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笔记

笔记的两个去处

仅有一个笔记库,是无意义的。无论是“全文书库”还是元素化的“一元笔记”,都是无意义的。

笔记就是一堆比特,笔记不产生价值。知识不需要管理,知识只会被学会,只会被应用。学会是第一步,应用是第二步。

知识如果不能进入神经元网络就谈不上被学会,知识如果无法以作品的形式进入社会协作网络,就谈不上被应用。

笔记只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进入记忆,一个是生成作品。最终的去处都是一个:进入网络——要么进入社会协作网络,要么进入大脑的神经元网络。

除此之外,笔记没有意义。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51/

纯文本笔记管理的最大漏洞:关键词污染

单一的纯文本文件作为数据存储单元,本质上是个“双字段结构”,即文件名是一个字段,文本内容是一个字段。文件名本质上是个字符串,受到长度限制,一般认为超过 256 个字节会产生潜在风险。

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不超过 256 字节的字符串一般不宜存储重要信息。因此,纯文本笔记(无论是txt格式还是md格式),主要通过文本文件内部“较大的那个字段”存储纯文本信息。

在文本文件中存储多维信息,本质上是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降维。

以这个纯文本文件为例:

这是个典型的卡片式摘录,存储了一个小的知识点:损益表和利润表的名称变迁。这样的文本内容,看起来没有大问题。但当问题复杂一点的时候,事情就会慢慢起变化。

这个卡片是阅读《以交易为生》这本书的摘记。笔记的内容讲的是心中没有主见、定力的人,到处寻找“救世主”。如果希望这个卡片可以在以后复用,除了通过 Random 函数随机碰撞复现,大抵是需要通过关键字检索的。这个时候,可以把原来的关键字:

tags: 
#《以交易为生》
#Alexander_Elder
#Y2013

扩展到:

tags: 
#《以交易为生》
#Alexander_Elder
#Y2013
#心态控制
#救世主

如此即可实现在探讨“救世主心态”或交易中的心态控制时,挖掘到这张卡片。事情发展到这里,so far so good。

但是,当另一个研究课题摆在面前时,事情会变得不一样:如果这时候的研究命题是,交易中的技术分析,我用“交易”这个关键字在卡片库中搜索,所有来自《以交易为生》这本书的卡片,由于书名中包含 交易这个关键字,这本书中所有的摘记都会被搜索出。在没有 Devonthink 或者 YARPP 这样的关联计算软件或插件介入时,整个搜索结果会被严重污染。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前文的那句话:

在文本文件中存储多维信息,本质上是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降维。

一个读书笔记卡片,或者叫摘记卡片,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维度的:

  • 内容,即正文;
  • 出处,包括书名、作者;
  • 摘录的时间点;
  • 对主题的概括,以备“搜索”或“聚合”用
  • 批注

这些不同维度的数据,统统压缩到文本文件的文件内容中,以纯文本形式呈现,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关键字污染”。现在的新书书名有很长,作者都有“关键字意识”。比如这本书:

这本书里出现的一切奇闻异事、个人感受、名言警句,都会出现在“印象笔记”和“Evernote”的搜索结果中,而无论彼时彼刻的那张卡片、那条笔记究竟是否与“印象笔记”和“Evernote”有关。

这个问题,通过纯文本文件管理笔记,无法克服。这不取决于是否应用了 Markdown 格式,也不取决于是否自主掌握笔记内容,这是整个知识库的底层技术选型限制的。

目前的公共讨论空间,确实存在这样一种误区:

  • 长期有效的知识管理,一定要自己掌握数据;
  • 而自己掌握数据,一定要通过纯文本文件本地存储。

前一句话没问题,后一句话将所有权归属的问题,误读成了技术选型要用 Markdown、纯文本格式。我个人并不反对以纯文本保存信息。这是种很干净的格式,也是历久弥新的长期有效通用格式。但个人知识库的实质并不在于讲知识(无论是否是卡片形式或者“元素化”的形式)保存在硬盘。

知识库的本质是历久弥新。这个角度看,知识库就是“数字花园”或者“知识花园”,需要播种收获,需要时常翻土。指望着一次性烙进去一个文本文件,就巩固了一个知识点,是一种战略上的懒惰。

在前面《关于笔记的再思考》一文中,提到了一种以 WordPress 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只有的域名、租用的服务器、通用的 WordPress 平台以及自动化的网盘(及本地)备份实现“自主掌握全部数据”。而从数据存储格式上看,sql 数据库格式的年龄并不比 txt 文本文件的年龄小很多,而世界上 43% 的网站份额也决定了无论是开源社区还是插件市场,WordPress 都不会比任何一款“笔记软件”或“个人管理软件”差。

在结构化的 WordPress 平台上,Category 分类和 Tag 标签完全可以对内容实现“京东自营购物”似的筛选、过滤、搜索,全文检索数据库也不需要从中文分词的角度做出任何二次开发。很多时候,找出一个,或者是一类内容,甚至不需要通过搜索框。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WordPress 是基于 SQL 数据库技术的、多维度、大容量的内容管理(分发)平台。

这才是目前个人知识管理最好的选择,也是解决前文所述的“关键词污染”这个纯文本系统固有缺陷的直接办法。当然,WordPress 的技术门槛比起 Obsidian/LogSeq 是略高一些的。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40/

关于笔记的再思考

“元素化”与“纯文本文件”是一组不可得兼的矛盾。笔记的数量达到万条级别后,散见的文本文件无法实现有效率的搜索。要么忍受动辄几秒十几秒的耗时,要么将文本库转义为“镜像”,如 Mac 系统的 devonthink,或 Win 系统的各种本地检索软件。总之,磁盘文件夹级别,或者叫目录级别的库管理效率极低,如果考虑到批量添加/删除/替换等操作,还需要掌握复杂的正则表达式,学习成本已经不低于掌握 vim/emacs 了。

以 Obsidian 为代表的编辑器软件在开源社区的加持下,作为编辑器的用户体验很好,但作为“笔记管理系统”,管理性能的上限明显。而以 evernote/印象笔记为代表的数据库软件,建立在类似 sql-lite 等数据库架构,可以保证日常管理的效率,却完全不具备开放性,甚至因为封闭属性,已经产生了负向的用户价值。

什么才是合理的中间道路呢?

