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时间管理

CEO们最好的生产力工具是什么?

20160902160954

本文是Quora上的题目。原题:What are the best productivity hacks of startup CEOs?,链接在这里。有两个答案很有意思。

Dustin Moskovitz——“周三没会”

我最在乎的一招是“周三没会”,从Facebook上学来的。这年头,每个人的日程表上要能有一天是干净的,那可太难得了。无论你是一个手艺人还是总经理,这都是在工作中持续保持主动的无价之宝。就我个人而言,每周的这一天基本都是在写代码。

Auren Hoffman——专注,不要多线程,少干活。

少干活。

多数CEO最大的错误就是老想着去做特别多的事。真正的赢家是最少干活--但是做的最好的那一个。当然了,这不仅仅适用于CEO们,每个人都一样。

不要多线程--串联,不要并联

做一件事的时候,要完全地专注于这件事。不要多线程。如果你发现自己开会的时候读邮件(或刷知乎),那八成你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会议上(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个会议太烂了)。

如果你正在忙一件事(例如阅读一个法律文本),集中精力分配时间在这上面(比如20分钟)。这块时间里面,别的事一概不干。如果能比计划的时间更早一些完成,你也可以做点什么奖励一下自己——当然,只能是你确实是提前完成的时候。

对绝大多数的事情说“不”

你是老大,眼前总会有很多看起来不错的机会。你越是成功人士,你面前的机会往往也就越有趣。不要踩进说“可以”的陷阱。考虑要不要出席一个邀请你的会议时,板着脸冷酷一点。同样地,聚会、论坛、演讲、内部汇报,全都一样。

一个好的CEO应该善于对他眼前90%的潜在机会说“不”。没错,90%。那些潜在的机会多半都看着不错,很有意思。但事关你自己的时间,你需要冷酷一点。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670/

CEO们最好的生产力工具是什么?

本文是Quora上的题目。原题:What are the best productivity hacks of startup CEOs?,链接在这里。有两个答案很有意思。

Dustin Moskovitz——"周三没会"

我最在乎的一招是"周三没会",从Facebook上学来的。这年头,每个人的日程表上要能有一天是干净的,那可太难得了。无论你是一个手艺人还是总经理,这都是在工作中持续保持主动的无价之宝。就我个人而言,每周的这一天基本都是在写代码。

Auren Hoffman——专注,不要多线程,少干活。

少干活。

多数CEO最大的错误就是老想着去做特别多的事。真正的赢家是最少干活--但是做的最好的那一个。当然了,这不仅仅适用于CEO们,每个人都一样。

不要多线程--串联,不要并联

做一件事的时候,要完全地专注于这件事。不要多线程。如果你发现自己开会的时候读邮件(或刷知乎),那八成你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会议上(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个会议太烂了)。

如果你正在忙一件事(例如阅读一个法律文本),集中精力分配时间在这上面(比如20分钟)。这块时间里面,别的事一概不干。如果能比计划的时间更早一些完成,你也可以做点什么奖励一下自己——当然,只能是你确实是提前完成的时候。

对绝大多数的事情说"不"

你是老大,眼前总会有很多看起来不错的机会。你越是成功人士,你面前的机会往往也就越有趣。不要踩进说"可以"的陷阱。考虑要不要出席一个邀请你的会议时,板着脸冷酷一点。同样地,聚会、论坛、演讲、内部汇报,全都一样。

一个好的CEO应该善于对他眼前90%的潜在机会说"不"。没错,90%。那些潜在的机会多半都看着不错,很有意思。但事关你自己的时间,你需要冷酷一点。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689/

读书五年记

0.无聊事

2014年的最后两天,做了件无聊事。眼看着元旦将至,全年读书49本,就想凑整,凑个50本吧。于是用了一天半抢进度,读了一本三联的小册子《怎样读书》。书很好,笔记整理完收获也很大,只是回头看看,这心态确实无聊。不过开卷有益,读书总是好事。

1.数目字

自2009年12月起,开始做读书的记录,整理统一的读书卡片,已经满五年了。算上09年尾巴的几本书,五年里一共读了268本书, 整理完了其中174本书的笔记。

这个数字不能算多,不能算快。比起一年两三百本的读书人差得远。如同2011年总结时归纳的,慢的原因一是时间不能保证,二是需要敲敲打打记笔记。这样也好,已经适应了。

下半年在读书时间上有进步,除了工作日的早晨和中午有100分钟左右,周末的早晨也开始利用起来,每周又多了几个小时。这是个实实在在的进步。

对比起来,之前看书全靠兴之所至,没有计划,没有笔记,没有清单,随手读,随手放,就显得效率太低了。

2.十本书

总结书单,推荐十本书。

  • 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第一推荐。顾准对于彼岸世界的反思与欧洲的保守主义暗合,价值观上主张价值多元,方法论上主张改良主义。我甚至无法对这本书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任何概括的尝试都是对顾准的不尊重。很难想象这本书写于资料匮乏的文革时期。

