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写作

笔记的两个去处

仅有一个笔记库,是无意义的。无论是“全文书库”还是元素化的“一元笔记”,都是无意义的。

笔记就是一堆比特,笔记不产生价值。知识不需要管理,知识只会被学会,只会被应用。学会是第一步,应用是第二步。

知识如果不能进入神经元网络就谈不上被学会,知识如果无法以作品的形式进入社会协作网络,就谈不上被应用。

笔记只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进入记忆,一个是生成作品。最终的去处都是一个:进入网络——要么进入社会协作网络,要么进入大脑的神经元网络。

除此之外,笔记没有意义。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51/

纯文本笔记管理的最大漏洞:关键词污染

单一的纯文本文件作为数据存储单元,本质上是个“双字段结构”,即文件名是一个字段,文本内容是一个字段。文件名本质上是个字符串,受到长度限制,一般认为超过 256 个字节会产生潜在风险。

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不超过 256 字节的字符串一般不宜存储重要信息。因此,纯文本笔记(无论是txt格式还是md格式),主要通过文本文件内部“较大的那个字段”存储纯文本信息。

在文本文件中存储多维信息,本质上是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降维。

以这个纯文本文件为例:

这是个典型的卡片式摘录,存储了一个小的知识点:损益表和利润表的名称变迁。这样的文本内容,看起来没有大问题。但当问题复杂一点的时候,事情就会慢慢起变化。

这个卡片是阅读《以交易为生》这本书的摘记。笔记的内容讲的是心中没有主见、定力的人,到处寻找“救世主”。如果希望这个卡片可以在以后复用,除了通过 Random 函数随机碰撞复现,大抵是需要通过关键字检索的。这个时候,可以把原来的关键字:

tags: 
#《以交易为生》
#Alexander_Elder
#Y2013

扩展到:

tags: 
#《以交易为生》
#Alexander_Elder
#Y2013
#心态控制
#救世主

如此即可实现在探讨“救世主心态”或交易中的心态控制时,挖掘到这张卡片。事情发展到这里,so far so good。

但是,当另一个研究课题摆在面前时,事情会变得不一样:如果这时候的研究命题是,交易中的技术分析,我用“交易”这个关键字在卡片库中搜索,所有来自《以交易为生》这本书的卡片,由于书名中包含 交易这个关键字,这本书中所有的摘记都会被搜索出。在没有 Devonthink 或者 YARPP 这样的关联计算软件或插件介入时,整个搜索结果会被严重污染。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前文的那句话:

在文本文件中存储多维信息,本质上是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降维。

一个读书笔记卡片,或者叫摘记卡片,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维度的:

  • 内容,即正文;
  • 出处,包括书名、作者;
  • 摘录的时间点;
  • 对主题的概括,以备“搜索”或“聚合”用
  • 批注

这些不同维度的数据,统统压缩到文本文件的文件内容中,以纯文本形式呈现,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关键字污染”。现在的新书书名有很长,作者都有“关键字意识”。比如这本书:

这本书里出现的一切奇闻异事、个人感受、名言警句,都会出现在“印象笔记”和“Evernote”的搜索结果中,而无论彼时彼刻的那张卡片、那条笔记究竟是否与“印象笔记”和“Evernote”有关。

这个问题,通过纯文本文件管理笔记,无法克服。这不取决于是否应用了 Markdown 格式,也不取决于是否自主掌握笔记内容,这是整个知识库的底层技术选型限制的。

目前的公共讨论空间,确实存在这样一种误区:

  • 长期有效的知识管理,一定要自己掌握数据;
  • 而自己掌握数据,一定要通过纯文本文件本地存储。

前一句话没问题,后一句话将所有权归属的问题,误读成了技术选型要用 Markdown、纯文本格式。我个人并不反对以纯文本保存信息。这是种很干净的格式,也是历久弥新的长期有效通用格式。但个人知识库的实质并不在于讲知识(无论是否是卡片形式或者“元素化”的形式)保存在硬盘。

