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入场

再谈止损要有意义

四年多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止损的文字,当时是接触交易的第六年。又是接近五年过去了,交易满十年了,有必要再总结一下止损的意义。

止损出现在建仓之后。止损时,一定有持仓。持仓是对市场未来走向的观点表达,止损意味着观点被证伪。

这里隐含了两个信息:

  • 持仓基于观点;
  • 持仓的观点可被证伪。

在这里,常常出现的错误有两种:

其一,持仓并非基于观点,而是基于感觉。很多散户交易者匆匆瞥一眼手机,凭感觉下单,这不叫基于观点,这叫跟着感觉走。这种错误普遍相对初级,比较明显,不展开。

其二,持仓的观点不可被证伪。最典型的一类观点是这种:“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因此在 6124 整数关口 入场做多”——即使入场后 15 年价格没突破 6125,这个观点也并没有被证伪。甚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说,“我判断上证指数会突破 6125”。卡尔波普尔曾给“科学”作出过扼要的定义,就是“可证伪”。观点也是一样,要可以被证伪:“判断上证指数在回落到 6120 之前会突破 6125”——这句话就可以被证伪。如果价格没有碰到 6125,先出现了 6119.99,假设就不成立了。基于这种观点,自然可以将止损设在 6119.99,一旦出现 6119.99 位置的成交,止损就好,这个止损是有意义的。

规避掉上面两种错误后,还要辨析持仓观点的生成过程——究竟是基于归纳,还是演绎

大部分的交易体系,观点都是基于归纳。如均线、趋势线、布林线、支撑阻力、K线形态、技术指标等,观点本身就不是确定性观点,具备盖然性,不具备必然性。基于这类交易逻辑生成的观点,在止损的那一刻常常会犹豫。下不去手不是手软,是观点本身就不具备非黑既白的属性,在逻辑上不符合排中律。

只有基于演绎的逻辑,才能规避这个困境。

以最典型的一买入场为例,如果基于分型,就是一种归纳思维。无论分析分型的位置还是形态,都是在寻找优势概率。并且,基于分型入场会陷入一种困境:突破入场会损失回报比,回踩入场会失去确定性。这时候,只有将分型打开成低级别笔段,才可以明确具体的入场点位和止损点位。在逻辑上,基于笔段的止损位置才是 100% 的证伪位置。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2099/

止损要有意义

这个月21日,单笔交易盈亏比创了新高,1份风险敞口,27.8倍的回报。有运气的因素,回顾计划到执行,也确实是一次自我的提升。这次交易之前,对交易系统的调整持续大概三个月,改变主要在止损策略。

要感谢我的师父,一年多之前和我说了六个字:

“止损要有意义。”

六个字,一年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整理一下自己对这六个字的理解。

第一,开仓入场要有意义。

无论挂单止损还是主观止损,一个止损设置下去了,必然意味着一次入场。老子曾说:“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交易也是一样,一次开仓入场,意味着一次风险暴露。不一定盈利,不一定亏损,但风险敞口一定暴露。止损只是给风险加一个限额,风险依然是风险。所以,要让止损有意义,前提是入场必须有意义。

按照 Jason Williams 的说法,“大多数做交易的人其实都不是为了盈利。他们认为做交易是为了盈利,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与其他东西有关。”交易者需要持续克服频繁交易的倾向。入场无意义,则止损无意义。瞄准了打,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如何衡量入场是否有意义呢?

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以钓鱼为例,什么时候抬起鱼竿呢?鱼漂动了,手上也有反映了。每一个钓者都在等待这个时刻,没有这些反应,鱼竿就要一动不动。交易也是一样,只有符合交易系统的信号出现,才能抬起鱼竿,下单入场。这是第一步,是最基本的要求。至于交易系统的信号是否过于频繁,是否可以优化和省略,那是后面的事情。

总之,止损要有意义的第一步,是入场要有意义。

第二,止损点位要有意义。

设置止损点,我们有时会选择某一级别K线的关键价位,有时会选择均线、趋势线,有时会选择某一指标的某一值作为触发止损的扳机点。粗看来,只要止损点是明确的,止损的背后都是有理由的。

