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芯片

充分认识大模型的局限极其衍生的确定性机会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3-01

充分认识大模型的局限极其衍生的确定性机会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3-01

大模型有两个局限,基本清晰了。

第一个是创新。现在的通用大语言模型是否可以产生一些创新,答案是基本不能。就是通过两年的实践,市面上任何一款大语言模型都没有诞生有价值的创新。有人做过测试,大语言模型通过组合资料产生创新的概率,只是人通过组合资料创新概率的0.04%,万分之四,相当微不足道。

第二个是理解。大语言模型能否通过阅读无限多资料理解现实世界,从而通向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答案也是很难。通用大预言模型的边界止于物理世界,阅读再多资料也无法理解物理世界。通用模型框架内的量变并不必然达到质变。

通用大语言模型的未来在于专业化改造。就好像人完成了通识教育后,一定要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才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通用的大语言模型在企业端形成真正的生产力,必须构建本企业、本行业的智能体。而智能体的产生,有需要有标准化数据、模型算力、应用场景和责任团队四个前提,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讲,至少从对通用大语言模型的理解上,国内企业还是以宝钢为领头企业,其“六个行动”的提法,也是市场上最全面、最深刻的表述。

这会产生一个矛盾。各家企业布置自己的智能体,芯片需求会大增;芯片制造业会繁荣;芯片制造有没有可能像彩电、钢铁、光伏一样,大干快上,直接把价格打爆?完全有可能。深圳的芯片企业应用ARM架构已经实现了7纳米级别的160核芯片量产。

ARM架构是什么?苹果的A系列手机芯片、M系列芯片,就是ARM架构的产品。现在,中国境内可以自主生产类似的产品了。

虽然功耗、体积上不如iPhone的芯片,但大企业搞智能体,够用了。

前面我们多次提到,芯片制造很耗电。电力将成为算力的支撑。从发电和输配电的角度分析,输配电不确定性较强,火力发电的源头——煤炭企业是最确定的投资标的。

煤炭板块股票多,还是推荐前期列出的不超过十只股票。这轮行情,是分红的行情。A股最大的基本面是分红。谁分红,谁会获得更多认可。

另外,宝钢是最确定的。确定性在于,钢铁行业深度嵌入大模型,宝钢有最好的场景——同时,现在宝钢对大模型的理解是最深刻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411/

发改委的报告,和马来西亚的计划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0-02

发改委的报告,和马来西亚的计划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0-02

一、发改委的报告——有电的,要造芯片

今年两会上,发改委提交了《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

在报告中,大标题“三、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下,提到了“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不一样的。所谓“新兴产业”,一般是指商业模式上已经成熟的、成本还有下调空间的、相对晚近的产业。所谓“未来产业”,更多是指商业模式还在固化过程中的,未来有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两者有区别,一个重在“扩规模和降成本”,一个重在“新价值和高成长”。

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个点。

img

第一,“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这部分,文中列举了七个抢先突破的新兴领域。这七个领域中,只有“先进计算”和“开源指令集架构”同时满足“技术路线清晰”和“进入门槛较高”这两个条件。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七个领域中,“先进计算”和“开源指令集架构”这两个更具备投资的价值。

而“先进计算”和“开源指令集架构”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芯片产业

按照国内的文风文法,这七个领域后面的原话是“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其中“加快”+“迈向”背后的意思,是现在已经走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路上了,后面要进一步加快。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ARM中国已经在广东省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正在有序重组,地方的芯片企业已经实现了5nm/128核的芯片生产。未来ARM中国重组完成后,ARM架构+现有的产能,可以预见中国芯片行业即将弯道超车。中国境内会诞生新的芯片制造巨无霸企业。

文中提到,要“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从现有的产业布局看,这个“新兴产业集群”,很大概率会落地在深圳,围绕芯片制造这个主题展开。

第二,“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这个提法中,给出了芯片产业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

  • 持续强化算力、数据等人工智能基础要素高效能供给,构建开源模型体系
  • 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设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

