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Trading

再谈止损要有意义

四年多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止损的文字,当时是接触交易的第六年。又是接近五年过去了,交易满十年了,有必要再总结一下止损的意义。

止损出现在建仓之后。止损时,一定有持仓。持仓是对市场未来走向的观点表达,止损意味着观点被证伪。

这里隐含了两个信息:

  • 持仓基于观点;
  • 持仓的观点可被证伪。

在这里,常常出现的错误有两种:

其一,持仓并非基于观点,而是基于感觉。很多散户交易者匆匆瞥一眼手机,凭感觉下单,这不叫基于观点,这叫跟着感觉走。这种错误普遍相对初级,比较明显,不展开。

其二,持仓的观点不可被证伪。最典型的一类观点是这种:“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因此在 6124 整数关口 入场做多”——即使入场后 15 年价格没突破 6125,这个观点也并没有被证伪。甚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说,“我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卡尔波普尔曾给“科学”作出过扼要的定义,就是“可证伪”。观点也是一样,要可以被证伪:“判断上证指数在回落到 6120 之前会突破 6125”——这句话就可以被证伪。如果价格没有碰到 6125,先出现了 6119.99,假设就不成立了。基于这种观点,自然可以将止损设在 6119.99,一旦出现 6119.99 位置的成交,止损就好,这个止损是有意义的。

规避掉上面两种错误后,还要辨析持仓观点的生成过程——究竟是基于归纳,还是演绎

大部分的交易体系,观点都是基于归纳。如均线、趋势线、布林线、支撑阻力、K线形态、技术指标等,观点本身就不是确定性观点,具备盖然性,不具备必然性。基于这类交易逻辑生成的观点,在止损的那一刻常常会犹豫。下不去手不是手软,是观点本身就不具备非黑既白的属性,在逻辑上不符合排中律。

只有基于演绎的逻辑,才能规避这个困境。

以最典型的一买入场为例,如果基于分型,就是一种归纳思维。无论分析分型的位置还是形态,都是在寻找优势概率。并且,基于分型入场会陷入一种困境:突破入场会损失回报比,回踩入场会失去确定性。这时候,只有将分型打开成低级别笔段,才可以明确具体的入场点位和止损点位。在逻辑上,基于笔段的止损位置才是 100% 的证伪位置。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99/

交易中如何做到“紧凶”

“松凶”的风格是天赐的礼物,可遇不可求。大部分没有天赋的松凶选手,往往会沦为“满仓豆油、浮盈全加”,从 4W 做到 1450W,又回到 5W 的万阿姨。对于绝大多数的交易者,追求“紧凶”的坚果风格,是完全可行的。

所谓“紧凶”,是指同时做到以下两点:出手次数要少,谓之“紧”;出手力度要大,谓之“凶”。

出手次数上,要明确等待的是什么机会。

一般而言,入场机会无外乎:走势结束做一买,一买结束等二买,盘整期间双回拉,盘整结束做三买(此处,买卖不做区分)。

各门各派的方法,无外乎是这四个:反转、确认后加仓、区间上下沿反转、突破回踩确认。各家表述不一样,但底层的原理是一致的。明确了这四个入场机会,行情走到哪里,直接按图索骥,可以最大限度克服规则以外的入场冲动。一段走势大致 200-300 根 K 线,超过不 2-5 次同向入场,基本就是上限了。

——只做规则以内的交易,就是“紧”。

出手力度上,要明确每次下注的金额。

交易不是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背包里筹码的总数只能决定赌厅的等级,每把承受的风险,取决于扔到桌面的筹码。入场交易,一样要想好,每次出手扔下池子多少个筹码。一般而言,在明确级别以后,胜率和盈亏比可以同时提升到一个满意的水平。如果胜率可以高于 50%,盈亏比只需要达到 1.3 倍,单次就可以动用不超过 5%-10% 的筹码下注。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基本都可以做到保证金满仓占用。

——在确保胜率和盈亏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资金,就是“凶”。

在做到“紧凶”的前提下,亏钱的情况有且只有以下几种:

  • 主观失控,操作脱轨;
  • 操作失误;
  • 走势分析错误,不存在入场点;
  • 入场后行情被快速证伪。

其中前面的三种可以通过训练努力予以消灭。第四种是无法消除的风险,但在“紧凶”的前提下,结果多是小赚、平推或小亏,算总帐一般不会蚀本。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96/

如何判断分型的强弱

所有的反转都出现在分型,但不是所有的分型都导致反转。

概念与前提

首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反转”,至少新生一笔,才可以算作“反转”。二是“强弱”,分型的强弱,这里定义为“产生反转的概率”,越是”强烈预示”反转,则“越强”,反之则越弱。

其次,还需要明确一个前提。任何价格行为都要放在具体的走势中分析。脱离走势分析价格行为,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里讨论分型与反转的关系,是在走势条件基本满足反转的前提下。当本级别价格走到差不多的时候,等待反转分型时,本文的讨论才有意义。一段走势,如果连反转的前提都不存在,任何分型都不具备讨论反转的价值。

三个判断的角度

厘清概念,明确前提,可以开始判断分型。观察分型的强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分型左右腿的强弱对比。

所谓左右腿,是指分型左右两个 K 线,如涉及包含,则为包含处理前的 K 线组合。左右腿亦可有所延伸。

  • 判断开盘/收盘价格。右腿的收盘价吞没了左腿的开盘价,强。
  • 判断实体占比。右腿的实体占比高于左腿,强。
  • 判断影线。右腿的影线蕴含说谎的过程,强。
  • 判断包含关系。右腿不存在包含或包含关系少于左腿,强。
  • 判断缺口。缺口意味着确定性。

二是反转棒的形态。

所谓反转棒,是指分型中间的 K 线,如涉及包含,则为包含处理前的 K 线组合。

  • 判断实体,指向反转方向的大阳线/大阴线,强;实体占比高,强;合并处理后同样处理。
  • 判断影线,反向说谎,强;合并处理后同样处理。
  • 判断吞没形态,如涉及合并,则观察合并涉及的 K 线开盘收盘价是否涉及吞没,吞没形态为强。

三是分型的位置。

所谓位置,主要是指支撑阻力位。支撑阻力有三个来源,一是前期的高低点,临近为佳,二是重要趋势线,趋势线是长期均衡价格区间的上下限;三是统计学意义上的重要位置,如长期均值/1x2x 标准差位置。一般来讲,短期均线不形成支撑阻力位。

  • 分型出现在前高/前低,确定性更高。
  • 分型出现在大级别的趋势线附近,确定性更高。
  • 分型出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重要位置附近,确定性更高。

用法

分型的强弱判断,至少有以下几种典型用法:

  • 在本级别判断反转。一个有效的分型,如果出现在合理的位置,则操作的价值会大大增强。如果不采取或然性交易依据,而是基于走势分析的确定性交易方法,则可靠的分型是非常有效的反转判断依据,也是很好的入场点。
  • 在高级别验证本级别判断。低级别的走势反转,在高级别一定形成分型。当低级别分型完成后,高级别也完成了分型,且高级别分型的强弱验证了低级别分型,则低级别分型的可靠性就很高了。
  • 持仓期间判断走势延续。入场后,如果不出现分型,则价格运动会一直延续。如出现分型,且分型强弱并不支持反转,则趋势延续的概率会相对较大。一般而言,入场后的第一个分型常常不意味着反转。另外,大实体 K 线后的分型,常常也是中继分型。
  • 低级别误判后,作出补救操作。短线操作中,有时会错过买卖点,或挂单不成交等情况。由于高级别分型完成一定晚于低级别分型,往往可以通过升一个级别补救。升级之后,盈亏比会有所变化,但基于分型的交易常常具备 5 倍以上的倍数,提升级别往往具备交易价值。

小结

任何买卖点的交易,都可以通过交易分型予以优化。

要牢记原文中的话,低级别的走势分析和高级别的分型笔段分型联立,是“天大的好事”。在不同级别中判断分型,可以得出很多结论。灵活运用,交易的盈亏倍数和胜率可以得到同步提升。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87/