止损的理由不等于止损的意义。

很多时候,有理由的止损点是没有意义的。这里要明晰一个概念,什么叫止损的意义?止损的目的是,在市场的运行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的时候,及时地脱离市场,结束风险暴露的状态。有了这个目的,止损的意义就是是否有助于目的的实现,也即——是否不会迟钝,也不会过敏。

有时,止损设置会迟钝。市场的走势已经告诉交易者,最初的理由不在了,最初的考虑不对了,但止损迟迟没有触发。在刚刚做到坚决执行交易系统的交易者中,这种情况很常见。“忍住,再等等”是这时心底最常出现的声音。可实际上,这时候的入场依据已经被证伪了。

还有时候,止损设置会过敏。在某些波动较大的时段,过小的止损(常常体现为小级别的K线高低点、短期均线等)会被扫掉,头寸没了,价格继续按照预定方向运行。这时尽管交易者可以告诉自己,“止损错了也是对的”,但毕竟“方向”判断对了,“方向”的波动幅度没有判断对,依然不能算理想。

止损的标准在迟钝与过敏两端游走,对交易者的伤害很大。意志不够刚硬的交易者,会在“忍住,再等等”和“错了也是对的”之间反复徘徊,最终,坚持的变成了随意的,自信的变成了怯懦的,这种波动最终会毁掉一个交易者。

坚持得太过辛苦,有时是方法错了止损要有意义,第二步,点位选择一定要有意义。

第三,止损幅度要有意义。

幅度和点位不同,点位的价值在于定性分析的对与错,幅度的价值在于定量分析的值不值。简单说,止损的幅度决定了盈亏比。

一波行情,在职业的交易者看来,要么有个大致的考量(与一二三的目标位有关),要么完全不设预期,趋势跟踪。无论哪种路子,止损幅度都与盈亏比成反比

盈亏比又与胜率的最低要求成反比

因此,止损幅度与胜率的最低要求成正比

——止损越小,命中率越不重要。止损越大,胜率要求就越高

以趋势跟踪策略为例。趋势跟踪策略的常见胜率是30%-50%。一般认为,超过50%的胜率,要么是过度优化,要么是短期数据不足以长期证明。而低于30%的胜率,又难以通过合理的盈亏比保证盈利。众所周知,趋势交易者不宜过度过滤入场信号,得不偿失。这时,入场时的止损幅度就很重要。如果能够成功的降低止损的幅度,往往意味着同样的风险暴露金额,可以建仓更大的头寸。事实上,这条路径确实是趋势交易者提高交易绩效的常用方法。

千人千面,水无常形。止损的幅度没有一定之规,没有最优方案。大的原则基本可以明确,止损不宜过大,过大的止损伤害盈亏比,提高了对胜率的要求。

第四,移动止损要有意义。

持仓出现浮盈,是持仓中的高光时刻。浮盈后如何移动初始止损,是持仓中的重要课题。

持仓中移动止损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

  • 第一是盈亏平衡问题,是否要在特定条件满足后移动止损位置到盈亏平衡点?如果是,什么时候移动?如果不是,为什么不移动?
  • 第二是跟踪止盈问题,是否随着行情发展,动态确保最低盈利(即使主动止盈)?如果是,什么时候移动?如果不是,为什么不移动?

是否做保本处理,是否跟踪止盈(顺向移动止损线),其结论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考虑这个问题则是交易者的必修课。做出何种策略,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

  • 与交易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关。如果是单纯追求大盈亏比的策略,例如A股“缺口不补”策略、原生“海龟”策略等,这方面的要求可能会松一点。如果是日内短线炒单策略,这方面的要求可定要很严格。
  • 与资金偏好要求有关。自有资金,承受波动足够大,无所谓,要求会宽一些。外部资金,净值公开,这方面的约束自然要严格一些。
  • 与交易者的自身特质有关。每个交易者都有自己的特质,是否动态调整止损要结合交易者的特质考虑。每个交易者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质选择符合自己的策略。

总结一下。

上面的四点里面:

  • 开仓入场有意义,防止过度交易、冲动交易。
  • 止损点位有意义,真正把止损变成必要的成本,而非单纯“停止损失”。
  • 止损幅度有意义,提升盈亏比,降低命中率的要求。
  • 移动止损有意义,防止不必要的亏损出现,及时锁定既得利润。

四点处理得好一些,更好一些,交易的绩效一定会有所提升。

EOF.