——一方面,保持类似纯文本文件管理的普世开放性,起码满足达到不低于现在(24H1)Obsidian 社区规模的条件;

——另一方面,建立在数据库架构上,却不会受限于封闭的文件格式或者吝啬的商业模式(印象笔记是其中的典型),可以由用户进行合理范围内的自定义设置/二度开发。

答案呼之欲出,没错,WordPress——地球上超过三分之一的 web 站市场份额,合理的免费/付费模式,无以伦比的开发者社区,mysql 数据库规范架构。

论功能,笔记软件的搜索、分类、tag 标签、时间戳,甚至双向链接(trackback 机制比近年大火的双向链接早了大概 15-20 年),WordPress 作为 cms 领域的行业标准,都可以实现;

论开放,WordPress 社区的规模和开发水平要远超 Obsidian 社区,主题和插件数量极为丰富;

论稳定,WordPress 每天支撑着这世界上近半网站的运转,稳定性较之个人开发者成果,要高上几个数量级;

论预期寿命,WordPress 更是远超现存任何一款“知识管理软件”,即使 PHP 底层技术式微,也会有无数成型的解决方案,继续维护 WordPress 界面背后的那个数据库。毕竟不同于前端技术三年五载迭代更新,数据库技术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了主干不变。

作为个人笔记库, WordPress 的弊端也很鲜明。

一是初始门槛相对高。现实的方案,免费的 WordPress 程序要配合域名(在大陆地区还需要完成备案)和主机空间(或 vps 甚至服务器),这两个门槛就隔绝了大量使用者。

二是备份/同步相对复杂。作为在线程序,WordPress 的一键化备份一直是个大生意。技术上备份要分为 WordPress 程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两个分支分别备份,复杂性远超各类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三是作为在线程序,离线无法使用。这一点类似于早期的 roam research。

四是编辑界面相对简陋,不如 Obsidian/Logseq 等编辑软件用户友好,更不如 VS-Code 功能强大。

好在,这些问题除了问题一属于硬资源约束,其他大都可以解决。

备份同步问题,可以设置相应软件的 SOP 定期同步虚拟主机文件夹,备份全站,并在 Mac/Win 的终端界面写好导出-下载数据库的脚本定期执行。门槛稍高,但并不麻烦。

离线使用问题,可以分为离线读取和离线写入分别处理。“离线读取”角度,可以应用 WordPress 静态化插件生成 HTML 文件夹,在备份同步环节本地化,再套用 devonthink 等软件救急。“离线写入”角度,可以临时将录入内容放在其他地方,恢复网络连接再补录到 WordPress。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离线环境大多是飞机高铁等临时性环境,应急从权即可。

编辑界面问题,大可“重器轻用”,大大方方用 Obsidian 等写作“IDE”,在 Obsidian 建立一个文件夹叫“写作台”专门放置临时文件,处理一时写不完的长篇思考,写好输出 HTML 复制到 MarsEdit 等 WordPress 编辑端。零碎闪光、摘录,直接进入 MarsEdit,写好直接发表。这样做的好处是,连带着图床功能也可以沾光 Obsidian,尽量保持 WordPress 不存附件,保持在线内容尽可能存放在数据库。毕竟虚拟主机的可靠性比起阿里云腾讯云等图床服务还是差了不少。

理顺这些逻辑,最后就是形成稳定的 SOP 了。哪怕没有上面这些辨析,仅仅是在微信订阅号写作,也是有 SOP 可以梳理的。“重器轻用”后,复杂的流程,SOP 之后不一定真的复杂;有时,“All-in-one”的方案,由于不断调动外部资源,事实上也并非简单。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37/

用Filemaker Go打造iPad个人读书卡片数据库

0.引子:人人都需要读书卡片

中国古文献全文数据库完成后,一个普通的研究生的文献功底可以接近乾嘉学派高邮二王(王念孙、王引之)及段玉裁的水平以进入研究;而教授可以更集中精力去发现历史上从未发现的问题,解决有史以来不能解决的课题。——朱青生:《十九札》

历来文人都重视制作整理读书卡片。良好的个人卡片库可以使得写作成为“组织”、“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将精力完全集中于思考和观点的表达,而不用将大量精力分配给材料的整理。发表是最好的记忆,人人都需要读书卡片

据说诗人李贺有一个传说,每天随身携带一个锦囊,遇到有灵感的时候就快速记录下来,将纸条扔进锦囊。于是乎经年累月,遂成一代诗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都是有问题的。真实性的质疑在于古时没有自来水笔,出门在外无法很难及时在纸上书写;可行性的困惑在于大量数据无序集中,后期的挖掘利用是个不小的问题。

李敖曾经自述过“大卸八块”读书法,读书时遇到需要记录的部分,直接用刀剪剪裁,粘贴到一个大夹子中。如果正反两页都有内容,则买第二本书。如书好,想留,则买三本。大夹子依照知识点的主题不同,呈树状排列(如:历史-中国古代-唐代-李世民)。日后需要写文章,直接查找相关知识点,材料自然充裕。这种方法比李贺的可行的多,也真实得多,但仍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树状结构的只是组织结构很难满足有序排列的需要。举个例子,如果一级门类存在“历史”和“人物”两个分类,则“李世民”这个topic究竟怎么放?李敖本人的办法是再做一个副本存放。这样做会增加无谓的工作量,同时容易遗漏。第二个问题是大量的剪裁材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存放,后期利用会很困难。关于这一点,有“一柜子”笔记本的人都会深有体会。

1.理想中的读书卡片是什么样子?

前面的那些问题已经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予以克服,数据的录入、组织、存储、利用均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于现代人而言,一个理想中的读书卡片库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元素化

卡片库不是网摘,不宜用保存文章的方式保存。“做资料卡片的根本原则只有一条——元素化。简单地说就是“一张卡片一句话”。一句话只包含一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意思的最基本的单位。……不怕卡片多,就怕意思杂。”(朱青生)卡片应该是一个个知识点,哪怕是同一作者同一著作同一段落的文字,如果表达了两个意思,也应该制作两张卡片。

随身携带

现时中,对知识的需求是无处不在的,移动性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将个人的知识存储于台式机中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笔记本电脑也过于不便。如果可以将卡片通过ipad、iphone等随身设备携带,则在绝大多数场合均可以对知识加以利用。

字段管理

根据内容的不同,卡片应采取字段的方式进行管理。传统的纸质卡片上,我们会人为划分区域,注明作者、书籍、出版社、年代、页码、内容等,事实上就是一种字段化的处理过程。在数据化的背景下,简单的字段处理成为必然。单纯的一个TXT或者DOC文件分段落存储是不能满足后期利用的需求的。根据这个要求,evernote被淘汰了。evernote里,我们可以将笔记元素化存储,一条笔记一张卡片,但仅有一个tag功能很难将卡片应有的字段要求满足。

跨平台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台电脑、下一部手机会是什么牌子,所以不要选择只能用于windows、mac、ios、android系统的软件,否则数据迁移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这应该是一个底线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大量的解决方案被排除掉了,其中包括著名的onenote、新兴的wiz等。

聚合功能

建立卡片数据库的目的是后期利用。因此,数据输出前合理的聚合功能也成为了必需。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内容在这里有,在那里也有,而是将这些涉及到的卡片聚合在一起。仅仅能够检索到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还必须有办法将检索结果有序聚合。在这里,各类wiki已经被淘汰了。

稳定性和易用性

由于是个人的卡片数据,稳定性和易用性必须同时兼顾。一来这个数据库可能会存储成千上万张卡片,用上几年、十几年,必须保证软件的稳定;二来由于软件是个人使用,技术要求不能太复杂,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随时调整。从这点考虑,个人开发的软件(包括wiz、针式等)、在线服务(包括各类wiki、evernote、springpad等)和大型数据库系统均不宜采用。

