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止损

再谈止损要有意义

四年多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止损的文字,当时是接触交易的第六年。又是接近五年过去了,交易满十年了,有必要再总结一下止损的意义。

止损出现在建仓之后。止损时,一定有持仓。持仓是对市场未来走向的观点表达,止损意味着观点被证伪。

这里隐含了两个信息:

  • 持仓基于观点;
  • 持仓的观点可被证伪。

在这里,常常出现的错误有两种:

其一,持仓并非基于观点,而是基于感觉。很多散户交易者匆匆瞥一眼手机,凭感觉下单,这不叫基于观点,这叫跟着感觉走。这种错误普遍相对初级,比较明显,不展开。

其二,持仓的观点不可被证伪。最典型的一类观点是这种:“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因此在 6124 整数关口 入场做多”——即使入场后 15 年价格没突破 6125,这个观点也并没有被证伪。甚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说,“我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卡尔波普尔曾给“科学”作出过扼要的定义,就是“可证伪”。观点也是一样,要可以被证伪:“判断上证指数在回落到 6120 之前会突破 6125”——这句话就可以被证伪。如果价格没有碰到 6125,先出现了 6119.99,假设就不成立了。基于这种观点,自然可以将止损设在 6119.99,一旦出现 6119.99 位置的成交,止损就好,这个止损是有意义的。

规避掉上面两种错误后,还要辨析持仓观点的生成过程——究竟是基于归纳,还是演绎

大部分的交易体系,观点都是基于归纳。如均线、趋势线、布林线、支撑阻力、K线形态、技术指标等,观点本身就不是确定性观点,具备盖然性,不具备必然性。基于这类交易逻辑生成的观点,在止损的那一刻常常会犹豫。下不去手不是手软,是观点本身就不具备非黑既白的属性,在逻辑上不符合排中律。

只有基于演绎的逻辑,才能规避这个困境。

以最典型的一买入场为例,如果基于分型,就是一种归纳思维。无论分析分型的位置还是形态,都是在寻找优势概率。并且,基于分型入场会陷入一种困境:突破入场会损失回报比,回踩入场会失去确定性。这时候,只有将分型打开成低级别笔段,才可以明确具体的入场点位和止损点位。在逻辑上,基于笔段的止损位置才是 100% 的证伪位置。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99/

球不要踢得太小

周三例会,晔晔说了一句感慨,说到心里了。

我们的球踢得太小了。

做交易,还是要把握大的格局。这个原则与级别无关,再短的短线,也要主动向上跃迁一到两个级别,从大处看,找到大方向,再逐级推演,等待买卖点。

果断来自于直觉。直觉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交易员无数看盘、复盘、持仓的积累。产生直觉源自学习,输出直觉源自等待。做正确的交易、大幅盈利的交易,你得跃跃欲试,得“憋了好久”,得“就等这一下”,得“你咋才来涅”。没有这种感受,交易就没有直觉的支持。没有直觉的支持,交易即使盈利了,也无法形成自我正反馈激励,没有长久的积累价值。

人的直觉是有限的,超短线、日内交易为什么难?难就难在不断的输出输出输出。再强的电池,保持稳定持续的输出也很难。前面偶尔也体会过超短线,看5s图,以均线为依据,用 Price Action 的固定架构,做做3-pushes、做做楔形反转,做做衰竭,盘子不大,也能盈利。一天下来发觉了不对。一点一滴积累的利润,在收盘前的一次本不该入场的波段交易中赔掉了绝大部分。进进出出,“上班打卡”,疲于应付,根本感受不到本心中直觉的指引,相对大的机会到来,失去了直觉的保护,也就丧失了盈利的确定性。丢西瓜捡芝麻,攒钱毁于电信诈骗,就是这感觉。

对大多数交易者来说,还是应该争取把握大机会,粗粮细作,有大机会的时候再逐步降级,寻找准确的开仓平仓点位。大机会没到,看,不干。节约精力、时间是表,深层次的里是节约交易冲动和信心。一次次超短,赚一点亏一点,线性输出,交易冲动都没了,太费电。

从另一个方面说,专注大机会才是大块盈利的基础。

一是,正确率和回报比互损,二者同时优化的关键就在于级别错配。只有通过大机会一层层降级,持仓后再一层层升级,才有可能获取级别错配带来的超额利润。技术上这个操作不难,难在经历了超额利润后,交易员如何调整心态。这是另一个问题。

二是,利润是收入,止损是成本。只有交易次数足够低了,才有止损、再次入场的勇气。止损的成本就是子弹费用,波段利润就是猎物。一个交易员,如果心里清楚:“这波大象过去,起码再等一周才有行情了”,那捕捉这一波行情究竟是开了三枪还是开五枪没差别。如果每天都端着枪打野鸡,就要好好算算鸡肉和子弹哪个更值钱了,开枪的时候心里揣着账本打算盘,打猎肯定打不好。