还有三篇关于止损的文章: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711/

没扳机的枪是响不了的——入场要有信号的支持

Trigger Control

  • 主要内容
    • 日线交易要有日线级别K线信号的支持。
    • 即使是回撤入场,也要在入场信号出现之后。

下图中大部分时间中,市场是一个盘整的区间。区间中,只有底部才有进场可能性。由于这个区间太窄了,空间不够,所以区间突破前,任何进场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20160623

区间终究是要被突破的。一个狭长的区间,往往意味着一次有力的突破。棒19开始的尖峰呈现出了很强的力量,几根K显得阳线实体互不重叠,直接突破了前期狭窄的盘整区间。毫无疑问,这次突破是有效的。随后的回踩也是很理想的Pullback形态,力量不强,斜率不大,回踩放缓。一切都顺风顺水,价格在回踩测试棒9的前高。

这个时候,也许会有交易者会按耐不住,难免开始手痒、心急,着急入场,于是被套。价格没有获得任何有效的支撑,直接去测试区间底部了。

事后用上帝视角看,做多当然是错误的。固然,没有任何交易架构拥有100%的胜率,但很多亏损都是可以避免的。上面就是一例。开仓入场要依靠入场信号。具体的入场信号之于交易者,如同发令枪之于运动员。一个运动员,如果不等发令枪响,总是抢跑,不说犯规与否,单是一次次的体力消耗也能在枪响之前就让运动员气力全无。交易也是一样,不等信号直接入场,账户里的资金就会像运动员体内的爆发力,提前无谓消耗,待到有效的信号出现,早已没劲了。

这个图中,尽管盘整-突破-回踩几个大的架构都有,但最后的扳机不存在。回踩中,从日线看没有任何明确的入场信号。如果把回踩看作一个微型的下降趋势,那么趋势线完全没有被突破。棒22的前一棒很关键。如果这一棒不收阴线,而是形成一个下影线较长的Pinbar,K线振幅适中,收盘价又能回到前一棒的阳线实体内,参考之前大的架构,将行程一个非常理想的入场机会。但是,在这个案例中,这个入场信号不存在。棒23的大阴线宣告了做多计划的彻底破产。

这把枪再好看,没有扳机,也注定响不了。端着没有板机的枪打猎,流血是唯一的结果。

总结两句话:

  • 日线交易要有日线级别K线信号的支持。
  • 即使是回撤入场,也要在入场信号出现之后。

读到这里再看一遍图,会不会有了些新的发现?

20160623

文后再说几句。根据Al Brooks的分析,这里还有另一层分析。棒14开始,价格从区间的底部向上形成了三推。棒20前一棒是一个拥有上影线的阳线。上影线很长的K线出现在三推形态中,交易者们会预期后面一棒会再次测试影线顶点。三推中,价格达到影线顶点,顺势刮头皮者会平多,逆势刮头皮者会开空,空方力量会增强,回踩即将展开。——日内五分钟线的交易里及时做出这些分析,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653/

错过了买卖点,还要不要入场?

A9768122b5

市场中重大突破常常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果没有预埋条件单,很可能会错过买卖点。A股市场尽管没有条件单,但如果没有在当天收盘前的几分钟进场,等到第二天跳空开盘,买点常常会错过。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林林总总的原因可以大致划分两类:主观原因(包括疏忽、忘记、遗漏)和客观原因(系统、软件、服务器、网络)。

无论原因是什么,买卖点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应该追单进场的。

以下谈四点想法,前两点是“为什么”,后两点是“(不)怎么办”。文字不长,不再区分。这段文字如果配图可能会更好理解。这里试着仅用文字把问题说清。

首先,错过买卖点以后追单进场,会拉低交易系统的绩效。

从整体看,任何一个交易系统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开仓频率、胜率和盈亏比。单笔交易的买卖点不对,会直接拉低这一笔交易的盈亏比。追进去的单子,盈亏比往往已经不好了。举个例子:

一笔交易,以预埋的入场点入场,10个点位止损,假设最终获利30点,盈亏比为3。如果错过了入场机会,超出了10个点位以后追单入场,则止损空间变为了20个点,同样的出场点出场,盈利空间变为20个点。这时候,这笔交易的盈亏比下降到了1。考虑到潜在胜率,交易价值骤降。

