比高,强;合并处理后同样处理。
  • 判断影线,反向说谎,强;合并处理后同样处理。
  • 判断吞没形态,如涉及合并,则观察合并涉及的 K 线开盘收盘价是否涉及吞没,吞没形态为强。

三是分型的位置。

所谓位置,主要是指支撑阻力位。支撑阻力有三个来源,一是前期的高低点,临近为佳,二是重要趋势线,趋势线是长期均衡价格区间的上下限;三是统计学意义上的重要位置,如长期均值/1x2x 标准差位置。一般来讲,短期均线不形成支撑阻力位。

  • 分型出现在前高/前低,确定性更高。
  • 分型出现在大级别的趋势线附近,确定性更高。
  • 分型出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重要位置附近,确定性更高。

用法

分型的强弱判断,至少有以下几种典型用法:

  • 在本级别判断反转。一个有效的分型,如果出现在合理的位置,则操作的价值会大大增强。如果不采取或然性交易依据,而是基于走势分析的确定性交易方法,则可靠的分型是非常有效的反转判断依据,也是很好的入场点。
  • 在高级别验证本级别判断。低级别的走势反转,在高级别一定形成分型。当低级别分型完成后,高级别也完成了分型,且高级别分型的强弱验证了低级别分型,则低级别分型的可靠性就很高了。
  • 持仓期间判断走势延续。入场后,如果不出现分型,则价格运动会一直延续。如出现分型,且分型强弱并不支持反转,则趋势延续的概率会相对较大。一般而言,入场后的第一个分型常常不意味着反转。另外,大实体 K 线后的分型,常常也是中继分型。
  • 低级别误判后,作出补救操作。短线操作中,有时会错过买卖点,或挂单不成交等情况。由于高级别分型完成一定晚于低级别分型,往往可以通过升一个级别补救。升级之后,盈亏比会有所变化,但基于分型的交易常常具备 5 倍以上的倍数,提升级别往往具备交易价值。

小结

任何买卖点的交易,都可以通过交易分型予以优化。

要牢记原文中的话,低级别的走势分析和高级别的分型笔段分型联立,是“天大的好事”。在不同级别中判断分型,可以得出很多结论。灵活运用,交易的盈亏倍数和胜率可以得到同步提升。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87/

交易员读林彪:如何“集中绝对优势兵力”(5)

交易员面对市场始终是以少对多。因此,集中资源,聚焦一处非常重要。如面面俱到,必处处挨打,资金缩水。必须主动放弃一些市场,放弃一些标的,再放弃一些方法,放弃一些手段,集中全部资源专攻一点,只在最有把握的地方,做最有把握的机会。

“兵源”、“粮源”在哪里

兵粮之源头问题,根本上是个“本末观”的问题。东北解放战争中,处于守势的一方、在上的一方,其核心利益在于法统,其“本”必然是大城市、交通线;而处于攻势的一方、在下的一方,其核心诉求在于变强,其“本”在于每一场战斗的胜利,以及随后带来的兵粮二源。

交易中亦是如是。交易员面对整个市场,对手以机构为主。这个东北解放战争中四野的局面有相似的地方。机构业务核心是融资和资产规模,生命线一样是“法统”,而交易员的核心诉求是变强大。这时候,兵源粮源就在于自己。概括起来,是做两个加法,做两个减法,即“两加两减”。

第一个加法,是“多学”。

多空对峙本质上是个团战,不确定的各方加入多空阵营,打群架。这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掌握战场上的各门各派武艺。交易中,有价投,有抢单,有各门各派的技术分析。每一个流派都代表了一股力量。只有多学,才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他人的武艺”,知道每个流派时时刻刻地判断是什么。

“把书读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知道对手在想什么,知道“队友”在想什么,二是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自己的武功体系是什么。打个比方,天下武林熙熙攘攘,而只有先变成什么都知道的“王语嫣”,才能找到自己的“降龙十八掌”,成为乔峰。

类似芒格的多种思维模型,多学会各个门派的招式也有助于在解构市场时保持足够的客观。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确定性”和“紧迫感”,就是各路门派的“共识”即将出现的时候;所谓“不确定性”,就是大家观点还不一致,对市场的解构不统一的时候。多掌握一个门派的武功,就多一个信息源。与一般的政商竞争不同的是,交易中无需通过任何市场调研即可知道各门各派的所思所想——只要你真的会。

这是补充兵源粮源的第一个加法,要多学。

第二个加法,是“多战”。

交易是打仗,不上场没用。模拟盘是电脑里的战争游戏,打得再多也是假的。必须做实盘。

多做实盘的目的是三个。

一是学以致用,“学会”不等于学会,只有会用了才是真的掌握。任何武功学了不用或者用得不多,都不是真的会。

二是理论衍发,只有将所学的东西投入实战,才能通过实践的过程产生新的理论。进而,记录下新的理论,整理分析修订之后,这个理论就是自己的了。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经此循环,别人的理论才是自己的理论。顺便提一句,有个标准很适合自检:如果学习的过程没有产生笔记,学习而不动笔墨,则这个过程必定是无效的。各行各业的精进都是共同的,必须经过理论衍发这个环节,这个环节不动笔墨是不可能完成的。

