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康健

交易员读林彪:主观主义要不得

1947 年 7 月 13 日,林彪在一封书信中提到了了主观主义对战斗结果的影响:

凡一切主观主义的东西。无论他是美名勇敢或美名慎重,其结果都要造成损失,而得不到胜利的。正确的思想的标准,是包括实践在内的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在军事上要发挥战斗的积极性,而同时必须从能否胜利的条件出发。凡能胜利的仗,则须很艺术地组织,坚决地打;凡不能胜的仗,则断然不打,不装好汉。如不能胜的仗也打,或能胜的仗如不很好讲究战术,则必然把部队越搞越垮,对革命是损失。

这段文字年代久远,语言表达风格与现在是不一样的。但仔细读,是可以看到里面有几个意思。

第一,主观主义之下,无论是保守,还是冒进,都要不得。

凡一切主观主义的东西。无论他是美名勇敢或美名慎重,其结果都要造成损失,而得不到胜利的。

——一切“勇敢”或“谨慎”,都要基于正确的分析,要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失去了这个前提,任何勇敢都是冒进,任何谨慎都是胆小。正确分析外部环境,对交易员来说事关重大。

把握外部环境,如 108 课所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什么是“能搞的”,什么是“不能搞的”——选筹是第一位的。选筹错了,就是入错了行,下错了场,再勇敢再谨慎,桥下无水也钓不到鱼。

第二件事是判断方向。下对了场子,方向反了一样不行。这里一定要注意“求实”,尊重市场的选择,去除自己的主观判断。这里的方法很多,均线或者趋势性技术指标都可以解决。走势分析更好,不过会复杂一些。

第二,正确的做法,是在分析取胜条件的基础上,发挥战斗的积极性。

正确的思想的标准,是包括实践在内的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在军事上要发挥战斗的积极性,而同时必须从能否胜利的条件出发。

选好了交易的品种,明确了参与的方向,操作的手法就是首要问题了。做交易不能赌大小,干瞪眼。买定离手的决心要有,但也不是一进赌场的门就梭哈。这里要把握一个原则,还是用 108 课的表达:上涨只考虑卖,下跌只考虑买。要学会回撤入场,永不追单。大级别方向顺着做,等待小级别回撤确认。永远要等待小级别的走势确认了回调结束,才在临界点入场。这个过程,虽然表面上水波不兴,交易者的心中就是一场战斗。

战斗打响的积极性是什么?重手入场。这个重手不一定是重仓,而是按照自己的资金管理规则,坚决地、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打仗要下决心,不要因为流血负伤就犹犹豫豫。开盘前,就要做好这个准备。

第三,面对机会要周密组织,坚决抓住机会;不是机会,则坚决不打,避免损失。

凡能胜利的仗,则须很艺术地组织,坚决地打;凡不能胜的仗,则断然不打,不装好汉。

每一场战斗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笔交易也是不一样的。面对回调尾声怎么做,面对盘整如何入场,强势突破如何上车,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不一样的。要明确的同一个问题是,只要明确了做,那就要在发车时保证足额在线,提前建好仓位。至于左侧还是右侧,随机应变。战场上的形式瞬息万变,没有一定之规。分批也好,一次解决也罢,目的是在行情启动时完成建仓。

相反的,如果实际的走势与计划不符,算计好的东风没来,环境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勉强交易,而要“坚决不打”,避免损失。市场的机会每天都有,今天不打仗,明天打赢了,一样是英雄好汉。相反,不具备条件勉强打,则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

第四,要坚决避免因错误带来的损失。

如不能胜的仗也打,或能胜的仗如不很好讲究战术,则必然把部队越搞越垮,对革命是损失。

“不能胜的仗不打”,这个好理解。“能胜的仗”也要“讲究战术”,更容易被忽略。

即使是各类信号出现共振,给了提示——“这个品种很可能看涨”,那也不能操之过急,闭着眼睛进场。越是能胜的战斗,圆满的包饺子越能鼓舞士气。越是大阳线,越要争取从最低吃到最高。

