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康健

rb指数:寻找多义性中的确定性 上期所日志 202306013

Snipaste_2023-06-12_17-25-09.png

3F 图上这是一个典型的中枢升级过程。3673 以后的九段升级已经满足条件。基于多义性,可以做几种判断。

第一种情况,一段 aAb 走完,一个九段升级的中枢。目前这个新的 15F 中枢已经完美,随时可以选择方向。

image.png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一个 aA之后的b一定要延续a的方向,继续向上。新的中枢形成后,后面一段b完全可以向下。此处预判市场的方向不是一句a,而是要看更高级别的具体情况,以大级别论处。

无论做多还是做空都要坚持一个原则:最标准的买卖点只有 3B/3S。此外,基于中枢的特性,在上沿做空,在下沿做多也可以考虑,操作上要注意对比,依据同一个级别的前后两个次级别走势强弱判断,不可接飞刀。

操作上,这种预判的前提下,有两个机会。一个是标准的 3B/3S,等待中枢被突破,回抽不回中枢;另一个是在中枢的向下沿寻找局部的盘背机会。

第二种情况,一段 aAb 走完,后面完成了两个同级别走势。高点3711向下的一段如此强烈,预示后面可能会开启第三段同级别走势,形成新的 15F 中枢。

image.png

这种情况下,需要等待 3711以后的3F级别向下走势完成。这个向下的走势至少需要3个次级别走势。当下的下跌只是第一段,后面还需要至少一个上一个下。第三段完成后,需要对比构成这个15F中枢的第一个3F向下走势的强弱。如果出现弱化,是个做多的机会。

做空的角度看,3711之后的下跌强烈,反抽一个同级别走势后,可能会形成卖出机会。但这里的多空方向选择要根据高级别走势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更高级别上的15F图可以看到多空的方向。

Snipaste_2023-06-13_09-46-15.png

如上图,3月中旬到5月末的下跌走势已经完美。3381的低点以后,无论前面的多义性分析形成哪个结论,都不影响一个15F级别的中枢形成。在一段下跌趋势后,第一段反弹的确认以中枢形式出现而不是一个典型意义的2B,本身是个偏多的信号。

Snipaste_2023-06-13_09-47-13.png

分析波动率范围,反弹后的中枢震荡始终处于多头一侧。

Snipaste_2023-06-13_09-47-43.png

长短期均线向上,价格运行在均线上方。同时,均线反转后第一次收窄汇拢,走势未尽。

短线操作上,只做多不做空。入场价位要以指数 3615 为目标价格,3611–3630 附近择机入场。具体入场点位和策略要参考 3F 图短线走势临场分析。

Carbon Copy Cloner 6 的备份效率不如 FreeFileSync

看图说话。在一个 HC550 16T (NTFS)机械硬盘的备份活动中,存量数据规模大概是 5T / 35 万文件,以各类文档为主。初始化扫描的对比图如下:

Carbon Copy Cloner 6 用了大概 15 分钟 - 16 分钟的时间:

image.png

FreeFileSync 打开双边 16 通道后用时不到 3 分钟:

image.png

过程中,FreeFileSync 还一并标记了 Carbon Copy Cloner 6 凭空生成的增量更新文件大约 300G。

image.png

FreeFileSync 是一款免费软件,打开多通道功能只需要捐赠最少 10 港币即可。Carbon Copy Cloner 6 是一款商业软件,售价 49.99 美元。对于近年来性能较好的桌面设备(Win/Mac)而言,打开多通道后的免费软件 FreeFileSync 的效能要远远胜于付费软件 Carbon Copy Cloner 6。

有一说一,二者的 GUI 界面天差地别,Carbon Copy Cloner 6 确实比免费软件好太多。如果不是正面直接对比,各方面的感官体验确实还是 Carbon Copy Cloner 6 更好。另外 Carbon Copy Cloner 6 提供备份支持服务,FreeFileSync 没有文档以外的支持。可能这些“外功”正是价差所在。

交易中三个系统的实践策略

技术分析、比价关系和基本面分析是交易中的三大系统。用三个系统过滤交易机会,可以提升胜率,也可以改善盈亏比。

三个系统的的实践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是基本面选股。

什么是基本面?——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解,此“基本”非中文中的“基本”,而是指英文中的“fundamental”。根据 Merriam-Webster 的解释,意思是:

serving as a basis supporting existence or determining essential structure or function

基本面的意思是“决定性的(事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基本面误解为“财务信息”、“经营数据”、“宏观指标”甚至“库存数据”等等。这些都是新闻,是消息,不是基本面——这些都不是具备特异性的决定因素。

真正的决定因素长什么样子?