2.用Filmemaker制作个人卡片数据库

事实上,上面这些要求,一台电脑,一个ipad和一个数据库平台就完全可以满足。软件方面,只需要一个适合个人的、跨平台的并可以在移动设备使用的数据库软件即可。这里我选择Filemaker作为了开发平台。制作过程可以用“三张表格、两个版本、一组关系”概括。

三张表格:书目信息、卡片内容和读书记录

书目信息、卡片内容和读书记录这三张表格应该是读书卡片数据库必不可少的。卡片内容自不必说,为了每一张卡片引用固定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年代甚至是封面,一个引用源“书目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为了记录自己的读书情况,便于日后检讨回顾,读书记录表也要有。读书记录表格大量引用书目信息,自有字段主要是开始读书的日期和读完的日期。

skitched-20120805-163735.jpg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书目信息表单)

skitched-20120805-163900.jpg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卡片内容表单)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读书记录表单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读书记录表单)

两个版本:MAC或PC端/移动设备端

Filemaker数据库有多个版本,可以在windows、mac和iOS系统上使用。PC机或MAC电脑的版本自不必说,为了实用性考虑,移动版本我选择的是ipad版本。iphone太小了,实在不适合使用。尽管iphone确实更随身一些。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mac版本界面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mac版本界面)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ipad版本界面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ipad版本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filemaker数据库目前最新版本是filemaker 12版,配套的iPad版本Filemaker Go 12 已经免费,但不支持12以前的数据库版本。现在开始动手的话有福了。我当时买Filemaker Go 11花了300多块钱。

一组关系:以书名为核心关联字段

这个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关系。如图: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数据库关系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数据库关系)

其中,书名是最核心的字段,串联起了三个表格。

3.卡片数据库的检索

这个数据库制作完毕后,主要的应用模式要通过检索功能实现。Filemaker Go的检索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快速查找和进入查找模式(一般检索)。

快速查找

快速查找是在整个数据库中跨字段地检索内容,例如关键字为“excel”,检索结果既包含摘录笔记中包含“excel”的记录,也会包含书名中包含“excel”的记录。在实践中,快速查找可以很好的避免信息遗漏,但同时也会给检索结果带来干扰项。例如,快速查找“心态”这个关键词,《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这本书项下的所有记录都会被检索到。

可见,快速查找主要用于一两个关键词进行浏览式检索使用。

进入查找模式

进入查找模式就是进入一般数据库软件中的按字段分别查找。具体使用环节不用细说。查找模式可以实现一些高级功能。比如,要查找关于“茅海建谈论琦善”的观点,就可以在作者一栏填写“茅海建”,在笔记内容填写“琦善”,这样就可以避开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对检索结果的干扰。类似的字段组合方式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可见,查找模式有利于通过组合字段检索条件,实现精确的查找。

4.检索的实际应用

对于回想式的查找,一般只需要再iPad终端浏览查看即可。对于较为大量的信息汇总,iPad版本的Filemaker Go最常用的导出方式是打印PDF。如图: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

无论是快速查找还是一般检索模式,检索结果无论多少,都可以输出PDF。通过点击设置图标-打印-PDF-保存或发送电子邮件,检索结果就以PDF的形式输出了。多项检索结果在PDF中对应多个页,一条记录一页。

举例。我们需要在从成千上万张卡片中输出关于“林则徐”的内容,则可以分别以“林则徐”、“林文忠”、“文忠公”为关键字检索,将结果输出一个PDF,片刻间我们手里就有了筛选过的关于林则徐的卡片汇总。

5.实践中的信息流动

实践中卡片数据库的使用一般遵循三个步骤:文本外部录入、集中整理数据、定期更新移动设备

文本外部录入

如果是纸质书籍或者扫描版PDF,一定要将摘录内容提前再记事本或notepad.cc等界面下录入电脑。录入时一般只需要录入页码和摘录内容即可。

之所以不在数据库内录入,主要是考虑尽量减少打开数据库的时间。另外纯文本的录入环境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

集中整理数据

整理数据主要是靠粘贴了。由于我们会在数据库的书名设置好默认等于上一条记录,作者、年代和封面等字段从属于书名,所以一般将数据批量粘贴进卡片库时一本书只需要选择一次书名,需要每条记录都填写的只有页码和内容,这样效率比较高。

定期更新移动设备

制定一个计划,每周或每天单向的将电脑中的数据库复制进iPad。由于目前Filemaker Go还没有支持Dropbox或iCloud,暂时只能通过手动方式复制。好在卡片内容时效要求不高,每周或每晚定期复制也可以满足日常要求。

6.结语

高三开学前的暑假,我新启用了一个破旧的牛皮纸本子,专门摘录看书时遇到的比较有启发的句子,然后翻来覆去看。那时颇有些唐吉诃德般的勇气,不看英语不做数学,最喜欢翻来覆去看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陆机的《文赋》。那个本子记了小半本东西。高三一年,作文无忧。

后来弃用了这个本子,最大的理由就是东西多了不好找。然后几年浑浑噩噩,混乱无序的乱用了几年电脑,直到遇到evernote2,那个纸条一般的笔记软件。之后,Mybase、evernote、Mediawiki、Confluerence等等所有和知识管理相关的软件都接触过。觉得还是Evernote好,但还是无法解决读书卡片的问题——设置不了字段,元素化起来整理不方便。直到一狠心啃了几天Filemaker,似乎真的走上了至少是目前能看到的终南之道。

知识管理这事,如美国诗人艾略特所说: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131/

2011年读书总结

一、概述

2011年共读书55本,比2010年的70本下降了21%,单纯从数字上看下降不少。2010年间的70本书中虚构类图书达到了14本(如果把《货币战争2》也算进虚构类图书则是15本),非虚构类只有56本(或55本)。2011年有长进,除了秋天重新翻了一遍王跃文《国画》和《梅次故事》,读了新出来的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其余52本全部为非虚构类大社科大人文领域图书。仔细分析,数目降幅不大。当然,这个数字比起“除了讲课都在读书”的梁小民(2011年248本)还是相差太远,更加比不上袁岳一年上千本的“封面封底加书脊”读书速度。好在读书不比这些。人各一好,三五年内暂不求多,求个细嚼慢咽。

2011年读书时间比起2010年更有保证,基本上是早晨加中午,工作日日均2小时以上。休息日读书时间一塌糊涂,算下来7天中只有5天可以得到时间上的保证。2012年要有所改善。此外,2011年下半年自己用filemaker制作了一个小型数据库,暂时性搞定了家里PC、MAC和公文包里Ipad之间的同步方案,开始正式记录读书卡片。目前制作了891张卡片。到年底,已经成功的把自己强迫成“不动键盘不读书”的强迫症患者。现在看书,读得飞快,时间都花在冥想和敲敲打打上了。这也是读书数目下滑的原因之一。

