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康健

做成、做全、做好——AI升级“信创”产业的全面部署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08-02

这次的座谈会,体现了最上层全面部署AI,升级推进“信创”产业的决心。不仅是鼓励,也有指方向的含义。

可以解读三个信号:要做成、要做全、要做好

第一个信号是“要做成”。

从出席企业的构成看,大致基本满足了AI行业除芯片制造之外的几个必要条件:

  • 算力(芯片制造)
  • 算法(DeepSeek)
  • 数据(阿里、腾讯)
  • 能源(比亚迪、正泰、泰豪)
  • 产品(宇树)
  • 场景(美团/新希望、登海、恒力、荣程)

基本上,拼图只缺芯片制造,在算法、数据、能源、产品和具体场景,我们都是具备条件的。谁来了很重要,谁没来更重要。这里的谁没来不是自媒体标题党的江湖恩怨,而是产业结构上真正缺少的拼图:芯片架构和制造。芯片外围、半导体的人能来的都来了,芯片架构和制造真的没人能来。

这是第一个信号:要做成。

第二个信号是“要做全”。

从实体企业上,从农业、重化工制造业到消费品制造业,基本都有涵盖。特别是华为、比亚迪和小米三家企业,是具备纵向产业链覆盖能力的集团企业。把这个事实放在这里,再看2025年,中国制造2025的收官年,“信创”对政府部门和电力、金融的国产替代也进入收口阶段。下一步,信创国产替代一定会向农业、制造业、消费和服务等领域全面铺开。

现在做传统行业AI升级这件事,有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产品,有模式,有经验,有教训,有总结,时机到了。

这是这次座谈会第二个信号:要做全。

第三个信号是:“要做好”。

这里先提一句美团。美团王兴此次参加会议,有两个角度看。一是美团的平台业态是AI应用落地的重要场景。二是美团旗下有1000万的配送员群体。这些人普遍没有储蓄,剩余的工资很多都流向了抖音、快手的“小姐姐”们。京东刘强东最近进军外卖行业,同时强调五险一金,可以理解为在给美团“将军”,也是在重塑行业默契,提升行业底线。两个事情连起来看,最高层给美团“指明方向”的意味很重。

阿里和腾讯也可以这么理解。现在互联网行业一个发展瓶颈是,“流量范式”并没有改变,哪怕是豆包、KIMI、DeepSeek,一样要有流量才能生存。中国的流量都掌握在平台手里,已经出现了“少年变恶魔”的倾向。举个例子,经济不好,1929、二战时期的那种“唇膏效应”并没有出现————电影行业整体票房并没有上去。数据分析,大量的潜在票房其实跑到“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短剧去了。可短剧行业也没有爆款,没有顶流明星,没有出圈IP。短剧的利润都流向了平台。各类短视频平台、番茄小说等这类“电子榨菜”平台把行业限制死了。

未来AI技术进一步落地以后,平台一定要解决好衍生的问题,不能利润归公司,隐患归社会。所有的横向的平台和纵向的产业链都是一样。最高层的要求一定是做好“普惠”。外卖员可以辛苦,但要有社保,有五险一金,有归属感,苦得值,累得明白;短视频平台可以抽水,但要适可而止,更多收益要平衡给创作者,要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最近打击AI改编即是一例)。

这是这是这次座谈会第三个信号:要做好。

做成,做全,做好——这三个要求之下,有以下机会:

  • 芯片架构和芯片制造。这是“信创”目前最大的空白,也是最能承接资本、最确定、成长空间最大的领域。二级市场看中芯国际,一级市场确定性最强的是今年下半年ARM中国的投资机会,。
  • 传统行业的二次信息化改造。其中钢铁行业、物流行业是我们最熟悉的,黑灯工厂、无人工厂、绿电工厂等投资机会。
  • AI在消费端的普惠应用。华为、小米未来大概率会推出“助老”主题的消费品;宇树是否会推出消费级人形机器人;辅助“外卖小哥”群体的边缘端AI产品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机会都会有。

这几个方向,在未来几年都有必要持续关注。

===

img

商品期货方面,延续前面提到的主题,高耗能、高污染的单边和对冲组合会一直有机会:

  • 逢低做多各类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特别是高耗电商品。
  •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做多产成品,做空原料。

基本的大逻辑还是“均衡经济体内部的资源再分配”。

2025-02-20

科技平权、算力的供不应求与“开源追平”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08-01

科技平权、算力的供不应求与“开源追平”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08-01

一、工业科技与科技平权

工业科技之必须规模化,只有规模化才能够将科技下放,将“科技特权”变成“科技平权”,造福各个阶层,缩小甚至消除阶层差异。DeepSeek最大的价值是开源。开源是平权的基础。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对中国围追堵截,一个重要诱因是,“中国人一旦参与,价格立刻被打下来”。近年来,光伏进西北,核电下西南,村村通,路路通,有人的地方就有电有水通邮有5G。过去的四十年,中国向世界呈现了工业和科技真正的意义。

如同前面两年的4090显卡一样,“有些科技,无法平权”,永远都是“王谢堂前燕”,那么这个“科技”仅仅是“科技”,与工业无关。工业革命400年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缔造阶层差距、制造社交距离的“科技”,都带不来深刻的变革。“尊贵的人,优先享受”,这不是科技。真正的工业科技一定是要杀死奢侈品的。

从这个历史的视角看,开源的DeepSeek突破了英伟达的芯片封锁,让普通的中国人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了AI,未来三到五年都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航道中心线。

二、算力的供不应求与“开源追平”

国内的算力长期是过剩的,最近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投融资市场,深圳有一家叫遇贤微电子的公司,主营CPU的生产,春节前几乎弹尽粮绝,春节后忽然被投资人踩破了门槛。

政府部门这边,周末传出的消息,深圳市龙岗区开始在本地部署DeepSeek,已经被证实为真。政府部门开始接入 DeepSeek。

消费端也是如此。上周腾讯发布了腾讯元宝,微信也要接入DeepSeek。以微信10亿DAU计算,微信接入后,DeepSeek的负载将会比现在高上2个数量级,大概50-100倍。

政府部门和最大的消费端APP都开始对接大模型,国内算力供不应求的时代已经到来。

马化腾最早对这轮AI行情的判断就是“后发取胜,不急于一时”。现在看,接入DeepSeek后AI市场真要被微信一锅端了。腾讯没有亲自下场做AI模型,守株待兔等来了“开源追平”。

这不是腾讯的胜利,这是中国市场的胜利。中国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均衡经济体,在“开源AI 模型+本地算力供应+工程师群体”的支撑下,分工到极致的传统产业和覆盖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工业门类会迸发出多大的能量,无法想象。

我们判断,当下的行情,只是“卖网课”的人发财的“第一波”。真正的大机会,会属于我们所处的传统行业深度接入 AI 后的全面升级。这个大机会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三、交易上的关注点

  • 一条主线:均衡经济体内部资源的再分配:算力、电力和存储
    • 今晚习近平会见民营企业家的公告
  • A股市场:芯片、存储 相关
    • 中芯国际 688891、兆易创新 603986
  • H股市场:
    • 腾讯,刚刚跳空新高
  • 国内围绕电力资源再分配,高耗能高污染的机会
    • 逢低做多:烧碱/纯碱
    • 对冲
    • 多焦炭空焦煤:1H级别焦炭已经见底,焦煤还没有见底
    • 螺纹逢低做多,铁矿目前不确定性较高

DeepSeek 与烧碱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07-02

DeepSeek 与烧碱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07-02

一,地理位置。

DeepSeek 的地理中心位于华东的杭州市。

商品期货中,烧碱产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华东,在全国占比大概45%。华东产能集中的原因,主要是消费集中。半壁江山,占比很健康。

二,烧碱的成本与耗电。

烧碱的成本中,电的占比最大,大概80%左右。

每吨烧碱耗电大概2300度电。

烧碱的年产量大概4000万吨左右,总计耗电大概每年920亿度。平摊到14亿人,大概每人每年65度电。

每人每年65度什么概念?近年来中国人均耗电量大概5000度每人每年,生活用电耗电大概1000度每人每年。

烧碱的学名是氢氧化钠。生产NaOH这个化学品的耗电,在中国居民耗电总量中占比超过了一个百分点。

换个角度。

居民生活用电每人每年1000度,生产烧碱每人每年相当于分摊65度,占比6%-7%。烧碱很耗电。

再换个角度。

如果把居民生活部门耗电当做一个“用电器”,每年1000度电算下来每天2.8度电,相当于一个大概115w的用电器。烧碱一个化学单品,每人每年65度电算下来每天0.18度电,相当于115w里面的7.5w。

