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专栏,如何不断更


写专栏的关键是三个关键词:目标题材库存。把握住这三个抓手,一个专栏就可以持续更新不断更。

拆解目标,不是做线性分解,而是分配时间和精力

慢慢写。要有目标,但目标只能向内求。目标不等于结果,目标是对自己的要求,是向内求的要求。结果是个内外共同作用的状态。把结果当目标,失望是大概率的事件。

以写公众号为例,如果把目标订为“一年之后,10万关注者”或者“一年之后,10篇10w+”,那就是不合适的“目标”,这是“结果”。有多少订阅或者有多少10w+并不是向内求可以求到的,是要内外配合才能达成的结果,仅靠自己的努力,不足以确保得以实现。

但如果放弃“结果”观,纯粹向内求,定目标,比如“一年时间,发表50篇推送”或者“一年时间,写完5万字的字数”,这就是向内求的合理目标了。无论多少阅读量,无论反响如何,完成一定量的作品总归是可以保证的。这是目标。

进一步,目标不是子目标的拼配,拆解目标也不是线性拆解。“1年50篇推送”这个目标,不等于“每月写5篇”,这完全不是一个层面。写作的目标,需要落地分解,分层解构。比如,一年50篇,放在这里,好。这个数字放在这里,决定了写作的节奏大概是每周完成一篇。这里的“每周一篇”,放在这里不是拆解的目标,只是个做题的辅助线。

真正的拆解,第一步:我的生活,我的时间表,我的注意力,因此,要怎么调整?

比如,一周一篇,周六早晨推送,周五晚上要准备好推送的稿件(微信公众号后台叫“草稿”),要有成稿。比如我们要求稿子不用过于精致,二稿就可以发,但一稿二稿之间要有24小时,那周四晚上睡前要写成初稿,那周三晚上就要动笔。好,现在在日历加入 events,周三晚上2030–2130,写草稿;周四晚上2030–2130,写初稿,周五晚上2030–2130,改二稿,编辑排版,设置周六上午定时发送。

如此,算是完成了最初的目标拆解。

不同维度的目标拆解后,大概第三个目标以后,时间表中的自主时间就会发生冲突。不同的目标优先级不同,这时候可以再根据时间、精力、注意力,做分配,做取舍。如此一轮下来,一周日历的自主时间基本都是满的了。实际上,分解目标的过程,就是分配注意力的过程。

反例是,把“目标分解”理解为:一年内我要10万粉,一周内起码2000粉,一天来个300。这不叫目标分解,这是做梦,是畅想。

捕捉题材:要明确题材的源头在哪里,不同的源头难度不同

写文章是输出,输入要有题材。是题材,就有源头,要认清专栏写作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

最好写的专栏是市场日评,任何广义的“市场”都可以写日评。股票市场可以,现货市场可以,菜市场可以,哪怕每日天气、中超联赛都可以。行情每天更新,活水源源不断日评滔滔不绝。

第二好写的是读书笔记。只要不断读书,一定有得写。一本书,“划线”五十处,总有十五处有些感想。将感想行文,就是系列书评。一周、两周读完一本书,可以支撑日更了。

最不好写的就是“单行本”性质的课程,任何领域的积累,就算再丰厚,持续单向输出,总有掏空的一天。课程的归宿是一般是结集出书。现在的出版门槛低,只要不断更,写到最后基本都能出版。

写专栏,首先要考虑这个源头是什么。

五六年前曾有段时间,每天日更一个行业专栏。每天下午三点市场收盘,快速写草稿。大概四十分钟左右,交易所完成结算分析结算数据。将市场日评和数据分析拼配,四点左右出成稿,四点半前完成二稿修改交给后台同事发布。听起来节奏快,实际压力并不大——日更日评并不难,只要时间表确定,有相对固定的SOP,有储备的打底知识,每天总有行情变化,每天跟踪市场,盘中总有心绪起伏,照直录入就是。