小结

林彪的几个意思,对每一个交易者都有启示。更重要的是,这封书信的收信人,是李天佑将军。这段缘分,草蛇灰线,交易者不可不察。

eg2105:一次“失败的失败” 大商所日志 20210205

EG2105合约开盘前处于震荡区间中,且盘前存在一个多头尖峰,斜率递增。本日方向为做空,要等。等待第二次拉涨显示向上力度衰竭才可以入场。

开盘后下探失败,价格反弹。反弹再次失败,属于“失败的失败”,是个可靠的做空信号。这里的最大问题是很难找到准确的入场点。这里要借助分时图,寻找价格波动一阶导数的变化,在加速向下的当下入场。

如上图,此处下方面临明显的支撑位。入场点位一定要相对靠上,获得合理的盈亏比。价格在关键区域运行,耐心等待,不要更改持仓的状态。

收盘前,价格下探到4600一线,逢低了结。

今日盘中一共有两个入场点。一是前文提到的“失败的失败”,二是在盘中收敛的旗形整理中出现了一次小级别的“失败的失败”,形成了可靠的分型入场架构。

合理的出场点是4600位置附近。通过分时图是可以抓住,相对左侧出场的。

v2105:如何等待回踩? 大商所日志 20210204

PVC开盘前是个尖峰状态。这个时候要等待顺势回踩入场。

高低点逐渐清楚后,渐低的高点可以绘制下降通道。等待下破通道下轨后,出现反转形态,入场信号一出现。

中阳线突破下降通道,可以加仓,信号二。

回踩形成分型,第三个入场信号。这个信号在突破后出现,盯盘时可以用更小一个级别把握。

随后,单日大阳线,直至收盘。

cs2105:一次通道应用 大商所日志 20210203

淀粉主力合约三分钟图。在开盘前,可以画出下降通道如下。

所谓“回撤做多”,是一种后验的描述。低和高是一种事实判断,并不是一个可操作的原则或者方法。解构高和低,需要的是一种工作机制。

以做多为例,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级别上,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相对的高低点,并确认一个下降通道。通道有上轨和下轨,价格在通道内运行,最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上破,要么下破。如果确定了一个方向做多,那么只需要找到两种信号,一是下破通道反转,二是上破通道回踩。找到这两个信号,做就是了。

这一天的淀粉,事实上选择的就是第一种信号,下破趋势通道出现反转形态。随后,价格一路上涨。

解决 beorg 无法使用中文搜索 org-mode 文件的问题

在移动端使用 org-mode,beorg 和 orgzly 分别是 iOS 和 Android 系统的最佳选择。特别是 beorg,可以充分发挥 org-mode 在事务管理的用处。

唯一的遗憾是,beorg 无法进行中文搜索。以中文作为关键字,检索不出任何结果。

解决方法如下:

第一步,在 org-mode 的文件夹中新建 init.org 文件,文件内容是——

1
2
3
4
* Init
#+BEGIN_SRC scheme
(set! filter-min-chars 2)
#+END_SRC

第二步,关闭 beorg 进程,重新打开 beorg。也可以不关闭软件,在 REPL 界面下输入以下代码重新加载——

1
(load 'init)

此时,使用 f filename n keyword 的语法即可在专门文件中进行中文搜索。问题解决。

开发者介绍,问题源自搜索条件。beorg 内部设置,搜索的最低条件是 3 个字符,而这个设置对中文没有生效,反而使中文文本无法产生搜索结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强制设置“最少 2 字符”的搜索条件,通过 init.org 加载。

知乎:为何期货交易一年只有一两次或两三次交易机会?

