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SNS

别让校内谋杀你

本文与上一篇日志无关,探讨的不是针对特定网站的问题。下面的文字主要是针对广义上的sns网站。当然包括校内,也包括开心、假开心、国外的Facebook、Myspace,甚至包括Twitter、饭否、叽歪。

1EA342C4-5720-4B0A-86BE-601E61382505.jpg

在研究一些个人管理的话题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很有道理:

有项调查表明,上facebook(跟国内的校内基本一样)的十几岁少女,更容易有抑郁等心理障碍。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沟通方式太迅速有效,使得姑娘们能够不断谈论自己遇到的挫折,反而使得负面情绪滋长。无论生活如何欺骗你,请选择留给自己一片阳光。

这种论断如果是可靠的,应该也不限于十几岁的少女吧。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是这样。可怕的是,校内网上许多原创日志、即时状态都是在谈论“挫折”,甚至更坏地,谈论愤怒、怨怼。

萧伯纳的话人人都知道: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但是,问题就在于,毕竟负面情绪也是一种思想——当一个人的负面情绪拿到了sns网站被病毒式传播以后,负面的情绪也会像萧伯纳口中的“思想”一样被无损的放大无数倍。当阅读者读到了一个人不满辅导员给别人行方便或者没给自己行方便,不满老师给自己分太低或者给别人分太高,不满宿舍同学不讲卫生或者有洁癖——这个时候阅读者会对文字中谈及的人、事、物先入为主的产生负面印象。胡耀邦同志在85年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放到现在依然显得精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这样的大国,今天如果有谁专门搜集阴暗面,每天在报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如果把这一百条集中到一张报纸上,可以整整覆盖四个版面,搞成一幅彻头彻尾的阴暗图画。虽然其中每一条可能都是真实的,但如果谁要说这就是代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画面,那就不真实了。

BBC新闻报道中国永远是群体事件、火灾、假货,所以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就是这个样子。sns上面如果充斥了太多牢骚和抱怨,sns上面的阅读者就会对于身边的环境进而对于自己的生活产生怀疑、厌烦——如王小峰所言,“怀疑人生”。还有,别忘了,web2.0时代,网站阅读者的群体和内容提供者是统一的,谁也跑不了。

不知道开心网定名为“开心”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实践来看,似乎开心上的牢骚确实稍微少于校内。客观地讲,校内上面的牢骚太多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太少了。大量的分享都是“史上最××的××”、“看完这个,别的××就不用看了”、“不看你后悔,最××的××”;少数有价值的资料汇编也都是过时的粘贴成果。用Firefox的朋友可以试一下Meetimer这个插件,看看每天有多少时间被校内占据着。

当我们每天大量的时间被校内网上的“原创牢骚”和“转载娱乐”充斥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就走样了。鲁迅那时候没有网络,也提到过浪费时间就是自杀这样的论断。余秋雨提到自己“无网生活”的时候曾经说:

生命是由“时间”和“注意力”组成的,而最有可能夺去我的“时间”和“注意力”的,就是信息的洪水。信息看似重要,其实未必,百分之九十九是消耗性的。它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你占有了它,其实,恰恰是它占有了你。

这话还是有道理的。当人的情绪被校内上的牢骚怨怼不知不觉的影响,当人的时间被校内上的娱乐转贴悄无声息的占据,人,还能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还能有多少时间踏踏实实在床头读上一本书?很难说了。读牢骚,看热闹,分享视频,上传照片,真的很有价值吗?

而更可怕的问题在于,据现有材料来看,任何一家sns网站都是依靠点击率和用户黏度换取收入的。这个等式甚至可以简化成:

你的时间和精力×你登录的频度=网站的广告收入

难怪了,多么邪恶的等式!

小心了,我们都是青年人,别让校内谋杀你。

p.s.不知道这篇会不会如同上一篇一样又被校内网删掉。给个上一篇的链接:《使用校内网?要小心了——声明你的权利!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