AC351A2D-680E-4A5A-915B-E21C5714A963.jpg

二、列出几本书

去年没有正式总结过读书的记录。借此把两年间读过的125本书回顾一下。有道是开书单是装13的法宝,梁启超、胡适可以信口开书单,晚辈小生就别随便张嘴了。下面的内容不是书单,只是自己读过的书中启发比较多的一部分。启发多的不一定是大部头,《通论》、《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金融资本》乃至于《乌合之众》等书尽管很精彩,启发却不及下面的书。以下排名分先后。

1、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顾准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49前是立信的小学徒,49后是上海税官的老大。前半生研究财会理论,后半生叩天问道。这本《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诞生于49-78这段超集权主义时期,堪称20世纪人类奇迹。内容不多说,谈三点:(1)大陆现在不让出版;(2)中国人自己的启蒙读物;(3)顾准拆骨为烛,全书字字泣血。不知未来十年,能不能再遇到这么有启发的书。读吧,谁读谁知道。

2、杨继绳:《墓碑》

这又是一本不让出版的禁书,新华社的老记者杨继绳写就的近百万字的巨著。前半部按省逐个介绍了大跃进期间各地饥荒的成因,有一般的规律,有各地的“特点”。书籍的最后是全书华彩,杨继绳用冷静的笔锋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存的体制的看法,逐一拆解了各个敏感词。这本书有大量的一手材料,近百万字读来很辛苦,啃了三周多。收获很大,摘录了146张卡片,是全部书籍中最多的。看看乌有之乡对《墓碑》的批评有多么隔靴搔痒,就知道这本书的架构是多么固若金汤了。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的再研究》

这本书有大陆的版本。同样是颠覆价值观的书籍。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禁不起一点推敲,开篇几个实例就将人民教育出版社打了个落花流水。三元里暴动与当今的乌坎事件一对比,我们的民族真的在向前走。

4、王世渝:《曾经德隆》

王世渝是唐万新手下的一员大将,主攻德隆的投行业务。无奈在当时的金融环境中,民间资本不可能有任何供血机制。于是德隆只有二级市场一条险路可走。本来道路阻且长,会面也就是安可知的事情。就在德隆几乎成功的时候,中央紧缩了银根,德隆就像一个与海外高手比拼内力的武林高手,突然被人抽走了1600ml血液。那几周几本德隆的书对照,小小的主题阅读一番,高下立判。这本书是我写了最多体会的一本。可以参见2011年9月、10月间的微博。

5、朱青生:《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

这是一本方法论的书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青生是一位美学教授,这本书介绍了他的一些学习方法。不是说教,不是总结,没有条分缕析的架构,只有娓娓道来的清闲。没有选择evernote、onenote这类现成笔记软件整理读书笔记,很大程度是受了这本书中读书卡片的两节的影响。

6、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书名曝光率奇高的一本书,通读到最后击节叫好,多次拍起办公室的桌子。看到最后100页非常舍不得看完。

7、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全球500家无名公司》

《隐形冠军》这本书为我在总部经济环境下的授信审批工作打开了视野。有幸到目前为止,为其中一家“500家隐形冠军”企业核了授信。做企业,高大全、500强并不是终南之路,小的一样是美的。

8、白益民:《三井帝国在行动》

表哥推荐的一本书。批发零售类企业并不是简单的低买高卖。国际上的三井物产、Glencore、“ABCD”这些流通商各有各的独门兵刃。可喜的看到,国内的一些私有流通企业正在逐渐像这些国际巨头靠拢。真心希望中粮、中钢、五矿也能迅速崛起,与这些洋人同场竞技——现在,这些国企看起来还没完全做好准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另一本《三井帝国启示录》很水。

9、布赖恩·伯勒等:《门口的野蛮人》

应该是经济金融科班的同学在校必读的一本书。一句话:任你各大投行私募军阀混战天塌地陷,你消灭对手还得用我商业银行的枪支弹药。脱媒再严重,商业银行也是大金主。

10、毕飞宇:《推拿》

曾经在博客上摘录过一段《推拿》的描写。非常精彩。印象里这是国内第一本以盲人按摩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毕飞宇因《推拿》身价暴涨,可谓立德、立言、聚财兼得,“站着把钱挣了”。以后每年还是要读一些优质虚构类作品。

三、特别推荐

推荐两本奇书,小册子看起来都很快。就不介绍内容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搜索吧。

参谋助手论
奇特的一生

三、一点体会

Kindle是个好东西,放在桌子上可以解放双手敲键盘。纸质书要做到这点,需要在桌子上私搭乱建大把夹子才行。真想在DXG之外再买一个Kindle4,用来看文字版书籍和推送的网页。以后买书只为收藏了。

四、2012开年计划

奥尔森、庞巴维克、罗斯巴德、哈耶克,有空争取通读一下霍布斯鲍姆的几个“年代”;闲书方面抽空读完不二、南渡北归。全年少碰机场书。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757/

孔二狗:《黑道风云二十年(东北往事)》摘记

    1.    二狗的朋友Helyanwe曾经说过“以前错误的选择可能并不是什么错事。这只是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了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人,会让我以后的选择更加正确。”

    2.    西门庆能勾搭上潘金莲却肯定勾搭不上林黛玉,贾宝玉能泡到林捕玉却未必也能搞掂潘金莲.让ZF官员去管理外企肯定难以服众,让外企高管去管理ZF机关肯定下面会造反。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3.    真正睿智的人需要懂得两点:1、拒绝,2、放弃。

    4.    五年前,二响的第一任领导曾经教育二狗说:“当今社会中人和人坐在一起能互相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能坐在一起安安静静的一起说上两个小时的话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如果两个小时的沟通都很顺畅,那么,你们很可能成为朋友。所以,你在见客户时一定要和客户多聊聊天,未必是要聊工作上的事儿,只要客户不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你就继续和他聊就成。聊着聊着,说不定你们就成了朋友。这样,你不但多了个客户, 还多了个朋友。成为了朋友,事情就好办多了”。仔细想想,这五年来,曾经和二狗安安静静的聊上了两个小时的人,真的都成了二狗的朋友。

    5.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就总教育我们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但是真正能做到不卑不亢的人的确不多。多数人在见到比自己强势的人的时候,总会有些露怯,而当见到远不如自己的人的时候,却又多了几分自得。所以说,多数人都是又卑又亢,而不是不卑不亢。真正能做到不卑不亢的人,通常会成大事,赵红兵和沈公子如此,韦市长也是如此。而且,人只喜欢和与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做朋友,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过于自卑和过于自大,都很难结直到真正的朋友。

    6.    这时赵红兵和沈公子都落座了。他俩做出了相同的动作:解掉了领带,尽管这领带是他俩十分钟前在车里刚系上的。他们这个动作是要传达两个信息:1、这是家庭聚餐,要轻松欢快,打着领带有些拘束,有些太正式;2、那为什么还要系领带呢?这是要告诉韦市长,他俩也是体面人,有正事儿的人。

