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减脂

减肥的终极方法是控制血糖

减肥减的是多余脂肪,而不是体重。在维持住瘦体重的前提下,去除多余脂肪,才是真正有益的减肥。

脂肪来自于多余的血糖。

  • 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 血糖下降,脂代谢启动,多余的脂肪开始糖异生。

糖脂代谢始终是混合进行的,很复杂,以上只简单概述一下过程。

按这个逻辑,做好两件事,减肥一定成功:

  • 避免血糖上升启动高胰岛素模式,禁绝脂肪新增。
  • 尽量压低血糖,减少波动,启动脂代谢(糖异生),去除存量脂肪。

理想状态下,如果一个人坚持慢速碳水、多样进食,确保餐后血糖不超过合理范围(这个每个人不一样,大概是在 6-7 之间),同时可以保证每周 30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理论上经过足够的时间,这个人的身体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个平衡状态,一般就是这个个体最合适的身材。

这里不涉及摄入热量、运动量。仅就减脂而言,把握好血糖波动,几个瞬感就够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56/

减脂只是副产品——2013年的Fitness总结

声明:以下内容不涉及“毅力”、“坚持”、“决心”等鸡汤词汇。本文不负责励志。

这个题目怪怪的,实在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代替“Fitness”了。

2013年5月下旬开始有计划的启动减脂进程。主要的方法是“多吃少运动”,每天保证热量和营养的充分摄入,通过限量的运动提高代谢水平打开卡路里缺口,实现减脂,同时确保从理论上消灭实质性的反弹的存在基础

大半年后的今天,减脂已经初见成效,但其本身早已沦为副产品,再不是目的了。

运动

2013年9月以前的数据没有集中统计,散见于多个平台。9月以后,集中通过Garmin Connect记录运动数据。

20140102120549.png

9月1日至12月31日累计消耗47128大卡的热量(这个数据肯定不准,但以心率统计为计算基础的数据大致是可信的),相当于5.9公斤脂肪提供的能量,同期减重7.6公斤,减脂5.3公斤,数据大致是匹配的。作为减脂期,这个数据中消耗大于实际减脂,显示同期热量摄入略多,饮食控制得还是不够精确。当然,这与“多吃少运动”的指导思想有关。为了防止基代受损,杜绝反弹,这个风险是可承担的。

运动时间上看,4个月的时间,91个小时,每天分摊不到1小时,可操作性保持较好。

身体指标

2014010174018.png

2013年5月末开始定期记录体重和脂肪率数据。半年左右的时间,减重约21公斤,BMI下降了6个百分点,脂肪率降低了7个百分点,腰围减少了17厘米。从BMI的角度看,体重依然是超重,但腰围身高比WHtR已经进入了正常范围。心脏年龄从34岁下降到了27岁–29岁之间,静息心率53,血压保持110/70左右,血糖值为正常范围的中值,其余各类代谢指标正常,健康状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体会

  • 不能节食。凡节食,必反弹。节食后基代受损,身体开启储脂模式,反弹的概率是95%,体重创新高的概率是70%。
  • 卡路里缺口。确保每天实现热量摄入支出的卡路里缺口,缺口累计起来就是下降的体重。
  • 必须要有高热量饮食。必要的“罪恶”饮食有助于维持Leptin激素,这是脂代谢的关键。
  • 运动不可过多。过量运动会引起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肌肉分解,基代受损。
  • 不用忌口,什么都可以吃,控制好总热量即可。高蛋白、高HDL的脂肪摄入尤其要得到保证。

结论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方向与速度之间的是方法。

Fitness的身体状态才是目的,减脂只是副产品。

2014年1月1日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394/

控制体重的又一个意义

1

4B44CE40-5F48-45B0-8F7C-F97D6D02B29E.jpg

凯文·凯利在《失控》这本书中的“Pop Goes The Biosphere”这一章里介绍了曾经在美国荒漠进行的“生态圈”试验项目。在这个项目里,8个正常人住进了人工制造的“生态圈”,在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了两年。

这个章节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

人类居住在封闭系统里的第一年,就产生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医学结果。对这群与世隔绝的生物圈人的常规血液测试表明,他们血液中的杀虫剂和除草剂浓度增加了。因为生物圈二号里任何一个环境因素都受到持续而精确的监控,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受监控程度最严密的环境,所以科学家们知道这里面不可能存在任何杀虫剂或是除草剂。他们甚至在一位曾经在第三世界国家生活过的生物圈人的血液里,找到了美国20年前就禁止使用的杀虫剂成分。

与世隔绝的试验环境中为什么会出现连美国都不会有的成分呢?

——“根据医生的推测,由于日常食物有限,生物圈人的体重大幅度下降,于是开始消耗过去储存在体内的脂肪,导致几十年前残留在脂肪中的毒素释放出来。”

2

21E2BB21-8654-4E99-B48C-4F075CCE654A.jpg

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DDT非常难以分解,并且可以在动物脂肪内储存。甚至曾有人一度在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了DDT——南极洲可是不用农药的。(via

据估计,DDT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半衰期为8年。70年代后,多数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DDT。禁用DDT后,美国密歇根湖鱼类体内的DDT已经减少了90%。

3

993773FF-BB7E-404F-AB5A-C1932AAE10A4.jpg

互联网上甚至还有一种理论认为,脂肪实际上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启动保护身体的作用。脂肪细胞会把体内毒素如重金属和化学物包起来,防止它们接触关键内脏。有些人过重、过胖其实是免疫系统起动产生大量的脂肪把毒素包裹起来,等待送去肝、肾处理,万一肝功能不好,或是天天吃进去太多的毒素,让肝来不及处理这些包裹着毒素的多余脂肪,那人就会逐渐胖起来。过重、过胖很可能是体内毒素累积后,免疫系统启动,以脂肪来将这些毒素、重金属包裹起来的结果。(via

4

1DD98478-36BF-449E-85F2-ABB34986F29D.jpg

各种说法很多,以此为前提,可以归纳如下结论:

脂肪中会储存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

存储是可逆的。脂肪被消耗后,这些物质会被代谢出体外。

这成为了控制体重的又一个意义,不是吗?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