  • 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鹅

这是一本有关世界观的书籍。“黑天鹅”事件有三个特征: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的“可预测性”。生活是少数重大事件的累积结果,我们不知道的事比知道的事更有意义。世界是复杂的,历史是模糊的,人们可以看到结果,可以看到自认为是原因的原因,但永远看不到藏在幕后的真实原因。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多做尝试,还有尽可能把自己暴露在正向黑天鹅事件之下——用一句更常见的表述是,做个有准备的人,等着机会光临。

  • Nassim Nicholas Taleb:反脆弱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年轻人要学会利用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要牢记“杀不死我的只会令我更强大”——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从冲击中受益,在风险、不确定性、随机性、波动性的覆盖下成长壮大——此之谓“反脆弱性(antifragile)”。

  • 朱青生:十九札

这几年,读书的方法论书籍读过几本,如胡适等合辑的《怎样读书》、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但启发最大的还是朱青生的《十九札》。作者是个美学教授,书中辑录了与学生的一些通信。读罢,读书卡片的“元素化”的概念牢牢树立,受益至今。

  • 王世渝:曾经德隆

王世渝最有名的著作有两本,《曾经德隆》和《中国重组》。后者读来不如前者有收获。德隆倒下十年了,回首这十年的“宏观调控”、“国进民退”、“PE热”,再看当初的唐万新,扼腕不已。

  • 刘慈欣:三体

这是一部小说,很长,有三部。曾经以为只是个“鬼吹灯”似的畅销书,读过才知道,也是启发世界观的读物。想想第一次看完《盗梦空间》、《源代码》的那种启发,《三体》比它们要强上何止十倍。很多时候,我们最大的危险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列两个书里与主题无关的小段子: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 “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农场主假说”:一个农场里有一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说实话,当时我是脊背发凉了一会。

  • 木心:文学回忆录

短句为主的笔记合辑,感谢陈丹青为我们保存了木心先生的课。无法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书。 摘几句话: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274页)

创作的过程太长,艺术是要死的。(328页)

人要临危不乱,临幸福也不乱。(387页)

所谓时髦,就是上当的意思。(766页)

规律背后,有命运在冷笑。(955页)

不是人多就必有天才。蚂蚁再多,不会出个钢琴家。(1045页)

中国的公园,许多人在那里弄气功,抱住树,晃头——那是怕死,没有别的意思。穷凶极恶地怕死。他们心里在想:一个呢,这样可以不死,一个呢,这样不花本钱。(1050页)

生活像什么呢?像上街去买鞋,两双同价的鞋,智者选了好看的,愚者选了难看的。生活像什么呢?晚上上酒吧,智者选了美味的酒,愚者买了烂酒,还喝醉了。(1076页)

所以,这哪里是一本文艺评论呢?

  • Peter L. Bernstein: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

金融有金融史,法律有法律史,这本书是风险管理史。帕斯卡说,上帝存在,或是不存在,我们应该倾向于哪一边?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的再研究

茅海建有一个大本事,能够一条野史不引,一句观点不喷,把道理说的扎扎实实。所有的脚注来自于正史旧档,一个个结论无可辩驳。这书是对人教社的历史教材最好的注解。今年在三联书店的楼梯拐角,看到了茅海建注的《我史》,煌煌巨制顺利出版,不禁在心里拜了几拜。

  • Kevin Kelly:失控

KK全名凯文·凯利,有人说他是大师,有人说他是骗子。大师还是骗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骗子写不出这本书。这本书比内容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文译本的引进、翻译、出版的过程,完全是互联网的力量在主导,特别是碎片化的翻译的过程,更是直接呈现了书中的意味。

3.工具控

五年的时间,书没看多少,倒把自己炼成工具控了。按照时间先后,主要的工具有三类:阅读介质笔记软件时间日志

工具1:阅读介质

新兴的阅读介质基本都有了。2010年用iPad比较多,划线标记也容易,就是觉得累眼睛。于是买了Kindle DXG。2011年写读书总结的时候也提到了,文字版的mobi书籍还是要有一个小Kindle才方便,于是买了Kindle3、Kindle4、Kindle5。时至今日,经常是纸质书开两本同时读,小Kindle一个小说,大Kindle一个学术,单摆浮搁,不亦乐乎。