原题目见 链接

这是一个交易的话题,题目下的答案却远远不止“交易”。读了各个角度的回答,启发很多。

下面试着从“缠论”的维度,说几句自己的理解。

接触交易之初,师父就曾经提到过很多次,一年大概只有一两次大机会,三五次小机会,再多就不算机会了。

那时候做日线,只会掰手指,死记硬背,于是就记住了“一年大概 250 个左右的交易日,一两次大机会,能做的机会不超过五个,想多做就多看几个独立的品种”。

这么多年一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 2019 年第三遍通读 108 颗原文。

  • “K 线”是最基础的交易指标,是对确定周期价格运动的概括。
  • 日线级别的交易,每日一个 K 线。
  • 最少 3 天,可形成一个日线顶底分型。
  • 两个顶底分型之间,最少间隔 1 个独立 K 线。(此处暂不分辨定义)
  • 最少一周左右,4 - 5 个交易日的时间,日线形成一笔。(4 天或 5 天看笔的界限是否重复计算)
  • 由于有大量的合并和延伸,实际走势中,日线一笔一般都是多于 4 - 5 天的,实际走势中 9 - 13 天居多,当然甚至还会更多。
  • 继续拍脑袋,按 5 笔构成一个线段估算,大概是 45 - 65 个交易日构成日线一段。
  • 次级别走势一般至少是同级别一段。
  • 用最简单的结构下,5 个日线线段构成一个日线走势(实际走势归纳,此处并不是走势的定义),大概是 225 - 325 个交易日构成日线一段走势。
  • 这一个走势的起点到终点,就是一个个 1 - 2 年一次的大行情。
  • 按标准的一二三买卖点,大概就是“一年只有一两次或两三次交易机会”了。

上面的叙述有不严谨的地方,次级别走势与同级别联立定义的部分是缺乏论证的。考虑到商品期货每天的交易时间横向不一致,纵向不确定,没有引入次级别来说明,只是大概拍拍脑袋。

进一步多说几句,这个问题的本质上是个“交易周期”问题。250 个左右 K 线构成一个完整周期:

  • 日线级别,大概一年是一个交易周期。
  • 小时/两小时级别,大概一个季度是一个交易周期。
  • 十五分钟/三十分钟级别,大概一个月是一个交易周期。
  • 三分钟/五分钟级别,大概一周是一个交易周期。
  • 三十秒/一分钟级别,大概一天是一个交易周期。

这其中,每个交易周期各自的时长不同,但大概都对应了 250 个左右的 K 线,其中蕴含了 1 - 2 个,最多不超过 3 - 5 个交易机会。用缠论对走势的定义看,含义是一致的。

这个判断不一定对——比如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的底层逻辑不是建立在价格走势上,就完全不适用。探讨这个问题,最大的意义在于限制交易频率,避免“剁手式”交易。毕竟各门各派都不主张无依据的频繁交易。

以上纯属定性分析,很多环节是拍脑袋估算,数字部分看看就好,方家不必深究。

知乎:30分钟级别3买失败原因探究?

原题目见 链接

看走势图:

600101,3F图,低点 6.60 向上分为 5 段走势,没有出现连续三段重叠。这意味着:

  • 15F 级别没有中枢;
  • 中枢级别小于 15F 级别——如果开 30s 图,或许会看到 3F 级别的中枢。

打开 15F 图,可以看到6月末以来的低点 6.45 之后的走势包含一个六段中枢,ZG=7.23, ZD=6.86。如图:

高点 8.59 下来,在 7.5 的位置直接向下跳空缺口跌回 ZG ,这个 1H 级别中枢的三买构筑失败。这里没有任何小级别背驰,没有可操作的买点。

这个走势只有一个很差很勉强的买入机会:价格跌破 6.86 后,按照同级别分解的角度,有一个围绕上面所说的中枢的盘整背驰。

之所以说这个机会很差,是因为(1)同级别分解只适用于作为“辅助线”,不宜作为单独的操作依据;(2)DD=6.45,6.6 这个位置高于 DD,盘整背离本身并不具备操作空间。