    7.    赵红兵和李老棍子的最大区别在于,赵红兵勇于接受失败,勇敢的面对包括牢狱之灾在内的困难,遇上再大的事儿都勇于面对,不逃避。但李老棍子不同,他不能接受失败,当严春秋开始查他的时候他就怕被送入班房,不敢接受这个事实,不敢面对失败,结果是走得更远,直接被枪决。如果李老棍子当时勇于接受失败,被严春秋抓进去判个几年,现在出来难道不是又是一条好汉?遗憾的是,李老棍子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些。所以二狗说:勇于接受失败、再大的事儿都去面对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

    8.    “现在是隆冬,的确是冷,但是只要你想想,马上就要暖春了,你就会觉得有盼头。春天过了几个月,又到了夏天,你又觉得天太热了,但是想想马上又到凉爽的秋天了,你又会觉得有盼头。这有点像人生,春夏秋冬都经历经历,冷冷暖暖都尝试尝试。人生的挫折与成功又有谁没遇到过呢?这都是人必须经历的。假如春天是成功、冬天是失败,那么我告诉你,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总在过春天。”“成功与挫败就像是季节有春夏秋冬一样正常,关键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在你失败时,只要你不气馁,以积极的心态坚信成功即将到来,那么,成功或许真的像春天必将到来一样接踵而至。在你成功时,你忘记了这世界上还有冬天,还有失败,那么真正到了冬天的时候,或许你就没了那过冬的棉衣。”“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这才是人生嘛!不折腾折腾哪叫人生啊!咱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挺好。”赵红兵又开始了快步走。

    9.    书是介绍“组织结构生命周期”的。书中说,一个组织必然要经过四个阶段。一、起步期:这一般都是初级组织,以领导的个人能力为主,通过领导的个人能力,团结一批人来进行创业。二、增长期:这个阶段或许内部有一些危机,但是都被高增长所掩盖。三、成熟期:创造组织的新秩序,整合资源。四、衰退期:组织失去活力,必须要进行重组。

    10.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大事儿的人,通常细节都不怎么样。细节做的很出色的人,通常很难做大事儿。

    11.    二狗做咨询时常用一种心理学的技术叫“投影技术”,这种技术常用于品牌形象研究及定位等。其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方法就是问:“假如把他比作某某事物,你会想到什么?”

    12.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

    13.    沈公子不奢求这些人都能够帮上他的忙。但沈公子知道,这些人中,肯定有人在未来会帮上他的忙。或许沈公子在我市的朋友最后能帮上他的只有5%,但他对所有的朋友都足够的尊重。只要在沈公子需要的时候,这5%的人真正能帮上忙,那起的作用可能就是决定性的。

    14.    一个男人无论是贫穷或者是阔掉,朋友和身边的交际圈子都永远是他身边最大的财富。在他贫穷时,身边的朋友或许能把他拉出困境。当他阔掉时,身边的朋友或许能再助其一臂之力,让他从成功走向成功。截至目前,二狗还不认识有谁能仅凭一己之力即能在得成功。

    15.    韦市长这样的大人相当然要交要围,但这样的大人物要用到刀刃上,要用到大事儿上。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家。再者说,韦市长也绝对不是我市一言九鼎的土皇帝。

    16.    惶犯的定义:一个因身背命案被通缉的职业杀手。二狗认为:赡养“惶犯”是黑社会团伙区别于普通流氓团伙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惶犯”轻易不会用,但只要用,一般的情况下就会要人命。黑社会组织里的主要成员,通常在社会上都有头有脸,不会轻易出手。他们手下的小弟,砍砍人打打架还行,要是让他们去杀人,恐怕没几个有这样的胆子,而且,真杀了人被捕,恐怕大哥也要牵扯进去。

    17.    二狗曾拜读过托夫勒著名的《权力的转移》一书,其书中阐述的内容是暴力、金钱、知识等三种力量是构成社会权力的基石。在这三种力量中,暴力是低等权力,金钱是中等权力,而知识是高等权力。社会越进步,主宰社会的权力就越高等。

    18.    赵红兵不但懂并且会应用这些, 他还懂得更细化的东西:一旦和有实力成为自己对手的人真正反目,千万不能轻易和解,否则在一次又一次的拉锯对抗中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使对方的声望得到加强。而主动出击,趁其羽翼未丰之际将其端掉,才是最好的选择。强硬,是对对手最大的威慑。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522/

[英]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读书笔记(3)

本文是《卧底经济学》的第三部分,笔记的前两部分在这里:

[英]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读书笔记(1)

[英]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读书笔记(2)

第五章 内幕故事

* 保险公司的动力 96页

保险公司调查投保人的健康状况,调查得越细致越有利于保险市场的完善。

当然,保险公司会努力修复保险市场,方法就是了解更多的客户信息。他们吸烟吗?他们多大年龄?他们的父母是在35岁死于遗传性疾病,还是在100岁时死于车祸?有了更多的基.因信息后,保险公司将得到越来越精确的图景,掌握向特定个人提供医疗保险所需的成本。以前保险市场之所以受到抑制,是因为内幕信息的存在:被保脸人了解自己的情况,但保险公司不了解。但是,一如果保险公司继续缩小这种信息差距,那么他们就会乐意向更多人提供保险。

* 保险的悖论 97页

如果公司拥有真正精确的信息,或许是在未来从基因测试获得的,那么容易生病的人将需要支付几十万美元的保险费,但这根本就不是保险了。

* 做些柠檬水出来 97-98页

“如果生命给你的是柠檬,那就做些柠檬水出来。”

* 选择暴露的信息 100页

不同方案的保险服务可以暴露消费者的内幕信息:身体好的人愿意选择保费低赔款低的方案,身体不好的人愿意选择保费高赔款高的方案。

* 贸易水平低的原因 100页

蒂姆哈福德认为贫穷国家的贸易额度只占发达国家外贸额度的百分之零点几,可以证明毛衣越多越好,是不客观的。因为测算额度的度量单位是钱,而发达国家控制全球贸易的同时也控制着定价体系(剪刀差)。喀麦隆乌干达这种国家贸易水平低根本原因固然是落后,但被发达国家把持了外贸也是重要原因。

* 蒂姆哈福德认为不存在海外工厂转移污染 100页

蒂姆哈福德认为发达国家不存在海外工厂转移污染的问题,理由是“就像电脑市场上买不到10年前的芯片”,发达国家的工厂再污染也比发展中国家本国的工厂干净,这就更是狗屁逻辑了。

第六章 理性的疯狂

* 股市会犯错误 122页

就有权决定大批资金投资方向的基金管理者而言,他们很多人为了稳拿薪水是在随大流,而非挑选正确的股票。这证明股市会犯错误。

* 利润来自于稀缺 127页

利润来自于稀缺,例如,拥有稀缺的土地(得到法定权力的保护)、稀缺的品牌(由商标来保护)、具有独特能力的组织(提供保护的不是别的,而是这种能力无法被其他组织复制)。所以,只有经济变革增加企业控制稀缺资源的程度时,股价才应该上涨。