总而言之一句话,晔晔说的对。球不要踢得太小,一是踢着累,二是踢不准,三是没必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739/

止损要有意义

这个月21日,单笔交易盈亏比创了新高,1份风险敞口,27.8倍的回报。有运气的因素,回顾计划到执行,也确实是一次自我的提升。这次交易之前,对交易系统的调整持续大概三个月,改变主要在止损策略。

要感谢我的师父,一年多之前和我说了六个字:

“止损要有意义。”

六个字,一年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整理一下自己对这六个字的理解。

第一,开仓入场要有意义。

无论挂单止损还是主观止损,一个止损设置下去了,必然意味着一次入场。老子曾说:“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交易也是一样,一次开仓入场,意味着一次风险暴露。不一定盈利,不一定亏损,但风险敞口一定暴露。止损只是给风险加一个限额,风险依然是风险。所以,要让止损有意义,前提是入场必须有意义。

按照 Jason Williams 的说法,“大多数做交易的人其实都不是为了盈利。他们认为做交易是为了盈利,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与其他东西有关。”交易者需要持续克服频繁交易的倾向。入场无意义,则止损无意义。瞄准了打,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如何衡量入场是否有意义呢?

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以钓鱼为例,什么时候抬起鱼竿呢?鱼漂动了,手上也有反映了。每一个钓者都在等待这个时刻,没有这些反应,鱼竿就要一动不动。交易也是一样,只有符合交易系统的信号出现,才能抬起鱼竿,下单入场。这是第一步,是最基本的要求。至于交易系统的信号是否过于频繁,是否可以优化和省略,那是后面的事情。

总之,止损要有意义的第一步,是入场要有意义。

第二,止损点位要有意义。

设置止损点,我们有时会选择某一级别K线的关键价位,有时会选择均线、趋势线,有时会选择某一指标的某一值作为触发止损的扳机点。粗看来,只要止损点是明确的,止损的背后都是有理由的。

止损的理由不等于止损的意义。

很多时候,有理由的止损点是没有意义的。这里要明晰一个概念,什么叫止损的意义?止损的目的是,在市场的运行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的时候,及时地脱离市场,结束风险暴露的状态。有了这个目的,止损的意义就是是否有助于目的的实现,也即——是否不会迟钝,也不会过敏。

有时,止损设置会迟钝。市场的走势已经告诉交易者,最初的理由不在了,最初的考虑不对了,但止损迟迟没有触发。在刚刚做到坚决执行交易系统的交易者中,这种情况很常见。“忍住,再等等”是这时心底最常出现的声音。可实际上,这时候的入场依据已经被证伪了。

还有时候,止损设置会过敏。在某些波动较大的时段,过小的止损(常常体现为小级别的K线高低点、短期均线等)会被扫掉,头寸没了,价格继续按照预定方向运行。这时尽管交易者可以告诉自己,“止损错了也是对的”,但毕竟“方向”判断对了,“方向”的波动幅度没有判断对,依然不能算理想。

止损的标准在迟钝与过敏两端游走,对交易者的伤害很大。意志不够刚硬的交易者,会在“忍住,再等等”和“错了也是对的”之间反复徘徊,最终,坚持的变成了随意的,自信的变成了怯懦的,这种波动最终会毁掉一个交易者。

坚持得太过辛苦,有时是方法错了止损要有意义,第二步,点位选择一定要有意义。

第三,止损幅度要有意义。

幅度和点位不同,点位的价值在于定性分析的对与错,幅度的价值在于定量分析的值不值。简单说,止损的幅度决定了盈亏比。

一波行情,在职业的交易者看来,要么有个大致的考量(与一二三的目标位有关),要么完全不设预期,趋势跟踪。无论哪种路子,止损幅度都与盈亏比成反比

盈亏比又与胜率的最低要求成反比

因此,止损幅度与胜率的最低要求成正比

——止损越小,命中率越不重要。止损越大,胜率要求就越高

以趋势跟踪策略为例。趋势跟踪策略的常见胜率是30%-50%。一般认为,超过50%的胜率,要么是过度优化,要么是短期数据不足以长期证明。而低于30%的胜率,又难以通过合理的盈亏比保证盈利。众所周知,趋势交易者不宜过度过滤入场信号,得不偿失。这时,入场时的止损幅度就很重要。如果能够成功的降低止损的幅度,往往意味着同样的风险暴露金额,可以建仓更大的头寸。事实上,这条路径确实是趋势交易者提高交易绩效的常用方法。

千人千面,水无常形。止损的幅度没有一定之规,没有最优方案。大的原则基本可以明确,止损不宜过大,过大的止损伤害盈亏比,提高了对胜率的要求。

第四,移动止损要有意义。

持仓出现浮盈,是持仓中的高光时刻。浮盈后如何移动初始止损,是持仓中的重要课题。

持仓中移动止损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

  • 第一是盈亏平衡问题,是否要在特定条件满足后移动止损位置到盈亏平衡点?如果是,什么时候移动?如果不是,为什么不移动?
  • 第二是跟踪止盈问题,是否随着行情发展,动态确保最低盈利(即使主动止盈)?如果是,什么时候移动?如果不是,为什么不移动?