什么是范式转换

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新旧范式之间不可通约。在库恩看来,两种范式之间不能是渐进的关系,范式与范式是不可通约的。范式的背后是科学和技术的共同支撑,这个结构决定了新旧之间完全不可以兼容。马车牛车之间的零件可以相互替换,但当动力的来源变为化学能,汽车上动力系统的任何一个零件,都用不到马车上面。

范式转换很难当下界定。范式转换之难,不仅仅在于很难实现,更在于很难想象。亚当·斯密曾说,“我们身处某种范式中时,我们很难想象任何其他的范式。”电子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科学家 Popular Mechanics 曾乐观预测了计算机的未来:在很远的未来,计算机可能只需要要 1000 个真空管,可以轻到只有 1.5 吨!这个预测出现在 1949 年,至今不到 100 年。

范式的发展源自对反面意见的认可,变革来自于颠覆——特别是对自己的颠覆。托马斯·库恩在《科学变革的结构》一书中提到,科学史上真正的发现,只能“从了解异常事物开始”。举几个例子:

  • 采集和狩猎是一种范式,而农业生产是另一种范式。采集和狩猎的本质是由人去追随自然界,“逐水草而居”,隐含了一个前提是:动物植物的生长无法控制。农业的出现颠覆了这一范式。古人讲“不违农时”,即是意味着“农时”已经成了一套理论,被掌握了。农业意味着动植物的生产开始“被安排”。由“无法控制”到“可以安排”,这是典型的范式转换。
  • 上古意义上的制造工具是一种范式,而近代意义的冶金是另一种范式。上古的制造工具,只是对原料的物理加工,而冶金的过程,表面上是物理化学层面的联合加工,深层次上是一种物质创造——通过改变元素的纯度,事实上创造出了很多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产品”。
  • “格物致知”是一种范式,而大数据理论背后的现代归纳是另一种范式。当人类抛弃了“可知论”的理论前提,自然也就逐渐可以发现“啤酒和尿布”的联合促销了。这种类似灰度分析的方法,是认识论的一次范式转换。这种认知范式转换,已经发生在零售业、金融市场,甚至围棋界——阿尔法狗的厉害,不仅在于其算力,更在于颠覆性的认知基础。

在交易中,抛弃各种生产/库存/消费/港口/在途的数据,而仅仅将价格变动作为分析依据,也是一种交易的“范式转换”。从这个角度看,以“技术分析”或者“价格行为”作为交易依据的交易者,有必要守住自己的立场,持续精进,不断打磨交易的技术。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66/

eg2105:回踩,要踩多久? 大商所日志 20210323

eg2105 合约在上一个交易日从 4852 低点向上,运行到 5082 点位。这个交易日开盘前,完成了一个最小级别的向下走势。开盘后,价格向上运行,没有突破前高 5082 的位置。

此时,如果准备做多 eg2105 合约,只有一个思路就是寻找这波下跌的低点。寻找低点的本质是确定一个与前面上涨等级别的下跌结束。基本原则不能忘,下跌只考虑买,上涨只考虑卖。下跌没有结束,买和卖都不能考虑。

除了常见的各种判断走势结束的分析方法,时间框架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一般而言,涨了多久,回调多久。回调的时间序列长度要参考前面的上涨。急涨急跌,慢涨也可能急跌,但一般不会只跌一波,几波下来,时间的长度和上涨也差不多。

以今天的 eg2105 合约为例。4852 低点到 5082 高点大概用了 350 分钟左右的盘中时间。无论采取什么原则去推算上下限的时间范围,一般也不应该少于前面上涨时间的一半。也就是说,从高点开始,大概 3 个小时左右的交易时间之内,是不考虑“抄底”的。

在小级别上看,这个时间范围大概在中枢离开段。而此时,已经很容易的判断出对比中枢的进入段,离开段的力度更大。此时的“一买”是完全不成立的,反而要等待一个小级别的三卖出现。即使预期是做多,不参与这个三卖,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抄底。