三,算力的用电。

根据 DeepSeek 自己的计算:

img

——每日耗电量超过40万度电,每年 DeepSeek 耗电 1.46 亿度,折合每人每年0.1度。

每年居民生活用电人均1000度,DeepSeek算力耗电一个bp。

看起来不多。

四,算力的弹性。

中国民间估算有3-3.5亿台计算机,台式机和笔记本比例约为45:55——其中至少有1.5亿台台式机。《DeepSeek 带来的交易机会》中提到,DeepSeek发布的开源模型本地运行不需要高性能显卡,使用的下限是内存,使用上限是CPU。而无论配置高低,存量消费级台式机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模型本地装载,本地运行。无论模型效能高低,满载后的功耗都是相似的。

  • 一块 Intel 的14900 档次CPU,办公使用功率不超过20w-50w,满载运行功率可释放到150w。
  • 一块英伟达顶配的消费级显卡,办公使用功率不超过50w,满载运行功率450w。
  • 内存条耗电量忽略不计。

大致可以假设,日常办公状态和算力满载状态下,台式机的功率可以相差100w-500w之间。

假设每天对本地AI提问5次,每次满载运算3分钟,满载功率增量平均200w——每天多15分钟满载,每日多耗电0.05度电,每年多耗电18度电。

不考虑笔记本电脑,1.5亿台台式机,每年增量耗电27亿度,折合十四亿人人均2度电每年。

五,对比。

以中国居民日常生活用电量(每人每年1000度电)为标尺:

  • 烧碱生产:相当于每人每年65度电;
  • DeepSeek(云端):相当于每人每年0.1度电;
  • DeepSeek(本地,预测):相当于每人每年2度电。

综上:

第一,从电力资源消耗的总量的角度看,DeepSeek为代表的新技术还远远比不上传统重化工业。一个烧碱行业的耗电量可以维持DeepSeek 500-1000 倍的算力需求。未来经济资源的投入,一定会向新技术倾斜。

第二,政府已经准确把握了这一点。1月26日《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浙政办发【2025】4号】)已经点名了烧碱等重点行业。在传统重化工行业中,烧碱耗能比例最高,下游(造纸、氧化铝)耗能和污染现象也最严重,未来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这类行业挤占的经济资源,必然会慢慢向DeepSeek为代表的新技术倾斜。

第三,还应该看到,恰恰是在 DeepSeek V3发布后的周末,市场做出了灵敏的反应,烧碱这波行情第一个放量日线,就是那个周末后出现的。

(交易上,烧碱这个品种日线级别后面大概率还会有新高。预计本轮调整还将持续1-2个月。)

img

六,小结。

20250212_233138

  1. 强电输送能量,弱电输送信息。电,承载了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中的两个。中美的比对,一个有电,一个没电,所以没电的那个没法西电东送,也没法发展高铁,也只能空心化搞 IT 和金融。大的方向,大的节奏,未来没问题。A 股市场和 H 股市场,都没问题。
  2. 腾笼换鸟一是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主题。传统的重化工业,如烧碱、铁合金、电炉钢、氧化铝,从耗能的量级上,比新技术大了一到两个数量级。烧碱、锰硅、氧化铝未来都会有做多的机会。
  3. 技术的普及一定是云端和边缘端齐头并进。政策上补贴家电、手机、平板,也是在为这个做准备。DeepSeek 和通义千问这样的开源国产模型,最大的贡献是将英伟达从必要条件变成了重要条件。国产芯片会是未来的交易热点,还是推荐关注中芯国际688981.SH

2025-02-13

DeepSeek 带来的交易机会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07-01

DeepSeek 和 ChatGPT 最大的区别在于硬件需求。ChatGPT 需要配置显卡,需要Cuda计算单元,显卡现在的行业标准是英伟达,AMD和Intel是跟随者,不是标准制定者。