  • 中国国航 IPO 后破发,“国航李总当兵出身,怎么可能让自己的股票跌破发行价这么没面子?”;
  • 2010 年–2011 年鞍钢重组攀钢钒钛,给出现金选择权,要么股票涨到目标价要么鞍钢赔付股东 80 亿元现金,鞍钢是国企;
  • 长江电力、宁沪高速这种分红股票的股息率 8% 甚至更高;
  • …………

以上这些才是真正的基本面。真正的基本面,一定是“决定性的”、“个体的”、“case by case”的因素。这些基本面的信息,属于真正的学习者,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股票分析师。

这些信息对个人交易者而言往往可遇不可求。交易中如果总是等待这种信息,容易让自己陷入焦虑。有个替代的办法可以迁就使用:以选股器中的部分指标代替基本面分析,只看那些经过市场和大机构筛选的标的。这些指标的组合很多,方法都是统一的:只有经过了市场和大机构的认可,真金白银砸过的,才能进入“选股范围” ——这里注意,不是自选股,也不是选股的结果,而是选股过程的“分母”。基本面过不了关,连选股的分母都不算。

其次是比价关系过滤。

任何一直股票,一定处于两个维度中。

第一个维度姑且叫“指数维度”。大票属于50、300指数,小一点的属于500、1000指数,或属于科创板指数、创业板指数。不是主要指数的成份股,也属于一类,叫“非指数”。

第二个维度姑且叫“概念维度”,是指包括中证、万得、申万等各种行业分类在内,基于主营业务认为划分的概念分野。各种概念粗细程度不同,大的集合如一级行业分类的“煤炭”、“石油”、“电力”,小的集合如“呼吸机”、“ChatGPT”。

不妨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底。一直股票被基本面选股选出来以后,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技术分析:

  • “指数维度”上,自身归属的指数必须强于沪深300。市场的风格不断转换,大小票的强弱不同。比价关系上,个股所处的指数必须强于市场均值。
  • “概念维度”上,自身所归属的概念指数必须强于沪深300。同一个股票可能归属不同概念,这里的地域板块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其余的行业概念板块有属种之分,一般不会内部矛盾。比价关系上,个股所处的行业概念必须强于沪深300。

通过这两重过滤后,潜在的操作标的一定既是属于强势指数,也是属于强势概念,自身往往不会弱于比价的基底。即使弱一些,也有赌强力反弹的可能。所以在这里,个股直接对比比价基底指数,似乎倒没那么重要了。

经历了基本面和比价关系选择后,五千个个股剩不下多少了。这是可以进入下面的技术分析阶段。

最后才是技术分析。

对于个人交易者,完全可以把“技术分析”这个环节再次拦腰斩断,分成“完全分类”和“择时入场”两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技术分析方法对“能搞的”和“不能搞的”完全分类,再次过滤掉一般以上的标的。这是前一阶段中强势板块强势指数中的相对弱势股往往就被淘汰了。

第二步再对幸存下来的少数基本面、比价关系都过关的个股逐个做个技术分析。一般而言,其数量往往和操作级别有关。级别大的可能留下的个股略多,级别小的由于存在多级别联动分析,第一步的完全分类会多做一到两次,留下来的会少一些。短线少看几个,选的频繁一些;中长线多看一些,但选股周期更久——这是个自洽的逻辑。

技术分析是手段,目的是择时。要找到最适合账户资金体量的介入时点,一定要在尽可能小的级别跟踪分析。这就决定了大量的选股器、程序代码无法代劳人工操作,操作的股票池子也一定不会很大。