最难写的就是没有时效性的笔记。越是没有接稿时间倒逼,文章越是难写。这类文字,第一必须要有足够深度的思考,第二必须及时记录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回顾,三两个思考不一定有机会成文一篇。

没有时效性的文章,约束的是深度思考的频率。这不是简单的“跟踪市场”或“保持阅读习惯”就能满足的标准。这个难度更大。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思考是零碎的、浅层次的。深度思考对时间和精力都有要求,对随手记录的要求更高。

维持库存:避免断更的关键,是维持库存,定时发表

专栏写作第一要务,要有库存。写好的文字不能马上发表,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时效性不强的稿件,完稿后要加入队列排队,发表按周期来,渐次发布。

写专栏最忌表达欲、邀宠心,绝不能写好就发,常年“零库存”。凡是“零库存”的专栏作者,要么最后变成不定期发表,要么干脆断更。只有维持常备库存,专栏才能行稳致远。

库存的规模与写作周期有关。一般的写作习惯下,以维持 5 个成品在库为宜。例如,从零开始写作,一篇篇完成,写好了第六篇,发第一篇。如此往复。初学写作者,难免落入“三两文钱振振作响”的感觉,敝帚自珍,恨不能写好一篇发表出去获得反响。实则写作一事,难的是写,最难的是持续写,久久为功。单独一篇文字再好,也不及读者翻开历史文章看到煌煌累累的厚重列表。维持一个有效的持续输出机制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时政内容,时效性强,可以在完稿后,将库存发送时间表整体递延。时效强的,短平快的,不妨写好直接插队——但即使如此,也要坚持有库存在手。

如遇临时情况不得不暂时“吃老本”,那复更之后一定要恶补进度,将下降的库存补回常态。这里难免会有加班的过程,这没办法。对于专栏,库存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一般而言,专栏的断更,一定先清库。库存不见底,专栏不会断更。很多人不会写专栏,本质不是写不好写不出,是不清楚的维持一个常备库存的重要性。写专栏的实质,是写库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24/

螺纹要跌到哪里去?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4W11

写在前面

价格基于成交,成交基于共识,共识基于多样认知的交集。趋势是共识切换,盘整是共识形成。价格涨跌、趋势盘整的背后,是共识的“生、住、坏、灭”。

用最简单的语言记录走势中确定的机会。确定性不一定用于盈利,也可以用于规避风险。

方法上,主要依靠趋势交易、Price Action 和缠论结合。

基于逻辑学排中律的完全分类思想,辅之以适当的概率判断,寻找确定性机会。

确定性的窗口不会经常打开,一旦打开,是可以被抓住的。

一句话:空头主导市场,重大政策决定价格变盘

  • 日线级别走势,螺纹指数从 2021 年 5 月的 6193 高点向下的运动进入 a+A+b 的中枢离开 b 段。重要均线呈现空头排列,市场目前正处于下跌趋势。
  • 4 月下旬之前,市场会持续下跌。5 月末之前,市场很难出现反转拐点。
  • 未来几个月螺纹指数的价格变动,将呈现一次生动的负反馈自我实现,即:供需转差引发螺纹价格下跌,价格下跌倒逼货币政策出台,最终,大概率还是引发大概率事件(此处打码不具,见谅)。

走势分析:短线不见底,维持空头判断

日线级别,指数 6193 以后的下跌处于中枢离开段,4075 开始下跌是大级别的 b 段离开段。

1H级别,4075以后处于下跌第一段,后市反弹或盘整后继续下跌。

15F级别,4075以后的第一段下跌位于 a+A+b+B+c的b段,波浪理论中时常称为“主跌浪”。b段力度强于a段,尚未出现背驰,等待第二个中枢B。B出现后的几种变化现在无法确定。