DeepSeek 的配置瓶颈是内存,效率瓶颈是CPU芯片。

img

二者区别很大。

如果AI/AIGC的门槛是显卡,无论是国家行为还是消费端的个体需求,门槛都太高了。如果AI/AIGC的硬件门槛变成了内存,意味着:

  • (1)成本大幅降低。内存和CPU的成本是很低的,京东自营64G内存条1000+人民币,可以运行70b模型;Intel 14代CPU也只需要一个中端手机的价钱。这个成本已经是中国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了。
  • (2)国产化。个人电脑的内存和硬盘存储疫情后已经完成国产替代。进口产品主要产自日韩和台湾地区,与GPU显卡大不相同。

img

“低门槛+国产替代”意味着“全民 DeepSeek”成为可能。DeepSeek完全可以大批量进入中国家庭的桌面PC/笔记本电脑,本地化运行。

这是中国版本的“信息高速公路(克林顿时期)”。DeepSeek 让国内AI/AIGC行业的“下限”(内存)大幅降低了。

DeepSeek 的运算“上限”是CPU芯片的算力。CPU目前没有被英伟达垄断,也没有对华限购。更重要的是,Intel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一直很好(Intel第一个全球存储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就在大连)。DeepSeek 让国内AI/AIGC行业的“上限”(芯片)大幅降低了。

小结一句,DeepSeek 让国内AI/AIGC行业的上限和下限,彻底摆脱了英伟达,摆脱了美国政府的限制出口政策,让中国人拥抱AI/AIGC的门槛上下限都大幅降低了。

DeepSeek出现后,配合现有的家电补贴政策,AI/AIGC在中国将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

全面的影响,是指这个变化对全产业链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芯片、存储技术,更会延伸到发电、储能、煤炭等多个领域,由于电力瓶颈,也会对电解铝、化工等行业产生挤占影响。

深远的影响,是指中文AI/AIGC突破了技术瓶颈后,大量服务行业会因此产生变化。举例,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完成了“网课”启蒙后,AI支持的在线语言培训、实时传译等服务将会对传统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再比如,98年以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将在AI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延续。中国的工程师群体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领先位置。这些影响将持续很多年。

回到交易,当下有以下几个跟踪观察的角度。

一是能源,火力发电是中国电力生产的主要源头。煤电联动的前提下,煤炭生产和电力生产板块的股票均可以关注。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煤炭期货整体反弹,后续可以关注。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角度直接关联的品种是动力煤,而动力煤已经失去了价格发现的功能。

二是储能,需求会有进一步放大。

三是芯片和存储。市场已经兑现了一波预期。后续还会持续有行情。

四是基于电力资源的工业品生产。例如烧碱(每吨需要2300度电,行情已兑现)。后续还会有品种受影响,例如纯碱(每吨170度电,1.5吨动力煤)。

标的的角度,有几个目标:

  • 焦煤、焦炭商品期货。前期超跌,反弹需求;动力煤的概念替代品种。
  • 纯碱商品期货。烧碱(每吨2300度电)前期涨幅大,纯碱成本主要是煤+电,下游需求玻璃、化纤。如房产基建企稳,后续存在补涨可能。
  • 中芯国际688981,如果后面存在“牛市”,中芯国际有机会成为领涨股。

减肥的终极方法是控制血糖

减肥减的是多余脂肪,而不是体重。在维持住瘦体重的前提下,去除多余脂肪,才是真正有益的减肥。

脂肪来自于多余的血糖。

  • 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 血糖下降,脂代谢启动,多余的脂肪开始糖异生。

糖脂代谢始终是混合进行的,很复杂,以上只简单概述一下过程。

按这个逻辑,做好两件事,减肥一定成功:

  • 避免血糖上升启动高胰岛素模式,禁绝脂肪新增。
  • 尽量压低血糖,减少波动,启动脂代谢(糖异生),去除存量脂肪。

理想状态下,如果一个人坚持慢速碳水、多样进食,确保餐后血糖不超过合理范围(这个每个人不一样,大概是在 6-7 之间),同时可以保证每周 30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理论上经过足够的时间,这个人的身体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个平衡状态,一般就是这个个体最合适的身材。

