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毕飞宇

2011年读书总结

一、概述

2011年共读书55本,比2010年的70本下降了21%,单纯从数字上看下降不少。2010年间的70本书中虚构类图书达到了14本(如果把《货币战争2》也算进虚构类图书则是15本),非虚构类只有56本(或55本)。2011年有长进,除了秋天重新翻了一遍王跃文《国画》和《梅次故事》,读了新出来的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其余52本全部为非虚构类大社科大人文领域图书。仔细分析,数目降幅不大。当然,这个数字比起“除了讲课都在读书”的梁小民(2011年248本)还是相差太远,更加比不上袁岳一年上千本的“封面封底加书脊”读书速度。好在读书不比这些。人各一好,三五年内暂不求多,求个细嚼慢咽。

2011年读书时间比起2010年更有保证,基本上是早晨加中午,工作日日均2小时以上。休息日读书时间一塌糊涂,算下来7天中只有5天可以得到时间上的保证。2012年要有所改善。此外,2011年下半年自己用filemaker制作了一个小型数据库,暂时性搞定了家里PC、MAC和公文包里Ipad之间的同步方案,开始正式记录读书卡片。目前制作了891张卡片。到年底,已经成功的把自己强迫成“不动键盘不读书”的强迫症患者。现在看书,读得飞快,时间都花在冥想和敲敲打打上了。这也是读书数目下滑的原因之一。

AC351A2D-680E-4A5A-915B-E21C5714A963.jpg

二、列出几本书

去年没有正式总结过读书的记录。借此把两年间读过的125本书回顾一下。有道是开书单是装13的法宝,梁启超、胡适可以信口开书单,晚辈小生就别随便张嘴了。下面的内容不是书单,只是自己读过的书中启发比较多的一部分。启发多的不一定是大部头,《通论》、《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金融资本》乃至于《乌合之众》等书尽管很精彩,启发却不及下面的书。以下排名分先后。

1、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顾准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49前是立信的小学徒,49后是上海税官的老大。前半生研究财会理论,后半生叩天问道。这本《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诞生于49-78这段超集权主义时期,堪称20世纪人类奇迹。内容不多说,谈三点:(1)大陆现在不让出版;(2)中国人自己的启蒙读物;(3)顾准拆骨为烛,全书字字泣血。不知未来十年,能不能再遇到这么有启发的书。读吧,谁读谁知道。

2、杨继绳:《墓碑》

这又是一本不让出版的禁书,新华社的老记者杨继绳写就的近百万字的巨著。前半部按省逐个介绍了大跃进期间各地饥荒的成因,有一般的规律,有各地的“特点”。书籍的最后是全书华彩,杨继绳用冷静的笔锋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存的体制的看法,逐一拆解了各个敏感词。这本书有大量的一手材料,近百万字读来很辛苦,啃了三周多。收获很大,摘录了146张卡片,是全部书籍中最多的。看看乌有之乡对《墓碑》的批评有多么隔靴搔痒,就知道这本书的架构是多么固若金汤了。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的再研究》

这本书有大陆的版本。同样是颠覆价值观的书籍。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禁不起一点推敲,开篇几个实例就将人民教育出版社打了个落花流水。三元里暴动与当今的乌坎事件一对比,我们的民族真的在向前走。

4、王世渝:《曾经德隆》

王世渝是唐万新手下的一员大将,主攻德隆的投行业务。无奈在当时的金融环境中,民间资本不可能有任何供血机制。于是德隆只有二级市场一条险路可走。本来道路阻且长,会面也就是安可知的事情。就在德隆几乎成功的时候,中央紧缩了银根,德隆就像一个与海外高手比拼内力的武林高手,突然被人抽走了1600ml血液。那几周几本德隆的书对照,小小的主题阅读一番,高下立判。这本书是我写了最多体会的一本。可以参见2011年9月、10月间的微博。

5、朱青生:《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

这是一本方法论的书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青生是一位美学教授,这本书介绍了他的一些学习方法。不是说教,不是总结,没有条分缕析的架构,只有娓娓道来的清闲。没有选择evernote、onenote这类现成笔记软件整理读书笔记,很大程度是受了这本书中读书卡片的两节的影响。

6、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书名曝光率奇高的一本书,通读到最后击节叫好,多次拍起办公室的桌子。看到最后100页非常舍不得看完。

7、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全球500家无名公司》

《隐形冠军》这本书为我在总部经济环境下的授信审批工作打开了视野。有幸到目前为止,为其中一家“500家隐形冠军”企业核了授信。做企业,高大全、500强并不是终南之路,小的一样是美的。

8、白益民:《三井帝国在行动》

表哥推荐的一本书。批发零售类企业并不是简单的低买高卖。国际上的三井物产、Glencore、“ABCD”这些流通商各有各的独门兵刃。可喜的看到,国内的一些私有流通企业正在逐渐像这些国际巨头靠拢。真心希望中粮、中钢、五矿也能迅速崛起,与这些洋人同场竞技——现在,这些国企看起来还没完全做好准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另一本《三井帝国启示录》很水。