说说各自的优缺点。纸质书是王道,只要买的是正版,阅读的品质基本可以保证,不足是整理笔记时开开合合,实在不老实。Kindle DXG居其次,只要是扫描版的PDF,除了幅面略小,阅读体验与纸质书基本没有差别。薄薄的DXG更轻便,抄笔记也容易。Kindle5基本只用来读小说了,正经的社科书籍如果读mobi/ePub的格式实在不知道正在读的是不是原本,齐全不齐全。iPad基本不用了,太亮,眼睛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是好东西,都好得很。

工具2:笔记软件

木心曾说:“记,比读书还要紧。”五年里,把现在市面上所有的笔记软件都试用过了——不管是大众化的Evernote印象笔记、Onenote,还是小众的Filemaker、MoinMoin、Confluence,甚至是轻量级的TiddlyWiki、WikidPad。中间几度更换解决方案,庞大的迁移成本练就了熟练的键鼠操作。现在强迫症的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解决方案固定在了Devonthink上。这是一款Mac软件,将“元素化”的原则落到了实处

Devonthink的好处有三:

  • 纯文本存储。一万条笔记就是一万个TXT,加上单独的数据库索引文件,总容量大概也就是10m上下。万一发生意外,Dropbox至少可以找回来TXT的源。如果是Onenote、Evernote,由于是用数据库存储富文本,估计至少是100m以上了。Sqlite的数据库一坏,就没办法了。

  • 元素化存储,后台聚合。Devonthink可以根据分词自动聚合相似内容。在笔记中加几个特定的关键字,就可以实现主动搜索+自动聚合的效果。

  • 可以与Evernote印象笔记相互转换。这样一来即使以后Devonthink出了问题,也有后路。

缺点也很明显:贵。和Omni家的OmniFocus一样贵。可确实物有所值。

工具3:时间日志

2014年6月开始用atimelogger记录时间日志,全面记录是不现实的,只记录三个事情:睡眠、运动和读书。 打开书时,顺手记录一下,看完书,再点一下,这样就可以根据时间日志分析自己的读书时间、速度。现在看书还是慢,连带敲打笔记,大概一小时3万字左右。取到了这个数字,就可以大概估算一本书要读几天。当然,这也要建立在保证每天尽可能多多读书的基础上。

借助时间日志,可以实现一个值得重视的转换:读书的目标不再是要读多少本书,而是要用多少时间读书。只要确保自己保持读书时间上的一致性,一年究竟是50本书还是70本书一点也不重要了。当然,当注意力被集中到第二天是否可以读满100分钟的时候,一年下来阅读量一定也会让人满意的。

4.方法论

一点体会,不成体系,归纳在这里。读书还是应该买正版。即使是读电子书,也仅应是买书支持作者之后求方便的权宜之计。免费下载传播的电子书侵犯了作者版权,这一点应该明确。后面只做技术讨论。

方法论1:并联阅读与分类

读书首先要明确分类。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渠道,也应分配不同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长本事,开眼界的书籍,最好不要看文字电子版,而应以纸质书或扫描版PDF为首。mobi、TXT格式的文本电子书无法保证完整性和准确性,容易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对于有配图的书籍,更是应该首选原件和扫描件。极少数由各个领域的粉丝制作的文字版PDF或mobi中会准确放入扫描来的配图。这种电子书确实花费了很多精力,但依然无法确保准确和完整,同样不应该成为首选。

对于小说,则首选文字版本,特别是网上的书友自己制作的mobi格式。与纯文本格式不同,mobi格式是打包的html文件,制作需要用掉不少的人工。这是一个门槛,可以规避掉TXT格式那些粗制滥造的简单汇总。mobi格式和TXT格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直接用Kindle标注笔记。Highlight之后的笔记直接存储在Kindle里面,后期整理很方便。如果是纸质书和扫描PDF,则要多一道录入的环节。

有一种情况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很多mobi格式文件甚至是去掉了版权签名的亚马逊正版电子书,这种情况阅读的体验最好,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无底线的盗版行为。

时间和精力也应有所区别。

早晨的时间适宜读正经的、重要的书籍,特别是一些涉及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书籍。这类书籍容易引发思考,值得投入大量的精力,一定要用最好的时间。周六的早晨是最好的时间,一来没有工作的干扰,二来心情放松,是读书的黄金时间。工作日中午的午休也适合读这类书籍。尽管精力会稍差,但午休的好处是无人打扰,安安静静,外部环境好。

路上的时间和晚上的时间一般比较零碎,易被打扰,而且精力一般,容易分散,只适合读小说。小说最好用小Kindle,随取随用,单手掌握,零星笔记直接标记,后面再用电脑整理。