十年前国务院提出“互联网+”这个概念,当时也经历过一轮泡沫从无到有的过程。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了高度互联网化的社会,普通中国人日常生活也已经高度互联网化。2025年,熟悉的表达变成了“人工智能+”,而发改委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路径就是通过“算力”、“数据”等基础要素的高效能供给,构建开源的模型体系。

反正我们有足够的芯片产能,有足够的电力供给(2024年全年国内发电总量突破了10万亿度,人均7000多度),有足够的下游应用场景,有足够的政府资源可以调配,14亿人口也已经历了十年的互联网启蒙,已经充分“互联网化”。“人工智能+”从成熟到落地,就是时间问题。

当然,这个“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大概率会落在“六小龙”的所在地杭州湾。

综合上面的分析:

  • 新兴产业中,最具备投资价值的,是芯片产业,也就是“先进计算”和“开源指令集架构”这两个领域。地点,大概率是在深圳。
  • 未来产业中,将会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在各行各业中广泛落地。“中试基地”大概率会落在杭州湾。
  • “人工智能+”这个未来产业,会以“芯片产业”这个新兴产业为基础。
  • 未来一段时间,主题词就是两个:“芯片”和“人工智能+”;地点就是两个:深圳和杭州。

这个“造芯片”,不只是芯片的架构、制造、封装、测试,更是芯片产成后的落地应用、对百态百业的武装和对未来产业的推动,是个顶层设计。没有点明“芯片”、“深圳”、“杭州”这些字眼,是因为发改委作为一个正部级单位,不好直接点名的政治考量。相信后续会有中央一级的书面文件正式明确相关规划。

这是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发改委的报告——有电的,要造芯片。

二、ARM将在马来西亚设立芯片园区——有芯片的,在找电

无独有偶。同样还是昨天,媒体广泛报道了安谋控股(ARM英国母公司)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未来将在马来西亚设立芯片产业园区。

img

目前的媒体报道还比较概括,没有更多细节披露。

从结构上,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 第一,马来西亚有机会改变以往在芯片相关产业中,只参与了封装、组装、测试等低价值环节,有望介入芯片的架构、制造等领域。
  • 第二,目前安谋控股只确定了在吉隆坡的安谋马来西亚办事处。考虑到马来西亚联邦制国家的特性,这则新闻真正落地需要时间。
  • 第三,ARM全球控股自从近年来与ARM中国“分家”后,一直态度暧昧。这次新闻基本确定了境外的ARM和中国的ARM分家已成事实,未来ARM中国将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彻底国产化。

关于ARM控股为什么选择马来西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外商投资考虑的基本要素外,一个特殊的因素是耗电问题。

芯片制造行业非常耗电。ASML当前最新的超紫外线光刻机(EUV)每台的额定耗电量约为1百万瓦,理论上每小时耗电1000度(激光光源功率、冷却降温和多重反射的耗散是三大主要能耗因素)。台积电一家企业2024年消耗了台湾12.5%的电能。2019年台积电全球产业链的总耗电超过140亿度,约等于深圳市一年的居民用电量。全世界在中国意外的地区,没有几个可以负担起深圳市这样体量的电力消耗的。

这次ARM控股选择马来西亚,从能耗的角度分析,和我国钢铁行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的着眼点有重叠的地方:

看中了这里的电力资源——潜力大,清洁。

这是我们说的第二句话:ARM将在马来西亚设立芯片园区——有芯片的,在找电。后续新闻我们会持续关注。

===

有电的,要造芯片;有芯片的,在找电。

当中国国家发改委和芯片行业的巨头企业从不同的起点朝向同一个终点发力的时候,未来一段时间的成长机会就非常清晰了。

芯片行业就是下一轮AI革命和“人工智能+”的“牛鼻子”。

===

关于钢铁行业,报告中只有一句话: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当下这个不确定性较强的大背景下,这两句话中最重要的是“重组”。重组确保国家意志在钢铁行业可以更好的贯彻。这个背景下,宝钢股份会有二级市场交易机会。

===

投资标的:

  • 半导体行业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688981、韦尔股份603501,等。
  • 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宝钢股份600019。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88/

做成、做全、做好——AI升级“信创”产业的全面部署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08-02