以上算是对这段走势的一个描述。

以上内容只是现象,深层次的问题并不在这里,而在于“可以看作”四个字(“可以看作本级别中枢”)。

这里不宜多说了,只说这些吧。

知乎:惊为人天的一句话

原题目见 链接

过滤掉问题中的“定、状、补”,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把书读厚,再读薄,最后读成一张纸、一句话,那就是读书的最好状态了。

说几句。

网上的讨论,似乎提到分笔、线段、中枢的更多。在我看来,缠论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对现今的“技术分析”概念的扬弃和升华:缠论通过“分类”,将逻辑学“排中律”引入了价格行为分析,从而确立了逻辑层面的确定性。进而,建立“确定性”的交易系统成为可能,并将传统的“技术分析”手段统统归为了“概率系统”的范畴。

所谓“不测而测”,本质上就是通过周延的分类方法,不遗漏,不重叠,将未来各种可能的走势一字排开。这个分类的过程,就是“不测”;后面的演绎,就是“而测”。

分类中的每一种可能都有可能随时被证伪,但分类一旦做完,后续的走势演进必然在分类树中沿分支下行。在其他分支不断被证伪的过程中,确定性的窗口会偶发性的打开。一旦确定性的窗口打开,入场机会也就到来了。
从这个角度审视,传统意义上所谓“波段交易”、“趋势交易”,都可以在这个体系能找到合适的映射。通过缠论重新解构西方交易理论中的方法,可以过滤出这些“概率系统”中的确定性部分,同时,也可以用传统交易概念再次审视缠论,相互验证,互相启发。

这个过程无关“预测”。

“不测而测”的预测,不是猜,不是赌——准确的说,这个“预测”不是“表达”,而是“操作”。当完全分类衍生了短暂的确定性窗口,入场操作就是预测。这是基于确定性的预测,没有对错之分——这种“预测”就是事实本身,“预测”不可能偏离事实,“预测”也就不可能错误。

具体的交易场景不宜在这个回答展开。引用一句原文做结尾,也算回答上面的问题:

给出分段函数,就是给出最精确的预测,所有的预测都是当下给出的,这才是真正的预测。这种预测,不需要任何概率化的无聊玩意,也没有所谓预测成功的忽悠或兴奋。

——这即是我的理解中,整个 108 课里最为提纲挈领的一句话。

++++

关于这个问题,Price Action 的理论也有介绍。 Al Brooks 就曾在书中写道:

对于媒体和新手来说,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恐惧和贪婪。稳定获利的交易者们则没有这两种感觉。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不确定性(混乱)和紧迫性,他们利用这两种感觉来赚钱。每一棒以及每个市场的每一个片段,要么是趋势要么是交易区间。当交易者感觉确定时,市场是处于强趋势之中。当他感觉到紧迫感时,比如他想要在市场上涨时买进(或者在市场下跌时做空),但是非常希望出现回撤,那么市场就是处于一轮强趋势之中。他会至少在市价买进一个小型头寸,而不是等待回撤。

在这种视角下,所谓“趋势”和“盘整”差别并不大。只要能确定后面的方向,算好盈亏比,盘整有时候可以提供更多利润。道法自然,无论是美国的 PA 理论,还是中国的缠论,说的都是一个事情:

交易者要学会从概率系统升维到确定性系统,只做确定性的交易。如果把 Price Action 理解为类似“PinBar”的若干形态、Pattern,把缠论理解为分笔分段、画画中枢,可就真的辜负了这么多前辈的心血结晶了。

ChangeLog

  • 2018-11-12 初稿。
  • 2018-11-13 加入 Al Brooks 的观点,补充 Price Action 内容。

开放是不可逆的

信息开放后,封锁就变得无从谈起。掩盖、删除可以改变结果,但无法改变结果的结果。

北京开会,VIP们的行程是保密的,但交通管制的预告几乎预播了车队的路线。

这个例子也是,半岛领主来访是保密的,但是很多公开信息都是无法掩饰的。

区块链、比特币就是这个道理,删除一个东西,删除本身也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反而永恒地证明了删除这个动作曾经出现过。