9、布赖恩·伯勒等:《门口的野蛮人》

应该是经济金融科班的同学在校必读的一本书。一句话:任你各大投行私募军阀混战天塌地陷,你消灭对手还得用我商业银行的枪支弹药。脱媒再严重,商业银行也是大金主。

10、毕飞宇:《推拿》

曾经在博客上摘录过一段《推拿》的描写。非常精彩。印象里这是国内第一本以盲人按摩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毕飞宇因《推拿》身价暴涨,可谓立德、立言、聚财兼得,“站着把钱挣了”。以后每年还是要读一些优质虚构类作品。

三、特别推荐

推荐两本奇书,小册子看起来都很快。就不介绍内容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搜索吧。

参谋助手论
奇特的一生

三、一点体会

Kindle是个好东西,放在桌子上可以解放双手敲键盘。纸质书要做到这点,需要在桌子上私搭乱建大把夹子才行。真想在DXG之外再买一个Kindle4,用来看文字版书籍和推送的网页。以后买书只为收藏了。

四、2012开年计划

奥尔森、庞巴维克、罗斯巴德、哈耶克,有空争取通读一下霍布斯鲍姆的几个“年代”;闲书方面抽空读完不二、南渡北归。全年少碰机场书。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757/

小马的沉默——毕飞宇《推拿》摘录

0D19C564-5AF7-44C6-9864-9B8C56E470B6.jpg

按:当初读到这段文字,一面震惊,一面无话可说。中文小说写盲人,毕飞宇是第一遭;小说中有如此刻画,怕是也不多见。发雕一般的描写刻画,把“时间”这个抽象概念解构成几千个汉字,毕飞宇文字高明。必须单独贴出来。题目为摘录者自拟。

什么是沉默呢?⋯⋯——小马在沉默的时候大多都是静坐在那里,外人“看”上去无比地安静。其实,小马的安静是假的,他在玩。玩他的玩具。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玩具是什么。他的玩具是时间。

小马不用手表,没有时钟。轮到他上钟了,小马会踩着幽静的步伐走向推拿房。一个小时之后,小马对客人说一声“好了”,然后,踩着幽静的步伐离开,不会多出一分钟,也不会少掉一分钟。小马有一绝,小马对时间的判断有着惊人的禀赋,对他来说,时间有它的物质性,具体,具象,有它的周长,有它的面积,有它的体积,还有它的质地和重量。小马是九岁的那一年知道“时间”这么一个东西的,但是,那时候的“时间”还不是他的玩具。在没有玩具的日子里,他的眉梢不停地在向上扯,向上拽。他想睁开眼睛。他心存侥幸,希望有奇迹。那时候的小马没日没夜地期盼着这样一个早晨的来临:一觉醒来,他的目光像两只钉子一样从眼眶的内部夺眶而出,目光刺破了他的上眼皮,他眼眶的四周全是血。他的期盼伴随着常人永远也无法估量的狂暴,就在死亡的边缘。

四年之后,这个十三岁的少年用他无与伦比的智慧挽救了自己,他不再狂暴。他的心安宁了。他把时间活生生地做成了他的玩具。

小马至今还记得家里的那只老式台钟。圆圆的,里面有一根时针、一根分针和一根秒针。秒针的顶端有一个红色的三角。九岁的小马一直以为时间是一个囚徒,被关在一块圆形玻璃的背后。九岁的小马同样错误地以为时间是一个红色的指针,每隔一秒钟就“咔嚓”一小步。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小马整天抱着这台老式的时钟,分分秒秒都和它为伍。他把时钟抱在怀里,和“咔嚓”玩起来了。“咔嚓”去了,“咔嚓”又来了。可是,不管是去了还是来了,不管“咔嚓”是多么的纷繁、复杂,它显示出了它的节奏,这才是最要紧的。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它不快,不慢。它是固定的,等距的,恒久的,耐心的,永无止境的。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时间在“咔嚓”。它不是时间,它是咔嚓。它不是咔嚓,它是时间。咔嚓让他喜欢。他喜欢上时间了。

事实上,小马在一年之后就把那只老式的台钟舍弃了。他不需要。他自己已经会咔嚓了。他的身体拥有了咔嚓的节奏,绝对不可能错。时间在他身体的内部,在咔嚓。不要动脑子,不用分神,在什么情况下他自己都能够咔嚓。他已经是一只新式的台钟了。但是,他比钟生动,他吃饭,还睡觉,能呼吸。他知道冷,他知道疼。这是小马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他吃饭的时候会把米饭吃得咔嚓咔嚓的,他呼吸的时候也能把进气和出气弄得咔嚓咔嚓的。如果冷,他知道冷了多少。个咔嚓,如果疼,他也知道疼了多少个咔嚓。当然,睡觉的时候除外。可是,一觉醒来,他的身体就自动地咔嚓起来了。他在咔嚓。