这里不涉及摄入热量、运动量。仅就减脂而言,把握好血糖波动,几个瞬感就够了。

笔记的两个去处

仅有一个笔记库,是无意义的。无论是“全文书库”还是元素化的“一元笔记”,都是无意义的。

笔记就是一堆比特,笔记不产生价值。知识不需要管理,知识只会被学会,只会被应用。学会是第一步,应用是第二步。

知识如果不能进入神经元网络就谈不上被学会,知识如果无法以作品的形式进入社会协作网络,就谈不上被应用。

笔记只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进入记忆,一个是生成作品。最终的去处都是一个:进入网络——要么进入社会协作网络,要么进入大脑的神经元网络。

除此之外,笔记没有意义。

纯文本笔记管理的最大漏洞:关键词污染

单一的纯文本文件作为数据存储单元,本质上是个“双字段结构”,即文件名是一个字段,文本内容是一个字段。文件名本质上是个字符串,受到长度限制,一般认为超过 256 个字节会产生潜在风险。

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不超过 256 字节的字符串一般不宜存储重要信息。因此,纯文本笔记(无论是txt格式还是md格式),主要通过文本文件内部“较大的那个字段”存储纯文本信息。

在文本文件中存储多维信息,本质上是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降维。

以这个纯文本文件为例:

这是个典型的卡片式摘录,存储了一个小的知识点:损益表和利润表的名称变迁。这样的文本内容,看起来没有大问题。但当问题复杂一点的时候,事情就会慢慢起变化。

这个卡片是阅读《以交易为生》这本书的摘记。笔记的内容讲的是心中没有主见、定力的人,到处寻找“救世主”。如果希望这个卡片可以在以后复用,除了通过 Random 函数随机碰撞复现,大抵是需要通过关键字检索的。这个时候,可以把原来的关键字:

tags: 
#《以交易为生》
#Alexander_Elder
#Y2013

扩展到:

tags: 
#《以交易为生》
#Alexander_Elder
#Y2013
#心态控制
#救世主

如此即可实现在探讨“救世主心态”或交易中的心态控制时,挖掘到这张卡片。事情发展到这里,so far so good。

但是,当另一个研究课题摆在面前时,事情会变得不一样:如果这时候的研究命题是,交易中的技术分析,我用“交易”这个关键字在卡片库中搜索,所有来自《以交易为生》这本书的卡片,由于书名中包含 交易这个关键字,这本书中所有的摘记都会被搜索出。在没有 Devonthink 或者 YARPP 这样的关联计算软件或插件介入时,整个搜索结果会被严重污染。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前文的那句话:

在文本文件中存储多维信息,本质上是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降维。

一个读书笔记卡片,或者叫摘记卡片,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维度的:

  • 内容,即正文;
  • 出处,包括书名、作者;
  • 摘录的时间点;
  • 对主题的概括,以备“搜索”或“聚合”用
  • 批注

这些不同维度的数据,统统压缩到文本文件的文件内容中,以纯文本形式呈现,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关键字污染”。现在的新书书名有很长,作者都有“关键字意识”。比如这本书:

这本书里出现的一切奇闻异事、个人感受、名言警句,都会出现在“印象笔记”和“Evernote”的搜索结果中,而无论彼时彼刻的那张卡片、那条笔记究竟是否与“印象笔记”和“Evernote”有关。

这个问题,通过纯文本文件管理笔记,无法克服。这不取决于是否应用了 Markdown 格式,也不取决于是否自主掌握笔记内容,这是整个知识库的底层技术选型限制的。

目前的公共讨论空间,确实存在这样一种误区:

  • 长期有效的知识管理,一定要自己掌握数据;
  • 而自己掌握数据,一定要通过纯文本文件本地存储。

前一句话没问题,后一句话将所有权归属的问题,误读成了技术选型要用 Markdown、纯文本格式。我个人并不反对以纯文本保存信息。这是种很干净的格式,也是历久弥新的长期有效通用格式。但个人知识库的实质并不在于将知识(无论是否是卡片形式或者“元素化”的形式)保存在硬盘。

知识库的本质是历久弥新。这个角度看,知识库就是“数字花园”或者“知识花园”,需要播种收获,需要时常翻土。指望着一次性烙进去一个文本文件,就巩固了一个知识点,是一种战略上的懒惰。