是否做保本处理,是否跟踪止盈(顺向移动止损线),其结论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考虑这个问题则是交易者的必修课。做出何种策略,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

  • 与交易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关。如果是单纯追求大盈亏比的策略,例如A股“缺口不补”策略、原生“海龟”策略等,这方面的要求可能会松一点。如果是日内短线炒单策略,这方面的要求可定要很严格。
  • 与资金偏好要求有关。自有资金,承受波动足够大,无所谓,要求会宽一些。外部资金,净值公开,这方面的约束自然要严格一些。
  • 与交易者的自身特质有关。每个交易者都有自己的特质,是否动态调整止损要结合交易者的特质考虑。每个交易者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质选择符合自己的策略。

总结一下。

上面的四点里面:

  • 开仓入场有意义,防止过度交易、冲动交易。
  • 止损点位有意义,真正把止损变成必要的成本,而非单纯“停止损失”。
  • 止损幅度有意义,提升盈亏比,降低命中率的要求。
  • 移动止损有意义,防止不必要的亏损出现,及时锁定既得利润。

四点处理得好一些,更好一些,交易的绩效一定会有所提升。

EOF.

还有三篇关于止损的文章: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711/

价格形态的意义

image

趋势交易者一般都讲究把握大趋势,要以“大势”为第一要义。在趋势交易的大语境下,价格形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价格形态是安检机,过滤不合适的交易冲动。

任何一个大趋势都会存在无数个入场点。不负责任地说,在真正的趋势中,方向对了,大概任何一个点都不是错的。但入场点之间也存在良莠差异。这其间的辨别标准就是风险回报比。风险回报比不是越大越好。特别大的比值往往意味着分母失效,实盘中容易被打穿止损。好的入场点应该具备一个合适的止损空间和一个恰当的入场位置。一个合适的价格形态往往就可以提供这样一组信息。在这里,价格形态就像安检机器一样,把不适合的入场冲动拒之门外。能够通过过滤的,自然也就是“合规”的入场交易了。

价格形态是发令枪,约束挂单之后的入场。

一个良好的价格形态,必然会在其间提示准确的入场点位。在资金量并不大的时候,一个精准的入场一般是可以实现的。那么,当特定的价格形态形成的时候,入场的发令枪就举起来了;而当特定的价格形态被突破的时候,扳机自然就扣动了,入场便是。按照价格形态的指引,入场有了刚性的约束,对于执行系统形成了良好的保护。

价格形态是价目表,提示一笔交易的止损价格。

一个合格的交易系统必然包含准确地止损原则。价格形态就是建立止损原则最好的依托。一个特定的价格形态,其中必然指明了止损的空间。止损是交易的价格,明确了止损,也就明确了一笔交易最大的代价。从这个意义讲,价格形态就是交易的价目表。

价格形态是包装盒,揭示低级别的共振。

前面都是废话,明白的人不用读,不明白的读了也不懂。价格形态的真相在于此。所谓价格形态,其本质就是低一个或两个级别的趋势。在趋势中根据价格形态入场,本质上就是把握不同周期的共振。如果再结合上趋势分析和更高一级别的共振,那就是趋势分析+三重共振,命中率自然变得更高。——这才是价格形态的最大的价值。如果你能读到这里,相信你会懂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533/

精确地亏损,糊涂地盈利

精确地亏损,糊涂地盈利

利润总能自己照顾自己,而亏损永远不会自动了结。——Jesse Livermore

亏损是盈利的前提

交易获利,归根结底要通过捕捉趋势实现。交易技术就是趋势预测技术。即使是震荡市,所谓的做“反转”,也是建立在假突破位置附近的小止损、高盈亏比的低级别趋势。

趋势交易的前提就是把握好盈亏比。好的盈亏比首先要确认好止损的位置和幅度——也就是说,做一笔成功的交易首先要解决亏损问题。只有知道了最不利的情况是什么,才能真正下单。下单后,即使交易的结果是“-1R”,也是一笔正确的交易。在这时,亏损也是正确的组成部分。

Van Tharp曾经说,交易的乐趣就在于亏损的可能性。交易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遵守交易系统。在交易系统的约束下,误判行情错误,一定不是真正的错误。 单笔的亏损只代表个别头寸的损失,并不代表交易失败。亏损原本就是交易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交易者必须坦然接受。

