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文字而已

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犀牛

据说,战斗能力最强的动物不是黑熊,不是藏獒,不是狮子老虎,是犀牛。体重两吨左右,头上长角,浑身装甲连手枪子弹都打不透,熊狮虎豹这类猛兽在它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有人给了犀牛一个恰如其分的描述——“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

现代犀牛一般身长2米,体重在3吨左右,最大的体长4米以上,体重6吨以上,同比最大体重的熊800公斤和老虎350公斤,还远远多出约7~17倍体重。犀牛跑起来不快,比起虎豹差很远;犀牛没有威武的熊掌,一巴掌能扇一个地动山摇;犀牛没有额头的王字纹,也不会争做山大王。

进攻靠冲刺,几吨的体重跑起来,用额头的角撞;防守靠硬扛,自然界没有哪个物种能攻破犀牛皮的防守。

简简单单,就这两招,犀牛不败。

大刀

据说,戚继光招兵,绝不要练剑的。他认为长剑华而不实,遇到日本刀吃亏。日本武士刀双手持握,刀锋长,耐砍又锋利,不用复杂步法,靠几个动作就横行战场。长剑遇到武士刀,空有花式,没有力量,只有被秒杀。

还是据说,抗战时期对付日本武士刀效果最好的是冯玉祥大刀队。大刀队的刀号称“八锋刀”,又厚又重,招法简单就八下。大刀挥舞起来,日本刀完败。

长剑不如倭刀,倭刀不如大刀。一力降十会,看谁更简单。

鲨鱼

据说,NBA最近几十年最伟大的中锋是奥尼尔。2米16的身高,147公斤的体重,脂肪率15%。奥尼尔摸高记录3.7846米,NBA纪录保持者;卧推204公斤,NBA顶级水平。奥尼尔进攻时单打暴扣,雷霆万钧,防守时展开手臂,仿佛“一架波音747”(“小鱼”Fisher语)。凭借巨大的体重和力量,奥尼尔拿了4次总冠军,碎掉了3块篮板。

穆托姆博说过:防守奥尼尔需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就是站稳脚步不要被撞倒。

第二,就是小心别被扣进的球砸中脑袋。

一寸长,一寸强。球场如战场,很简单,拳头大的是哥哥。

没那么复杂

晨光文具的董事长曾经对人说,“知道为什么我比你更成功一点吗?我从16岁开始卖笔,一支笔卖了20年。”

哪有那么复杂?成功从来都是越简单越好。

认准一个方向,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没那么复杂。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453/

“左”为什么要加引号?

这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左”和“右”的概念是近现代政治理论体系的基础概念。这个提法也并非肇始于国内。

在政治学的各路材料中,随处可见以“左”和“右”标明的坐标轴。比如:

左派 引号 左

“左”和“右”的产生:1789年法国等级会议

“左”与“右”的分类法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国等级会议(the French National Assembly of 1789)中不同政治团体在会场中就坐的不同位置。在当时,支持国王的贵族(Noblemen)坐在国王和主席台的右侧,而激进派和第三等级(Revolutionaries)坐在国王的左侧。

左 引号 左派

这次会议后,“右派”就被用来指称保皇派或反动派,一般来讲更保守(conservative)一些;而“左派”则指革命派和那些主张平等主义的人,思想更前卫一些。当然,这里的保守没有任何贬义,前卫也同样不具有褒义。

“左”的意义:着眼于未来、理想和彼岸

左派的理论有共同的逻辑起点。法国社会学家雷蒙·阿隆曾说:

左派的存在则因为一种理念,即是:未来必定比现在更美好,以及社会运行的轨迹必然是固著不变的。

左派往往以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为理论支撑,把现在看作是未来的起点;而与之对立的保守主义者则把当下看作是过去的最新进展。 左派往往秉持着崇高的理想,以遥远的彼岸世界为奋斗的目标;而右派对待发展往往具有“自然演进”的倾向,主张渐进而审慎的、尊重社会连续性的变革。

“左”与“右”的分野是认识论层面的,也是方法论层面的。在价值判断上我们无法强说哪一个更“对”,几百年来,双方的互动始终是此消彼长,互有攻守。

为什么在中国“左”要加引号?