三是认识自己。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学会战争,在交易中才能学会交易。这里除了理论与实践,还有个观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了解到自己是谁,谁是自己。比如,海龟交易作为一个方法放在这里,至少面临三个问题需要和自己的禀赋匹配:第一,是否能承受较低的成功率;第二,是否能承受持仓期间收益水平的大幅波动;第三,假设ATR周期和均线周期的数字是固定的,那时间框架选择什么级别。这三个问题没有书本可以回答,只有在实践中自己解决。

这是补充兵源粮源的第二个加法,要多战。

第一个减法,是“无名”。

社会科学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者、观测者会与研究对象、观测对象相互扰动。真实的不可证,可证的不一定真实;看到的测不准,准确的看不到。从这个角度看,交易是最典型的社会科学学科。交易员基于对自己负责,必须“无名”。

“名”在这里,是社会评价。这里的名,不是美名,更不是恶名,名就是名,无名就是没有任何社会评价。无论人是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合,社会评价都是人的投影。评价可以,不要涉及交易。任何在公众场合、平台提及自己的交易业绩、交易方法、操作细节的人,都是另有所图。最常见的是为了更大的AUM。

社会评价是一种拖累。做交易就是赵子龙七进七出,怀里尽量不要抱阿斗。社会评价多了,赵子龙的主要精力一定会转移到保护阿斗——保护自己的社会评价,而非真实客观地面对市场。当这种连接渠道越来越大,交易者将彻底丧失作为观察者的地位,而逐渐成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少年不一定由此变为恶龙,也有可能成为山洞里的蝙蝠。

人不可能没有社会连接,也不可能不与任何人交流交易。这里,要尽可能恪守三个原则:一是不预测市场,只交流当下和过去;二是不评价他人曲直,不做价值判断;三是不概括盈亏,概括就是扭曲,就会失真。

这是补充兵源粮源的第一个减法,要无名。

第二个减法,是“无我”。

这是最难的一减,把自己减掉。佛家讲无我,或者说我空,或者说非我,大概都是在讲对“我”的否定。交易员做交易,恐怕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心里心心念“这个月再赚XX钱,我就给XX买个XX”。这就是陷入了我执,“我”就开始起不好的作用了。一念生,后面大概都是亏钱。仔细想想,一定是这样。

这是基于人深层次的局限。念头一起,则对市场的观测就不再中立,自己就带有了预判的立场。更可怕的是,这时的预判还不是上涨下跌,而是“一定赚钱”。当一个交易员预判自己一定赚钱的时候,怎么可能不亏钱呢?根子还在我执。

若要去我执,首先要无我。

缠论里有个词叫“零向量”。这是最理想的状态。首先,交易员参与市场是个向量,总要有预判才会建仓,要不然就是轮盘赌赌大小了。但是,建仓的那一念,又是个“零”,有方向没速度,有方向没力度——有信息,但没能量。缘起性空,下手一瞬,心思澄明,明镜不染,无我无不我,这种交易,大概率都是赚钱的。

这个问题是交易中最深层次的问题,在这里说不完。这是补充兵源粮源的第二个减法,要无我。

做到了“两加两减”,菜畦就培好了土,播下了种子,撒好了水。剩下的就要靠经年累月的坚持了。

=============================================

坚持一定会有代价,核心还是能舍弃什么。

神魔皆以血饲,不愿放弃就不会成功。回到“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这个主题,最大的绝对优势兵力还是心力。这里有个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可以用于每一个交易员的自检:

交易,是不是生活中占据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一件事情。

这个最多,是无因的最多。陪伴孩子,锻炼身体,甚至吃饭睡觉,任何一个“高价值”的选项都不能排在交易前面,交易才有可能成功。废寝忘食做交易,依然不成功的人有很多;但业余做做,或者陪伴孩子之余做做,随随便便成功的,一个没有,也永不会有。这里容不得任何庸俗辩证法,容不得任何“尽管、虽然”和“但是”,没有任何借口,也不存在任何例外。说到底,带兵打仗,集中了绝对优势兵力,只是将胜率提升到最大,最后也不一定能赢,何况分兵去干别的事情呢。

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算是做到了敬畏市场,敬畏规律,敬畏天命。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真正把自己的“绝对优势兵力”集中了起来。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904/

交易员读林彪:如何“集中绝对优势兵力”(4)

交易员面对市场始终是以少对多。因此,集中资源,聚焦一处非常重要。如面面俱到,必处处挨打,资金缩水。必须主动放弃一些市场,放弃一些标的,再放弃一些方法,放弃一些手段,集中全部资源专攻一点,只在最有把握的地方,做最有把握的机会。

如何利用绝对优势,开辟新局面?