均线的角度,日线处于强空头市场。反弹在即,但跌势还没有结束。

波动率:目前是低波动率阶段,周五收盘波动率已被激活

近期波动率处于收敛低位,类似的波动率时间段还有:

  • 2011 年 9 月
  • 2014 年 3 月
  • 2020 年 7 月

前三次类似的低波动率,前两次反弹后延续跌幅,第三次激活波动率后出现反转。波动率的提示是,反弹即将发生,是否是反转要综合判断下一次下跌终点的位置。

今日收盘,波动率开始放大。螺纹指数收盘价格 3506已经跌破关键位置 3509。波动率启动的前提下,关注下周反弹后向下做空的机会。

点位计算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40317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17/

罗振宇的《文明之旅》该怎么用?

得到App,知识就在得到| 罗振宇罗辑思维全套免费听

罗振宇 2024 年启动《文明之旅》项目,每周一期长视频,每期 60 分钟左右,每年更新 48 期。罗胖发下愿力,连做 20 年。如能达成大愿,这件事情的时间门槛将超过坚持了十年的六十秒语音,成为中文互联网历史上又一桩佳话。

《文明之旅》是罗振宇在短视频时代,对“前‘得到’时代”的《逻辑思维》长视频的致敬。一小时的节目里,信息量有,思考的空间也在。但每周一小时,对读书人的阅读时间挤占较大。作为很好的文化作品,要有所取舍地服用。

几个用法:

  • 要收听,不要观看。 每期节目市场 60 分钟左右,文字稿(逐字稿)大概只有一万字上下。按照新闻联播的语速,去掉故事性的呈现因素,朗读时间不超过 30 - 40 分钟。如果是默念,阅读时间约在 15 - 20 分钟。仅仅是获取信息角度,时间效率是低的。稀释了四倍的信息,适合作为背景音,在通勤或跑步时候收听,不适合全身心看电影似的观看。据说有些地方搞什么“线下集体收看《文明之旅》”的workshop,只能筛选出盲从者,很难得到同行者。
  • 读文字,做摘录,不追视频。 千锤百炼出来的文稿,一望而知。《文明之旅》的逐字稿,水平高于微信读书上面的热门书平均水平,具有很好的阅读价值。可以每周拿出 15 分钟,阅读,制作摘录卡片,写几笔感想。这都是没问题的。
  • 研究口语表达,研究镜头呈现。 罗振宇作为中央电视台系统出身的专业电视人,此次再次出镜,其镜头感、口语传播的细节,均已臻化境。具体的片段,是值得反复品味的。未来是全民出镜的时代,具备基本的口语传播能力和镜头感,就想当下具备写作能力一样重要,是个体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渊源。《文明之旅》中的罗振宇,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鲜活教材。

以上三点,本质上是将《文明之旅》这样一个长视频节目,拆解成“声音、文字、镜头细节”三个微观维度去吸取信息。面对长视频节目,不去观看,而去庖丁解牛,是对长视频最大的敬礼。当然,《文明之旅》这个节目本身,作为一个浩大的文化工程,值得每一个学人去致敬。

向《文明之旅》致以最真挚的祝福,向罗振宇再次致敬。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13/

华润双鹤:下有底线,上有空间,基本面可靠,时间线打开

(本文写于2024年3月初)

炒股票有个说法,历史大顶之后的股票,一年半之内不要碰。这个“一年半”的时间窗口,是基于经验的归纳。美国的交易员也有类似的说法,即“220-250个k线是同级别的一个完整周期,其中大机会1-2次,大小机会合计,不超过3-5次。”

以演绎法论证其背后的逻辑,可以参考旧文(《为何期货交易一年只有一两次或两三次交易机会?》)。日线级别上,完成一段向下的趋势,最少需要225-325个K线,实践中这个数字大概会在400个K线以上。400个日线,对应的就是大概18-20个月,即一年半以上的交易时间。