在中国,“左”要加上引号,其中隐含了这样一个逻辑(语出刘军宁先生):

(在中国,)左永远是好的,只是带引号的、假“左”才是不可取的。 

这个逻辑的建立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受到近百年的革命史影响,是建立在自下而上的变革之上的,天生是属于“左”的。因此,1958年可以反对“右派”,而“左”这边只有“极左”才是错误。作为被否定的价值,“落后”对应的是“冒进”,而不是“前进”。“前进”、“远大理想”统统隐含了正面的价值取向。

因此,左是对的,“左”是不对的,我们反对的不是左,是“左”。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了刘军宁先生的《保守主义》一书,在此一并推荐。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446/

“保持资产负债表高效”一般是什么意思?何为“高效”?

本文为知乎问题“「保持资产负债表高效」一般是什么意思?何为「高效」?”的回答。以下为正文。

那就从嘉能可说起吧。

几年前嘉能可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在上海试探性的注册了一家公司,相当于嘉能可中国的BETA版,名字就不提了。进入中国的第二年,嘉能可中国将那家BETA版公司正式更名为嘉能可中国。有幸从BETA版时期开始为嘉能可在华企业核定授信,每一年都会跟踪分析一次。这几年里,去过企业在中国的总部,和管理人员聊过天,也研究过嘉能可中国和Glencore的财报,很欣赏这家企业。

这是一家很令人感兴趣的企业。成立了N多年,一直不上市,常年以家族企业的形式控制大量资源和渠道,属于商品特别是金属领域的“隐形冠军”。以至于听说嘉能可在香港上市的时候甚至有过一些失望,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企业未能免俗上市了。嘉能可自成立之初就看重回报股东。因此,问题中的“返还股东”一说就顺理成章了。嘉能可一直看重这个,而不是一间A股上市公司一样,用说辞来敷衍股东。

那么,什么是“保持资产负债表高效”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看,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时点记录,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时刻的经济资源组成。(可以参见问题“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在什么范围?”)一间企业的资源中,有多少现金?有多少应收款?有多少机器设备?这些资源来自于股东?来自于拖欠供应商的货款?来自于银行?不同的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不同,有些现金多,高富帅,有些应收款多,黄世仁,有些股东出资多,不借贷,啃老族,有些全靠贷款支持,小房奴。从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渠道类企业一般负债水平整体较高、往来账款多、长期资产少,资源类企业一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大,短期负债水平有限。大面上看就是这样,错不了。

什么样的资产负债表,基本可以确定企业的类型和经营状况。在企业的类型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的情况。这有一点像体检,体检当天的报告可以反映人的身体构成。女人比男人脂肪含量略多,你的脂肪率高,你又是个男的,那么你肯定看起来比较胖;老人比起年轻人钙的比重略低,如果你只有35岁骨密度就出问题了,你肯定不注意运动,体质不好。阅读资产负债表也是这个过程,一家批发零售业的企业,银行借款占了资产的一半,财务成本肯定高于一般的同业;一家矿山企业,没有长期负债,矿山全部以短期贷款支持,错配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也不小。

第二,什么又是“保持资产负债表高效”呢?

资产负债表不是越“安全”越好。看起来最“安全”的资产负债表不应该有负债,左边全是现金,右边全是权益——这样的企业肯定死不了,也活不好。(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在什么范围?”)好的企业应该勇于负债,不光是预收、应付这类无息的“好负债”要有,贷款、债券这类带息债务也要有。现金大牛苹果公司至今的评级只有AA,一直拿不到AAA,据说原因之一就是始终没有发行长期债券,负债结构不达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高效”,是指资产负债表对于经营绩效的支撑最大化。这其中主要应该关注两个维度。

其一,是资产对于净资产的“放大”是否充分。负债是权益的“放大器”,逻辑上是对于权益的认可。负债和权益组成资产,企业的经营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对于权益的放大倍数。如果一个企业有实力,完全可以预收下家,应付上家,扎着上下两家的钱,用来做自己的生意,这是一种“放大”。也可以凭借自身资质,大量借用银行的贷款,以六七个点的价格获取现金周转,这也是一种放大。当企业的经营到达一定程度,没有这种“放大”,很难取得好的绩效。负债是企业必要的经营资源,企业经营离不开负债,企业的资产一般都对权益有所放大。

其二,是“放大”产生的负债成本是否过多侵蚀了利润。这里的成本不仅仅包括银行借款、债券的利息,还包括例如因为预收款产生的收入减价(想想街边的理发店办卡)、因应付款产生的折扣消减,采购成本提高等。理论上讲,一部分“放大”成本可以体现在损益表的财务费用,但实际上很多成本是看不见的。

