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堵车

第一次用Uber

One 20140527072608448

下班稍早,西单的商场还没关门。打不到车,用了一次Uber。在车上与司机聊了聊。

Uber没有发票,但更便宜

Uber是没有发票的,但售价更便宜。目前的定价大概是2.1元每公里,不设起步价,但有12块钱的最低消费。比起正规出租车2元每公里,14元2.9公里的起步价,大多数情况下会便宜些。

Uber做的不是出租车

Uber分很多档,最便宜的一档是拼车。现在Uber的司机基本没有全职,私家车主装上Uber客户端,就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出来接活。打开App,就是“出租车”,退出软件,立刻下班。用移动终端将原来“顺路”才有的拼车武装了起来,从本质上盘活了大量存量的私家车闲置资源。

Uber的拒载会少一些

Uber的机制是,用户发出订单,距离最近的司机收到订单,默认接活。司机可以特意去拒绝订单,但会影响“成交比率”的指标。每周Uber会给司机做一个反馈,看看各种指标是多少,进而会有根据指标产生的排名。拒载的成本比较高,因此Uber的拒载会少一些。

Uber是一个惊人的进步

以晚间的西单为例:商业区聚集了大量要回家的乘客,用车需求集中,出租车的供给严重不够,于是乘客打不到车,司机路边趴活漫天要价,混乱无比。Uber出现了,先生带着太太去逛街,太太下车,先生在周围客串一会司机,省了停车费,补充了局部运力,同时把停车位不够出租车不够两大矛盾一并解决了。

给Uber的司机一点祝福

小伙子小我两岁,接我的时候媳妇在西单逛街,出来跑几单。小车干净,人也礼貌。一趟活下来十分钟,车费加上Uber返送的补贴,够在西单停半天地库了。小伙子说,经常去我家附近的张一元买茶叶。一晚上三两趟活,用不了三两天一个月的茶叶钱就有了。小伙子说了一个感觉,在北京用Uber的乘客大多数都是外企、互联网企业的,素质都比较高。真想说一句,在北京,现在就坐在Uber B端的司机也一定是爱探索,爱改变,爱生活的人,也差不了。

大城市的交通必然有各种问题。Uber激活了私车供给,盘活了存量运力,缓解了局部矛盾,日行一善,日拱一卒,功德无限。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568/

慢慢来,慢下来就快了

“没有原因的堵车”

每天早晨北京东二环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东二环以中点建国门桥分开,往南一路堵死,往北一路畅通,而建国门桥下除了加了一条盘桥车道没有公交车站、也没有路障什么的,盘桥处还常年站着警察,防止个别车加塞上桥。每次路过都会仔细研究,却是什么都没有,而确实又是过了这个桥,立刻就不堵车了。

读到了一片讨论堵车的帖子(via),终于知道了原因。

这是典型的“没有原因的堵车”。又叫“幽灵堵塞现象”(phantom traffic jam)。当车流比较饱和的时候,所有的车都保持匀速前进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只要有一点儿扰动,比如前车司机变道或者踩一脚刹车,就会立即造成后方车辆依次做出连锁反应,然后形成一个虚拟的堵车点,这个堵车点会堆积大量车,然后逐渐蔓延到很远的后方。就像这样:

  • 堵车发生了:
be91184215bd4a8f2ed7bc642465fc19_m.jpg
  • 前车被移走,但后车继续拥堵:
a75fe52eb0b515dfee25135e6f925447_m.jpg

然后,路上会出现一个“拥堵带”,逐渐向后移动。这个拥堵带可能越长越大,然后永久地呆在那里,直到车辆稀少以后才会逐渐消失。

拉开距离,解决问题

你肯定想不到,避免“没有原因的堵车”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都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前车减速就减速,前车加速就加速,距离拉开一些——尽管高峰期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名古屋大学做了个实验,很多辆车排成一个圈,均匀拉开一定间隔,要求每个司机尽可能匀速绕圈行驶。尽管司机们知道这是实验,并尽可能匀速并保持和前车适当距离。随着时间推,出现了细小的扰动,有的车和前车距离缩短了,并踩了刹车,后车为了不追尾,只好更用力踩刹车。周而复始,直到车流几乎停下来。

53c78be3bf8c2343c98085a5ade998fc_m.jpg

唯一的解决之道是拉开距离,用单车之间的距离消化速度的变化。无他。

慢一点,就快了

我们做事情也会陷入这样的困局,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想用少量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把时间压缩压缩,把进度赶一赶。一切顺利的时候还好,一旦其中一个细节出现了突发状况,所有的事情都会受到影响,于是“手忙脚乱”、“身心俱疲”这类的状态便接踵而至。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许把时间压缩得太紧,把事情安排得太慢,恰恰是我们还不够快的真正原因吧。

如果这样,不妨就慢一点,慢下来就快了。

2014–1–1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