知识库的本质是历久弥新。这个角度看,知识库就是“数字花园”或者“知识花园”,需要播种收获,需要时常翻土。指望着一次性烙进去一个文本文件,就巩固了一个知识点,是一种战略上的懒惰。

在前面《关于笔记的再思考》一文中,提到了一种以 WordPress 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只有的域名、租用的服务器、通用的 WordPress 平台以及自动化的网盘(及本地)备份实现“自主掌握全部数据”。而从数据存储格式上看,sql 数据库格式的年龄并不比 txt 文本文件的年龄小很多,而世界上 43% 的网站份额也决定了无论是开源社区还是插件市场,WordPress 都不会比任何一款“笔记软件”或“个人管理软件”差。

在结构化的 WordPress 平台上,Category 分类和 Tag 标签完全可以对内容实现“京东自营购物”似的筛选、过滤、搜索,全文检索数据库也不需要从中文分词的角度做出任何二次开发。很多时候,找出一个,或者是一类内容,甚至不需要通过搜索框。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WordPress 是基于 SQL 数据库技术的、多维度、大容量的内容管理(分发)平台。

这才是目前个人知识管理最好的选择,也是解决前文所述的“关键词污染”这个纯文本系统固有缺陷的直接办法。当然,WordPress 的技术门槛比起 Obsidian/LogSeq 是略高一些的。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40/

关于笔记的再思考

“元素化”与“纯文本文件”是一组不可得兼的矛盾。笔记的数量达到万条级别后,散见的文本文件无法实现有效率的搜索。要么忍受动辄几秒十几秒的耗时,要么将文本库转义为“镜像”,如 Mac 系统的 devonthink,或 Win 系统的各种本地检索软件。总之,磁盘文件夹级别,或者叫目录级别的库管理效率极低,如果考虑到批量添加/删除/替换等操作,还需要掌握复杂的正则表达式,学习成本已经不低于掌握 vim/emacs 了。

以 Obsidian 为代表的编辑器软件在开源社区的加持下,作为编辑器的用户体验很好,但作为“笔记管理系统”,管理性能的上限明显。而以 evernote/印象笔记为代表的数据库软件,建立在类似 sql-lite 等数据库架构,可以保证日常管理的效率,却完全不具备开放性,甚至因为封闭属性,已经产生了负向的用户价值。

什么才是合理的中间道路呢?

——一方面,保持类似纯文本文件管理的普世开放性,起码满足达到不低于现在(24H1)Obsidian 社区规模的条件;

——另一方面,建立在数据库架构上,却不会受限于封闭的文件格式或者吝啬的商业模式(印象笔记是其中的典型),可以由用户进行合理范围内的自定义设置/二度开发。

答案呼之欲出,没错,WordPress——地球上超过三分之一的 web 站市场份额,合理的免费/付费模式,无以伦比的开发者社区,mysql 数据库规范架构。

论功能,笔记软件的搜索、分类、tag 标签、时间戳,甚至双向链接(trackback 机制比近年大火的双向链接早了大概 15-20 年),WordPress 作为 cms 领域的行业标准,都可以实现;

论开放,WordPress 社区的规模和开发水平要远超 Obsidian 社区,主题和插件数量极为丰富;

论稳定,WordPress 每天支撑着这世界上近半网站的运转,稳定性较之个人开发者成果,要高上几个数量级;

论预期寿命,WordPress 更是远超现存任何一款“知识管理软件”,即使 PHP 底层技术式微,也会有无数成型的解决方案,继续维护 WordPress 界面背后的那个数据库。毕竟不同于前端技术三年五载迭代更新,数据库技术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了主干不变。

作为个人笔记库, WordPress 的弊端也很鲜明。

一是初始门槛相对高。现实的方案,免费的 WordPress 程序要配合域名(在大陆地区还需要完成备案)和主机空间(或 vps 甚至服务器),这两个门槛就隔绝了大量使用者。

二是备份/同步相对复杂。作为在线程序,WordPress 的一键化备份一直是个大生意。技术上备份要分为 WordPress 程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两个分支分别备份,复杂性远超各类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三是作为在线程序,离线无法使用。这一点类似于早期的 roam research。

