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iphone

国行的iphone6真的比水货更贵吗?

写在前面

阅读本文之前,请务必了解本文的局限。当然,也可以只看结论,不看正文。

本文的局限

  • 分期计算方面,实际的分期业务首期付款往往会多收几块钱,保证后续的每月账单是整数。下文的计算基于方便考虑不考虑这一点,直接将账单按期限做了除法。这个差异会对结果产生微小的影响。定性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微微有些偏乐观的,但误差幅度非常有限。

  • 本文未考虑通胀因素,实际上,分期付款的意义首先是在通货膨胀中固定了负债金额,获取通胀中的收益。本文完全没有计算这一点,仅仅是从技术上进行了直接计算。

  • 行货与水货之间关于“是否保修”、“购买渠道”、“加价幅度”这些具体差异本文全部没有讨论,纯粹进行数字计算而已。这些因素见仁见智,各位斟酌就好。

本文的结论

  • 分期付款是有经济价值的支付方式。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分期购买Iphone6。

  • 用分期付款节约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率越高,相当于分期售价越低。

  • 在高收益率的前提下,支付一定的成本,拉长分期期限要优于免费的短期限分期付款。

  • 在高收益率(15%以上)的前提下,能分期就分期,期限越长越好。在固定的价格下,分期期限越长,实际折扣越低。

  • 如果银行的分期付款业务没有额外优惠,0.6%的分期价格并不适合大多数消费者。

  • 如果投资收益率能保证在15%的水平以上,则即使分期价格没有优惠,依然是较好的选择。

国行的渠道售价最高,但具备融资优势

先看一个图片。

截图来自网易新闻

截图来自网易新闻

在这里,国行的Iphone6产品是各个渠道中售价最高的。我们不必去计较水货的实际售价是多少,下面的分析我们抓住Iphone6 Plus 128G一个产品即可。

国行版本的售价是:7788元。这个售价是全渠道中最高的。

但是国行拥有一个水货无法比拟的渠道:分期付款。

根据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广告,12期分期目前的手续费是0,完全的零成本;而工商银行的24期分期手续费仅仅6.55%。提前说一句后面的内容,有的时候,后者虽然收费,但事实上更便宜。

分期付款确实便宜

我们假设一个环境:

  • Iphone6 Plus 128G:7788元
  • 分期成本:免利息、免手续费,0成本
  • 期限:12个月
  • 投资收益水平:约8%每年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有:

在这个情境中,我们采取了两家银行12个月的0成本分期服务。计算的结果是实际售价相当于7472元,即96折购买。

如果我们把计算的环境换成24期,6.55%手续费的分期,计算结果是这样的:

这里,实际售价约为7666元,折扣比刚才小了一点,大概相当于98折。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

  • 分期付款是有经济价值的支付方式。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分期购买Iphone6。

要想更便宜一些怎么办?

我们再假设一个环境:

  • Iphone6 Plus 128G:7788元
  • 分期成本:免利息、免手续费,0成本
  • 期限:12个月
  • 投资收益水平:约60%每年

这个环境下,有:

在这里,实际的售价立刻降至6093元,相当于官网售价的78折。

我们再看看24期,有手续费的情况:

在这里,实际的售价立刻降至5275元,相当于官网售价的68折。

到这里,第二个和第三个结论形成了:

  • 用分期付款节约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率越高,相当于分期售价越低。

  • 在高收益率的前提下,支付一定的成本,拉长分期期限要优于免费的短期限分期付款。

进一步计算

我们甚至可以罗列出不同的资金成本下对应不同的投资收益率和分期期限的折扣情况。

先看0成本分期。这种情况下分期期限一般最长12个月。

这种情况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 在高收益率(15%以上)的前提下,能分期就分期,期限越长越好。

再看第二种情况,24个月分期,6.55%手续费

在这里,投资收益率越高,实际折扣越大。如果投资收益率可以过百,甚至相当于接近半价购买了。

我们再来看第三种情况,直接刷卡购买行货,通过各家银行的网银进行没有优惠的分期(一般价格是0.6%每月),期限长一些,24个月和36个月:

通过这两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在固定的分期价格前提下,期限越长,高收益折扣越大,而低收益的成本越高。折扣开始的点大部分都在12%–15%的收益率区间。这个时候,一般地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无法覆盖融资成本了。分期的优惠需要依靠较高的收益率。