开车的时候没办法读,但可以听。曾用有声书的方式听过小说。这种渠道没办法做笔记,渐渐就不听了。

总之,做好了大类别的分类,就可以合理的分配渠道了。明确各个渠道的定位,读书还是以纸质书和扫描PDF为首选,其他渠道只是利用零碎时间的无奈之举。如此,分门别类,定纷止争,自然也就不会浪费大好时光和精力,被小说的代入感牵着鼻子走了。

方法论2:优先级和找时间

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个问题:没有时间读书。

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摆布、调配稀缺资源就是在做价值判断。从这个角度讲,没有时间读书是个伪命题,背后的本质是,“读书不够重要”。

我们总是容易混淆“重要”和“紧急”这组概念。我们在处理办公室工作时总是会高谈阔论“重要、紧急”,言必称“四象限”,可当真到了生活里,常常将“重要”与“紧急”搞混。

重要的事情都是不紧急的。如果把“重要”定义为“打基础,立长远”的事,那么“重要”的事情必然都是“不紧急”的。“紧急”往往产生于外部,或是别人,或是环境。而人之为人,把握自己远比应付外界重要。这么看来,“重要”的事情确实都是“不紧急”的。

不仅仅是读书,生活中任何需要改善的习惯,需要调整的节奏,都是价值观的优先级重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这是形象的说法。本质上,不断提升一个事情的优先级,自然就可以为此放弃若干杂事。读书如此,睡眠如此,运动健身、陪伴家人也是如此。

读书的优先级高,时间不用找,自然就有了。

读书的优先级低,读书的时间也就永远都不够用了。

方法论3: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快速切入崭新领域的好方法。每一个领域就像是一个矿床,主题阅读就是打一次通道,集中所有注意力先后开多个作业面工作。主题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对材料进行相互比较,在对比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体会。

自从2010年末集中阅读了林行止的书之后,大大小小共进行了7次主题阅读。2011年8月、9月集中阅读关于德隆的专著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横向看完能找到的所有关于德隆的专著后,从财经记者、德隆高管、专栏作家等不同的角度还原了当时的情况,不仅仅了解了事件本身的全貌,也对多个著者的立场有了较为清晰的对比。老话讲,“兼听,还是偏听,是一个问题”。若不是短期内对比着看,单看哪一本都是“偏听”了。

主题阅读在方法论上具有很强的执行性。以平均每周一本书计算,3–5本书籍的小主题大概只需要一个月左右即可读完。用一个月的业余时间,熟悉一个领域,外加积累数百条笔记,这个杠杆算起来还是很划算的。每年不要多,5个主题,5年的时间就可以深入了解20个以上的专题。这些专题之间如果再有关联,又会产生新的“协同效应”,产生新的价值。

从功利的角度看,在阅读的量上去以后,采取这种方法优化阅读,获取知识效率是很高的。

5.无聊话

读书是个观心的过程。读的是书,识的是自己。如叔本华所说,读书就是让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子里跑马。铁打营盘流水兵,跑来跑去,岿然不动的还是我们自己。

读书的时间长了,慢慢就认识了自己,增长了自信,强化了自律——据说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外面有三句话:

  • 认识你自己。
  • 你是。
  • 勿过度。

读书,不正是这三句话么?

6.关联阅读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562/

别让校内谋杀你

本文与上一篇日志无关,探讨的不是针对特定网站的问题。下面的文字主要是针对广义上的sns网站。当然包括校内,也包括开心、假开心、国外的Facebook、Myspace,甚至包括Twitter、饭否、叽歪。

1EA342C4-5720-4B0A-86BE-601E61382505.jpg

在研究一些个人管理的话题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很有道理:

有项调查表明,上facebook(跟国内的校内基本一样)的十几岁少女,更容易有抑郁等心理障碍。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沟通方式太迅速有效,使得姑娘们能够不断谈论自己遇到的挫折,反而使得负面情绪滋长。无论生活如何欺骗你,请选择留给自己一片阳光。

这种论断如果是可靠的,应该也不限于十几岁的少女吧。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是这样。可怕的是,校内网上许多原创日志、即时状态都是在谈论“挫折”,甚至更坏地,谈论愤怒、怨怼。