四是编辑界面相对简陋,不如 Obsidian/Logseq 等编辑软件用户友好,更不如 VS-Code 功能强大。

好在,这些问题除了问题一属于硬资源约束,其他大都可以解决。

备份同步问题,可以设置相应软件的 SOP 定期同步虚拟主机文件夹,备份全站,并在 Mac/Win 的终端界面写好导出-下载数据库的脚本定期执行。门槛稍高,但并不麻烦。

离线使用问题,可以分为离线读取和离线写入分别处理。“离线读取”角度,可以应用 WordPress 静态化插件生成 HTML 文件夹,在备份同步环节本地化,再套用 devonthink 等软件救急。“离线写入”角度,可以临时将录入内容放在其他地方,恢复网络连接再补录到 WordPress。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离线环境大多是飞机高铁等临时性环境,应急从权即可。

编辑界面问题,大可“重器轻用”,大大方方用 Obsidian 等写作“IDE”,在 Obsidian 建立一个文件夹叫“写作台”专门放置临时文件,处理一时写不完的长篇思考,写好输出 HTML 复制到 MarsEdit 等 WordPress 编辑端。零碎闪光、摘录,直接进入 MarsEdit,写好直接发表。这样做的好处是,连带着图床功能也可以沾光 Obsidian,尽量保持 WordPress 不存附件,保持在线内容尽可能存放在数据库。毕竟虚拟主机的可靠性比起阿里云腾讯云等图床服务还是差了不少。

理顺这些逻辑,最后就是形成稳定的 SOP 了。哪怕没有上面这些辨析,仅仅是在微信订阅号写作,也是有 SOP 可以梳理的。“重器轻用”后,复杂的流程,SOP 之后不一定真的复杂;有时,“All-in-one”的方案,由于不断调动外部资源,事实上也并非简单。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37/

怎么写专栏,如何不断更


写专栏的关键是三个关键词:目标题材库存。把握住这三个抓手,一个专栏就可以持续更新不断更。

拆解目标,不是做线性分解,而是分配时间和精力

慢慢写。要有目标,但目标只能向内求。目标不等于结果,目标是对自己的要求,是向内求的要求。结果是个内外共同作用的状态。把结果当目标,失望是大概率的事件。

以写公众号为例,如果把目标订为“一年之后,10万关注者”或者“一年之后,10篇10w+”,那就是不合适的“目标”,这是“结果”。有多少订阅或者有多少10w+并不是向内求可以求到的,是要内外配合才能达成的结果,仅靠自己的努力,不足以确保得以实现。

但如果放弃“结果”观,纯粹向内求,定目标,比如“一年时间,发表50篇推送”或者“一年时间,写完5万字的字数”,这就是向内求的合理目标了。无论多少阅读量,无论反响如何,完成一定量的作品总归是可以保证的。这是目标。

进一步,目标不是子目标的拼配,拆解目标也不是线性拆解。“1年50篇推送”这个目标,不等于“每月写5篇”,这完全不是一个层面。写作的目标,需要落地分解,分层解构。比如,一年50篇,放在这里,好。这个数字放在这里,决定了写作的节奏大概是每周完成一篇。这里的“每周一篇”,放在这里不是拆解的目标,只是个做题的辅助线。

真正的拆解,第一步:我的生活,我的时间表,我的注意力,因此,要怎么调整?