因此,关于“高效”,可以用逻辑梳理一下:

由于负债往往是有成本的,这部分成本侵蚀股东应得的利润;同时负债放大了经营规模,同时又有机会获取更多的利润。当增量的成本小于增量的利润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状态是“高效”的。(财务中的“财务杠杆”也是比较成本、收益两个变动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说几句股东回报。

从财务的角度上,分红的过程就是资产负债表左上角货币资金科目和右下角未分配利润科目同时下降的过程。在算术意义上,回报股东会减少企业的存量现金,同时抬高资产负债水平。分红本身是不利于“保持资产负债表高效”的。可见,“高效”与“分红”之间,确实类似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类关系,是需要在“保持资产负债表高效”的前提下,“在适当时间以适当方式返还股东”的。

这是一个好问题。它让我有机会回忆了为嘉能可熬夜的日子,也重新梳理了一下曾经零碎的思考。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411/

慢慢来,慢下来就快了

“没有原因的堵车”

每天早晨北京东二环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东二环以中点建国门桥分开,往南一路堵死,往北一路畅通,而建国门桥下除了加了一条盘桥车道没有公交车站、也没有路障什么的,盘桥处还常年站着警察,防止个别车加塞上桥。每次路过都会仔细研究,却是什么都没有,而确实又是过了这个桥,立刻就不堵车了。

读到了一片讨论堵车的帖子(via),终于知道了原因。

这是典型的“没有原因的堵车”。又叫“幽灵堵塞现象”(phantom traffic jam)。当车流比较饱和的时候,所有的车都保持匀速前进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只要有一点儿扰动,比如前车司机变道或者踩一脚刹车,就会立即造成后方车辆依次做出连锁反应,然后形成一个虚拟的堵车点,这个堵车点会堆积大量车,然后逐渐蔓延到很远的后方。就像这样:

  • 堵车发生了:
be91184215bd4a8f2ed7bc642465fc19_m.jpg
  • 前车被移走,但后车继续拥堵:
a75fe52eb0b515dfee25135e6f925447_m.jpg

然后,路上会出现一个“拥堵带”,逐渐向后移动。这个拥堵带可能越长越大,然后永久地呆在那里,直到车辆稀少以后才会逐渐消失。

拉开距离,解决问题

你肯定想不到,避免“没有原因的堵车”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都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前车减速就减速,前车加速就加速,距离拉开一些——尽管高峰期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名古屋大学做了个实验,很多辆车排成一个圈,均匀拉开一定间隔,要求每个司机尽可能匀速绕圈行驶。尽管司机们知道这是实验,并尽可能匀速并保持和前车适当距离。随着时间推,出现了细小的扰动,有的车和前车距离缩短了,并踩了刹车,后车为了不追尾,只好更用力踩刹车。周而复始,直到车流几乎停下来。

53c78be3bf8c2343c98085a5ade998fc_m.jpg

唯一的解决之道是拉开距离,用单车之间的距离消化速度的变化。无他。

慢一点,就快了

我们做事情也会陷入这样的困局,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想用少量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把时间压缩压缩,把进度赶一赶。一切顺利的时候还好,一旦其中一个细节出现了突发状况,所有的事情都会受到影响,于是“手忙脚乱”、“身心俱疲”这类的状态便接踵而至。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许把时间压缩得太紧,把事情安排得太慢,恰恰是我们还不够快的真正原因吧。

如果这样,不妨就慢一点,慢下来就快了。

2014–1–1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407/

习惯的力量

B8825E61-91C5-4493-A9F8-BE60901A6434.jpg

习惯的三要素

有一本书叫《The Power of Habit》,曾经高居Amazon书店的Top10,作者Charles Duhigg。2013年中信出版社出了中译本,名字叫《习惯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形成一个习惯的三个要素是cue,routine和reward。

6C99B7B6-428B-4451-98F0-4E609331EEDE.jpg

cue就是触发条件,routine就是习惯的流程,reward就是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按照routine行事带来的好处。

养成一个习惯的关键就在于设置好这三个要素。

刷牙的“骗局”

比如刷牙这件事。任何一个牙膏广告都会包含“起床”这个要素,这就是cue;都会包含刷牙的画面,这就是routine;都会包含闪闪亮亮的牙齿画面或清新的口气呈现,这就是reward。据作者说,当初美国人不太刷牙的时候,广告大师们就是用这几个要素拼成了广告,硬生生培养了美国人全民刷牙的习惯。