只有在交易失控的情况下,听任小幅度的亏损演变为重大损失,才是一个交易员真正的失败。

亏损务必精确

在《洛氏霍克交易法》中曾经读到一句话:

使交易账户增长的最大秘密——避免亏损。

真正让交易员成功的公理是复利效应,而账户净值的深幅回撤是复利效应发挥作用的最大敌人。在可行的交易系统的庇护下,唯一能让账户出现深幅回撤的原因就是失控的亏损了。

在开始获胜前,交易员必须得学会阻止亏损。 无法正确看待亏损,往往意味着交易员不愿意接受亏损的现实。而不愿意接受亏损的现实,往往意味着亏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一旦交易已经失败,就必须承认,立即认赔出场。交易制胜的关键,在于输的时候不要输得太多。如果亏损部位能够认赔,获利就会自然累积。

亏损可以出现,但亏损必须可控,必须精确。

盈利尽量糊涂

在很多书籍中都出现过这句话:

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

Cut loss hort, let profit run!

我从来不知道一笔交易会盈利多少。控制好了一个R的大小,剩下的事情不妨交给市场。趋势交易者捕捉到了趋势,如同垂钓者钓到了大鱼。如果急急忙忙获利出场,就如同钓到了大鱼却只抓住了鱼头。有风务必使尽帆,除非趋势结束或反转,不如让利润自己照顾好自己。米高·马加斯曾说:“赢钱的战役不好好利用,去赢到尽的话,何来利润填补输钱的买卖?”。

还是Livemore对前面的话理解更准确:

让利润奔跑吧,你驾驭它一起奔跑。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五个字:止损不止盈。面对盈利,要尽量糊涂些,再糊涂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530/

永远永远不要被套

永远永远不要被套

自从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交易系统,只有亏损和砍仓,基本就不再“被套”了。思考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交易系统的入场信号以突破为主,规避了一些风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心态的改变。相信下面的文字每一个高手都比我领悟的更深刻。

“被套”的原因

“被套”是追求“实体正义”的结果。“被套”者只关注交易的盈亏,以盈亏论对错,赚钱的交易就是对的,亏欠的交易就是错的。而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趋利避害,不愿认错的天性。在亏损等于错误的时候,止损出场就是认错,这难度确实比较大。

可见,“被套”的错误在于将价值上的“正确”限制于结果上的盈利,而将“错误”与“亏钱”画上等号。这样的结果是主动将人性中不愿意认错的劣根性放在了通往成功的对立面。

“被套”的四个坏处

被套有四个坏处。

第一个坏处是,在资金上,“被套”一般会导致较大幅度的本金损失,而较大幅度的本金损失意味着回本的难度呈现指数递增。根据不对称原理,超过10%左右的本金损失意味着要用相当于1.1倍亏损幅度的盈利幅度来扳平。如果是30%的损失,意味着这个倍数将达到1.4倍。如果是50%的损失,200%才能扳平,这个比例将达到4倍。

第二个坏处是,“被套”往往意味着“被套”得更深。在期货市场上,由于有杠杆的存在,10%的保证金损失意味着不利变动的幅度一般只有1%左右(10倍杠杆计算)。而一个反向趋势一旦形成,很少有1%、2%的随即完成反转的请况。因此,在高杠杆的市场中,一旦“被套”,往往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第三个坏处是,即使是“被套”后实现了“解套”,长时间等待解套也将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规模不大的资金在期货市场,很容易实现50%以上的年收益。以年收益50%计算,相当于月单利4%以上。4%的月单利意味着,3%以内的亏损及时止损出场,可以在一个月内扳平。而一个3%的浮亏如果变成了30%的浮亏,变成了50%的浮亏,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呢?这还是没有考虑爆仓的情况。一旦爆仓,收益率再高,手艺再好,拿什么回本呢?

第四个坏处是,“被套”就像手指尖的倒刺,时时刻刻影响手艺,影响心情。手上有个倒刺,干什么心情都不会好。交易时,账户上有一笔交易存在大比例浮亏,操作就无法心平气和。

正确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不去关注交易的盈亏,而是以是否遵守了交易系统作为评价对错的唯一标准。遵守系统信号入场,亏钱了也是对的,没有遵守系统——无论是没有信号乱入场还是见到信号没敢入场,无论盈亏都是错的。在这种标准下,对错与盈亏无关,亏钱了及时止损就是,不牵扯认错,出场自然就易如反掌,至少没有亏钱后还要承认自己错了那么困难。

将是否遵守交易系统作为判断正确的标准,盈利从哪里来?从优势期望来。寻找一个胜率、盈亏比有相对优势的系统,保持同样的资金管理原则,按照系统操作,自然会有盈利。单笔的得失、盈亏,也就变成了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东西。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