事实上,当价格随后运行到 4953 的全日低点时候,高点 5082 - 低点 4953 的用时,大概是 340 分钟左右的交易时间,和前面的上涨用时基本是一致的。

时间框架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工具,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严格意义的走势分析,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判断工具。时间序列并不足以单独支撑交易决策,只能用于“过滤器”的用途。例如,我们可以自己设置一个规则:少于前面用时 1/3 的话,不考虑为调整结束。

二是,时间序列可以用作后市强弱的前瞻性指标。一轮上涨后,如果用了一半略多的时间完成了调整,后市可以看得更高一些,如果用了 120% 的时间调整,一般就要降低预期了。

对于短线交易而言,还有第三个价值,就是赢得休息时间。在等待时间序列走完的时间里面,可以设置一个闹钟,在闹钟响起之前,暂时换换脑子,给自己一点缓冲。这对于紧张的盯盘是个难得的时间窗口。可能这才是时间框架最现实的用途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56/

m2105:在不同的时间框架下寻找宝贵的确定性 大商所日志 20210322

豆粕 2105 合约在开盘前出现了做多的提示。走势图也可以验证这一点。

3F 图上,m2105 合约的 3155 低点是前后走势的分界点。3155 之后,价格完成了四段最小级别走势,形成了完整的中枢。从中枢形态分析,后市谨慎看涨,需要谨慎操作,介入做多。

于是,开盘后的任务简化为:如何寻找在新的一段上涨走势中寻找低点介入,并等待一个向上走势完成。

展开更小级别。开盘后向下一段延续,价格在反转之前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异动。在 3238 - 3244 区域都是很好的入场位置。入场后,价格迅速拉起。

周一早盘价格震荡向下,在最小级别走出了三段向下的行情。这个时候问题来了。按照走势划分的原理,3264 的低点无法判断向上的走势是否结束。走势划分是主观的。此时的豆粕合约在大级别上还是一个下降趋势中。基于谨慎的考虑,在 3267 - 3270 区域是第一个离场的位置。

此时的确定性要来自于高级别。

在 3F 级别上,低点上来的线段出现特征序列缺口,提示上涨要结束,需要满足线段破坏的第二类条件。而周一早盘开盘后的震荡下行不能满足第二种破坏的条件,上涨的行情在 3264 低点后继续延续。3295 未创新高,提示可能这里就是反转点位。这是第二个可以考虑出场的位置。

3295 这里虽然在 3F 级别图上没有确定性,反观最小级别却又出现了典型的背驰形态。3295 以后,虽然无法确定其后续走法,却可以当下判断,至少已经进入了中阴阶段。如果是日内交易者,3295 出现后,只考虑平仓,不考虑进一步的持仓了。

按照 3243 入场,3280 出场,当日保证金盈利在 10% 以上。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52/

交易中如何赚钱

首先是要少做。

兵者不祥,好战必亡。交易也是一样,频繁交易一定亏钱。这里没有例外。所谓频繁交易,就是在自己的时间框架内,交易过小的波动。一般而言,获取价差要以走势为前提。无论什么级别的交易节奏,都要避免交易不稳定的被动。以缠论的视角切入,就是尽量避免交易笔段级别的波动。笔是最不稳定的,线段由于没有中枢的支持,依然不稳定。只有进行走势级别的交易,才占住了中枢这个核心基点,才有其他的一切。

一般而言,一段走势的完成总要经历上百个观察周期(k线),观察日线一年只有几次交易机会,太少了。这里有一个变通的办法,可以用次级别走势代替本级别走势。如果将“次级别”定义为 30s 周期,则一段 3F 图中的“次级别走势”,短则一小时,长则一个交易日,无论是长线短线,都有足够的交易机会。

明确了交易级别,就要定下来,然后少做了。只做属于自己的交易级别中的确定性机会。买卖机会只有四种。以最小观察级别 30s 为例,假设平均 2 小时完成一段走势,由于走势组合会产生大量的中枢震荡,再假设只操作一半的走势反转,大概每四个小时会出现一次交易机会。内盘期货每天开盘大概 6 小时,再短的短线交易,一天最多 2 次机会。多了就是一定是频繁交易。