* 互联网即可以带来利润,也可以夺走利润 127页

看到亚马逊2003年3000万美元的利润时,应对比同一年音乐产业损失的约25亿美元利润,音乐行业的管理者将利润下滑归咎于互联网音乐下载和方便的盗版行为。互联网即可以带来利润,也可以夺走利润。

* 股市是一次选美 115页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曾将股市比做一次愚蠢的报纸选美活动。在活动中,读者可以从100张照片中挑出最美的几张面孔。谁选中的女孩最接近大众观点。谁就是获胜者……

第七章 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

* 维克瑞拍卖 140页

维克瑞拍卖(第二高价支付式拍卖)是一种失败的拍卖;拍卖会放弃竞拍者离场(每人有三次不加价而“同意”的机会)是个好方法。

* 电信公司就会向消费者多收费? 147页

“如果3G牌照非常昂贵,那么电信公司就会向消费者多收费。

这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请你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如果3G牌照非常廉价,那么电信公司会向消费者少收费吗?如果政府免费赠送牌照,那么电信公司会不向消费者收费吗?如果政府赠送拍照时倒贴钱给电信公司,那么电信公司会免费提供无线服务并贴钱给消费者吗?

第八章 穷国为何会穷?

* 病毒更好的策略 156页

欧洲最早记载的梅毒是在15世纪后期出现,当时他被描述为极其严重的疾病,感染者很快就死去。这不是非常成功的策略——对病毒来说,更好的策略是让感染者活下来,至少多活一段时间,那样这种疾病才有传播的机会。因此,相对于更致命的类型,杀人速度没那么快的梅毒病菌的变种最终更成功、更持久。

* 拿破仑的一句话161页

人们经常认为拿破仑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足以用无能来解释的问题,永远不要归咎为阴谋。”

* 当权者造成浪费 162页

在发展中国家,自私自利、野心勃勃的当权者往往是造成浪费的原因。

* 评判工作成绩 164页

对元捐款机构的官员来说,评判他们的工作成绩多是根据程序,而非结果。

(英美法系过分强调程序的弊端)

* 尼泊尔水渠和水库的启发165页

尼泊尔水渠和水库的启发。水渠和水库经常需要维护。下游的人帮忙维护水库,换取上游的人帮忙维护上游沟渠。水渠更新为现代化水渠还好,水库一旦更新为水泥的水库,不需要维护,上游的人立刻不管维护上游水渠,整个系统濒于崩溃。技术特性虽然改进了,人文特性却没有引起注意。

尼泊尔的例子在此说明,如果社会无法提供恰当的激励机制、使人们产生正确行为,那么多少技术性的基础设施都无法使人们脱贫。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负责人关心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成功,而是受贿和职位升迁。如果项目的效用很少被考虑,那么也就难怪:即使发展项目本身是官僚的真实目标,项目也无法达到公开宣传的那种目标。而且,击败真实宗旨是求发展,且项目真的符合这一宗旨,贿赂和其他扭曲现象仍会把事情搞砸。

第九章 啤酒,小吃,全球化

* 新思想 172页

担心出现可怕的全球同一性的人应记住:新思想无论是否受欢迎,其产生的速度总超过被混合的速度。

* 勒纳定理 176页

贸易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那就是以经济学家阿巴·勒纳(Abba Lerner)命名的勒纳定理(Lerner theorem)。该定理在1936年就已证明:对进口商品征税,就完全等同于对出口商品征税。

* 很小的经济 168页

多数贫困国家同时也是很小的经济体。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整体经济规模只相当于比利时。向乍得这种非洲小国,其经济规模还比不上华盛顿的一个郊区,如贝塞斯达,而其整个银行业的实力,还不认为世界银行员工设立的信贷合作社。向乍得和喀麦隆这类小国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

* 反思单一作物 184页

……经营单一农作物的倾向:只中稻米、咖啡或小麦。生物多样性的缺乏使庄稼更容易受到昆虫和天气变化的伤害。

以前的教育总是提到要实行美国那样作物带农业,看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正在反思单一作物的问题。

* 运输成本 185页

将一台激光超级从大阪港运往洛杉矶港的运输成本,甚至低于将它运往洛杉矶市内一百家百思买(Best Buy)分店的成本。而某人开车到百思买,然后买下这台激光唱机回家,中间的运输成本甚至更高——如果把交通拥堵和污染的环境成本都计算进来。

* 国际上的孤立有利于国内政治稳定 191页

在国际上的孤立有利于国内政治稳定。作为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政治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肯定是终身制的领导人,这正是美国长期制裁的结果,制裁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在10年的制裁之后,萨达姆·侯赛因的统治好像更牢固了。使他下台的不是内部变化,而是外力。缅甸和朝鲜在国际上名声不佳,但政府非常稳定。

* 稀缺力量 193页

只有新的供应者无法轻易进入市场时,卡特尔才能享有稀缺力量。

第十章 中国的致富之路

(本章无笔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62/

[英]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读书笔记(2)

康健按:《卧底经济学》已经读完很久了,一直拖着没有整理笔记。这本书里面还是有很多有意思、有启发的小段子,是一本不错的通俗经济学读物。养分上讲比《魔鬼经济学》要好。

点击这里查看[英]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读书笔记(1)

第四章 城市交通

* 基于完美市场的思维方法是比较容易的 66页

因为完美市场的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基准,经济学家发现,较容易的方法是从研究完美市场开始、找出目前错误的地方,而不是从零开始、找出目前正确的地方。这种关于实际的思维方法将引导我们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

* 蒂姆哈福德主张建立的世界 42页

我们应该努力建成这样的世界:人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带给其他人些微的不便,但与此同时,如果一点小小的努力就可避免伤害他人,我们都应克制而不伤害他人。

* 外部效应的估价和政治 78页

对外部效应费用的估价非常难,因为要定得恰当,就需要对那些假设进行证明和说明。如果不对它们进行证明和说明,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将受到政治进程的摆布,在最差的情况下,我们将默许某些利益集团的自私要求。

* 显示偏好理论 78页

经济学家有一种“显示偏好”的理论,即人们的偏好经由其作为消费者所做的选择显示出来。你买得起梨,但你买了苹果,因此你偏好苹果而不是梨。

* 没有人比你自己个关系你的切身利益 79页

虽然这些方法具有争议性而且不完善,但它们反映了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没有人比你自己个关系你的切身利益。

* 人们对价格信号的反应有多深刻 80页

去一趟新奥尔良,我们就会知道人们对价格信号的反应有多深刻。新奥尔良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驼背”房屋,其目的是避税。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房屋税根据前排的楼层数征收,所以就有了驼背的设计:前排是一层,后面是多层。它们很有魅力,但如果那是一种使用的房屋设计,在其他地方也会盛行。英国也有类似的故事,那里有很多黑暗的房屋,因为从1696年到1851年,英国政府根据房屋的窗户数目向人们征税。

