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与“纯文本文件”是一组不可得兼的矛盾。笔记的数量达到万条级别后,散见的文本文件无法实现有效率的搜索。要么忍受动辄几秒十几秒的耗时,要么将文本库转义为“镜像”,如 Mac 系统的 devonthink,或 Win 系统的各种本地检索软件。总之,磁盘文件夹级别,或者叫目录级别的库管理效率极低,如果考虑到批量添加/删除/替换等操作,还需要掌握复杂的正则表达式,学习成本已经不低于掌握 vim/emacs 了。
以 Obsidian 为代表的编辑器软件在开源社区的加持下,作为编辑器的用户体验很好,但作为“笔记管理系统”,管理性能的上限明显。而以 evernote/印象笔记为代表的数据库软件,建立在类似 sql-lite 等数据库架构,可以保证日常管理的效率,却完全不具备开放性,甚至因为封闭属性,已经产生了负向的用户价值。
什么才是合理的中间道路呢?
——一方面,保持类似纯文本文件管理的普世开放性,起码满足达到不低于现在(24H1)Obsidian 社区规模的条件;
——另一方面,建立在数据库架构上,却不会受限于封闭的文件格式或者吝啬的商业模式(印象笔记是其中的典型),可以由用户进行合理范围内的自定义设置/二度开发。
答案呼之欲出,没错,WordPress——地球上超过三分之一的 web 站市场份额,合理的免费/付费模式,无以伦比的开发者社区,mysql 数据库规范架构。
论功能,笔记软件的搜索、分类、tag 标签、时间戳,甚至双向链接(trackback 机制比近年大火的双向链接早了大概 15-20 年),WordPress 作为 cms 领域的行业标准,都可以实现;
论开放,WordPress 社区的规模和开发水平要远超 Obsidian 社区,主题和插件数量极为丰富;
论稳定,WordPress 每天支撑着这世界上近半网站的运转,稳定性较之个人开发者成果,要高上几个数量级;
论预期寿命,WordPress 更是远超现存任何一款“知识管理软件”,即使 PHP 底层技术式微,也会有无数成型的解决方案,继续维护 WordPress 界面背后的那个数据库。毕竟不同于前端技术三年五载迭代更新,数据库技术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了主干不变。
作为个人笔记库, WordPress 的弊端也很鲜明。
一是初始门槛相对高。现实的方案,免费的 WordPress 程序要配合域名(在大陆地区还需要完成备案)和主机空间(或 vps 甚至服务器),这两个门槛就隔绝了大量使用者。
二是备份/同步相对复杂。作为在线程序,WordPress 的一键化备份一直是个大生意。技术上备份要分为 WordPress 程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两个分支分别备份,复杂性远超各类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三是作为在线程序,离线无法使用。这一点类似于早期的 roam research。
四是编辑界面相对简陋,不如 Obsidian/Logseq 等编辑软件用户友好,更不如 VS-Code 功能强大。
好在,这些问题除了问题一属于硬资源约束,其他大都可以解决。
备份同步问题,可以设置相应软件的 SOP 定期同步虚拟主机文件夹,备份全站,并在 Mac/Win 的终端界面写好导出-下载数据库的脚本定期执行。门槛稍高,但并不麻烦。
离线使用问题,可以分为离线读取和离线写入分别处理。“离线读取”角度,可以应用 WordPress 静态化插件生成 HTML 文件夹,在备份同步环节本地化,再套用 devonthink 等软件救急。“离线写入”角度,可以临时将录入内容放在其他地方,恢复网络连接再补录到 WordPress。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离线环境大多是飞机高铁等临时性环境,应急从权即可。
编辑界面问题,大可“重器轻用”,大大方方用 Obsidian 等写作“IDE”,在 Obsidian 建立一个文件夹叫“写作台”专门放置临时文件,处理一时写不完的长篇思考,写好输出 HTML 复制到 MarsEdit 等 WordPress 编辑端。零碎闪光、摘录,直接进入 MarsEdit,写好直接发表。这样做的好处是,连带着图床功能也可以沾光 Obsidian,尽量保持 WordPress 不存附件,保持在线内容尽可能存放在数据库。毕竟虚拟主机的可靠性比起阿里云腾讯云等图床服务还是差了不少。
理顺这些逻辑,最后就是形成稳定的 SOP 了。哪怕没有上面这些辨析,仅仅是在微信订阅号写作,也是有 SOP 可以梳理的。“重器轻用”后,复杂的流程,SOP 之后不一定真的复杂;有时,“All-in-one”的方案,由于不断调动外部资源,事实上也并非简单。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37/
Pingback引用通告: 纯文本笔记管理的最大漏洞:关键词污染 | 风云居 | Less i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