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康健

准备迎接改革开放2.0 每周观察与思考 每周观察与思考 2025W17-01

准备迎接改革开放2.0 每周观察与思考 每周观察与思考 2025W17-01

周末数据看,美元指数继续下跌。

Image

从月线下跌的形态看,价格以极强的力度向下突破了100这个重要支撑位,朝着概率密度最大的中间地带演进。这个更大支撑区间的范围是97.3-92.7。十五年以来,在2018Q1和2021H1曾经有效支撑过两次。如果这个区间再被跌破,美国与新兴市场的互动关系大概率会回到20年前,大量的成长机会会回到新兴市场国家。

离岸人民币方面,周线上看近期7.4286这个高点很可能是2022H1的6.30低点至今一个完整走势的终点。后面很有可能开启一个同级别的向下走势,持续时间大概会在3年左右。

Image

3月12日曾经判断CNH价格会回到7.07左右,现在把目标位修正到7.09。本轮周线级别的升值第一目标区间为7.09-6.93。

A股还需要对最近的低点3040做一次二次测试。结合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再出现新低的概率并不大。

Image

结合近期黄金和国债的走势,A股出现全面普涨的可能性很小,境内整体还是处于“资产荒”的状态。A股上市公司也好,非上市企业也好,“选股”的重要性远大于“择时”。

最重要的图是中央政府发布的数据。(下图彭博的文字分析有误,税收收入不是“持续下滑”,而是2024年的下滑趋势得到了遏制,增速已经开始回正了。读图之后要有信心。)

Image

根据彭博社的汇总,中国政府非税收入增速曲线显示,进入2025年以来,类似“远洋捕捞”这种无原则无底线的行政罚没增速得到了明显遏制,营商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非税尽管这里下滑的不是金额,而是增速,依然可以看出一个足够维持一两个任期以上的新阶段即将到来,大的逻辑一定是:

  • 一是繁荣经济,做大税基;
  • 二是逐渐提升税收收入;
  • 三是进一步控制非税收入增速。

这个结构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其中的节奏;这个结构一定是好的,四十多年前就是这个大逻辑。

这个结构下:

  • 境内的基础设施体系的价值会得到重估,市场将引导资源在各部门重新配置;
  • 劳动力特别是工程师群体的工作价值会得到重新定义,35岁现象会逐渐消失;
  • 新一代大学毕业生的成长焦虑会被激发、引导,新型人口红利被释放;
  • 债务危机通过借新还旧得以解决,新增债务将支撑资产重新定价,整个国家实现资产负债表扩表。

一个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民族,会又一次打开家门,伸出双手,迎接五洲宾朋。

Image

250421

===

参考:

美元指数又到关键点位,美国人民才是该关注国运的那群人 每周观察与思考 2025W16-02

美元指数又到关键点位,美国人民才是该关注国运的那群人 每周观察与思考 2025W16-02

美元指数可以简单理解为“美元对一篮子各国货币的比值加权”,100的点位是个平衡位置。美元指数高于100,则美元相对强,低于100,则美元相对弱。

打开美元指数的月线图,四十年来100这个位置大概被穿越了7次。

Image

月线级别的K线图,是可以还原历史节点的:

  • 第一次(向上突破):1981年2季度。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被拖入战争泥沼。美元开始强势,一直到1983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之后,1985年美元指数见顶。这个顶部是史无前例的164。
  • 第二次(向下跌破):1987年1季度。这波行情对应的是新兴市场的成长,“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市场快速成长,资本向各个民族国家溢出。
  • 第三次(向下跌破):1989年2季度末。这波反弹发生在1989年2季度末,此处省略若干字。这次反弹是全世界在苏东剧变的背景下,全球市场对新兴市场的一次重新审视。这波反弹被证伪后,新兴市场快速发展,一直到1998年。
  • 第四次(向上突破):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开始,资本回流美国,一直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1年7月见顶。911事件之后市场恐惧美国军事力量,美元指数反弹,未创新高,开启一轮下跌。
  • 第五次(向下跌破):2003年1季度。2001年下半年中国加入WTO,市场提前有所预期。到2001年9月事件已成定局,美元指数月线一根大阴线背靠100的位置下跌了一下。这波行情一直持续到2022年。期间,在2015年、2016年和2020年有过三次上破100的尝试,知道2022年突破。
  • 第六次(向上突破):2022年2季度。这波强势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只到2022年四季度就见顶了。这期间的历史事件包括国内对于公共卫生政策的调整以及十月份的第贰拾次大会。大会闭幕,确定性消除,美元指数又开始了新一轮向下,直到现在(2025年二季度)。
  • 第七次(向下跌破?):2025年2季度,我们很可能再次看到美元指数强势跌破100的点位。历史事件的背景无需多言,历史事件的结果,往往也能从资本的流动方向找到答案。