现在就有一个大顶之后超过20个月的股票:华润双鹤(600062.SH)。历史大顶出现在2022年5月12日,迄今大概22个月。

大级别上,凡是历史大顶之后,完成了第一次日线整理的股票,只要周线、月线级别没有出现大级别的背驰,都要关注其第二次冲顶。第二次冲顶不一定可以实现新高,但第二次尝试往往是可以期待的。日线级别上,这种向上的尝试都是可以参与的。

华润双鹤自2022年5月12日出现历史大顶,到2023年10月24日出现14.80的最低价,期间整理了约18个月。去年年底之后的华润双鹤,基本告别了一年半的下跌整理,开始盘整或上涨的新走势。时间窗口上2024年底之前,逢低买入华润双鹤都是安全的。

今天在深圳和一位人民大学的教授交流,聊到几句戏言:

期货合约风险低,低在了合约对应的货,总归有用;股票可不一定,背后的公司可能什么也没有,股票有可能是废纸的,还是股票风险高啊。

华润双鹤也好,其他的股票也好,介入的前提,还是基本面排雷。基本面把雷排干净了,买卖点位没那么重要。还是那句话,什么是基本面,才是买卖股票的首要问题。

结论:华润双鹤目标价位暂时看到历史大顶36元-40元的区间。2025年春节前有望实现。

附:分析框架提纲,具体分析内容此处不展开,欢迎后台交流。

  • 基本面:不存在显著隐患
    • 华润双鹤最大的基本面是三点:华润背景、医药行业、200亿市值,均支持向上。
  • 比价关系:波动率已激活
    • 2024年2月的15个交易日,华润双鹤的波动率已经确认被激活。
    • 波动率激活是股票走出单边趋势的前提,是必要条件。
  • 技术分析:多种分析框架支持
    • Price Action/威科夫/缠论/均线/支撑阻力,此处不展开。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08/

反转交易的两种场景

统计学的角度上看,短线的反转交易可以以标准差分布作为分类依据,设置过滤条件,按照左侧右侧的予以区分。

第一类是左侧交易。

左侧交易可以做,但一定要满足更加严格的条件。设置一个 95% 以上的概率分布取值,设置包络线。左侧交易至少要求价格第一次收盘突破包络线后,第二次尝试突破失败。这个“尝试”只限于两种情况:第二次测试在水平线上创了新高/新低,或第二次尝试又突破了包络线。这两种情况以外,不符合条件,不做左侧交易,转向右侧交易。

例如,第一种情况,水平意义上的新高新低。价格在 3892 的位置,创出新低,而此时,统计意义上已经不支持价格在新低位置维持,价格有回归的需要。

例如,第二种情况,二次尝试突破包络线。价格没有新低,但对包络线的突破幅度减少,统计上价格已经无法维持在包络线之外,即将回归。

第二类是右侧交易。

右侧交易与左侧交易的差别在于,右侧交易是已经启动了的交易。

按照 Al Brooks 的标准,介入反转交易,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趋势棒突破原有的趋势线。随后的再次回撤才能在不创新高新低的前提下,认作启动点。

例如下图,价格连续在包络线外运行,出现一连串明显的反向趋势棒。再次回试即可以在任何一个合格分型买入,等待价格回归。

将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并列在一起,事实上可以覆盖大多数情景:

  • 第一次突破包络线,或接近包络线之后,一个明确的反向趋势棒突破了原有的趋势通道线,则回测前高前低的标准可以放低,按照右侧交易介入即可。
  • 第一次突破包络线,或接近包络线之后,没有明确的反向趋势棒突破原有趋势线,那就继续等待第二次突破包络线,或是创出新高新低。如果没有这两种情况,由于反转力度过于弱小,只能继续等待。形态上,这种弱反弹即使出现第二次反弹,也往往会形成一个小级别中枢,或旗型,形成中继形态。
  • 第一次突破包络线,或接近包络线之后,没有明确的反向趋势棒突破原有趋势线,出现了第二次突破包络线,或是创出新高新低,做出一系列筛选过滤后,则可以视为原趋势力度耗尽,原生态意义的“反转”来临,可以进行左侧交易了。