有了基本面和比价关系的过滤,技术分析的方法和成色并不重要。甚至在对冲的策略中,空头一侧配置适当的指数期货合约,多头一方将基本面分析和比价关系分析的池子一股脑等额买入,大概率是不会亏钱的。前面两个做好了,关于“技术分析”甚至可以“无话可说”。

所谓扫黑除恶的实质是什么

皇权不下县就是把县作为政权的最低一级,农村地区由地方乡绅实行自治管理。这项制度起始于唐宋,终于清末。对皇权不下县实施得最为彻底的是朱元璋,在明朝初年,诰令地方官员不得擅离官衙前往县城之外的农村,违者腰斩。在朱元璋看来,一个县官不好生生坐在衙门内听讼断案,而去乡村转悠,是扰民生乱之举。

如同忙总所言,古时候皇权不仅是不下县的,甚至是不能下县的,下县是要受到惩罚的。乡下的地界属于绅权和宗法权,皇权是不涉及的。

关于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应该怎样做事,刘国重老师总结过两个原则:

  1. 全力维护自己的核心统治地位
  2. 照顾本集团的利益

当2和1发生矛盾了,也就是强枝弱干,力量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就要削弱所有不受控的力量。

如今的现代极权国家,容不得极权之外的力量分享权力。如此一来,士绅注定是被绞杀的群体。哪怕执政党遇到了再大的困难,也不得不坚持这一原则。

而所谓被扫除的”黑恶“,无非就是行使着部分公共职能的组织或个人,拥有了一部分准行政资源,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仅此而已。

转折点的操作逻辑

操作层面,交易的逻辑只有一个:明确价格运动的方向,然后寻找转折。

所谓买卖点,都是基于转折的次生概念。

第一类买卖点是转折本身,第二类买卖点是转折的二次确认,第三类买卖点是原有趋势的确认。同级别的角度上,只有第一类买卖点是转折点,后面两种都是更低级别的转折点。

寻找转折点是交易的基本功,也是确定买卖点的前提。

一个位置如果被判定为转折,需要通过几层过滤:

  1. 在走势的角度看,前面需要有中枢。这个不需要严格的笔段走势论证,只需要记住这个逻辑。无中枢,则无同级别走势,无同级别走势,自然不存在同级别转折。

  2. 在统计的角度看,需要有发散或收敛的逻辑。K 线的本质是价格抽样,背后是散点。有散点就可以做统计,就可以知道均值、标准差,进而计算波动率。有了波动率,就有了发散或收敛的判断依据。价差要么来自发散,要么来自收敛,二者必居其一。同样地,正负偏离可以作为方向的过滤,避免做错方向。

  3. 在均线束的角度看,量化不同周期价格波动的比例关系是必要的。这里不妨采用 MACD 的范式,以 MACD 和 DIFF 为核心评估。参数需要作出必要修改。MACD 可以和中枢判断一起,避免“半山腰”的操作。

  4. 在均线的角度看,需要必要的均线过滤,同侧同向。一个灵活且有效的中期均线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防范风险。这里 VWAP 的方式是合适的,参数不妨就取 20。这里没有一定之规。

  5. 从 K 线和 K 线组合的角度看,一定要有一个合格的分型。分型一定要满足必要的强弱关系。一是看分型组合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关系,二是看分型组合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关系。这里可能会和上一点出现不匹配,往往是 5 先出现,才有 4。这是正常的,不必深究。

依照以上的判断,最后过滤所得到的转折点,一定是一个右侧的交易位置,这在成交序列的角度一定是“错过”了转折点的。但如同资深交易员 AndersFu 所说,买卖点永远是一个圈,不是一个点。只有先错过转折点,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买卖点。

在 Mac 系统终端中用命令行快速回顾和改写素材卡片

任何笔记软件,最终的使用形态都是使用者与软件的强耦合,即“深度使用”与“通用性”的不可兼得。从这个角度,采取纯文本文件系统是长期维护个人知识的不二路径。通过 Mac 终端下的命令行,可以快速配置 Evergreen 的卡片维护系统,不依赖任何额外的软件。

