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
日暮苍山兰舟小,
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
死水微漾人却亡。后来:
法暮苍山兰舟家,
国无落霞缀清乐。
去年叶落缘分福,
死水微漾人却亡。再后来:
北暮苍山兰舟四,
京无落霞缀清川。
奥年叶落缘分地,
运水微漾人却震。
近期又有人在说,谁谁谁准确预测到了拉登的死亡,有诗为证。真是闲的。
(拓展阅读:李白这路“诗词”的考据。)
最早:
日暮苍山兰舟小,
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
死水微漾人却亡。后来:
法暮苍山兰舟家,
国无落霞缀清乐。
去年叶落缘分福,
死水微漾人却亡。再后来:
北暮苍山兰舟四,
京无落霞缀清川。
奥年叶落缘分地,
运水微漾人却震。
近期又有人在说,谁谁谁准确预测到了拉登的死亡,有诗为证。真是闲的。
(拓展阅读:李白这路“诗词”的考据。)
美国在越战时期的强制征兵制度。当时的办法就是按照出生年月抽签。我在密西根大学工作时的一位同事Roger Gordon 不幸被抽中,当过兵,但他有一技之长,在军乐队吹单簧管,没上第一线。因此,他对征兵问题感受极深。我与他以及今日清华同事白重恩曾经合写过一篇文章。该文是谈经济改革中的税收问题,原本与征兵无关,但写作过程中,Roger 特别谈到征兵问题,随后以此为灵感创造模型。我和白重恩开始略感突兀,还是欣然接受。该模型描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使用市场机制,逃脱征兵的指标会有个价格,那么,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花钱逃脱征兵,低收入家庭则做不到,至少当时银行不会为此借钱。但这种分配方式很显然不是福利极大化的。因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对征兵的厌恶感可能还高于高收入家庭,比如Roger 的家庭收入不高,但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学者,特别不喜欢军营生活。于是,市场机制会导致如下的扭曲现象,即,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被征兵,而他们被征兵的负效用明显大于逃脱征兵的富家子弟的负效用,因为他们收入低,不得已还是当兵。因此,即使不考虑道义问题,仅仅是从经济学福利极大化的角度来看,按价格机制来购买逃脱征兵义务的办法不是最好的。相对而言,限购(在此是不许购买)之下,社会福利来得更好。抽签是一个替代办法,它让每个家庭以同一概率避免征兵,但有钱也买不到避免征兵的指标。事后看来,Roger本人虽然运气不好,不幸被抽中当兵,但是他还是认为抽签比自由买卖指标要更合理。
中期票据(Medium-term Notes,MTN),是一种广义的企业融资性票据,它是一种经监管当局一次注册批准后、在注册期限内可以多次发行的公募形式的债务证券。
最早的中期票据可以追溯到1972 年,通用汽车承兑公司(General Motors Acceptance Corporation)首次发行了期限不超过5 年的债务工具,以优化其资产负债管理。由于其期限介于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之间,因而被形象地称作“中期票据”。
起初,中期票据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采取的是证监会(SEC)审批制,这使得企业在发行期内想调整票面利率、债券期限等条款时,都要得到美国证监会的批准,这种低效率和高成本使得二级交易市场缺乏流动性。1982 年3 月美国证监会颁布了415 规则(Rule 415),允许中期票据的发行采用注册制度(shelf registration),在注册后两年的有效期内,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分批发行,且每次发行时可灵活确定发行规模、发行利率等,且不再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核准。这种一次注册、分批发行的灵活操作,使得企业对于票据的发行时机和发行条款具有灵活的选择权。
随后的中期票据的运行机制中还引入了反向询价(reverse inquiry)机制,即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与MTN 的发行者和承销商联系,要求对方提供某些特定期限、规模及利率的中期票据。与投资者在其他公司债券市场中被动地等待发行人的筹资需求相比,中期票据为投资者提供了“定制”投资工具的机会,这极大地便利了投资者;而众多的投资人参与中期票据的投资,可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促进了中期票据市场的发展。
2009年117家企业发行175只中期票据,共计6 950亿元,而同期企业债发行规模为4 252.33亿元,国内A股市场IPO规模为1831亿元,2009年中期票据融资规模超过同期企业债和A股IPO之和。
平均募集资金:根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的数据,2009年平均每只中票的募集资金为59亿元,而2010年平均每只中票的募集资金为24亿元。
200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期票据业务指引》等七项自律规则。4月15日,首批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中期票据的7 家企业获得了交易商协会注册委员会的通过,7 家企业的首批注册额度共计1190 亿元人民币,首期发行392亿元,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尽管中期票据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和学界的普遍认可,但面世仅两个月,就被高层批示“先暂停”。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中票市场一片空白。最为激烈的反对声来自发改委和证监会。为什么呢?因为公司债和企业债的发行采用了核准制,有权审批的单位分别是证监会和发改委。中票发行采取的是注册制,基本没有行政审批的门槛。中票市场的启动大大的分了证监会、发改委的权。有趣的是,被暂停三个月中票业务为什么重启了呢?因为有中国人民银行强力的推动——中票是央行的管片。