以上三种情况,本质上是在进行完全分类:一是有没有趋势棒,二是有没有某种二次测试+说谎。如果两个都没有,则继续等待,直到有。在严格的统计分布视角下,趋势的衰竭一定会呈现这两个特征,出现了,按部就班,照章办事即可。

反转交易的止盈要单独写了。简单一句话概括,反转交易的期望不宜太大,要有主动止盈。建立在主动止盈基础上的合格反转交易,获利能力不比传统趋势交易低。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05/

多级别联动下的短线确定性: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

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一月下旬短线上涨了一周。根据 Price Action 的理论,是个典型的均线附近 Hn (H3)上涨的实例。结合多级别联动,可以以非常小的风险敞口介入其中,博取 15 倍左右的回报。

港股最近一段时间的成交量缩水。看市场情况,这次短线机会的资金容量大概 200 万港元,适合大资金做短差调仓降成本,以及散户轻、重仓操作。

首先看日线图。

简单做个标记。

日线图上,标记 1 的位置:

  • 日线分型不符合左右强弱原则,右侧未出现趋势棒。
  • 回踩踩破了 VWAP。
  • VWAP已经掉头向下。

很显然需要等待二次确认。

标记 2 的位置是个 H3,回踩 VWAP。1 月 17 日的空头趋势棒收盘后,最低价已经非常接近 VWAP,此时应该转入 15F 跟踪观察。直到标记 3 的位置附近,价格偏离合理区间,择机出场。

15F 图如下:

简单标记:

标记 1 是日线 17 日阴线收盘。可以看出此时的下跌在 15F 图中并未结束,需要继续等待二次信号。

标记 2 的位置有 4 根 15F 线重叠,形成了小的交易区间。此时 MACD 绿柱开始缩短。注意一般短线的启动点是在绿柱子第二次缩短。此时是第一次缩短,所以不用急。这个时候相当于做个预热。盯盘可以转入分时图了。

标记 3 的位置是绿柱子第二次缩短,同时上攻 VWAP。如果不展开到分时图,这里的趋势棒就是启动信号,以前低做止损位,0.24 港币的止损区间,小于 2%。如果切换到分时图,可以做的更精细。

标记 4 的位置是第二个入场点。同级别价格上穿拉锁区域回踩两次,形成了 H2 架构。

标记 3 附近的两个低点出现在 1 月 22 日和 23 日两天。展开两日的分时图:

标记 1 的位置价格上攻了分时线两次,但未能形成分时图底分型,不算站稳。标记 2 的位置,价格上穿分时线,回踩不破。此时可以入场,以分时线为止损位。

入场价格 13.14,止损位置 13.06。以上下各多给 1 个 tick 计算,止损区间 0.12,止损区间小于 1%。

当日入场后,价格未跌破分时线,持有,按照 15F 图跟踪观察(“移花接木”)。

1 月 26 日早盘跳空高开后温和回踩,显示还有二次攻顶。1 月 29 日早盘创新高,显示 15F 图见顶,切换回分时图。

标记 1 的位置,出现跌破分时线后未回到线上的情况。最迟到标记 2 的位置,应该将头寸清掉。

此时,是 1 月 29 日下午 13 点开盘后。收盘前,回收现金。

收盘后,再看当日日线,完美逃顶。卖出离场的价格应该在 14.80-15.00 左右,收益率约为 13%-15%,风险收益比约为 15 倍。

总结:

  • 机会是次第展开的,从日线到15F线,再到分时图,不用着急,不怕错过,不可越位。
    • 高一个级别的判断,决定低一个级别的操作。
    • 第一个级别的风险释放后,盯盘参考高一个级别。此之谓“移花接木”,以小敞口换大收益。
    • 高一个级别出现离场信号,降级到低级别确认找点离场,守住利润,避免大的回撤。
  • 多级别联动可以很好的产生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效果,以“日线-15F-分时”三级联动次第向下,再次第向上,可以在确定性的基础上把握右侧进场的机会。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00/

