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乳品

失范的乳品行业

今晚做着一个乳品项目,查到了两段话。想不到现在的学界是这样看待这个行业的。看来所有的“三聚氰胺”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一个必然的起点,就是整个行业的全面失范。全行业的风险、收益、成本全面倒挂,不出事才怪。

我国乳品行业的产业链是贯穿第一产业(奶源基地)、第二产业(乳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终端网络)。与以往不同的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产业基础优势形成与发挥。据调查,在整个产业链中,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贸易及终端销售3个主要环节的成本投入、利润分配以及风险承担严重失衡。

────俞燕:《我国乳品产业链危机分析及基本对策》,载《中国畜牧杂志》,2010.10

乳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畸形分配: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获得极速发展的中国乳制品行业中,大量的乳制品企业存在着各种急功近利行为,企业竞争和扩张的同时没有同步跟上品牌竞争意识。一些企业的产品缺少科技含量,依赖低价促销,产生了不计成本的奶源争夺等恶性竞争行为;而乳品企业对奶农利益的过分挤占,造成了从产业链的源头奶农开始产生不法行为。

────刘德海,屈立波:《乳品安全:基于离散变量逆向选择的分析》,载《商业研究》,2010.1

(20101228)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549/

免检制度的起点终点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出政府监管部门手段落后、监管失控的问题。在199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产品质量法》规定了全面的“事前抽查”为主的制度, 但是在执法检查的过程中,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借此抽查权力对企业进行“管拿卡要”, 利用权力进行寻租活动, 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因此我国在2000年制定了《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 避免重复检查, 以保障符合免检产品资格企业的经营自由权。而三鹿集团正是免检企业之一, 因此逃脱了中央和地方质检部门的持续性监管。2008年9月18日, 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予以废止。

摘自:刘德海,屈立波,《乳品安全:基于离散变量逆向选择的分析》,《商业研究》,2010.1

20101227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535/

寡头厂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公布自己的高成本信息是必要的

读文献,读到这样一句话,很受启发:

内蒙古两大知名乳品加工企业伊利和蒙牛在呼和浩特地区属于局部的双寡头垄断厂商。蒙牛是在与伊利比附下尾随其后成长起来的, 并最终成为与伊利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蒙牛为了提升自己的品质, 弥补伊利的“不足”, 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 蒙牛初始建厂的某些条件肯定优于伊利。其中“一净一稠”就是它优于伊利的一个生产工艺。所谓“一净”是指蒙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奶车桑拿浴车间, 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一次奶, 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三洗”, 以杜绝陈奶残留污染新奶的可能, 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牛奶的原汁原味。这样的清洗设备及清洗费用给蒙牛增添了许多生产成本。“一稠”是指添加新的“闪蒸”工艺, 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又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 从而使牛奶闻更香饮更浓。这一净一稠在增加产品品质的同时也增加了蒙牛的生产成本。为了避免价格战蒙牛极力向竞争对手公布自己的生产成本信息, 并且使用了间接的产品定价信号向竞争对手传递了其高成本的信息。蒙牛牛奶价格比伊利总是贵1~2 角。这样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乳品市场的价格战, 还让蒙牛树立了一个“东西好自然卖得贵”的品牌形象。可见, 为了避免价格战, 寡头厂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公布自己的高成本信息是必要的。

倪学志:《应对乳品价格战的企业竞争策略分析》,《中国物价》,2006,12

这么说来,伊利的高成本信息又是什么呢?一时想不出。从这个角度看,蒙牛确实胜了一筹。(20101227)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