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 如果银行的分期付款业务没有额外优惠,0.6%的分期价格并不适合大多数消费者。

  • 如果投资收益率能保证在15%的水平以上,则即使分期价格没有优惠,依然是较好的选择。

  • 在固定的价格下,分期期限越长,实际折扣越低。

结论

苹果官网上,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分期业务是非常好的支付渠道,也是国行最大的优势。建立在两家银行优惠分期付款价格基础上的分期消费具有很好的价格优势。相比这个渠道,类似苏宁、京东等一次性付款+无优惠分期的选择不具备价格优势(有兴趣可以自行计算)。

  • 分期付款是有经济价值的支付方式。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分期购买Iphone6。

  • 用分期付款节约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率越高,相当于分期售价越低。

  • 在高收益率的前提下,支付一定的成本,拉长分期期限要优于免费的短期限分期付款。

  • 在高收益率(15%以上)的前提下,能分期就分期,期限越长越好。在固定的价格下,分期期限越长,实际折扣越低。

  • 如果银行的分期付款业务没有额外优惠,0.6%的分期价格并不适合大多数消费者。

  • 如果投资收益率能保证在15%的水平以上,则即使分期价格没有优惠,依然是较好的选择。

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

  • 你能拿到的优惠幅度,取决于你的收益水平

习大大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551/

用Filemaker Go打造iPad个人读书卡片数据库

0.引子:人人都需要读书卡片

中国古文献全文数据库完成后,一个普通的研究生的文献功底可以接近乾嘉学派高邮二王(王念孙、王引之)及段玉裁的水平以进入研究;而教授可以更集中精力去发现历史上从未发现的问题,解决有史以来不能解决的课题。——朱青生:《十九札》

历来文人都重视制作整理读书卡片。良好的个人卡片库可以使得写作成为“组织”、“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将精力完全集中于思考和观点的表达,而不用将大量精力分配给材料的整理。发表是最好的记忆,人人都需要读书卡片

据说诗人李贺有一个传说,每天随身携带一个锦囊,遇到有灵感的时候就快速记录下来,将纸条扔进锦囊。于是乎经年累月,遂成一代诗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都是有问题的。真实性的质疑在于古时没有自来水笔,出门在外无法很难及时在纸上书写;可行性的困惑在于大量数据无序集中,后期的挖掘利用是个不小的问题。

李敖曾经自述过“大卸八块”读书法,读书时遇到需要记录的部分,直接用刀剪剪裁,粘贴到一个大夹子中。如果正反两页都有内容,则买第二本书。如书好,想留,则买三本。大夹子依照知识点的主题不同,呈树状排列(如:历史-中国古代-唐代-李世民)。日后需要写文章,直接查找相关知识点,材料自然充裕。这种方法比李贺的可行的多,也真实得多,但仍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树状结构的只是组织结构很难满足有序排列的需要。举个例子,如果一级门类存在“历史”和“人物”两个分类,则“李世民”这个topic究竟怎么放?李敖本人的办法是再做一个副本存放。这样做会增加无谓的工作量,同时容易遗漏。第二个问题是大量的剪裁材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存放,后期利用会很困难。关于这一点,有“一柜子”笔记本的人都会深有体会。

1.理想中的读书卡片是什么样子?

前面的那些问题已经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予以克服,数据的录入、组织、存储、利用均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于现代人而言,一个理想中的读书卡片库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元素化

卡片库不是网摘,不宜用保存文章的方式保存。“做资料卡片的根本原则只有一条——元素化。简单地说就是“一张卡片一句话”。一句话只包含一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意思的最基本的单位。……不怕卡片多,就怕意思杂。”(朱青生)卡片应该是一个个知识点,哪怕是同一作者同一著作同一段落的文字,如果表达了两个意思,也应该制作两张卡片。

随身携带

现时中,对知识的需求是无处不在的,移动性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将个人的知识存储于台式机中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笔记本电脑也过于不便。如果可以将卡片通过ipad、iphone等随身设备携带,则在绝大多数场合均可以对知识加以利用。

字段管理

根据内容的不同,卡片应采取字段的方式进行管理。传统的纸质卡片上,我们会人为划分区域,注明作者、书籍、出版社、年代、页码、内容等,事实上就是一种字段化的处理过程。在数据化的背景下,简单的字段处理成为必然。单纯的一个TXT或者DOC文件分段落存储是不能满足后期利用的需求的。根据这个要求,evernote被淘汰了。evernote里,我们可以将笔记元素化存储,一条笔记一张卡片,但仅有一个tag功能很难将卡片应有的字段要求满足。