什么是真正的完全分类

市场的本质是波动,不是上涨和下跌。上涨和下跌是波动的表现形式,不是本质。

操作的前提是完全分类。完全分类必须基于本质,不可基于表象。

根据方向的不同和波动率强弱的不同,可以对市场进行完全分类:

  • 波动率放大,价格上涨;
  • 波动率放大,价格下跌;
  • 波动率收敛,价格上涨;
  • 波动率收敛,价格下跌;
  • 波动率不明,价格横盘。

操作上,

  • 波动率放大时,应做趋势交易,顺势而为;
  • 波动率收敛时,应做逆势交易,反向操作;
  • 波动率不明时,应停止交易,空仓等待。

相应的,初始止损、目标价格、跟踪止损止盈位置,各不相同。

如果简单地将市场做单一维度分类,无论是均线(组)的分类,还是“趋势/盘整”的分类,均会行程对市场的误读,也就很难降低试错成本。进而,这种认知层面的局限会被解读为“随机性”、“不可预测性”。

成功的交易者应该摒弃“趋势交易”与“盘整/震荡/刮头皮”交易的分野,重建以波动率为核心的交易观:

  • 在低波动期间,采取严格的止损止盈位,以明确的目标价位止盈,严格设置开仓条件和止损条件,展开震荡市交易策略;
  • 在高波动期间,明确止损区间,打开盈利区间,以不对称策略、趋势跟踪策略跟随价格的波动;
  • 在波动率不明确的时候,耐心等待,等待价格运动触发前面两种模型。

如此,才算对市场完成了完全分类。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191/

东阿阿胶: 一个打基础,立长远的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

2023年第三季度东阿阿胶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3%,最让人惊讶的是用户比例中年龄为24-35的消费者占比从2019年的10%上涨至70%,对于这样的一个老字号和老品牌,可以说在一夜之间重新回到受年轻人追捧的品牌行列之中。

这个数据在 2023 年报出来,一点都不会令人意外。

十几年前,《甄嬛传》热播,东阿阿胶做了大量植入广告。今天消费意愿最强的年龄段(24-35岁)消费者,当年正是追剧的那群人(12-23)。个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鼓励领导干部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那届会议期间,东阿阿胶真的是践行了中央的精神。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184/

rb2210:一个寻找扳机点的案例 上期所日志 20230620

任何突破的有效确认都至少要在最小级别满足“突破-回试”结构。据此,在微观上,有必要建立一个客观的参照系,明确扳机点的认定标准。

任何入场点扳机点,一定要满足至少两个条件:

  • 第一个条件是突破。 一定要有一个“第一波”,要有放量,要连续,要突破一个重要位置。这个第一波,是发令枪。发令枪响的时候,一定不能在线,否则会被判抢跑。
  • 第二个条件是回试。 第一波之后的回踩,要有缩量,不创新低,犹豫,等这些因素,回踩越不确定越好。回踩的级别应该等于第一波,回踩结束,是第一个入场机会。这个机会要按照结束的逻辑操作,操作笔段就是笔段,走势就是走势。第二个入场点是价格再次突破重要位置后的最小级别一笔回踩,回踩后再次突破进场。一笔回踩前的同向一笔起点作为止损位置。

之后就没有入场点了。

以上大抵就是微观层面的操作范式。这里的“重要位置”,可以是水平线(支撑阻力),可以是斜线(趋势通道),可以是曲线(各种均线或包络线)。

以相对复杂的波动率均值为例,RB2210 合约 2022 年 7 月中旬某日的 30s 图:

image.png

图中为一个买入做多机会的买点附近走势,按照 30s 级别展开后,1 点形成突破价格最高到达 3663 后回踩。以波动率做参考而言,1-2 的回踩虽然未过半,但力度略大,跌破了中枢区间。2 点是第一个入场点,也可以等待二次确认。