比如,一周一篇,周六早晨推送,周五晚上要准备好推送的稿件(微信公众号后台叫“草稿”),要有成稿。比如我们要求稿子不用过于精致,二稿就可以发,但一稿二稿之间要有24小时,那周四晚上睡前要写成初稿,那周三晚上就要动笔。好,现在在日历加入 events,周三晚上2030–2130,写草稿;周四晚上2030–2130,写初稿,周五晚上2030–2130,改二稿,编辑排版,设置周六上午定时发送。

如此,算是完成了最初的目标拆解。

不同维度的目标拆解后,大概第三个目标以后,时间表中的自主时间就会发生冲突。不同的目标优先级不同,这时候可以再根据时间、精力、注意力,做分配,做取舍。如此一轮下来,一周日历的自主时间基本都是满的了。实际上,分解目标的过程,就是分配注意力的过程。

反例是,把“目标分解”理解为:一年内我要10万粉,一周内起码2000粉,一天来个300。这不叫目标分解,这是做梦,是畅想。

捕捉题材:要明确题材的源头在哪里,不同的源头难度不同

写文章是输出,输入要有题材。是题材,就有源头,要认清专栏写作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

最好写的专栏是市场日评,任何广义的“市场”都可以写日评。股票市场可以,现货市场可以,菜市场可以,哪怕每日天气、中超联赛都可以。行情每天更新,活水源源不断日评滔滔不绝。

第二好写的是读书笔记。只要不断读书,一定有得写。一本书,“划线”五十处,总有十五处有些感想。将感想行文,就是系列书评。一周、两周读完一本书,可以支撑日更了。

最不好写的就是“单行本”性质的课程,任何领域的积累,就算再丰厚,持续单向输出,总有掏空的一天。课程的归宿是一般是结集出书。现在的出版门槛低,只要不断更,写到最后基本都能出版。

写专栏,首先要考虑这个源头是什么。

五六年前曾有段时间,每天日更一个行业专栏。每天下午三点市场收盘,快速写草稿。大概四十分钟左右,交易所完成结算分析结算数据。将市场日评和数据分析拼配,四点左右出成稿,四点半前完成二稿修改交给后台同事发布。听起来节奏快,实际压力并不大——日更日评并不难,只要时间表确定,有相对固定的SOP,有储备的打底知识,每天总有行情变化,每天跟踪市场,盘中总有心绪起伏,照直录入就是。

最难写的就是没有时效性的笔记。越是没有接稿时间倒逼,文章越是难写。这类文字,第一必须要有足够深度的思考,第二必须及时记录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回顾,三两个思考不一定有机会成文一篇。

没有时效性的文章,约束的是深度思考的频率。这不是简单的“跟踪市场”或“保持阅读习惯”就能满足的标准。这个难度更大。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思考是零碎的、浅层次的。深度思考对时间和精力都有要求,对随手记录的要求更高。

维持库存:避免断更的关键,是维持库存,定时发表

专栏写作第一要务,要有库存。写好的文字不能马上发表,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时效性不强的稿件,完稿后要加入队列排队,发表按周期来,渐次发布。

写专栏最忌表达欲、邀宠心,绝不能写好就发,常年“零库存”。凡是“零库存”的专栏作者,要么最后变成不定期发表,要么干脆断更。只有维持常备库存,专栏才能行稳致远。

库存的规模与写作周期有关。一般的写作习惯下,以维持 5 个成品在库为宜。例如,从零开始写作,一篇篇完成,写好了第六篇,发第一篇。如此往复。初学写作者,难免落入“三两文钱振振作响”的感觉,敝帚自珍,恨不能写好一篇发表出去获得反响。实则写作一事,难的是写,最难的是持续写,久久为功。单独一篇文字再好,也不及读者翻开历史文章看到煌煌累累的厚重列表。维持一个有效的持续输出机制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时政内容,时效性强,可以在完稿后,将库存发送时间表整体递延。时效强的,短平快的,不妨写好直接插队——但即使如此,也要坚持有库存在手。

如遇临时情况不得不暂时“吃老本”,那复更之后一定要恶补进度,将下降的库存补回常态。这里难免会有加班的过程,这没办法。对于专栏,库存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一般而言,专栏的断更,一定先清库。库存不见底,专栏不会断更。很多人不会写专栏,本质不是写不好写不出,是不清楚的维持一个常备库存的重要性。写专栏的实质,是写库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224/

OmniOutliner4安装插件,导出Markdown文件

Github上有一个OmniOutliner4导出Markdown文件的插件:
https://github.com/fletcher/Markdown.ooxsl