跨平台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台电脑、下一部手机会是什么牌子,所以不要选择只能用于windows、mac、ios、android系统的软件,否则数据迁移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这应该是一个底线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大量的解决方案被排除掉了,其中包括著名的onenote、新兴的wiz等。

聚合功能

建立卡片数据库的目的是后期利用。因此,数据输出前合理的聚合功能也成为了必需。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内容在这里有,在那里也有,而是将这些涉及到的卡片聚合在一起。仅仅能够检索到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还必须有办法将检索结果有序聚合。在这里,各类wiki已经被淘汰了。

稳定性和易用性

由于是个人的卡片数据,稳定性和易用性必须同时兼顾。一来这个数据库可能会存储成千上万张卡片,用上几年、十几年,必须保证软件的稳定;二来由于软件是个人使用,技术要求不能太复杂,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随时调整。从这点考虑,个人开发的软件(包括wiz、针式等)、在线服务(包括各类wiki、evernote、springpad等)和大型数据库系统均不宜采用。

2.用Filmemaker制作个人卡片数据库

事实上,上面这些要求,一台电脑,一个ipad和一个数据库平台就完全可以满足。软件方面,只需要一个适合个人的、跨平台的并可以在移动设备使用的数据库软件即可。这里我选择Filemaker作为了开发平台。制作过程可以用“三张表格、两个版本、一组关系”概括。

三张表格:书目信息、卡片内容和读书记录

书目信息、卡片内容和读书记录这三张表格应该是读书卡片数据库必不可少的。卡片内容自不必说,为了每一张卡片引用固定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年代甚至是封面,一个引用源“书目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为了记录自己的读书情况,便于日后检讨回顾,读书记录表也要有。读书记录表格大量引用书目信息,自有字段主要是开始读书的日期和读完的日期。

skitched-20120805-163735.jpg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书目信息表单)

skitched-20120805-163900.jpg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卡片内容表单)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读书记录表单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读书记录表单)

两个版本:MAC或PC端/移动设备端

Filemaker数据库有多个版本,可以在windows、mac和iOS系统上使用。PC机或MAC电脑的版本自不必说,为了实用性考虑,移动版本我选择的是ipad版本。iphone太小了,实在不适合使用。尽管iphone确实更随身一些。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mac版本界面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mac版本界面)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ipad版本界面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ipad版本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filemaker数据库目前最新版本是filemaker 12版,配套的iPad版本Filemaker Go 12 已经免费,但不支持12以前的数据库版本。现在开始动手的话有福了。我当时买Filemaker Go 11花了300多块钱。

一组关系:以书名为核心关联字段

这个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关系。如图: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数据库关系

(图片: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数据库关系)

其中,书名是最核心的字段,串联起了三个表格。

3.卡片数据库的检索

这个数据库制作完毕后,主要的应用模式要通过检索功能实现。Filemaker Go的检索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快速查找和进入查找模式(一般检索)。

快速查找

快速查找是在整个数据库中跨字段地检索内容,例如关键字为“excel”,检索结果既包含摘录笔记中包含“excel”的记录,也会包含书名中包含“excel”的记录。在实践中,快速查找可以很好的避免信息遗漏,但同时也会给检索结果带来干扰项。例如,快速查找“心态”这个关键词,《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这本书项下的所有记录都会被检索到。

可见,快速查找主要用于一两个关键词进行浏览式检索使用。

进入查找模式

进入查找模式就是进入一般数据库软件中的按字段分别查找。具体使用环节不用细说。查找模式可以实现一些高级功能。比如,要查找关于“茅海建谈论琦善”的观点,就可以在作者一栏填写“茅海建”,在笔记内容填写“琦善”,这样就可以避开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对检索结果的干扰。类似的字段组合方式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可见,查找模式有利于通过组合字段检索条件,实现精确的查找。

4.检索的实际应用

对于回想式的查找,一般只需要再iPad终端浏览查看即可。对于较为大量的信息汇总,iPad版本的Filemaker Go最常用的导出方式是打印PDF。如图: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
Filemaker读书卡片数据库

无论是快速查找还是一般检索模式,检索结果无论多少,都可以输出PDF。通过点击设置图标-打印-PDF-保存或发送电子邮件,检索结果就以PDF的形式输出了。多项检索结果在PDF中对应多个页,一条记录一页。