参考文献:
(张雪莹,李琳,2008)
(付彤杰,林黎,2011)
(杜娟,陈娜,游静,2009)
(尹志锋,耿丛,2010)
联想控股旗下的多家企业中,最让柳传志牵挂的,还是联想集团。因此,在具体运作上,他一直都尽可能地为联想集团保驾护航。最典型的事件则是2008年初,联想集团剥离手机业务给弘毅投资的事件。通过这次运作,联想控股不但接手了扯联想集团财报后腿的联想移动,还向联想集团注资1亿美元,不但使其轻装上阵,还给它备足了前进的燃料。同时,联想移动业务前景并不明朗,但成功的巨大诱惑迫使联想控股并不愿意现在就放弃这一业务。分拆出来的联想移动如果发展的好,可以上市,联想则可以转过头来入股5%,甚至卖给它技术,进一步提升联想集团的业绩;如果发展的差,则由柳传志埋单。不过,经过这番运作,联想集团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柳传志还用近乎相同的手法去给旗下的另一个爱将郭为旗下的神州数码公司松绑。2007年中,联想控股大幅减持其旗下公司神州数码的股权。股权变动后的神州数码架构变为:赛富投资基金占 20.15%;联想控股占17.83%;郭为占有10.29%;弘毅投资占8.82%;IDGVC 占3.78%;公众股东占38.89%,相关董事占0.24%。其实,弘毅投资加上联想控股合计持有26.65%股份,依然是相对的大股东。这种减持方式的奥妙在于,虽然联想控股是弘毅投资的母公司,但联想控股只占据了其45%的股份,弘毅投资出面不但保持了联想控股对于神州数码的控股地位,还分化了风险。因为神州数码此前的业绩并不太令人满意。同时,弘毅投资的其他股东们在并购领域都拥有丰厚的经验,这对于神州数码也有着不小的帮助,而引入新的投资者则为神州数码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也更有利于完善其管理水平。总之,弘毅投资介入虽然名义上使神州数码脱离了联想控股,但实际上,柳传志对神州数码的控制权不但没有放松,而且为这家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最优的条件。
柳传志最近的一笔力作是“联想控股挂牌出售石药集团”事件。刚刚接手石药集团不久,2008年10月29号,国有控股的联想控股就以亏损2.4亿元的价格挂牌出售该公司100%的股份。而联想控股设置了三个苛刻的条件从而确保了自己旗下的另外一家海外全资公司——卓择有限公司(Massive Top Limited)成为惟一一家提交受让方案者。而通过这次左手倒右手的游戏,柳传志推动了石药集团国际化的步伐。通过这个海外平台,石药集团在国际上从事收购和扩张时,将获得极大的便利。
(《柳传志:资本长袖善舞》,载《当代经理人》,2009年第1期)
关于铺底流动资金
铺底流动资金是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当时的经济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投资资金和流动资金全部来自财政,只有补充性流动资金由银行贷款。改革开放起步后,财政部放权让利,收入减少了,补充不了国有企业的股本资金,许多由股本金解决的问题转由银行承担。在股本金不够的情况下,流动资金贷款的“供给制”出台了。当时有文件规定,只要企业产品能生产、且有销路,银行就应该提供流动资金。在“供给制”下,企业开工,银行就有责任贷款,至于会有什么风险,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甚至可以全额向银行贷款。
流动资金“供给制”产生的原因,是改革早期大家没有任何股本资金积累,而财政又比较薄弱。但这给银行造成很大的资金风险,产生大批坏账的可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第一次利改税之前,国家计委颁发了计投资[1992]382号文件:《关于核定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的通知》,该文件提出了铺底流动资金的概念。铺底流动资金是保证项目投产后,能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周转资金数额,是项目总投资中流动资金的一部分。并规定铺底流动资金应占流动资金的3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落实30%的铺底流动资金后,才能批准开工。
铺底流动资金的比例与当时银行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相一致。银行要求投资项目流动资金必须有30%的自有资金才能贷款,即只能向银行贷款70%的流动资金。
可以看出,提出铺底流动资金概念的目的,一是要求建设项目“打足投资,不留缺口”,避免有些项目不考虑最低限度的周转资金,而使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无法发挥作用;二是要求投资者必须要有一定的自有资金,以防范和减少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从历史来看,这是完全必要的措施。但是,随着项目资本金制度的推行,笔者认为:铺底流动资金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无必要再继续存在下去。
