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读写段子

开放是不可逆的

信息开放后,封锁就变得无从谈起。掩盖、删除可以改变结果,但无法改变结果的结果。

北京开会,VIP们的行程是保密的,但交通管制的预告几乎预播了车队的路线。

这个例子也是,半岛领主来访是保密的,但是很多公开信息都是无法掩饰的。

区块链、比特币就是这个道理,删除一个东西,删除本身也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反而永恒地证明了删除这个动作曾经出现过。

除非退回蒙昧时期,否则再强的手段也无法完全掩盖信息了。

开放,不可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737/

CEO们最好的生产力工具是什么?

本文是Quora上的题目。原题:What are the best productivity hacks of startup CEOs?,链接在这里。有两个答案很有意思。

Dustin Moskovitz——"周三没会"

我最在乎的一招是"周三没会",从Facebook上学来的。这年头,每个人的日程表上要能有一天是干净的,那可太难得了。无论你是一个手艺人还是总经理,这都是在工作中持续保持主动的无价之宝。就我个人而言,每周的这一天基本都是在写代码。

Auren Hoffman——专注,不要多线程,少干活。

少干活。

多数CEO最大的错误就是老想着去做特别多的事。真正的赢家是最少干活--但是做的最好的那一个。当然了,这不仅仅适用于CEO们,每个人都一样。

不要多线程--串联,不要并联

做一件事的时候,要完全地专注于这件事。不要多线程。如果你发现自己开会的时候读邮件(或刷知乎),那八成你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会议上(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个会议太烂了)。

如果你正在忙一件事(例如阅读一个法律文本),集中精力分配时间在这上面(比如20分钟)。这块时间里面,别的事一概不干。如果能比计划的时间更早一些完成,你也可以做点什么奖励一下自己——当然,只能是你确实是提前完成的时候。

对绝大多数的事情说"不"

你是老大,眼前总会有很多看起来不错的机会。你越是成功人士,你面前的机会往往也就越有趣。不要踩进说"可以"的陷阱。考虑要不要出席一个邀请你的会议时,板着脸冷酷一点。同样地,聚会、论坛、演讲、内部汇报,全都一样。

一个好的CEO应该善于对他眼前90%的潜在机会说"不"。没错,90%。那些潜在的机会多半都看着不错,很有意思。但事关你自己的时间,你需要冷酷一点。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689/

控制体重的又一个意义

1

4B44CE40-5F48-45B0-8F7C-F97D6D02B29E.jpg

凯文·凯利在《失控》这本书中的“Pop Goes The Biosphere”这一章里介绍了曾经在美国荒漠进行的“生态圈”试验项目。在这个项目里,8个正常人住进了人工制造的“生态圈”,在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了两年。

这个章节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

人类居住在封闭系统里的第一年,就产生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医学结果。对这群与世隔绝的生物圈人的常规血液测试表明,他们血液中的杀虫剂和除草剂浓度增加了。因为生物圈二号里任何一个环境因素都受到持续而精确的监控,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受监控程度最严密的环境,所以科学家们知道这里面不可能存在任何杀虫剂或是除草剂。他们甚至在一位曾经在第三世界国家生活过的生物圈人的血液里,找到了美国20年前就禁止使用的杀虫剂成分。

与世隔绝的试验环境中为什么会出现连美国都不会有的成分呢?

——“根据医生的推测,由于日常食物有限,生物圈人的体重大幅度下降,于是开始消耗过去储存在体内的脂肪,导致几十年前残留在脂肪中的毒素释放出来。”

2

21E2BB21-8654-4E99-B48C-4F075CCE654A.jpg

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DDT非常难以分解,并且可以在动物脂肪内储存。甚至曾有人一度在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了DDT——南极洲可是不用农药的。(via

据估计,DDT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半衰期为8年。70年代后,多数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DDT。禁用DDT后,美国密歇根湖鱼类体内的DDT已经减少了90%。

3

993773FF-BB7E-404F-AB5A-C1932AAE10A4.jpg

互联网上甚至还有一种理论认为,脂肪实际上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启动保护身体的作用。脂肪细胞会把体内毒素如重金属和化学物包起来,防止它们接触关键内脏。有些人过重、过胖其实是免疫系统起动产生大量的脂肪把毒素包裹起来,等待送去肝、肾处理,万一肝功能不好,或是天天吃进去太多的毒素,让肝来不及处理这些包裹着毒素的多余脂肪,那人就会逐渐胖起来。过重、过胖很可能是体内毒素累积后,免疫系统启动,以脂肪来将这些毒素、重金属包裹起来的结果。(via

4

1DD98478-36BF-449E-85F2-ABB34986F29D.jpg

各种说法很多,以此为前提,可以归纳如下结论:

脂肪中会储存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

存储是可逆的。脂肪被消耗后,这些物质会被代谢出体外。

这成为了控制体重的又一个意义,不是吗?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374/

经济危机的三种类型——重翻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

1

经济危机的三种类型——重翻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

波斯纳是我在人大法学院读本科的时候很崇拜的学者。那时候似懂非懂的读他的作品。2009年年底,他的《资本主义的失败》在国内出版上市。这本书写的是“次贷危机”。读时就想,三两年后,应该重新读一读,看看波斯纳的预言对不对,这本书能不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近期整理旧时笔记,重新翻了翻这本书。波斯纳几乎准确预测了次贷危机后这几年的萧条。特别是关于危机的阐述和预言,几乎可以完全套用在中国的身上。

2

波斯纳在书中将经济危机分为三类,大概可以概括为:偶然型、政府诱导型、泡沫破灭型。

8A3C1830-BD7E-4693-A628-6508FF27A85B.jpg

偶然型的经济危机是指“市场常规运行之外的某种未预见到的经济冲击打破了市场均衡”。最典型的当属2001年“9·11”事件导致的短期衰退。2000年后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在“9·11”以后被加速放大。但整体来看,这类危机的危害时间最短,危害性最小,也“最没意思”。

经济危机的三种类型——重翻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

政府诱导型的衰退是指在政府的主动干预下,经济出现一定的衰退。最典型的例子是80年代前期的美国。美联储为了打破长期的高通货膨胀,大幅提高美元利率,导致短期内经济出现一定的衰退,失业率在1982年甚至一度超过了10%。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了尽快解决起始于80年代末的高通货膨胀问题,人民银行大幅提高了人民币利率,国内过热的经济在短期内迅速“软着陆”,开启了江时期到奥运会的繁荣十年。这种经济衰退不能归责于任何人和机构,同时,“对于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也有一定益处”。

3

经济危机的三种类型——重翻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

第三种衰退是最危险的。“泡沫破灭型”经济衰退由投资泡沫的破灭引起,是一种由内部发生的经济萧条。包括1929年的萧条和波斯纳书中所说“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萧条”都属于这种类型。

这里指的“泡沫”是指某类资产的价值骤然升高,而这一变化又不能通过任何基本面的变化予以解释;同时,这类泡沫往往是由错误的信念造成的,人们错误地相信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例如人们会错误的相信基于人口增长或产品质量提高,需求出现了根本性的增长。无论是郁金香还是南海公司亦或是国内的君子兰、鹦鹉,皆是这种错误信念的产物。

4

经济危机的三种类型——重翻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

春去冬来,潮涨潮落。繁荣萧条的经济周期就如同日出日落,累了就要躺下睡觉,睡够了自然会起床。看着走强的道琼斯指数,2009年睡下的美国已经开始醒来,准备迎来精力充沛的早晨。我们呢?喝下了四万亿的咖啡因,在该睡觉的时候又熬了一夜。

5

经济危机的三种类型——重翻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

波斯纳的书名叫《A Failure of Capitalism》,不是《The Failure of Capitalism》。当年即有译者探讨二者的区别,似乎中译名为《资本主义的一次失败》要好于《资本主义的失败》。也许还是大而化之《资本主义的失败》能够更好的按摩国内某些人的心理,有利于让这本书尽快通过内容审查,与读者见面吧。

现在看来,可能还是《资本主义的一次失败》更准确的概括了波斯纳当时的预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75/

窝阔台的耳坠

985D971D-516D-4B50-8E10-F31B19C37A92.jpg

在蒙古史中,窝阔台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他身处富贵之中,却明白穷人的忧愁。他贵有天下,却认为自己有钱和的臣民有钱对他来说是没什么区别的。窝阔台认为,天下一切财富,自然不都属于他吗?他把钱给人,钱还是会回到他那里。金钱是应该流通的,如是它才能使人享福。

Joachim Barkhausen的《苍狼帝国》一书讲述了这样一个圣经寓言式故事:

有一天,窝阔台与妻子外出,途中遇到一个乞丐。窝阔台当时身上没有带钱,就叫他的妻子摘下奇美的耳坠给乞儿。他的妻子不肯,并说可以让这个乞丐明天到宫里来。窝阔台于是说了句足可以让世间一切慈善机构当作格言的贤明的话:“你以为一个穷人能等到明天吗?”如此,乞丐得到了这副耳坠,并把它卖给了一个商人。第二天,商人进宫将耳坠又献给了皇妃,以表示他的忠忱。窝阔台知道后,“欢喜无状”。

读完故事顺便腹黑一下:不知外出的“妻子”是否就是受贡的“皇妃”。如果是,这就是蒙古的新旧约;如不是,那就是蒙古版的甄嬛传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37/

真正的大牛——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答辩

01300000030421122224136090308.jpg

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

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

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结束了。

想要思考是一回事,有思考的才能则是另一回事。——维特根斯坦

陷入哲学困境就像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在房间里想要出去,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想从窗跳户出去,可是窗户太小;试着从烟囱爬出去,可是烟囱太高。然而只要一转过身来,他就会发现,房门一直是开着的! ——维特根斯坦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33/

致敬木心

122534770_151n.jpeg

拉拉杂杂地,把年初看完的《文学回忆录》笔记摘要贴上来了。从没这么读过一本书。千余页的硬壳书,敲打了260条笔记。掩卷,竟有种不舍萦绕心头。陈丹青在书中引用了一首木心诗作,照录这里,致敬木心。