这其间的难点在于reward的反馈。各种reward反馈不及时的事情,很难形成习惯。reward反馈越长期,失败的概率越大。及时获得reward,有时是成功的关键。

比如前面说的刷牙的习惯,每一次刷牙对于牙齿本身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但这个reward太慢了,牙膏厂商需要一个即时的反馈帮助消费者消费牙膏,于是有了薄荷味道。牙膏中添加薄荷味道的目的就是制造短期reward。

刷牙只是小事,人生的大事还有很多

刷牙是个小事情。大事也有很多,比如——变富。有篇文章说得好:

习惯的行为先来自一个提示,然后趋动人去做惯性持续做的事,最后得到结果。

这也是为何许多成功学大师都一直强调培养好的习惯是成为富人的关键,因为成为富人是需要惯性持续的努力,它并不是瞬间就可以达成。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作者也说过:「你的不习惯其实就是一种习惯,所以多数人都没能成为富人。

还记得你每年年初都会帮自己做的那份年度愿望清单吗?里面写着想要达成的「年度目标」应该有很多都不是在上​​班时间能够执行的,换句话说是你必须利用下班时间来完成。只是上班累了一整天回到家里后多数都已经失去战斗力,此时你下班后的习惯很自然就会接掌你接下来要做的事。

现在想想下班后回到家里脱下上班服换上轻松居家服后,你脑袋中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是什么?是想要增加收入或完成新年希望吗?那你需要再撑一下子努力做上班时不能做的事。还是觉得很累想要休息?只想打开电视看看有没有好笑的节目可以看。无论你做了什么选择,此时提示就是开始了,接下来你就会去做这个提示带出来的惯例行为,然后得到这个习惯的结果,日复一日。

每天在工作之余努力读书很难,所以变成饱学之士也就很遥远。每天坚持打开卡路里消耗缺口很难,所以减重也成了世界性的难题。任何一项真正的成功都需要持续的积累,reward都在千里之外,所以胜利中归属于少数人。这些人无一例外,既能看得远,又能走得动

该怎么办?——化整为零,拆散长期reward

在我的理解中,尝试尽快确认reward可以有效的帮助好习惯的形成。

  • 减脂期每天早晨测量体重和体脂率,用图形化的withings记录下来,每天形成反馈
  • 读书后把起止日记录下来,不定期回顾,数数,看看这个月、这季度又读了多少书
  • 每个月月末记录个人的资产负债表,看看钱多了还是少了

这些措施都是能够将长期reward分散化,缩短反射弧的长度的有效措施。这样一来,长期的目标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短期回馈,成功的把握就大了不少。事实上,AppleStore中绝大部分习惯养成软件用的都是这个原理,将一个个长期目标分解,通过每日标记的方式形成各种短期reward。

这肯定不是不二法门,但一定是个有用的办法。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385/

如何理解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先写结论:

  • 谁借的钱多,一般就会更富!
  • 畅通的融资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资质较好的表征。
  • 借贷越多,WACC越低,同等条件下——EVA越高,考核绩效越好。

以下正文。

noname-2.gif
Ke为股权融资成本;Kd为债权融资成本;W为各自比例;T为所得税税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指的是对于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的加权计算结果。简单地说,就是借债的财务成本和股本的财务成本的加权均值。在数学意义上,这个值是股权成本与债券成本的区间内的某个值。
题主的包子铺题材类比,假设总共投入资金10万元,银行贷款和股东出资各占50%的比例,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25%。那么:

债务成本方面

银行贷款的金额为5万元,这部分资金的成本是6%*(1-25%)=4.5%。

为什么要乘以1减去所得税税率呢?