* 伦敦设立了一个交通拥堵收费区 81页

2003年初,伦敦设立了一个交通拥堵收费区(向开进市中心的车辆每天收5英镑或9英镑),人们反应之快远超出很多评论家当初的预料。一年后,总出车次数下降近1/3。规避这种费用的现象更加普遍:乘公共汽车的人增加了15%,骑摩托车的人增加了20%,骑自行车的人增加了30%。不再进入收费区的司机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应:25%的绕过收费区,55%的改乘公交车辆,20%的改用其他方式,如骑自行车、合伙乘车,或某些天在家办公。在汽车出行减少的同时,交通拥堵造成的时间耽误现象更是大幅减少,这说明,交通拥堵费使街道的使用更有效了。而随着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调整这种拥堵费,处理这种外部效应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 硫排放拍卖会 82页

环保署在硫排放的问题上使用了这种办法。他们组织了一次拍卖会,对二氧化硫的排放权进行拍卖,因为酸雨正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造成的。造成污染的厂家可以得到一定配额的排放许可证,他们要么在拍卖会上购买更多许可证,要么通过停产、安装硫净化器或购买清洁煤炭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以前,环保署让他们安装硫净化器时,发电厂都说这么做耗资太大,所以他们拼命游说,要求终止这一硬性规定。就连环保署都估计,减少一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成本大概在250-700美元之间,还有可能高达1500美元。但当1993年环保署举办拍卖会时,报高价的厂家寥寥无几。这些厂家当初夸大了他们的成本。到1996年时,许可证的价格已降到每吨70美元,甚至在这一价位上,很多厂家宁可购买清洁煤炭或安装净化器,也不愿购买许可证、继续排放污染物。

* 二氧化硫的排放权 82页

管理者发现,净化二氧化硫的成本如此低廉,一直没有什么厂家愿意出高价购买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到最后,愿意出高价购买许可证的只有学生环保小组,他们购买一张许可证,只为赢得15分钟的赞扬。这种拍卖行动的高明之处不在于降低了硫的排放————通过立法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在于全世界的立法者发现了硫净化的真实成本。它为进一步的立法奠定了基础:制定规则时不再是两眼一抹黑,而是对(最恰当的)成本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这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例如中国的太原正在实施类似的计划。

* 二氧化硫的排放权 82页

目前经济学家正在设计类似的拍卖会,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效应。减少排放需付出多少成本一直存在巨大争议,但拍卖了油、煤、气的提取许可证后,结果就会出来。

* 碳排放许可证 83页

碳排放许可证将很快证明:脱碳的成本将比我们预料的更低。然而我们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行动。

* 慈善团体 84页

有好的看法是,该慈善团体在树立一个“好榜样”——如果荒谬的行动也能成为好榜样的话。不友好的看法就是,它在故意摆出一种道德高姿态。

* 日常决定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85页

在环保主义只是道德问题的世界里,就连环保主义者自己也不清楚日常决定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一次性尿布(在垃圾填埋场比比皆是)与可清洗尿布(洗涤过程耗电、是防污染性的洗涤剂)相比,哪个更糟糕?就算你是世界上心眼最好的人,也很难知道如何做出选择。

* 市场价格的形式 85页

经济学家关心环境,都梦想这样一个世界:环境不再是用来做道德表态的问题,而是与市场和真话世界恰当结合,因为只有市场和真话世界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激励机制,能够促使普通人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行事。在这样一个世界,我们自身行为的成本都能以市场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

* 价值取决于正面外部效应 86页

实际上,很多是生命具有价值的东西都取决于正面外部效应,而且是短缺的——不得病,公共生活中的诚信,谈得拢的邻居,技术创新。

* 政策反向使用 86页

一旦我们认识到外部效应的重要性,明显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对付负面外部效应的政策反向使用:对应外部效应费用,推出外部效应补贴。

* 外部效应 87页

要记住,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外部效应”,正是因为他们在市场交易之外。但是,虽然我们想象有些问题位于市场之外,但可以很容易地将他们纳入市场里面。

* 外部效应费用或补贴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89页

我们了解到,对于市场无法顾及的很多问题,外部效应费用或补贴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前者如针对污染物或拥堵地区驾车征收的费用,后者如为科研或疫苗提供的补贴。外部效应费用既提供人们做正确选择所需的信息,也提供他们这样做的动力。这种收费并不自动回答管理应该多严格,或应该对什么实施管理,但一旦我们的政治程序了解到我们的需要,他们就能提供达到目标的最有效的方式。

* GDP 90页

污染物可能会使GDP这种数字变小。但是谁在乎呢?经济学家肯定不会在乎。我们知道,GDP算入了很多有害的东西(武器销售、拙劣建筑的高额修补费用、上下班的交通费),同属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如照看小孩或在山中漫步。

* 杰罗姆先生在大英博物馆 92页

在杰罗姆·K·杰罗姆19世纪的滑稚游记《三人同舟》 ( Three Men in a Boat)中,一开始杰罗姆先生在大英博物馆浏览一本医学辞典:

我正好翻到伤寒那一页,读到了伤寒的症状时,发现我已患上伤寒,而且己患病几个月还蒙在鼓里。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其他病,又翻到圣维特斯舞蹈病 (St Vitus`s Dance)。正如我所料,我也有这种病。我开始关心起自己的病情,决定把这本辞典从头到尾仔细看看,因此就按字母顺序开始——先看到的是疟疾,知道我正是为此而恶心,而且将在约半月后进入严重阶段。我宽慰地发现,我得的布赖特氏病是良性的,就目前情况而言,我.或许还能活几年。霍乱我也感染了,还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白喉我好像生下来就得了。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了26个字母,最后得出结论:我唯一没得的病是女仆膝症(housemaid’s knee)。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54/

[英]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读书笔记(1)

《卧底经济学》已经读完很久了,一直拖着没有整理笔记。这本书里面还是有很多有意思、有启发的小段子,是一本不错的通俗经济学读物。养分上讲比《魔鬼经济学》要好。

第一章 你喝咖啡,谁赚钱?

* 黑帮马仔的生存成本与收益 17页

经济学家史蒂芬·莱维特(Steven Levitt)和社会学家苏迪埃·温卡什(Sudhir Venkatesh)设法得到了一个美国街头黑帮的账目,结果表明,“马仔”每小时只能给家里挣1.7美元左右。他们升职的前景很好,因为帮派成员的更新很快(经常有人离开或被杀),但即使考虑到这种前景,平均工资每小时也还不到10美元。这笔钱实在不算多,因为在4年时间里,一名普通黑帮成员会遭到两次枪击、被捕6次,而且被杀的概率达到25%。

* 成立工会的目的 18页

成立工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集体进行讨价还价,一方面是为限止更多人进入这一行业。

当19世纪大规模机械化逐渐普及时,建立工会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工人是个人数众多的群体,所有人都集中在城市,很容易相互替代。如果不建立工会,工资就会非常低。有了工会,就可以排除竞争,使工资上涨一工会内部的人就很幸运‘在美国,工会本来遭到法律的牵制:反垄断法的用意一方面是防止大公司合并,另一方面是为反对工会。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这些法律被裁决为不适用,工会的力量因而发展壮大起来。

* 排外的工人阶级 20页

有些人责怪工人阶层因为种族主义反对移民。然而更具说服力的理论是:每个人都根据自身利益行事。新工人对拥有资产的人有好处,因为后者变得相对稀缺,无论他们的资产是草甸还是学位,但如果老工人讨厌新工人,这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受新移民伤害最大的是之前的移民团体,因为后者发现,他们的工资被固定在了最低水平。

第二章 超市对你隐瞒了什么?