不仅如此,这时开仓的规模也面临两难:要么保持原有建仓规模不变,由于止损空间放大,则实际的风险暴露变大;要么保持风险暴露金额不变,缩减建仓规模——两个选择,要么放大了风险敞口,要么在降低盈亏比的同时进一步缩小了潜在盈利。

评估或衡量交易系统的绩效,要用回测中的整体盈亏比、胜率和交易频率。历史回测不考虑操作风险。如果实践中出现了类似上述情形的话,则是人为对回测绩效进行硬性的折扣。这是得不偿失的。

反之,如果错过买卖点后不再追单入场,对交易系统的损害则没有这么大。任何一笔交易,平仓出场之前的实际回报是未知的,预期回报只能用历史回测的平均水平衡量。

我们不会知道任何一笔没有实际开仓的交易究竟是不是赚钱。以上述例子的情形分析,错过了买卖点,不会拉低交易系统的盈亏比和胜率,损害的仅仅是交易频率。对于一个趋势交易者而言,手里如果运用着3-5个交易系统,每个交易系统每年开仓10次左右,同时跟踪5个市场,在5年的交易周期内大致开仓1000次左右,错过某一笔交易,仅仅是让1公里的“长长的坡”变成999米,对最终滚出来的雪球影响会小很多。

其次,从交易者的操作心态上分析,追单进场往往会导致进退失据。

正常交易,正常入场,则止损点是唯一的——要么根据均线,要么根据形态,要么是固定的回落比例。而追单进场后,实际入场点和原有的“唯一止损点”之间,多了一个“理论入场点”。这个中间点位的存在,会让交易者的操作进退失据。

如果入场后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动,价格运行到“理论入场点”时,交易产生一定的浮亏,这时,交易者会想,“早知如此,就不追进去了”。之后,如果价格没能迅速脱离成本区(即迅速摆脱“实际入场点”),对比正确的入场点(会产生一定浮盈,至少可以减少大量浮亏),账面的浮亏又往往是没有必要的。

这时,这笔交易已经脱离了交易系统的保护。由于没有回测数据的支持,交易者的心态和手法多半将迅速退化,进退失据。

第三,错过买卖点以后,价格如果重回挂单点,也不该进场。

同一个价格点位,预埋单子挂单进场和价格突破后回踩进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身高突破一米七,和一个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身高回落到一米七,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乔治·索罗斯引申卡尔·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认为“被市场判断为错的”是交易中最可靠的判断标准。在突破交易中,一个单子挂好,预埋的点位一定是一个有意义的关键价格。在价格触发预埋单的时候,后市的发展没有人知道,价格有很大的概率会沿着突破的方向继续运行,直到产生新的价格推动因素。而价格完成突破后出现小级别的反转,导致价格重新回到挂单点,则挂单点的突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证伪,原点位已经不再具备挂单时的初始意义。此时,不宜继续进场。

从技术的角度也很好理解,一个突破后的回踩,在小级别意义上往往是一个震荡区间的拓展。在挂单点的前方,回落会产生一个新的支撑阻力位。这种变化后,无论是趋势交易者还是震荡交易者,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都已经变化了。突破点的前方不再是一马平川,此时入场,遇到假突破的概率会上升,潜在的胜率会下降。

第四,大趋势要跟,但单笔买卖点不要追。

遇到大趋势,不应因为一城一地的得失就放弃。但即使是大趋势中,也不应在错过了具体买卖点后追单进场。

趋势和震荡构成了全部的市场行情。趋势结束之前,没有人知道趋势会延续多久。

如果趋势即将结束,追进是没有价值的。“趋势的最后一段行情往往最肥美。”但这时候的追单胜率最低,回报最小,风险也最大,与其错过入场点之后贸然进场,不如再等等看,看看趋势是否会延续。

如果趋势还会延续,追进是没有必要的。大趋势不是一天走完的。无论是什么级别的交易,趋势形成后往往可以运行30-50根K线以上。真正地大型趋势甚至可能达到几百根K线。一个买卖点出现,错过了固然可惜,但也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上车就去扒飞车。火车走走停停,总有到站减速的时候。错过了克罗1号买点,一定还会有3号买点。在真正的大趋势中,比尽早入场更重要的是头寸管理。当然,这不是今天的讨论内容。

因此,无论趋势是否延续,追进要么是没有价值的,要么是没有必要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