假使这部分(6%,对应3000元)没有来自借款,而是来自于没有利息负担的来源,3000块钱省出来的利润也要缴纳25%的所得税。而需要缴纳这部分的利息时,在税前已经抵扣了全额的3000元钱。

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3000元利息中的25%,要么在3000元利息中付出去,要么缴税时候付出去,总之留不住。所以,计算债务成本的时候,这部分要予以扣除。这就是经常提到的“税盾效应”。有了税盾效应,债务成本实际上是被降低了的。

股权成本方面

股权成本主要是指股本的机会成本。假设楼主选择不开包子铺,而是用这5万块钱投资其他的领域,这5万元能带来多少收益呢?——不管是多大的收益率,这部分收益率就是这5万元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这5万元的股权成本。

那么,这部分机会成本如何计算呢?问题来了,这也是国内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根据国内的研究情况,我个人比较认可以A股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平均个股年化收益率计算。也就是说,假设这5万元全部投入了A股市场,每只股票均匀投资(现实中不可能),一直持有,不卖,近20年来的收益水平——这个值前两年的统计大概是9%,这个水平是符合常识的。

因此,我们可以以9%这个常数去进行简单计算。

所以,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WACC计算中的加权值上下区间,一般是在5%-9%左右。借的债越多,WACC值越低,自有资金占比越大,WACC值越高——是不是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可现实中不就是这样吗?想想早年贷款买房的,想想早年借钱做生意的,想想早年砸锅卖铁炒股票的,只要不自己糟,不作死,整体来看一般都比不借贷的更有钱一些?不就是这样吗?

所以:

谁借的钱多,一般就会更富!

换个角度讲,畅通的融资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资质较好的表征。

顺便多说一句,很多企业的考核中以EVA经济增加值基础。计算一个企业的ROIC(投入资本回报比率),又知道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用ROIC和WACC的差值乘以企业的总投入资本IC(一般是“股本+带息负债”),这个结果就是EVA经济增加值。

在这时候,借贷越多,WACC越低,同等条件下——EVA越高,考核绩效越好。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国企天生喜爱银行贷款了吧?(基准利率只有6%左右)

顺便说一句,不同意@汪洋 同学的解释。其中的股权成本一般不以每股净利润类的指标衡量。那样的话,所有的公司的wacc值将会变得无比大。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362/

回答“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在什么范围?”

本文为知乎问题“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在什么范围?”的回答。以下为正文。

资产负债率更多的是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时点记录,本身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债务负担。“资产负债率”只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所谓“长期偿债”本身也是有问题的。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范围。

资产负债表的左右两端含义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组经济资源,在左边是呈现的形式,右边是来源。形象一点说,你和我各有一套价值一样的自住的房子,我用贷款,你是全款,在资产负债表的左侧我们的“固定资产”科目都是一样的,而在右边,我的负债会出现大量的“长期借款”和“一年以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相当于首付的部分会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你的负债则不会有这部分金额,全部房价都体现在所有者权益。

这样一来,所谓“负债率”看起来确实可以反映债务负担。

世上的事怕就怕“但是”二字。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负债都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都是搞装修的企业,你的业务好,客户多,排不上队;我刚干这行,需要拉客户。我们各自接了一个规模相似的工程,你可以要求客户预付50万预付款,先给钱后干活;我必须找银行接50万启动工程,完工验收结账。工程启动的那一刻,我们的资产负债率是相似的,我们的负债都是50万元,你的计入“预收账款”,我的计入“短期借款”。

这两个科目有两个本质区别:

预收账款不对应任何的支付义务,短期借款是要定期偿还的;

预收账款不产生利息,短期借款是要支付利息的。

很显然,资产负债率相同的我们,在财务上的负担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的预收款50万也许近期只需要用去10万元,剩余40万元买个余额宝,一天怎么也有5、60块钱收益,慢慢花,总会有一部分结转进你的利润;我的50万贷款不管用不用,我每天都要付给银行80块钱左右的利息,一年以后不管是砸锅卖铁还是大出血,还要一分不少的还给银行。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我自己见过的企业里,有资产负债率只有50%,但每年现金净流入的一半要支付退休员工退休费的;有资产负债率98%,账面上一毛钱有利息的负债都没有的;有资产负债率连年超过90%,账面上全都是从客户那里预收来的工程款的;甚至有把利润藏在负债科目避税的。现实中的企业千奇百怪,形形色色。单纯一个资产负债率又能反映什么呢?很有限。

真正衡量企业财务负担的指标是什么?应该说,更对症的指标包括带息负债的比率、WACC、已获利息倍数、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对带息负债的覆盖倍数、带息负债在全部投入资本IC中的占比、现金周期CCC。

这个话题太大了,关于财务安全,两个小时是说不完其中的梗概的。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要我举一个“最没有信息量、最没有价值的财务指标”,我八成会说:资产负债率。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86/