在前面《关于笔记的再思考》一文中,提到了一种以 WordPress 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只有的域名、租用的服务器、通用的 WordPress 平台以及自动化的网盘(及本地)备份实现“自主掌握全部数据”。而从数据存储格式上看,sql 数据库格式的年龄并不比 txt 文本文件的年龄小很多,而世界上 34% 的网站份额也决定了无论是开源社区还是插件市场,WordPress 都不会比任何一款“笔记软件”或“个人管理软件”差。

在结构化的 WordPress 平台上,Category 分类和 Tag 标签完全可以对内容实现“京东自营购物”似的筛选、过滤、搜索,全文检索数据库也不需要从中文分词的角度做出任何二次开发。很多时候,找出一个,或者是一类内容,甚至不需要通过搜索框。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WordPress 是基于 SQL 数据库技术的、多维度、大容量的内容管理(分发)平台。

这才是目前个人知识管理最好的选择,也是解决前文所述的“关键词污染”这个纯文本系统固有缺陷的直接办法。当然,WordPress 的技术门槛比起 Obsidian/LogSeq 是略高一些的。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关于笔记的再思考

“元素化”与“纯文本文件”是一组不可得兼的矛盾。笔记的数量达到万条级别后,散见的文本文件无法实现有效率的搜索。要么忍受动辄几秒十几秒的耗时,要么将文本库转义为“镜像”,如 Mac 系统的 devonthink,或 Win 系统的各种本地检索软件。总之,磁盘文件夹级别,或者叫目录级别的库管理效率极低,如果考虑到批量添加/删除/替换等操作,还需要掌握复杂的正则表达式,学习成本已经不低于掌握 vim/emacs 了。

以 Obsidian 为代表的编辑器软件在开源社区的加持下,作为编辑器的用户体验很好,但作为“笔记管理系统”,管理性能的上限明显。而以 evernote/印象笔记为代表的数据库软件,建立在类似 sql-lite 等数据库架构,可以保证日常管理的效率,却完全不具备开放性,甚至因为封闭属性,已经产生了负向的用户价值。

什么才是合理的中间道路呢?

——一方面,保持类似纯文本文件管理的普世开放性,起码满足达到不低于现在(24H1)Obsidian 社区规模的条件;

——另一方面,建立在数据库架构上,却不会受限于封闭的文件格式或者吝啬的商业模式(印象笔记是其中的典型),可以由用户进行合理范围内的自定义设置/二度开发。

答案呼之欲出,没错,WordPress——地球上超过三分之一的 web 站市场份额,合理的免费/付费模式,无以伦比的开发者社区,mysql 数据库规范架构。

论功能,笔记软件的搜索、分类、tag 标签、时间戳,甚至双向链接(trackback 机制比近年大火的双向链接早了大概 15-20 年),WordPress 作为 cms 领域的行业标准,都可以实现;

论开放,WordPress 社区的规模和开发水平要远超 Obsidian 社区,主题和插件数量极为丰富;

论稳定,WordPress 每天支撑着这世界上近半网站的运转,稳定性较之个人开发者成果,要高上几个数量级;

论预期寿命,WordPress 更是远超现存任何一款“知识管理软件”,即使 PHP 底层技术式微,也会有无数成型的解决方案,继续维护 WordPress 界面背后的那个数据库。毕竟不同于前端技术三年五载迭代更新,数据库技术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了主干不变。

作为个人笔记库, WordPress 的弊端也很鲜明。

一是初始门槛相对高。现实的方案,免费的 WordPress 程序要配合域名(在大陆地区还需要完成备案)和主机空间(或 vps 甚至服务器),这两个门槛就隔绝了大量使用者。

二是备份/同步相对复杂。作为在线程序,WordPress 的一键化备份一直是个大生意。技术上备份要分为 WordPress 程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两个分支分别备份,复杂性远超各类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三是作为在线程序,离线无法使用。这一点类似于早期的 roam research。