* 矛盾的道德 42页

而流行的观点却是:一方面那视DVD企业在不同市场以不同价格销售产品,另一方面又相信,大型制药公司应以低价向贫困国家供应药物。令人困惑的是,我们的道德直觉好像一直在向我们发送自相矛盾的信息。

第三章 完美市场和“真话世界”

* 坦桑尼亚的政府用咖啡豆溢价收入提高公务员工资 54页

在坦桑尼亚,咖啡豆的生产不处于自由市场中,因此咖啡豆价格上升后,获益的不是农户,而是政府。从历史上看,该国政府未能认识到这种价格优势的暂时性,没有明智的花费这笔钱,而是用它为公务人员大幅提高薪金。

* 无神论英国人的功利 57页

在英国,政府主导的教会学校往往可以培养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无神论者每个礼拜天带子女到教堂,以得到牧师的推荐,从而进入这类学校。

* 经济学家口中的无效状态 58页

要记住,当经济学家说经济处于无效状态时,他们的意思是:有办法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人的情况下令某些人受益。

* 经济体的有效和公平是矛盾的 59页-60页

我们好像面临两种相互矛盾的紧迫任务:避免无谓的浪费即“无效”,但同时确保财富至少达到某种程度的均匀分配。我们所需要的,是使我们的经济体既有效又公平的方法。

* “领跑”策略行得通吗? 61页-62页

在一个完美市场中,唯一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是“领跑”策略:恰当的进行一次性征税和补贴、是每个人位于公平位置的计划。然后从调整后的出发点开始,完美市场找到每个是大家受益的机会。关键问题是:这在现实中行得通吗?

* 罗斯福总统的所得税税率 62页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采用79%的所得税税率时,其门槛非常高,以致只有约翰·洛克菲勒一人适用这一税率。

——摘自[英]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6年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5/

《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摘记

  • 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域的法,所具有的不同的发展道路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通过“比较”而产生的结论只能是“不同”,如果产生了所谓的“缺陷”那一定不是历史的真实。

引言

  • 这一百余年,我们始终未能摆脱以国势强弱论文化优劣的束缚,而这一点在对中国传统法的研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 与西方式传统为动力相反,我们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将历史与传统视为包袱。
  • 当我们费力地从浩瀚的古籍中归纳出所谓的中国古代的民法、经济法、行政法时,法的古今比较已经误入了歧途。完全可以说我们交手给学生和读者的是一个被现代法的“预警”和体系阉割了的根本就不曾存在过的“中国古代法”。

第一章 “古代法”与“传统法”

  • 严复言: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故人意遂若理法同物,而人事本无所谓是非,专以法之所许所禁为是非者,此理想之累于文字者也。
  • 法源自于习惯。 * 根据社会学和民族学的调查资料,可以得知依据习惯的裁判,其程序并不比成文法时代简陋。
  • 法 国著名启蒙家卢梭对理想中的法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无须再问应该由谁来制定法律,因为法律乃是公意的行为;我们既无须问君主是否超乎法律之上,因为君主 也是国家的成员;也无须问法律是否会不公正,因为没有人会对自己本人不公正;更无须问何以人们既是自由的而又要服从法律,因为法律只不过是我们自己意志的 记录。”
  • 曾宪义先生提出在向现代化法努力行进的过程中,应树立起这样的法观念:人民主权观念、法律至上观念、公民权利观念、尊重私权观念、职权法定观念、程序正义观念。
  • 每当社会处在变革,尤其是激烈变革时,传统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往往会被夸大,成为众矢之的。但完全背离传统的变革又是注定无法取得成功的。
  • 一些与法传统暗合的法律制度却在实践中总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为世人注目的成功,如调解制度,如对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的认可和改良。
  • 法与法传统都是发展着的,可以预见的是法在经历了近现代“趋同”的发展历程后,个民族和国家的法传统及正在不断形成的新的法传统将会使法的发展走向“和而不同”,即统一与特点并存之路。
  • 法强制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力量适用上的一般社会承认,它或者以威胁的方式,或者事实上由特权部分为合法的理由,以合法的方式和在合法的时间内适用。
  • 作者([美]柯特勒)写道:至少自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反共是美国政府信仰的长期主题。反共活动定期出现十字军东征式的狂热,无情的蹂躏那些步调不一致的人们。
  • 这一次较量(百日维新)的结果令人深思:主张立宪者或被绑赴刑场、或被迫逃往异国。但立宪的主张不久却被镇压立宪者的朝廷所接纳。 * 周亡而周礼不绝,秦灭而秦制不衰。
  • 传统法则是今人用现在法的理论对已经静止了的、随着时代已成为“过去”的古代法的一种诠释。对古代法的历史观察越全面、越细致,对传统法的研究就越深刻、越有价值。
  • 传统法的意义对西方社会是不言而喻的:珍惜自己的传统就是珍惜现实与未来。
  • 法传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凭着历史的发展惯性影响着现实,而现实中的许多问题也正产生于这“不自觉”的“惯性”。

第二章 中国传统法的基本概念

  •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对古人来说不言而喻、习以为常的事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难点。
  • 狭义的法观念直到现在对中国社会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当人们说‘法律’的时候,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刑法。‘某人犯了法’的意思基本上等同于‘某人犯了罪’。”
  • 律者,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 当神意淡化后,法的价值、法的灵魂何在?
  • “合理的缺陷”换来了整体的和谐。
  • 礼由神秘化而演进为自然化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一进步使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法避免了宗教的陷阱,走上了崇拜自然为主的道路。
  • 中国人从来不崇尚武力征服,而更注重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也是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前提下进行的。
  • 礼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有其独特的有机体系,从这一角度来说,礼就是“礼”,她是无可更变的。
  • 简单的说,礼所追求和提倡的是“人伦道德”,也就是直到今天乃至将来,中国人也无法完全割舍的“忠、孝、节、义”。
  • 在古人的观念中,法必须体现礼义所倡导的精神,失去了礼义,法就失去了价值,违背了礼义,法就成了不祥之物。
  • (梁启超:)故儒家者,非持简单肤浅的人治主义,而实合人治法治以调和之者也。
  • 西方传统的近世法治,重制的目的在于“制约权力”;而法家的法治,重制的目的却在于“加强集权”。
  • 梁启超说法治主义有其普遍的“短处”,即“过信国家权力”、“妨害个性发展”、“逼着人民在法律范围内取巧”,而法家的法治主义又有其特有的“短处”,即“问法律从哪里出呢?还是君主,还是政府。”“法律万能,结果成了君主万能。”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