举例。我们需要在从成千上万张卡片中输出关于“林则徐”的内容,则可以分别以“林则徐”、“林文忠”、“文忠公”为关键字检索,将结果输出一个PDF,片刻间我们手里就有了筛选过的关于林则徐的卡片汇总。

5.实践中的信息流动

实践中卡片数据库的使用一般遵循三个步骤:文本外部录入、集中整理数据、定期更新移动设备

文本外部录入

如果是纸质书籍或者扫描版PDF,一定要将摘录内容提前再记事本或notepad.cc等界面下录入电脑。录入时一般只需要录入页码和摘录内容即可。

之所以不在数据库内录入,主要是考虑尽量减少打开数据库的时间。另外纯文本的录入环境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

集中整理数据

整理数据主要是靠粘贴了。由于我们会在数据库的书名设置好默认等于上一条记录,作者、年代和封面等字段从属于书名,所以一般将数据批量粘贴进卡片库时一本书只需要选择一次书名,需要每条记录都填写的只有页码和内容,这样效率比较高。

定期更新移动设备

制定一个计划,每周或每天单向的将电脑中的数据库复制进iPad。由于目前Filemaker Go还没有支持Dropbox或iCloud,暂时只能通过手动方式复制。好在卡片内容时效要求不高,每周或每晚定期复制也可以满足日常要求。

6.结语

高三开学前的暑假,我新启用了一个破旧的牛皮纸本子,专门摘录看书时遇到的比较有启发的句子,然后翻来覆去看。那时颇有些唐吉诃德般的勇气,不看英语不做数学,最喜欢翻来覆去看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陆机的《文赋》。那个本子记了小半本东西。高三一年,作文无忧。

后来弃用了这个本子,最大的理由就是东西多了不好找。然后几年浑浑噩噩,混乱无序的乱用了几年电脑,直到遇到evernote2,那个纸条一般的笔记软件。之后,Mybase、evernote、Mediawiki、Confluerence等等所有和知识管理相关的软件都接触过。觉得还是Evernote好,但还是无法解决读书卡片的问题——设置不了字段,元素化起来整理不方便。直到一狠心啃了几天Filemaker,似乎真的走上了至少是目前能看到的终南之道。

知识管理这事,如美国诗人艾略特所说: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131/

苹果有文化,外来和尚会念经:从“斜玉旁”和“王字旁”说起

前一阵,升级了iphone手机的系统。新版的iOS5中新添了部首选字功能。如图,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skitched-20120225-145932.jpg

在部首列表中,没有“王”部,只有“玉”部。由于部首列表首先依部首比划排序,所有“‘王’部”的汉字都被列到了5划的“玉”部。不得不说,苹果这一点上显得很有文化。

从来就没有王字旁

究竟应该是“”还是“”呢?在《说文解字》中,这两个字解释很明确。

“玉”的解释是:

“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王阳明为其加注:“三画均正如贯,玉也。”

“王”的解释是:

“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谓王。’凡王之属皆从王。”王阳明为其加注:“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

可见,二者含义完全不同。“王”表示的意思多是与宫廷、帝王相关,而“玉”则多与宝石、玉石相关。常见的这类汉字,大多与“玉”有关。如:

“琪”,美玉名。

“琳”,青碧色的玉。

所以,这些汉字的偏旁应该是“斜玉旁”,而不是“王字旁”。斜玉旁的汉字多有中正、贯通、高洁的含义,王字则强调“天命所归”。如果这个偏旁表示的是“王”,则“琼瑶”、“周瑜”、“公瑾”将纷纷失去翩翩美感。

“斜玉旁”的误会是如何产生的?

“王”表示王者、官者的人,玉字那一点强调是挂在这些人腰间的东西。二者是有关连的。写成偏旁部首的时候,玉字那个点的空间太小了,便简写成“王”。这个偏旁有个别名,叫“玉补”。

为什么很多人习惯把这个偏旁叫“王字旁”呢?

这个谬误的始作俑者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这两部新辞书为了配合简化汉字的需要,在偏旁部首列表中简单化的把“斜玉旁”归为了“王”部,未作任何说明。几十年下来,这一代人就习惯性的“王字边”、“王字边”了。说起来,这也是简化汉字的遗毒。

此次苹果的iOS系统升级,旗帜鲜明的纠偏,颇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意味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