四是编辑界面相对简陋,不如 Obsidian/Logseq 等编辑软件用户友好,更不如 VS-Code 功能强大。

好在,这些问题除了问题一属于硬资源约束,其他大都可以解决。

备份同步问题,可以设置相应软件的 SOP 定期同步虚拟主机文件夹,备份全站,并在 Mac/Win 的终端界面写好导出-下载数据库的脚本定期执行。门槛稍高,但并不麻烦。

离线使用问题,可以分为离线读取和离线写入分别处理。“离线读取”角度,可以应用 WordPress 静态化插件生成 HTML 文件夹,在备份同步环节本地化,再套用 devonthink 等软件救急。“离线写入”角度,可以临时将录入内容放在其他地方,恢复网络连接再补录到 WordPress。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离线环境大多是飞机高铁等临时性环境,应急从权即可。

编辑界面问题,大可“重器轻用”,大大方方用 Obsidian 等写作“IDE”,在 Obsidian 建立一个文件夹叫“写作台”专门放置临时文件,处理一时写不完的长篇思考,写好输出 HTML 复制到 MarsEdit 等 WordPress 编辑端。零碎闪光、摘录,直接进入 MarsEdit,写好直接发表。这样做的好处是,连带着图床功能也可以沾光 Obsidian,尽量保持 WordPress 不存附件,保持在线内容尽可能存放在数据库。毕竟虚拟主机的可靠性比起阿里云腾讯云等图床服务还是差了不少。

理顺这些逻辑,最后就是形成稳定的 SOP 了。哪怕没有上面这些辨析,仅仅是在微信订阅号写作,也是有 SOP 可以梳理的。“重器轻用”后,复杂的流程,SOP 之后不一定真的复杂;有时,“All-in-one”的方案,由于不断调动外部资源,事实上也并非简单。

日线定大势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4W23

写在前面

  • 价格基于成交,成交基于共识,共识基于多样认知的交集。趋势是共识切换,盘整是共识形成。价格涨跌、趋势盘整的背后,是共识的“生、住、坏、灭”。
  • 用最简单的语言记录走势中确定的机会。确定性不一定用于盈利,也可以用于规避风险。
  • 方法上,主要依靠趋势交易、Price Action 和缠论结合。
  • 基于逻辑学排中律的完全分类思想,辅之以适当的概率判断,寻找确定性机会。
  • 确定性的窗口不会经常打开,一旦打开,是可以被抓住的。

螺纹加权指数:基于完全分类的不测而测

周五收盘,螺纹指数呈现出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image-20240607161958212

短线上,15F 级别始于4月初的这轮上涨在5月末见顶,完成了一个完整的aAb结构。3823短线见顶后,后市有两种可能。

  • 一是,回踩不破3690,形成15F3B,继续上涨;
  • 二是,回踩回到中枢内部,3823成为新的15F盘整走势的起点,开启至少三段的向下盘整。

按照交易的理论,面对不确定性,一般采取两个思路。一是向小的方向,展开小级别,则可以判断同级别是否完美;二是看大的方向,通过1H级别分析15F走势的大概率走法。

此处采取第二种思路,直接看日线级别。

image-20240607162531704

2021年5月的螺纹高点6193起,走势是在完成一个向下的盘整走势。走势内部目前走到了完美前的最后一段。日线级别每天形成一个K线,一段走势常常会持续两年以上的时间。有理由相信,2021年5月至今的这段整体向下的盘整走势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这个判断和宏观消息面的各种消息是契合的。作为交易者,最忌看大做小,具体的利润还是来自于对每个波动的准确把握。在日线基础上回到1H线级别,分析3393低点后的反弹的意义。

image-20240607162940419

年初4075高点以后到4月初3393低点,一个完整的15F走势(1H图上的一条红线)完成,目前的分歧主要在于当下的反弹是否可以超过3823的前高。无论是否创新高,后面都还有一个15F级别的向下(盘整/趋势)走势。1H级别决定15F级别,做出了这个判断,15F级别就要做偏空分析。

image-20240607161958212

回到15F级别,如果做偏空处理,此时就要等待3823之上,或者之下出现合理的开空机会。

image-20240607163403178

这个位置大概率就在3823以下,3694以上。在这里,也是前期的密集成交区域。价格波动在这个位置会呈现剧烈的无序波动。其中,3700附近是重要的阻力位:

  • 如果突破,短线可以高看到3800一线,有100点左右的做多空间;
  • 如果不能突破,可以背靠3700做空,做空目标价位直接看到3400一线。

小结

  • 下周端午小长假,关注假期消息面对市场的影响。
  • 周二开盘日内价格继续冲高,关注3700一线的波动。
    • 如果突破,短线可以高看到3800一线,有100点左右的做多空间;
    • 如果不能突破,可以背靠3700做空,做空目标价位直接看到3400一线。
  • 周末之前,市场会给出答案。
  • 本文不涉及任何内幕未披露信息,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参考内容

螺纹指数这波200点的上涨,该如何精确定位入场位置?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4W21

写在前面

  • 价格基于成交,成交基于共识,共识基于多样认知的交集。趋势是共识切换,盘整是共识形成。价格涨跌、趋势盘整的背后,是共识的“生、住、坏、灭”。
  • 用最简单的语言记录走势中确定的机会。确定性不一定用于盈利,也可以用于规避风险。
  • 方法上,主要依靠趋势交易、Price Action 和缠论结合。
  • 基于逻辑学排中律的完全分类思想,辅之以适当的概率判断,寻找确定性机会。
  • 确定性的窗口不会经常打开,一旦打开,是可以被抓住的。

螺纹加权指数:如何准确定位开仓机会?以本轮上涨为例

寻找准确的开仓入场点,本质上是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对行情进行完全分类,判断当下的行情是不是“可做/可以开仓”的;二是对可以开仓的行情展开分析,寻找买入点。

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前提。很多时候交易亏钱,都是跳过了第一件事,直接操作第二件事。在不能做的行情下寻找介入机会,找到的一定不是真正的买卖点。

以五月中旬以来这一轮螺纹的上涨为例。

image-20240526152254682

RB2410 合约的15F 图上,红色方框内部属于“可以做的”一段行情。在这段行情出现前,任何做多的操作都是不明智的。这里可以稍微展开一下,一是3774以来,3688的反弹高点第一次打破下降趋势线,尽管打破后出现了新低,但下降趋势线被这波反弹强力打破,反弹比新低更具有提示意义;二是展开到次级别分析,3688以后的下跌,并不具备可持续的可能。总之,价格运行到方框位置,可以展开到小级别寻找买点。

image-20240526155020621

3F 图上,3688 以后的下降趋势直到位置 3 之后才被打破。1-3 尽管都是较强的分型,可在结构上都不是买入的机会。4点的下跌在微观上是个加速下跌,在5点二次测试底部时形成了新的趋势线,6 点打破回踩力度较大,回落到趋势线以下。截至到位置6,均不是合适的买入机会。6以后价格强势突破趋势线回踩的位置 7,价格未创新低,分型向上的力量较强,是第一次买入机会。但由于7-8位置的成交量并没有放大量,仓位上可以适当保留。

位置 9 是最理想的买入机会。9的位置出现一根确定性的趋势棒。这个位置的操作选择很多。可以以收盘价入场,可以以单根 K 线突破入场,可以以 H1 位置入场,都可以。前文说的两件事,只要第一件事做好,第二件事的风险并不大。持仓后价格很快脱离成本,这是最理想的入场机会。

image-20240526160219188

如图,左下角的 B 位置是前文的位置 9,入场后可以持有一个完整的 aAb 结构到第一个卖点,这段的空间超过 130 点。更高一个级别的盘面可知,后面还会有新高。第二个买入位置介入后,第二个卖出位置依然是一个完整的 aAb 结构,获利空间大约 80 点。两段行情合计有超过 200 点的空间。以每100万元保证金开仓300手(3000吨)计算,保证金收益率可以达到 50% 以上。作为主力合约,RB2410 的流动性可以支持 300-500 手规模的短线交易。

小结

  • 开仓的前提是行情可以交易。判断行情是否可以交易,比交易本身更重要。
  • 开仓介入的时机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打破趋势线/强有力的底分型/回踩不创新低/放量趋势棒出现/价格站稳短线 VWAP。这些条件都是具备遍历性的,任何一次成功反转,一定会出现这些信号。这些信号不齐,意味着必要条件并不完备。
  • 本文不涉及任何内幕未披露信息,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参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