萧伯纳的话人人都知道: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但是,问题就在于,毕竟负面情绪也是一种思想——当一个人的负面情绪拿到了sns网站被病毒式传播以后,负面的情绪也会像萧伯纳口中的“思想”一样被无损的放大无数倍。当阅读者读到了一个人不满辅导员给别人行方便或者没给自己行方便,不满老师给自己分太低或者给别人分太高,不满宿舍同学不讲卫生或者有洁癖——这个时候阅读者会对文字中谈及的人、事、物先入为主的产生负面印象。胡耀邦同志在85年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放到现在依然显得精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这样的大国,今天如果有谁专门搜集阴暗面,每天在报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如果把这一百条集中到一张报纸上,可以整整覆盖四个版面,搞成一幅彻头彻尾的阴暗图画。虽然其中每一条可能都是真实的,但如果谁要说这就是代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画面,那就不真实了。

BBC新闻报道中国永远是群体事件、火灾、假货,所以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就是这个样子。sns上面如果充斥了太多牢骚和抱怨,sns上面的阅读者就会对于身边的环境进而对于自己的生活产生怀疑、厌烦——如王小峰所言,“怀疑人生”。还有,别忘了,web2.0时代,网站阅读者的群体和内容提供者是统一的,谁也跑不了。

不知道开心网定名为“开心”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实践来看,似乎开心上的牢骚确实稍微少于校内。客观地讲,校内上面的牢骚太多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太少了。大量的分享都是“史上最××的××”、“看完这个,别的××就不用看了”、“不看你后悔,最××的××”;少数有价值的资料汇编也都是过时的粘贴成果。用Firefox的朋友可以试一下Meetimer这个插件,看看每天有多少时间被校内占据着。

当我们每天大量的时间被校内网上的“原创牢骚”和“转载娱乐”充斥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就走样了。鲁迅那时候没有网络,也提到过浪费时间就是自杀这样的论断。余秋雨提到自己“无网生活”的时候曾经说:

生命是由“时间”和“注意力”组成的,而最有可能夺去我的“时间”和“注意力”的,就是信息的洪水。信息看似重要,其实未必,百分之九十九是消耗性的。它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你占有了它,其实,恰恰是它占有了你。

这话还是有道理的。当人的情绪被校内上的牢骚怨怼不知不觉的影响,当人的时间被校内上的娱乐转贴悄无声息的占据,人,还能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还能有多少时间踏踏实实在床头读上一本书?很难说了。读牢骚,看热闹,分享视频,上传照片,真的很有价值吗?

而更可怕的问题在于,据现有材料来看,任何一家sns网站都是依靠点击率和用户黏度换取收入的。这个等式甚至可以简化成:

你的时间和精力×你登录的频度=网站的广告收入

难怪了,多么邪恶的等式!

小心了,我们都是青年人,别让校内谋杀你。

p.s.不知道这篇会不会如同上一篇一样又被校内网删掉。给个上一篇的链接:《使用校内网?要小心了——声明你的权利!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463/

早起做个“晨型人”,其实很容易

对GTD感兴趣的朋友似乎都绕不开两个字:早起。这也是很多GTD文章作者关注的周边话题之一。而且惯常来讲,关注早起的人,往往习惯于晚起。这和关注减肥的人往往比较胖,关注戒烟的人往往都吸烟(至少是被动吸烟)是一个道理。在豆瓣、Google Group上,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早起?”、“早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方法总是林林总总,实践起来却难免磕磕绊绊。

190A8EF5-46B9-420F-BFED-02150BFEAAFA.jpg

xiaolai.net曾经说过,真正有效的方法总是非常简单的。在早起问题上,唯一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睡

论坛里面总是有人在讨论,如何设置闹钟,设置几个闹钟,什么工具论、意念论、潜意识论、睡眠周期论,说得不亦乐乎,似乎“早起”成了如爱情一般的谜题,“如何早起”具有了“如何实现财务自由”一样的难度。进一步观察不难发现,越是积极参与这类讨论的人,越是具有一个特点:晚睡。在晚睡的前提下寄希望于一两个工具、两三个窍门就能实现早起而且保证精力充沛,无异于在贫穷的时候寄希望于省钱致富,不仅是不可能的,更是有害的。睡眠不足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所以,单纯来看,早起未必有益,有益的是早睡早起

如何早睡?两步。

第一步,很简单,一句话,借助那些能够硬生生把人从床上来起来的工具,硬生生的把人拉到床上就行了。用闹钟提醒还是用炸弹提示,全凭个人喜好。如果打算七点轻松起床,十点半躺好,十一点前入睡就可以了。

第二步,入睡。这个稍微复杂一点,可以采用对抗失眠的办法,比如运动,比如牛奶,比如热水,比如书籍。只要能保证第一天躺好半小时内入睡,第二天第三天会因为早起而有睡意的。

早睡吧,把那些用在克服困倦,抗拒寒冷,坚定意志的努力用在早早躺好上吧!想早起,早睡就可以了!

——又想晚上看电影到一两三点,又想早起?想都别想!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