新局面的“新”,就在于缓冲少,浮盈薄——四野进东北,一片白茫茫。这时候,如何才能迅速打开局面?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把握好时机。绝对优势都是暂时的、相对的、局部的,利用绝对优势兵力,首先要学会把握时机。把握时机要依靠预案而不是灵感。时间窗口打开前,要有预案。预案必须基于完全分类的原则,穷尽所有可能性。时间窗口打开,按图索骥,直接建足头寸,持有到平仓的位置或者被证伪止损出场。在这里,灵感是不可靠的。压力之下,灵感可能带来妙手,也可能带来昏招。交易员要追求的状态是“通盘无妙手”,而不是大开大合,大起大落。

二是要组合资源。将自己所有的知识、技能,通过有机的方式重组,形成一套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战斗中,步坦结合、炮步结合是陆军作战取胜的关键。交易也是一样,多个维度的资源重组后用于同一个领域,往往可以提高胜率。

三是要明确目标。行情不可预测,但交易的目标可以预设。做好吃一口大趋势的准备,就要将止盈设置得迟钝一点;做好吃一段波动或盘整,不妨将目标位置设置到左侧。设置目标不是主观上猜测市场,而是要基于对走势的阶段划分,在自己操作的时间框架下将目标与现实相结合。这个要求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交易员必须克服自己的贪嗔痴疑慢,做到物我两忘才可以。确立了目标,一口是一口,才能跟随行情逐步成长壮大。

四是要调整心态。“绝对优势”如果是个分数,那分母一定相对较小。在绝对优势之下,单笔交易取胜很容易,连胜之后要及时调整好心态,戒骄戒躁,切不可因连胜而把自己当作上帝。既然是绝对优势,就要少做,做少,调低目标。我有一个师,目标就是一个营,吃下去再说;我有一个团,我就打一个连,不能贪多。一个师打一个团,一个团打一个营能不能取胜?三打一大概也能赢。但打成惨胜、打成苦战怎么办?打成击溃战,白白忙一场怎么办?这都是需要盘算清楚的后果。只有绝对优势兵力,绝对优势的比例,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掉对方,才能一步步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南满九个步兵师、四个炮兵团,每次就打一个团,目标就是累计吃掉五到六个团,三三制下胡乱类比,大概是 3% 的单笔收益, 15% 的阶段累计收益。期货交易保证金比例下,做到这个比率,大概只需要单笔把握 0.5% 的价格波动,阶段性累计把握 2.5% 的价格波动即可。半仓交易,这个比率也只要提高到 1% 和 5%。绝对优势原则之下,这个目标并不难。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902/

交易员读林彪:如何“集中绝对优势兵力”(3)

交易员面对市场始终是以少对多。因此,集中资源,聚焦一处非常重要。如面面俱到,必处处挨打,资金缩水。必须主动放弃一些市场,放弃一些标的,再放弃一些方法,放弃一些手段,集中全部资源专攻一点,只在最有把握的地方,做最有把握的机会。

有优势,但不是绝对优势怎么办?

遇到似是而非的机会,看起来还不错,但又没有通过多个维度的验证,不具备绝对优势,这时候也该怎么办?

——不打。

这种机会介入了,很可能也可以盈利,可以赚钱,但不具备绝对优势的机会,赚钱往往吃不到整口。要么浮盈很大,缩水很多,要么赚钱之前先要扛一个浮亏,挖一个大坑。军事上的表达是,要避免“打成击溃战”,辛辛苦苦打一仗,没吃到整口,让敌人跑了。兵者不祥,好战必亡。

不打也不是不看、不管,而是等待进一步信号。战斗中,进一步的信号往往是等待友军集结配合。交易中,进一步的“信号”就是“信号”,要等待更多信号。例如,盘口信号提示某产品做多,但均线不匹配,那就慢慢等待均线转向;均线提示做多,但走势结构说不通,那就等待第二次说谎。总之,兵无常势,只有“友军”集结完毕,才是动手的时候。

不要担心错过。要相信,波动越大的品种,越容易出现失衡的状态。所谓“基本面”,一天两天内不会变化很大,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失衡的幅度越大,纠偏的力度越大,交易的机会就越多。要有信心,勇敢地抓出市场价格失衡的瞬间,在窗口打开的时候集结优势兵力,重仓介入。

徒弟会买,师父会卖,师爷会等。要学会等待绝对优势兵力集结再动手,学会等待市场失衡的窗口打开,要学会等待“歼灭战”的机会来临。交易做到一定程度,看反亏钱并不常见,常见的亏损都是来自“击溃战”的纠缠损失。没有绝对优势,要学会等。绝对优势的局面,都是等来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