频繁交易一定亏钱。走势的转换节奏是客观的,交易次数频繁了,交易的一定不是有效的走势转换。交易的确定性来自于走势的“成住坏灭”,频繁交易一定会让脚踩到不确定性的区域中,丧失确定性。亏钱是必然的。

其次是要简化。

任何交易者,有效的学习时间达到一定数字,必然会接触两三套甚至更多的交易范式。有的是经济学,有的是政治学,有的是社会学,每一套范式都在构建逻辑范畴,用以解释世界。如同不同的文科学科都可以解释世界,不同的交易范式同样可以解构市场。但不同范式之间的冲突不可调和,如果简单的叠加不同的范式,大量的冲突产生,交易者的确定性和执行力就无法保证,交易会由此产生大量的噪音。

比较好的做法是,充分发挥不同范式的优势,在不同的执行阶段采取不同的范式。某一个操作环节只用一种逻辑解构。这样, 即可发挥不同工具的作用,也可以避免范式之间冲突。

例如,均线系作为工具,无论怎么变换均线公式,大抵都具备客观的优点,但不能提示买卖时机。那就不要把均线作为扳机点,而是作为过滤器。再比如,走势划分理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同级别分解可以划分不同的结论,区间套叠加后更复杂,不适合作为定性分析的过滤机制,那就作为消极因素,在完全分类后找到不同分类集合的“补集”,形成“无论是某某还是某某,也绝不可能如何如何”的结论,用来过滤。

任何一个交易者,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自在还是自觉,总要采用“选筹-顶框架-观察-动手”这几个阶段。不同的交易范式各司其职,有的选股,有的择时,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是比较好的联立方式。否则,很可能变成了过度复杂的民科。

第三是要愚钝。

玲珑剔透的心思做不好交易。就交易而言,成功的交易员、基金经理很少有玲珑剔透的心思。玲珑剔透的基金经理只存在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环境下,本质上是靠贩卖信息差做“倒爷”。表面的外衣是可能是定增,可能是转债,可能是各种好听好看的大词,但本质上是买卖关系,做信息掮客。

纯粹的交易者必须愚钝。自己定下来的方法,坚决执行。自己主动给自己的面前摆好一个面罩,挖两个孔,只从小孔中管窥世界。小孔以外的波动,视而不见。交易过程中,也没有那么多抑扬顿挫,什么库存供需某人的预测,完全不看。就按照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面罩的小孔越堵越小,让自己的脑子越来越“傻”,这样才能有效的贯彻自己的交易手段。

任何交易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自作聪明,灵光一现的时候,大抵也就是亏损的前兆了。越是觉得自己聪明的时候,越是可能亏大钱。反倒是绝望无助消极之际,行尸走肉执行了交易,偏偏赚了大钱。这是每个成熟交易者都要经历的事情。经历过了,总结体会,小马过河,不再犯错,这就算是成熟了。经历过了,不知悔改,总觉得人定胜天,那就永远无法盈利。传统文化的“守拙”、“知止”,都是这个意思。偏偏是近一百年来的新兴文化,以一系列的左也对、右也对、内因最重要,把人弄得神神叨叨,个个认为自己是天选的“The One”,丢尽了祖宗的脸,亏尽了兜里的钱。

少做、简化、愚钝,从方向上看都是做减法。为道日损,减来减去,剩下的是真经;外身而存,减来减去,留下的是长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985/

a2105:先搞清操作级别是什么 大商所日志 20210319

级别是节奏的基础。不知道自己交易的是什么级别,就谈不上交易节奏,也就谈不上正确与错误,证明与证伪。级别是一切的基础。

级别不是软件的 k 线时间,与时间无关。级别建立在反转之上,要不断通过反转来确立。小到分型,大到买卖点,都是反转。

交易前,要想清楚自己的交易级别。吃的是哪一口肉都不知道,赚钱了是运气,亏钱了是活该。

豆一 2105 合约经历了几天的下跌。3F 图上,从最近的盘整开始,单边的下跌内部拥有四个最小级别中枢。其中,二三完成了中枢的扩张,是这段最小级别走势下跌 aAbBc 的 B。在这样的前提下,最小级别走势已经完成了一段标准的下跌趋势,走势内部已经出现了反转的可能。