国务院国发[1996]35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规定,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除从银行或资金市场筹措的债务性资金外,还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的资本金。并对资本金的出资方式、出资比例、认缴进度等内容做了详细规定。该文件对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有效地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流动资金是企业在建设期间筹集、准备投产时才投入使用。实际上铺底流动资金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维持正常运转的要求,只是最低的首批投入。现在如果新上项目,必须要有资本金。对于新建项目,资本金只要达到规定的比例(最高35%,最低20%),就可以向银行贷款。因此,铺底流动资金的概念完全可以取消。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可研指南”回避了有关铺底流动资金的论述,在项目总投资中包括全部流动资金。
因此,在建设项目评价中,没有必要再分析铺底流动资金的问题,而应重点分析融资方案中的资本金筹措和债务资金筹措方案。
摘自:郭镇宁:《建设项目评价中流动资金计算问题新探》,载《工程建设》,2006年,第1期
行业调研出来的一个段子。中国特色的矛盾,中国特色的解决。
北汽福田的大客车2004年已经下线,但一直无法进入北京公交市场。北京公交有改装厂,其产品与北汽同叫“北京牌”。后因北汽注册在先, 公交产品改叫“京华”。一位知情者说,两家由此产生矛盾,北京公交宁用外地车也不向北汽购买(另一说法是福田与北京公交有矛盾)。北汽福田的新能源(混合动力)大客车2007年研制成功, 仍然面临相同的问题。
这一年, 北汽摩的福田股份划归北汽不久,北汽第500万辆汽车下线。董事长徐和谊特意用一辆福田的新能源客车代表这一数字,并且在庆祝仪式上宣布广州公交已订购30辆。
在那位知情者看来,“这就是给出席仪式的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官员们看,节能减排的产品北京不用。”同时,徐和谊不厌其烦地到政府游说,取得了后者的支持。据说北京市某领导曾指示北京公交:你们如果不买北京的车买外地的车,我不调查,我主观认为你们受贿。
段子来源:刘建强,马吉英:《徐和谊 年末的狂喜》,载《中国企业家》,2010.1
信托法中对委托人和受托人在主体资格上的限定是不对等的。对委托人的定义,根据信托法第十九条:“委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对受托人的定义,根据信托法第二十四条:“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很明显,在这里对于受托人主体范围的限定更为严格。“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可以成为信托关系中的委托人,而不能成为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只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不存在任何例外空间。
主体资格限定于自然人和法人,实质是强调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商业银行下属的分支机构,由于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不能独自承担民事责任,不能成为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当然,基于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开展信托业务,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看电视里介绍了一家专营灌肠的小吃店,很为这种传统的坚持感动。记录几条炸灌肠的笔记。
1.切灌肠。切灌肠不能均匀切片,要削成有薄有厚的不规则形,这样每一片灌肠才能具备各种口感。
2.油。炸灌肠的油要热油大火,油温需要保持300度以上,炸焦即可。
3.蒜汁。蒜汁不能是刀背排出来的,必须是蒜瓣撒盐,捣制后用凉开水激出来的。热水不行,蒜会有异味。
说起来计划经济对灌肠还有一些裨益。计划经济时期什么都要粮票,只有吃炸灌肠不需要,一时间灌肠成了不少人充饥的选择。
不论对于任何国家,有着庞大的贸易顺差要比有着庞大的贸易逆差更危险,那是因为,过大的贸易赤字自身就有调节能力:如果年复一年都有贸易逆差,那么就会有工厂不断倒闭,最终使得本国的这种消费状况刹车。
但是,庞大的贸易顺差则会无止境地延续下去。如果每年都出现贸易顺差,那就表明你或者工作太卖命了,或者是消费太少了,无论哪种情形之下你都没有很好地享受生活。(史蒂文·兰兹伯格)
曾经有一度,非洲大象几乎因为过度捕杀而濒临灭绝。政府的禁捕令似乎并不能阻挡猎杀者的铁骑,直到津巴布韦政府官员想出了一个奇妙的点子,那就是将大象分给村民。猎杀者会不断迁徙追逐象群,而村民们知道自己今天分到的大象将是自己明天的财富。和猎杀者不同,村民们会适度地宰杀大象,而且他们还承担起了驱赶猎杀者的责任。结果如何?村民们变得殷实了,而大象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这样前卫的好想法其实来得太晚了,因为过度捕猎,猛犸象已经绝迹,美国野牛也几乎灭绝。可是家养的肉牛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其原因和津巴布韦大象死里逃生如出一辙,因为它们成为了一些人的私有财产。
垄断不怕,寡头也不怕,怕的是2万亿的收入不知去向,每个人脑袋上还顶着个“所有者”的帽子。
也不是只有津巴布韦才有的做法,其实“英石油”早就被大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