除非退回蒙昧时期,否则再强的手段也无法完全掩盖信息了。

开放,不可逆。

从“及时、准确、标准”说起

早年间老板办网站时,提出了三个关键原则:及时、准确、标准。沧海桑田,网站现已3开头,“及时、准确、标准”三原则历久弥新,依然是把握市场的三块基石。

把握市场的基石

基石一:“及时”。

及时,一是快速反应,二是时刻跟随市场,三是不带成见。渐次拔高,越来越难。

努力能快,但还远远不够。百年前的纽约红马甲每个人都很努力,反应也很快,但大多数人注定不是利弗莫尔。

快速反应之后要紧随市场。早起一天容易,天天早起困难,时刻保持在线,对交易者来说难上加难。努力之后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时刻跟随市场。

第三层:清空自己,不带成见。用想象指导买卖,以预期代替现实,是多数人主要的亏损原因。市场的趋势就是一把飞速滚动的屠刀,任何相反的操作都是案板上的鱼肉。一旦逆势,当即陷入与当下走势相反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延续就意味着死亡,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离开。离开需要什么?认错。认错需要什么?清空自己,没有预期。更深一层的是,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说谎者的扑克牌》里面曾经提到过一个说法,只有被市场证明正确的才是正确的,其余都是错误的。入场之前,先假设自己是错误的,只要市场没有按照预期发展,立刻退出。说起来容易,几人做到?难啊。

基石二:“准确”。

一厘米是什么意思?没有意思。天下本无“一厘米”,不过是尺子刻着刻度,所以有了“一厘米”。做到“准确”,首先就要放弃对于先验“准确”的追求。按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交易的盈利要把握“基本趋势”和“主流偏见”。趋势是客观的,以价格为表现形式走出来的。主流偏见是什么?别人的看法,群体的共识,根本就没有客观标准,也没有绝对原则。

人心如水,无从把握。小童画圆,几秒钟画好,八九不离十;可一旦告诉了小孩子什么是圆,圆是什么,再多嘱咐几句“一定要画圆才行”,八成小朋友就画歪了。画圆,心里不能预设圆。一样的,所谓“准确”,首先要清除掉心中的“准确”,以市场为绝对导向,亦步亦趋。跟随得越紧,越是准确。这个过程中,务必找到一把尺子,刻度是公约的。然后抛弃标准,信任刻度。这就是“准确”。

基石三:“标准”。

标准二字,要从当下过往两个角度理解。

从当下看,“标准”就是完全分类。判断上,什么样的行情可以做,什么样的行情不做;操作上,什么样的信号开仓,什么样的信号平仓,这些都要有完全的分类。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都在做着分类。均线是最简单的分类,均线的位置和方向决定了操作。“**均线以上不做空”云云,诸如此类。花哨一点的,放量回踩、低买高卖、“空中加油”、“老鸭头”,林林总总,都是分类。分类的方法并无优劣之分,分类的人挣着不分类的人的钱,只要有人不分类,分类就是优势策略。

从过往看,“标准”是“一以贯之”,是“坚持”。标准确定了,“学懂弄通”了,后面就是“狠抓落实”。“落实”就是重复执行。没有重复和坚持,再好的标准也不能保证赚钱。“重复”+“优势策略”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所谓的程序化交易,就是利用机器重复某一个细小的优势策略;所谓程序失效,就是优势被填平了。执行标准很难:连续止损,能否继续执行?连续盈利,是否开始手痒?每一个交易者都知道这背后的艰难。

小结一下:

  • 要“及时”,就是要扎扎实实,表里如一;
  • 要“准确”,就是要无我无他,空杯心态;
  • 要“标准”,就是要心如止水,钢铁战士。

“及时、准确、标准”这个原则,难度极高,终点在地平线,前途无量,永无止境。

赶在下雨之前,出现在“局部地区”

为什么要坚持“及时、准确、标准”?