首先,在 Mac 系统中安装 mdcat(https://codeberg.org/flausch/mdcat)。 mdcat 的用途是在终端中渲染 Markdown 效果。

打开本地 ~/.bashrc 文件,加入这段代码:


function nr () {
 clear
 dir_path=“/Users/jiankang/Dropbox/MyNote/”
 cd \(dir_path
        entry=\)(ls $dir_path | shuf -n 1)
 mdcat $dir_path$entry
 echo $entry | tr -d ‘\n’ | pbcopy
 }
function ee () {  
    note=$(pbpaste)
    # vim $note # 如果惯用 Vim
    editor="Byword"
    open -a "$editor" "$note"
}

注意加入路径末尾的斜杠。

以上的两段代码在系统中新增了两个命令 nreenr 可以随机读取一个笔记,ee 可以打开外部编辑器修改和调整笔记。

运行 source ~/.bashrc 加载这两个命令后,即可运行 nree 两个命令。

效果如下:

运行 nr 随机读取一条笔记:


运行 ee 进入外部编辑界面修改:


以上就是全部的使用步骤。通过这种方法,笔记目录的容量理论上只受磁盘文件管理系统的限制。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这套模式下,笔记永远不存在跨软件的“迁移”——本来就是一个目录下的上万个文本文件,做好备份即可。笔记是身体,软件是衣服,换个软件,就像换衣服一样简单。

卡片式笔记法的核心是时常维护,而不是“双链”、“tag”、“网状图”。任何希冀通过某个软件代替人脑学习过程的想法,本质上都是懒惰。这个话题展开很大,就此打住。

感谢 大昭 介绍的好方法。

2023-01-24:

~/.zshrc 中加入 source ~/.bashrc 命令,可以在 zsh 终端界面自动部署代码。

再谈止损要有意义

四年多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止损的文字,当时是接触交易的第六年。又是接近五年过去了,交易满十年了,有必要再总结一下止损的意义。

止损出现在建仓之后。止损时,一定有持仓。持仓是对市场未来走向的观点表达,止损意味着观点被证伪。

这里隐含了两个信息:

  • 持仓基于观点;
  • 持仓的观点可被证伪。

在这里,常常出现的错误有两种:

其一,持仓并非基于观点,而是基于感觉。很多散户交易者匆匆瞥一眼手机,凭感觉下单,这不叫基于观点,这叫跟着感觉走。这种错误普遍相对初级,比较明显,不展开。

其二,持仓的观点不可被证伪。最典型的一类观点是这种:“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因此在 6124 整数关口 入场做多”——即使入场后 15 年价格没突破 6125,这个观点也并没有被证伪。甚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说,“我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卡尔波普尔曾给“科学”作出过扼要的定义,就是“可证伪”。观点也是一样,要可以被证伪:“判断上证指数在回落到 6120 之前会突破 6125”——这句话就可以被证伪。如果价格没有碰到 6125,先出现了 6119.99,假设就不成立了。基于这种观点,自然可以将止损设在 6119.99,一旦出现 6119.99 位置的成交,止损就好,这个止损是有意义的。

规避掉上面两种错误后,还要辨析持仓观点的生成过程——究竟是基于归纳,还是演绎

大部分的交易体系,观点都是基于归纳。如均线、趋势线、布林线、支撑阻力、K线形态、技术指标等,观点本身就不是确定性观点,具备盖然性,不具备必然性。基于这类交易逻辑生成的观点,在止损的那一刻常常会犹豫。下不去手不是手软,是观点本身就不具备非黑既白的属性,在逻辑上不符合排中律。

只有基于演绎的逻辑,才能规避这个困境。

以最典型的一买入场为例,如果基于分型,就是一种归纳思维。无论分析分型的位置还是形态,都是在寻找优势概率。并且,基于分型入场会陷入一种困境:突破入场会损失回报比,回踩入场会失去确定性。这时候,只有将分型打开成低级别笔段,才可以明确具体的入场点位和止损点位。在逻辑上,基于笔段的止损位置才是 100% 的证伪位置。

交易中如何做到“紧凶”