  • 如果,操作级别明确了,操作目标来自于最小级别走势的走势位移,那么此时的选择只有一个:做多——做下一段向上的最小级别走势。
  • 如果,因为各种外部的因素,明确的方向是做空,那么也只有一个选择:等待——等待向上的走势完结,操作下一段向下的最小级别走势。

概括说,走势既然是交替出现的,而下一段走势一定向上,那么,要么当下做多,要么选择等待,操作下下段做空。

没有第三种选择。

30s 图上,开盘后价格快速拉涨到 1 的位置回落。1234 构成新的走势的中枢,中枢高低点为 3 和 4。

中枢延伸到 6,走出中枢离开段 67 后,没有创新高,出现盘整背驰。8 是盘背之后的第三类买点。

大级别上,下跌趋势如此猛烈,这个三买很可能不成功。果然,价格到 9 之后直接向下,出现了中枢扩展。扩展的本质是反转。9 之后的走势跌破 8 的位置,0 - 7 的盘整走势结束,7 是第二个新走势的起点。

一天之中的操作机会很多。0 是前一段走势的一买,不过位于开盘的一瞬间,难度很大。2 是二买,是可以操作的。4 是第三个做多机会。7 本质上是个二次信号,可以做空。9 之后跌破 8,可以突破入场做空。

如果是二买入场,止损空间大概 15 点。8 被跌破后出场止盈,盈利空间大概 30 个点。风险回报比大概 2倍,是合格的交易机会。

走势与级别无关。开盘位置是两个走势的分界点。前一个最小级别走势大概用掉了 50 个小时的交易时间,而今天一天之内,后一个反弹走势就完成了。

走势就是人生。有的人穷其一生,只在一个小小的框架打转转,就好像一个无限重叠的 k 线,没有延伸,没有分型,没有中枢。想要有“级别”,第一步要不断突破高低点。突破后尽量延伸,遇到反转不要怕,低点不断提升,高点不断突破,大方向还是向上。遇到困难挫折,只要不死,再大级别的回试也有反转的一天。集中能量,再走一个顺势延伸。慢慢的,人生的级别也就上去了。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强者与懦夫的区别,5% 的人与 95% 的人的区别。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44/

jm2105:三买之后的完全分类 大商所日志 20210317

日内交易要盯盘,不盯盘做不好日内交易。今天的 jm2105 合约突破日线重要阻力位,盯盘到位了,两笔交易一对一错,每手保证金盈利可以达到 15% - 20%。扔在那里赌大小也可以,大阳线之日也是赚钱的。最怕盯了盘窄止损,几次尝试后放飞自我,错过了真正的买点。在变化较多的交易日,这一点尤为重要。

直接打开 30s 图,3 月 15 日低点 1467 以后,价格经历了 0 - 6 的走势。此时,第一个中枢 3 - 6 虽然还没有完成,但 3 是中枢的 ZG 是可以被确认的。无论 ZD 是 4 还是 6,一个中枢已经走完。

开盘大幅高开,6 被确认的概率大幅度提升。此时是可以承受风险追单进场的。价格一路走到 7,级别很低,只是 30s 图的一段。价格回撤到 8,没有低于 ZG,8 成为一个第三类买点。8 的位置进场后,如果以 8 的低点止损,则价格运动到 10 的过程中会被止损。如果是严格按照第三类买点的证伪原则,价格不能回到 3,则 10 不会打到止损,可以持有到收盘。

按照止损推演。8 成为第三类买点之后,价格运动到 9,67 和 89 出现背驰,价格向下回试到 10。此时,7 - 10 形成了第二个中枢。中枢 3 - 6 和中枢 7 - 10 形成了扩张关系,中枢升级。