小马不满足于咔嚓。这种不满给小马带来了崭新的快乐。他不只是在时间里头,他其实是可以和时间玩的。时间的玩法有多种多样,最简单的一种则是组装。

“咔嚓”一下是一秒。一秒可以是一个长度,一秒也可以是一个宽度。既然如此,“咔嚓”完全可以是一个正方形的几何面,像马赛克,四四方方的。小马就开始拼凑,他把这些四四方方的马赛克拼凑在一起,“咔嚓”一块,“咔嚓”又一块。它们连接起来了。“咔嚓”是源源不断的,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两个星期过去了,小马抬起头来,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博大的事实,大地辽阔无边,铺满了“咔嚓”,沟壑纵横,平平整整。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棵树。没有一座建筑物。没有一根电线杆子。即使是—个盲人骑着盲马,马蹄子也可以像雪花那样纵情驰奔。小马没有动,耳边却响起了呼呼的风声。他的头发在脑后飘起来了。

时间一久,小马感到了组装的单调,也可以说,建设的单调。既然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建的,那么,所有的东西就必须由人来拆。疯狂的念头出现了,小马要破坏。他想拆。他首先做了一个假定:—个标准的下午是五个小时。这一来就好办了,他把五个小时划分成五个等份,先拿出一个,一小时。他把一小时分成了六十个等份,一分钟就出现了;再分,这一来最精细的部分就出现了,是秒。咔嚓来了。咔嚓一下他拿掉一块,再咔嚓一下他又拿掉一块。等最后—个咔嚓被他拆除之后,一个开阔无边的下午就十分神奇地消失了。空荡荡的笑容浮现在了小马的脸上。一个多么壮丽的下午啊,它哪里去了呢?是谁把它拆散的?它被谁放在了什么地方?这是一个秘密。是谜。

再换一个角度,再换一种方法,时间还可以玩。小马就尝试着让自己和时间一起动。时钟是圆的,小马的运动就必然是圆周运动。在圆周的边缘,小马周而复始。大约玩了两三个月,小马问了自己—个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定是圆形的呢?时间完全可以是一个三角!每一个小时都可以是一个三角,每条边等于二十分钟。每一分钟也可以是一个三角,每条边等于二十秒。就这样又玩了一些日子,一个更大胆、更狂放的念头出现在了小马的脑海中——时间的两头为什么要连接起来呢?没有必要。可不可把时间打开呢?谁规定不能打开的呢?小马当即就做了一个新鲜的尝试,他假定时间是一条竖立的直线,咔嚓一下,他就往上挪一步,依此类推。小马开始往上爬了——事实很快就证明了,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小马。两个小时过去了,整整两个小时过去了,小马始终都没有回头的意思。但小马突然意识到了,他清醒地意识到了,他已经来到了高不可攀的高空。他在云端。这个发现吓出了小马一身的冷汗,他兴奋而又惊悚,主要是恐高。可是,小马是聪明的,冷静的,他把自己的两只手握紧了,这就保证了他不会从高不可攀的高空摔下来。他是悬空的,无依无靠。天哪。天哪。天哪!他在天上。这太惊险、太刺激了。这时候,哪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闪念都足以使小马粉身碎骨。

是冷静与镇定帮了小马的忙。小马做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怎么爬上来的,他就怎么爬下去。小马吸了一口气,开始往下爬。还是一个咔嚓一步。小马耐着性子,咔嚓。咔嚓。咔嚓……七百二十个咔嚓过去了,仅仅是七百二十个咔嚓,奇迹发生了,小马的屁股胜利抵达了他的座位。这是一次英武的冒险,这同样又是一次艰难的自救。小马一身的冷汗,他扶住椅子,支撑起自己的身体,站起来了。他成功了,成功啦!小马幸福无比,振奋异常。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狂放,在无人的客厅里大声地呼喊:

“我发现了,我发现啦!时间不是圆的!不是三角的!不是封闭的!”

既然时间不是封闭的,咔嚓就不可能是囚徒,从来都不是。它拥有无限的可能。通过艰苦卓绝的探险,小马终于发现了时间最为简单的真相。这个真相恰恰是被自己的眼睛所蒙蔽的——眼见不为实。如果小马是个先天的盲人,换句话说,如果他一生下来就没有见过那只该死的老式台钟,他怎么会认为时间是圆的呢?咔嚓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囚徒。

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高傲的笑容终于挂在了小马的脸上。

时间有可能是硬的,也可能是软的;时间可能在物体的外面,也可能在物体的里面;咔与嚓之间可能有一个可疑的空隙,咔与嚓之间也可能没有一个可疑的空隙;时间可以有形状,也可以没有形状。小马看到时间魔幻的表情了,它深不可测。如果一定要把它弄清楚,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贯穿它,从时间的这头贯穿到时间的那头。

人类撒谎了。人类在自作多情。人类把时间装在了盒子里,自以为控制它了,自以为可以看见它了。还让它咔嚓。在时间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瞎子。要想看见时间的真面目,办法只有一个,你从此脱离了时间。

小马就此懂得了时间的含义,要想和时间在一起,你必须放弃你的身体。放弃他人,也放弃自己。这一点只有盲人才能做到。健全人其实都受控于他们的眼睛,他们永远也做不到与时间如影随形。

与时间在一起,与咔嚓在一起,这就是小马的沉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