“松凶”的风格是天赐的礼物,可遇不可求。大部分没有天赋的松凶选手,往往会沦为“满仓豆油、浮盈全加”,从 4W 做到 1450W,又回到 5W 的万阿姨。对于绝大多数的交易者,追求“紧凶”的坚果风格,是完全可行的。

所谓“紧凶”,是指同时做到以下两点:出手次数要少,谓之“紧”;出手力度要大,谓之“凶”。

出手次数上,要明确等待的是什么机会。

一般而言,入场机会无外乎:走势结束做一买,一买结束等二买,盘整期间双回拉,盘整结束做三买(此处,买卖不做区分)。

各门各派的方法,无外乎是这四个:反转、确认后加仓、区间上下沿反转、突破回踩确认。各家表述不一样,但底层的原理是一致的。明确了这四个入场机会,行情走到哪里,直接按图索骥,可以最大限度克服规则以外的入场冲动。一段走势大致 200-300 根 K 线,超过不 2-5 次同向入场,基本就是上限了。

——只做规则以内的交易,就是“紧”。

出手力度上,要明确每次下注的金额。

交易不是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背包里筹码的总数只能决定赌厅的等级,每把承受的风险,取决于扔到桌面的筹码。入场交易,一样要想好,每次出手扔下池子多少个筹码。一般而言,在明确级别以后,胜率和盈亏比可以同时提升到一个满意的水平。如果胜率可以高于 50%,盈亏比只需要达到 1.3 倍,单次就可以动用不超过 5%-10% 的筹码下注。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基本都可以做到保证金满仓占用。

——在确保胜率和盈亏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资金,就是“凶”。

在做到“紧凶”的前提下,亏钱的情况有且只有以下几种:

  • 主观失控,操作脱轨;
  • 操作失误;
  • 走势分析错误,不存在入场点;
  • 入场后行情被快速证伪。

其中前面的三种可以通过训练努力予以消灭。第四种是无法消除的风险,但在“紧凶”的前提下,结果多是小赚、平推或小亏,算总帐一般不会蚀本。

如何判断分型的强弱

所有的反转都出现在分型,但不是所有的分型都导致反转。

概念与前提

首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反转”,至少新生一笔,才可以算作“反转”。二是“强弱”,分型的强弱,这里定义为“产生反转的概率”,越是”强烈预示”反转,则“越强”,反之则越弱。

其次,还需要明确一个前提。任何价格行为都要放在具体的走势中分析。脱离走势分析价格行为,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里讨论分型与反转的关系,是在走势条件基本满足反转的前提下。当本级别价格走到差不多的时候,等待反转分型时,本文的讨论才有意义。一段走势,如果连反转的前提都不存在,任何分型都不具备讨论反转的价值。

三个判断的角度

厘清概念,明确前提,可以开始判断分型。观察分型的强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分型左右腿的强弱对比。

所谓左右腿,是指分型左右两个 K 线,如涉及包含,则为包含处理前的 K 线组合。左右腿亦可有所延伸。

  • 判断开盘/收盘价格。右腿的收盘价吞没了左腿的开盘价,强。
  • 判断实体占比。右腿的实体占比高于左腿,强。
  • 判断影线。右腿的影线蕴含说谎的过程,强。
  • 判断包含关系。右腿不存在包含或包含关系少于左腿,强。
  • 判断缺口。缺口意味着确定性。

二是反转棒的形态。

所谓反转棒,是指分型中间的 K 线,如涉及包含,则为包含处理前的 K 线组合。

  • 判断实体,指向反转方向的大阳线/大阴线,强;实体占比高,强;合并处理后同样处理。
  • 判断影线,反向说谎,强;合并处理后同样处理。
  • 判断吞没形态,如涉及合并,则观察合并涉及的 K 线开盘收盘价是否涉及吞没,吞没形态为强。

三是分型的位置。

所谓位置,主要是指支撑阻力位。支撑阻力有三个来源,一是前期的高低点,临近为佳,二是重要趋势线,趋势线是长期均衡价格区间的上下限;三是统计学意义上的重要位置,如长期均值/1x2x 标准差位置。一般来讲,短期均线不形成支撑阻力位。