此时,0 开始的走势形成了 aAb 中的 aA 结构,0 - 3 是 a,3 - 10 是 A。

9 - 10 的下跌强于 7 - 8,还需要等待二次信号确认。

价格在 10 - 12 经历了短暂的两段,11 - 12 的力度显著小于 9 - 10。12 可以作为中枢离开段的起点去冒险。入场后,可以持有到收盘。

今天的焦煤出现了中枢、三买、扩张、中枢离开等因素,在 8 点出现之后,因为 6 -7 强势开盘,整个市场的情绪被点燃,回撤时脉冲强度较为不稳定,三买失败。这时候一是不能闭眼赌大小,盲目进场,二是不能自认失败,撒手不管。三买之后,无非三种情况,走势延伸,扩张和反转(扩展)。三选一,逻辑上没有第四种可能。

由于 9 高于 7,决定了反转的可能消失。一旦价格低过 8,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中枢的扩张。凡是中枢扩张,一定去找扩张后中枢的起点,倒推中枢进入段。后面的走势大概率会沿着进入段的方向继续发展。此时,找中枢离开段入场就是最好的入场机会。

当然,扩张后的中枢完成后,对应的同级别三买还要等待更高级别的回踩。从这个角度讲,后面一两天即使出现回调,也不能看空。还是要根据完全分类的原则寻找确定性。

全日走势如图。概括来说,今天经历了“中枢 - 三买 - 扩张 - 离开”四段。变化较多,盯盘时候相对比较费心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39/

y2105:等,该怎么等 大商所日志 20210316

如果把价格走势的图表理解为一个二维的平面,价格的波动是纵轴,横轴就是时间的流动。交易的目的,就是在价格均匀向右运动的过程中,获取纵轴的位移。从这个角度看,既然横轴的时间流动是稳定而且均匀的,那么横轴就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不可忽视。

常常说,会买的、会卖的、会等的,如何如何。仿佛“等”是个本事。既然是本事,就要有迹可循。今天的豆油合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盘前,高点的 9522 向下经历了最小级别中枢的九段延伸,形成一个盘整背驰的走势直到低点 9060。9060 开始,价格完成了两段最小级别走势,目前处于第三段走势的过程中。完全分类后,这里既有可能形成第一个中枢,也有可能形成走势延伸,继续向上。无论如何,第三段要走完才能知道。

展开小级别,9060 之后的第三段大概率正在完成第一个中枢 A。这是最小级别走势图上的中枢。这里可能存在一个第四类操作机会。寻找买点的办法很多,大部分都是通过对比价格波动的力度强弱操作。

时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最可宝贵的地方,就是绝对客观,纯粹当下

开盘后,价格快速下探到 9352,开始构助最小级别中枢。在这个最小级别的中枢内部,A1 大概运行了 100 分钟,A2 大概运行了 70 分钟,合计不到 3 小时。此时价格快速下探,A3 的时间框架下限大概可以按照 50 - 70 分钟理解。也就是说,在收盘前 12 分钟开始的向下 A3 段,最快也要在 21:40-22:00 左右的时间段内才会出现止跌的信号。这是个理论上的下限,不能再短了。盯盘的话,开盘前 30 分钟,是不需要碰鼠标和键盘的。

事实上,开盘后的低点买入机会出现了 3 次,分别是 21:46、22:08、22:22。按照时间段来统计,大概是 58 分钟、80 分钟和 94 分钟。50 - 70 分钟的预测区间基本是合理的。

进场太早的成本会很高。大量的无意义止损都是出自于过早入场。通过时间框架分析,把握入场的时机,除了避免无效止损,还可以辅助评估波动的力度。

以今日的 y2105 合约为例,如果回撤的时间过长,夜盘收盘还没有止跌,后市的上涨基本可以放弃了。回撤过久本身就是力度不强的指征。

总之,在价格分析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引入时间框架辅助分析,可以很好的避免无效的止损,可以比较有效地辅助评估波动力度。

在前面提到的三个点位附近入场,多头成本可以压在 9380 以下。收盘前,多头可以提前在 9530 位置准备平仓条件单,保证金浮动盈利比率可以达到 15% 左右。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