这个插件可以让OmniOutliner导出符合Markdown格式的文本文件。遗憾的是,由于说明文件写得不是很清楚,无法顺利安装。经过一个中午的摸索,成功安装插件。这里记录一下。

首先,下载Github的代码文件:

1

双击解压缩:
2

将解压缩文件夹“-master”字符串删掉,回车:
3

此时,Mac系统会要求确认,是否变更后缀。点击右侧的“使用.ooxsl”:
4

刚刚解压的文件夹变成了一个文件,后缀是“.ooxsl”
5

双击,选择“安装和退出”即可安装:
6

安装完成,重新运行Omnioutliner4,即可导出Markdown格式的txt文件了。
7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624/

一句话的木心(5)

木心 文学回忆录

·人类总是以误解当做理解,一旦理解,即又转成误解。

·希腊是酿酒者,罗马是酿酒者酒瓶盖是盖好的。故中世纪是酒窖的黑暗,千余年后开瓶,酒味醇厚。

·唐是盛装,宋是便衣,元是裤衩背心。拿食物来比,唐诗是鸡鸭蹄膀,宋词是冷炒热盆,元曲是路边小摊的豆腐脑、脆麻花。

·古人说,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壮年读书如阶前仰月,老年读书如山顶望月。

·马克思说人类有阶级和阶级斗争。我认为人类只有知与无知的斗争。一切只会都是从悲从疑而来。我不知道此外还有何种来源可以产生智慧。

·说到底,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

·希腊人看完悲剧,心情沉重,得到了净化。中国人看完了大团圆,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其所以。

·我激赏尼采的话:体系性是不诚恳的表现。

·写作是面对上帝(艺术),讲课是面对学生(朋友),演讲是面对群众(平民)。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08/

坐地铁

地铁 地铁车厢 北京地铁

一个人下班回家,总是近于夜深的时候。倒数第二班的地铁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左手边十步开外坐了个军人,上尉军衔,皮肤黝黑,携了个旅行箱,正在闭目养神,身体随车身的摇摆微微晃动,细一看竟很有节奏;对面坐了个乞丐,眼光漠然的盯着我,毫无表情,仿佛正在欣赏我的后脑勺。

车门开了,上来一个人,墨镜风衣不说,右手居然一直在怀里放着,左手手指随意弯曲,竟也显的如此狰狞。墨镜周围露出的皮肤仿佛诺曼底登陆后的海滩,崎岖不平。他看了看那个军人,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好像篝火中的灰烬被轻轻拨弄了一下,似有似无的摇了一下头;又看了看乞丐,墨镜上面的眉毛动了一下,随后又舒展开了,如同宠物狗咬了一块馒头后发现不是肉又松开了嘴。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开始看我了。耳边响起了“咚咚”的声音,不知是火车的颠簸还是心脏的颠簸发出的声音。

“上个月有人在六里桥被人砍掉了一双手,知道么?”

我屏住呼吸,努力压制着心脏以免它跳出来:“不知道。”一幅没有表情的表情,好像我真的不害怕。

“五天前昆玉河里捞出来两个人脑袋,听说了么?”

还能怎么办?

“没……”后面那个“有”字竟没发出声音。

我忽然发现墨镜下面的嘴角有一点点上翘。我感到那双眼睛透过了我的身体,也在看我的后脑勺。

“昨天有人在朝阳门被十几个人追,身上挨了四十多刀,这事你总知道吧?”他问。

“不……不知道……”我知道,自己已经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了。如果再有第四个问题,我不知道自己会怎样。

一件明晃晃的东西被他从怀里拽了出来,一下子出现在眼前。

车体的颠簸消失了,那个军人和那个乞丐也消失了,世界上只剩下了我和那张戴着墨镜的面孔。他的嘴唇在动!他又要问了!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第四个了。

“那您来份《法制晚报》看看吧?”

本文作于2006年2月9日,根据郭德纲相声《坐地铁》改写。近日读子渔文学训练·1·》之大段淋漓白描,随和。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