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切换

思考这个问题:

世界是确定的吗?

基础教育肯定会替我们回答,世界是不确定的,是变化的,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本身,是变化本身。

那么好,再问一遍,世界是确定的吗?如果“不确定”本身是确定的,这个“不确定”是不是确定的呢?所以,大概这个世界还是存在确定性的。

确定性在哪里呢?问一个问题。

这个世界下雨吗?下雨。下雨确定吗?

  • 确定?那好,就是窗外,下一场雨什么时候到?
  • 不确定?周期拉大,比如一百年,地点放宽,比如南美洲,亚马逊,还是不确定的吗?

笑话里老太太问,这天气预报里的“局部地区”怎么天天下雨?

这个“局部地区”,就是确定性的所在。交易者的任务,就是在下雨前出现在“局部地区”。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做到“及时、准确、标准”。

首先是“及时”。西谚云,“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还有另一半,闪电没下来不要傻等,打闪前最后一秒到场就可以了。如斯坦利克罗所说,成功的交易者永远严守纪律,在场外保持客观的态度,直到他能往主趋势行进的方向进场为止。“愚蠢的赌徒会每把都下注,笨拙的交易者则会永远都留在场内。”不做愚蠢的赌徒,,也不做笨拙的交易者,要做跑得快的交易员,打闪前火速到位,完事马上就走,“及时”当然是第一位的。当然,“及时”背后是快速反应、跟随市场、不带成见这些修炼,不再重复。

“及时”之后是“准确”。2017年入冬后怀着期待在北京等雪一定等不到,2018年开春重仓下注不会下雪的一定亏死。小概率事件出现的概率并不小。预设前提害死人。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市场无常理,走出来的就是道理。在市场中,当下是唯一的依据,价格是所有意见的汇总,所谓“准确”,就是买一把尺子,忘掉自己,信任尺子的刻度。如此,才能真正观测到“局部地区”下雨的迹象。

第三是标准。钓者枯坐整日,不一定钓到一条大鱼;猎人跋涉百里,不一定发现猎物。这“枯坐”和“跋涉”就是标准,是钓者和猎人的必修课,是大鱼和猎物的来源。钓鱼时隔五分钟抽个烟活动活动,打猎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中断了“枯坐”和“跋涉”的完整,即是丧失了“标准”。但凡竞技体育,职业选手多半远胜业余运动员,就是胜在了这个意义“标准”上。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大多数的失误,都是“及时、准确、标准”出了问题:

  • 参与过小级别的操作——不标准
  • 没有按买卖点操作——不及时
  • 参与过於频繁——不标准
  • 对图形判断不熟练——不准确(“消极型”,缺认识)
  • 有盲点——不准确(“积极型”,存在先验认识)
  • 乱听消息——不准确

怎么做?以“及时、准确、标准“为基石,等待、识别、把握、离开局部的确定性。

  • 高波动结束了,一定会出现低波动,这是确定的。
  • 盘整结束了,一定出现趋势,这是确定的。
  • 趋势如果结束了,一定会出现横盘或反转,这是确定的。
  • 一个大阳线突破了,回踩犹犹豫豫,还会继续拉起来,西方人叫它“测量运动”,东方人叫“走势必完美”,这是确定的。
  • 一个三角形突破失败了,反方向突破回踩很弱,那就算是完成了方向选择,坚持做,整体盈利是确定的。
  • ……

找到了这个确定性,只做这个确定的,交易的盈利就是确定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确定性的窗口不会长期打开,蜂拥而至的交易者很快会将它填平。窗口打开了,要“及时”发现,要“准确”把握。窗口关上,要执行“标准”,果断离开,继续等待。——周而复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万法归一,道法自然。交易无他,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