3 点是 2 点后的第一次回踩笔的尝试,但由于向上力量过强,向下的尝试在 3 点后立刻反转,未能形成一笔。此处不宜追单,因为上方正好面临“重要位置”。

4 点再次突破,同时波动中枢的方向转而向上,提示有做多的机会。4-5 的回试是两笔回踩。5 之后波动中枢方向继续向上,可以用 4 点作为信号突破进场。3 或 5 位置关键,可以作为证伪的止损点。

入场后的 30s 图后续走势如下。

image.png

短时间内价格迅速上拉,浮盈空间在 100 点以上。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178/

找一个第三方,请他来买个单

在 You Can Negotiate Anything : How to Get What You Want 一书中,Herb Cohen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霍华德·休斯拍摄了一部名为《叛逆者》的电影。该片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简·罗素的浅黑肤色的美女。……就在这部电影拍完后,休斯被罗素深深吸引住了。他们之间签订了一个合作 1 年付给罗素 100 万美元报酬的劳务合约。

1 年后,罗素说:“根据合约的条款,你应该向我付清酬金了。”

霍华德则表示,他现金周转遇到困难,但可以用相当数量的不动产代替。但问题是罗素当时对不动产毫无兴趣,她只想要现金。休斯一再强调他目前暂时遇到了经济困难,希望罗素能再等一等。但是罗素仍然紧紧拿着他们当时签订的合约不放,因为上面明确写着必须在 1 年到期时付清所有酬金。

双方的要求似乎是不可调和的。在彼此对立、要求冲突的状态下,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道屏障,只有通过各自的律师来解决双方的分歧。……如果这场官司真的打起来,谁胜谁负难以预料。也许律师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然而大家知道这场冲突是怎么解决的吗?……之后,他们选择了合作,找到了一个极具创造力的途径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冲突,结果两人都很满意。

他们把原先的合约转换成 20 年的合约,100 万美元由一次性付清转换为分期付款,休斯每年向罗素支付 5 万美元酬金。虽然酬金的总数并没有变化,但是形态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结果,对休斯而言,他成功地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也避免了违约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对罗素而言,分期取款,大大降低了当年应缴的个人所得税额,并且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

在书中,作者总结到:

两人不但同时给了对方“面子”,也达到了各自的目的。请大家记住,当你遇到类似于霍华德·休斯这种非常棘手的难题时,纵使你占理也未必会赢。

单纯从谈判的角度,将这个结果归因于两方的沟通、理解亦或积极的态度,无可厚非。但这里还有一个隐蔽的关键点有必要补充:双方都得利,谁吃亏了?

四个人打麻将不可能都赢钱,只有桌子输钱。同样地,休斯和罗素的谈判不可能两个人都得到好处。这个双边谈判中,事实上还有这隐藏的第三方:政府,或者具体到税务部门。税务部门会按照规定从一次性的100万美元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税率。具体的数字取决于罗素当年的收入边际情况。在不能参与谈判的情况下,税务部门的利益被双方牺牲掉了。付款人通过分期付款减轻了支付压力,收款人降低了税负水平,事实上收到了更多的税后收入。

——两个人通过合谋,把税务部门牺牲了。当然不能说二者在合谋,目的是避税,但这个故事中依然有另外的启发:

哪怕强如政府,哪怕是税务部门,如果在涉及你的利益分配的时候不在场,你一样有可能会被牺牲掉,为整场谈判输血、买单。

进一步地总结,作为市场中的主体,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 在谈判中遇到僵局,不妨找一个不在场的利益相关第三方,牺牲掉第三方的利益,推动谈判继续;
  • 凡涉及自身利益,永远不要缺席。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