  • 分型出现在前高/前低,确定性更高。
  • 分型出现在大级别的趋势线附近,确定性更高。
  • 分型出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重要位置附近,确定性更高。

用法

分型的强弱判断,至少有以下几种典型用法:

  • 在本级别判断反转。一个有效的分型,如果出现在合理的位置,则操作的价值会大大增强。如果不采取或然性交易依据,而是基于走势分析的确定性交易方法,则可靠的分型是非常有效的反转判断依据,也是很好的入场点。
  • 在高级别验证本级别判断。低级别的走势反转,在高级别一定形成分型。当低级别分型完成后,高级别也完成了分型,且高级别分型的强弱验证了低级别分型,则低级别分型的可靠性就很高了。
  • 持仓期间判断走势延续。入场后,如果不出现分型,则价格运动会一直延续。如出现分型,且分型强弱并不支持反转,则趋势延续的概率会相对较大。一般而言,入场后的第一个分型常常不意味着反转。另外,大实体 K 线后的分型,常常也是中继分型。
  • 低级别误判后,作出补救操作。短线操作中,有时会错过买卖点,或挂单不成交等情况。由于高级别分型完成一定晚于低级别分型,往往可以通过升一个级别补救。升级之后,盈亏比会有所变化,但基于分型的交易常常具备 5 倍以上的倍数,提升级别往往具备交易价值。

小结

任何买卖点的交易,都可以通过交易分型予以优化。

要牢记原文中的话,低级别的走势分析和高级别的分型笔段分型联立,是“天大的好事”。在不同级别中判断分型,可以得出很多结论。灵活运用,交易的盈亏倍数和胜率可以得到同步提升。

什么是范式转换

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新旧范式之间不可通约。在库恩看来,两种范式之间不能是渐进的关系,范式与范式是不可通约的。范式的背后是科学和技术的共同支撑,这个结构决定了新旧之间完全不可以兼容。马车牛车之间的零件可以相互替换,但当动力的来源变为化学能,汽车上动力系统的任何一个零件,都用不到马车上面。

范式转换很难当下界定。范式转换之难,不仅仅在于很难实现,更在于很难想象。亚当·斯密曾说,“我们身处某种范式中时,我们很难想象任何其他的范式。”电子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科学家 Popular Mechanics 曾乐观预测了计算机的未来:在很远的未来,计算机可能只需要要 1000 个真空管,可以轻到只有 1.5 吨!这个预测出现在 1949 年,至今不到 100 年。

范式的发展源自对反面意见的认可,变革来自于颠覆——特别是对自己的颠覆。托马斯·库恩在《科学变革的结构》一书中提到,科学史上真正的发现,只能“从了解异常事物开始”。举几个例子:

  • 采集和狩猎是一种范式,而农业生产是另一种范式。采集和狩猎的本质是由人去追随自然界,“逐水草而居”,隐含了一个前提是:动物植物的生长无法控制。农业的出现颠覆了这一范式。古人讲“不违农时”,即是意味着“农时”已经成了一套理论,被掌握了。农业意味着动植物的生产开始“被安排”。由“无法控制”到“可以安排”,这是典型的范式转换。
  • 上古意义上的制造工具是一种范式,而近代意义的冶金是另一种范式。上古的制造工具,只是对原料的物理加工,而冶金的过程,表面上是物理化学层面的联合加工,深层次上是一种物质创造——通过改变元素的纯度,事实上创造出了很多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产品”。
  • “格物致知”是一种范式,而大数据理论背后的现代归纳是另一种范式。当人类抛弃了“可知论”的理论前提,自然也就逐渐可以发现“啤酒和尿布”的联合促销了。这种类似灰度分析的方法,是认识论的一次范式转换。这种认知范式转换,已经发生在零售业、金融市场,甚至围棋界——阿尔法狗的厉害,不仅在于其算力,更在于颠覆性的认知基础。

在交易中,抛弃各种生产/库存/消费/港口/在途的数据,而仅仅将价格变动作为分析依据,也是一种交易的“范式转换”。从这个角度看,以“技术分析”或者“价格行为”作为交易依据的交易者,有必要守住自己的立场,持续精进,不断打磨交易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