——第1101页

杰克逊高地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 和蔼 委婉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以下为本书笔记:

  • 一句话的木心(1)

  • 一句话的木心(2)

  • 一句话的木心(3)

  • 一句话的木心(4)

  • 一句话的木心(5)

  • 一句话的木心(6)

  • 一句话的木心(7)

  • 一句话的木心(8)

  • 木心的趣味

  • 木心的孔丘和陶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28/

  • 一句话的木心(8)

    木心 文学回忆录

    ·人问苏格拉底该不该结婚。他答:两种结果都会懊悔的。

    ·比喻,总是跛足的。

    ·知识本身就是高强度的压力。

    ·艺术上从来没有你死我活,只有你活我活。

    ·规律背后,有命运在冷笑。

    ·记,比读书还要紧。

    ·唐诗宋词,多少爱情,没有一篇讲"我爱你"。

    ·走在正道上,眼睛看着斜道,此之谓博大精深。有人走正道,一眼不敢看邪道。有人走正道,走着走着,走邪道上去了。

    ·使徒保罗说:"看得见的东西是被看不见的东西主宰的。"

    ·垮掉一代是吃饱了叫饿,睡足了失眠。

    ·不是人多就必有天才。蚂蚁再多,不会出个钢琴家。

    ·中国的公园,许多人在那里弄气功,抱住树,晃头——那是怕死,没有别的意思。穷凶极恶地怕死(说着,学抱树晃头的动作)。他们心里在想:一个呢,这样可以不死,一个呢,这样不花本钱。

    ·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信。信呢,是写给别人的日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17/

    一句话的木心(7)

    木心 文学回忆录

    ·海涅:我同情革命。但我知道有一天无产阶级会把艺术打得粉碎。

    ·西风一到中国,就变成东风——西方军大衣、“派克”(Parka)大衣一进口中国,北方人就叫“皮猴”——在中国,儒家意识形态深深控制着中国人的灵魂。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鲁迅,都曾反孔,最终还是笼罩在孔子阴影里。中国的集体潜意识就是这样的,奴性的理想主义。总要找一个依靠。真正的思想家完全独立、超党派,中国没有。

    ·大抵富家子弟,行文素净是不祥之兆,要出家做和尚的。

    ·敏于受影响,烈于展个性,是谓风格。

    ·农民怕上小当,革命来了,上大当很起劲。

    ·中国的近代文学:琳琅满目,一片荒凉。把俄国和中国比较,中国在世界之外。

    ·写当代,写出过去,意味着将来,就可永恒。

    ·一个人到底适合做什么?要靠他自己去选择。选择对了,大有作为,选择错了,完了。三十而立,指的是选择对了。选择错了,是"三十而倒立"。

    ·文学艺术在极权下成了丫头,一边歌功颂德,一边长期愚民。

    ·郭沫若有诗说:要把红旗插遍全宇宙。我听了,说:你去插!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没有眼睛的。群众还没有记忆。

    ·当时(1908年)俄国流行一种说法:“革命和艺术不相容。”……最早有这先知的,是海涅。他和马克思为友,可他看到巴黎公社起来,哭了,他说:革命起来以后,我所爱的艺术就完了。陈伯达还在报告中说:海涅在革命起来后,吓破了胆。

    ·上海解放前,我也觉得上海是个罪恶的城市,可是一“解放”,水清了,我知道我错了。个人主义的空间也没有了。

    ·个人主义,我归结为:自立,自尊,自信。你不能自立,就无法自尊。不能自立自尊,何谈自信?

    ·诗是天鹅,哲学是死胡同。天鹅一展翅,全部碰壁。哲学家全是壁虎。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14/

    一句话的木心(6)

    木心 文学回忆录

    ·帕斯卡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原话是:“人是一支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生命,不过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

    ·拉罗什富科:“哲学很容易战胜过去与未来的罪恶,但现在的罪恶却很容易战胜哲学。”

    ·古代,最后一条路是隐退,或做和尚,或进修道院。中外皇帝不约而同都给你一条退路,但到我们,没有退路了。

    ·我说:“恋爱总是成功的。”为什么呢?你爱,那就成功了。哥德曾说:“假如我爱你,与你无涉。”全世界欣赏这句话。

    ·翻译是对原著的杀害。

    ·曹雪芹只有过和不及,高鹗则是错与误。

    ·我们面临两种贫困:知识的贫困,尤其是品性的贫困。……没有品行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不要去参加任何主义。大艺术家一定不是什么主义的——莎士比亚什么主义?

    ·年青人无私无畏,其实私得厉害、畏得厉害,只有那点东西,拿掉就没有了。

    ·凡是得到世界声誉的苏联作品,都是写"人性",……是不服从"党性"。

    ·十月革命后,马雅可夫斯基一群先锋战士高喊:“把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扔到大海去。”中国十年“文革”,号称八个样板戏,一个钢琴协奏曲,一幅油画,横扫西方资产阶级的全部艺术。结果是马雅可夫斯基自杀,江青完了。

    ·博学虽然可耻,但使人心宽。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