2012年读书总结

一、概述

2012年共读书35本。其中,非虚构类30本,虚构类5本。回顾一年的读书记录,无论是质,还是量,较之2010年、2011年均出现了下滑。自省之,一方面是选书不太经心,多是信马由缰,随遇而安,另一方面在时间上有些荒废,全年算下来日均读书刚过一小时,去年检讨过的休息日不读书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2013年一定要予以克服。

读书 笔记

二、列出几本书

去年的读书总结中,从125本书中选出了10本予以记录。今年只有6+1本。依然坚持去年的原则,有些书尽管极好,启发却是不多。一下仅仅拣些有启发的罗列。

1.杨继绳:《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4.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5.米塞斯:《官僚主义、反资本主义的心态》

6.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7.電腦玩物站長:《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

三、几句体会

附:往年读书总结:
2011年读书总结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202/

坐地铁

地铁 地铁车厢 北京地铁

一个人下班回家,总是近于夜深的时候。倒数第二班的地铁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左手边十步开外坐了个军人,上尉军衔,皮肤黝黑,携了个旅行箱,正在闭目养神,身体随车身的摇摆微微晃动,细一看竟很有节奏;对面坐了个乞丐,眼光漠然的盯着我,毫无表情,仿佛正在欣赏我的后脑勺。

车门开了,上来一个人,墨镜风衣不说,右手居然一直在怀里放着,左手手指随意弯曲,竟也显的如此狰狞。墨镜周围露出的皮肤仿佛诺曼底登陆后的海滩,崎岖不平。他看了看那个军人,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好像篝火中的灰烬被轻轻拨弄了一下,似有似无的摇了一下头;又看了看乞丐,墨镜上面的眉毛动了一下,随后又舒展开了,如同宠物狗咬了一块馒头后发现不是肉又松开了嘴。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开始看我了。耳边响起了“咚咚”的声音,不知是火车的颠簸还是心脏的颠簸发出的声音。

“上个月有人在六里桥被人砍掉了一双手,知道么?”

我屏住呼吸,努力压制着心脏以免它跳出来:“不知道。”一幅没有表情的表情,好像我真的不害怕。

“五天前昆玉河里捞出来两个人脑袋,听说了么?”

还能怎么办?

“没……”后面那个“有”字竟没发出声音。

我忽然发现墨镜下面的嘴角有一点点上翘。我感到那双眼睛透过了我的身体,也在看我的后脑勺。

“昨天有人在朝阳门被十几个人追,身上挨了四十多刀,这事你总知道吧?”他问。

“不……不知道……”我知道,自己已经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了。如果再有第四个问题,我不知道自己会怎样。

一件明晃晃的东西被他从怀里拽了出来,一下子出现在眼前。

车体的颠簸消失了,那个军人和那个乞丐也消失了,世界上只剩下了我和那张戴着墨镜的面孔。他的嘴唇在动!他又要问了!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第四个了。

“那您来份《法制晚报》看看吧?”

本文作于2006年2月9日,根据郭德纲相声《坐地铁》改写。近日读子渔文学训练·1·》之大段淋漓白描,随和。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082/

故事两则

周末饭桌上听来故事两则。

一、放牛

某地一四川籍老红军离休后回忆参加革命。

小时候家里穷,后妈总是打骂,每天要在外放牛,很苦,精神上压力也很大。一天,放牛的草地上过队伍,是红军

红军说,跟我们走吧。

小孩子回了一句,“跟你们走了,还会有人打我吗?”

不知有没有电影中那一套台词,总之部队首长的结论是不会有人打孩子。

小孩子兴冲冲的加入队伍。首长说:

“去,把牛牵上!”

二、退休

多年前机构精简,某基层单位一批大龄干部集中退休

组织上照顾,决定安排退休礼品,人均1000元,派能吏Z落实。

Z结合了干部的实际情况,决定在辖内E牌羊绒制品专卖店采购。羊绒制品,适合退休干部。

采购建议经与E方协调,不日获批。结算流程为:基层单位统一制作1000元提货劵,专用于该项目结算,交易中可以抵扣现金1000元。货品价格超出部分退休干部们自付。各方公平合理。

不料,翌日,E牌专卖店商品标价全线上调。

退休老干部们扎根基层多年,自不会引颈就戮,挨这一刀。干部们并不打开包装,待专卖店与单位完成结算,纷纷办理了退货,除当时垫付的零头,还都拿回了属于自己的1000元现金。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