这次的座谈会,体现了最上层全面部署AI,升级推进“信创”产业的决心。不仅是鼓励,也有指方向的含义。

可以解读三个信号:要做成、要做全、要做好

第一个信号是“要做成”。

从出席企业的构成看,大致基本满足了AI行业除芯片制造之外的几个必要条件:

  • 算力(芯片制造)
  • 算法(DeepSeek)
  • 数据(阿里、腾讯)
  • 能源(比亚迪、正泰、泰豪)
  • 产品(宇树)
  • 场景(美团/新希望、登海、恒力、荣程)

基本上,拼图只缺芯片制造,在算法、数据、能源、产品和具体场景,我们都是具备条件的。谁来了很重要,谁没来更重要。这里的谁没来不是自媒体标题党的江湖恩怨,而是产业结构上真正缺少的拼图:芯片架构和制造。芯片外围、半导体的人能来的都来了,芯片架构和制造真的没人能来。

这是第一个信号:要做成。

第二个信号是“要做全”。

从实体企业上,从农业、重化工制造业到消费品制造业,基本都有涵盖。特别是华为、比亚迪和小米三家企业,是具备纵向产业链覆盖能力的集团企业。把这个事实放在这里,再看2025年,中国制造2025的收官年,“信创”对政府部门和电力、金融的国产替代也进入收口阶段。下一步,信创国产替代一定会向农业、制造业、消费和服务等领域全面铺开。

现在做传统行业AI升级这件事,有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产品,有模式,有经验,有教训,有总结,时机到了。

这是这次座谈会第二个信号:要做全。

第三个信号是:“要做好”。

这里先提一句美团。美团王兴此次参加会议,有两个角度看。一是美团的平台业态是AI应用落地的重要场景。二是美团旗下有1000万的配送员群体。这些人普遍没有储蓄,剩余的工资很多都流向了抖音、快手的“小姐姐”们。京东刘强东最近进军外卖行业,同时强调五险一金,可以理解为在给美团“将军”,也是在重塑行业默契,提升行业底线。两个事情连起来看,最高层给美团“指明方向”的意味很重。

阿里和腾讯也可以这么理解。现在互联网行业一个发展瓶颈是,“流量范式”并没有改变,哪怕是豆包、KIMI、DeepSeek,一样要有流量才能生存。中国的流量都掌握在平台手里,已经出现了“少年变恶魔”的倾向。举个例子,经济不好,1929、二战时期的那种“唇膏效应”并没有出现————电影行业整体票房并没有上去。数据分析,大量的潜在票房其实跑到“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短剧去了。可短剧行业也没有爆款,没有顶流明星,没有出圈IP。短剧的利润都流向了平台。各类短视频平台、番茄小说等这类“电子榨菜”平台把行业限制死了。

未来AI技术进一步落地以后,平台一定要解决好衍生的问题,不能利润归公司,隐患归社会。所有的横向的平台和纵向的产业链都是一样。最高层的要求一定是做好“普惠”。外卖员可以辛苦,但要有社保,有五险一金,有归属感,苦得值,累得明白;短视频平台可以抽水,但要适可而止,更多收益要平衡给创作者,要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最近打击AI改编即是一例)。

这是这是这次座谈会第三个信号:要做好。

做成,做全,做好——这三个要求之下,有以下机会:

  • 芯片架构和芯片制造。这是“信创”目前最大的空白,也是最能承接资本、最确定、成长空间最大的领域。二级市场看中芯国际,一级市场确定性最强的是今年下半年ARM中国的投资机会,。
  • 传统行业的二次信息化改造。其中钢铁行业、物流行业是我们最熟悉的,黑灯工厂、无人工厂、绿电工厂等投资机会。
  • AI在消费端的普惠应用。华为、小米未来大概率会推出“助老”主题的消费品;宇树是否会推出消费级人形机器人;辅助“外卖小哥”群体的边缘端AI产品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机会都会有。

这几个方向,在未来几年都有必要持续关注。

===

img

商品期货方面,延续前面提到的主题,高耗能、高污染的单边和对冲组合会一直有机会:

  • 逢低做多各类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特别是高耗电商品。
  •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做多产成品,做空原料。

基本的大逻辑还是“均衡经济体内部的资源再分配”。

2025-02-20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