为了更好的把握确定性,不妨从黄金的角度进行验证。

换个角度理解黄金:

  • 黄金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然、免息债券;
  • 当世界出现单极化的老大时,老大的有息债券会更有吸引力,黄金暂时让位;
  • 当世界出现多极化或者大范围的混沌时,黄金开始上涨;
  •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七十年代瓦解,黄金潮起潮落,受通胀影响,整体是向上的。分析实际涨跌,可以看对数坐标。

这里不看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黄金,看CMX黄金加权价格的对数坐标。

我们把每次上涨和回调分开,从“世界多极化”的角度理解:

Image

  • 第一段上涨:1976年-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挑战美国霸主地位,多极化加强;
  • 第三段上涨:1999年-201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快速发展,一直到2012年;
  • 第五段上涨:2015年末至今。这背后是一个很深刻的海权变革逻辑。简单说,从2015年9月中国海军首次出现在美国阿留申群岛海域,到今天中国有8艘112个垂发单元的055驱逐舰,26艘64个垂发单元的052D驱逐舰,合计有2560个垂发单元在海面上漂着。海军现在还有“一坑四弹”、“冷热同架”技术,理论上现在中国列装的导弹驱逐舰一次可以发射数千枚各式导弹。我们列装的鹰击 - 21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达到15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这些数字和技术,事实上已经动摇了美国基于航空母舰的全球海权,也动摇了美元和美债中蕴含的货币信用和索取权。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我们总是看到国家在外面免除美元债务换取类似瓜达尔港这类的资源——本质上和抛售美债没区别。

综上,无论是美元指数还是黄金价格,都在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当下身处其中,每天看到的都是具体的新闻报道,都是浪花和暗涌;历史的大方向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不会如自媒体们的标题一般,猫一天狗一天。

如果美元指数在2025年2季度有效跌破了100这个位置,同时黄金价格继续上涨,那么Price Action就是在告诉我们这次中美冲突的结局。

到时候需要赌国运的,是美国人民。

中国人从来不需要赌国运。

250417

市场完成了一次纠偏,美联储二季度大概率还是要降息的 每周观察与思考 2025W16-01

市场完成了一次纠偏,美联储二季度大概率还是要降息的 每周观察与思考 2025W16-01

上个月分析市场先于美联储抢跑了,启动了对未来一年的降息预期。这一个月以来,市场充斥着大量的短效舆情。从这个周末的CME利率市场分析,二季度大概率会降息,时间点很可能是6月18日的会议。

Image

市场投票结果显示,6月18日会议降息的合计概率已经超过了90%。考虑到5月7日会议的降息概率也有2成左右,当下看二季度降息是大概率事件。

把每天市场的报价绘制成一个上限、下限和中值的曲线对比分析,这个周末市场对于一年以后远期利率的继续走低形成了一致预判,预计明年4月29日的利率中值已经降到了3.5%以下。较之3月18日的3.7%左右,下降了20个bp。

此外,最近一个月以来,市场对于五月、六月两次会议降息的预期更加一致,特别是6月18日会议(图中左数第二个点)突然失去了支撑,从4.4%-4.5下降到了4.2%以下。

Image

这个调整并不是市场的短线冲动。对比一周以前,4月11日的市场更加理性。一周前4月4日的市场预判,7月30日利率中值会下降到3.8%附近,远端明年4月29日利率会下降到3.2%以下。

Image

对比上一次分析利率:

  • 2月19日,约50%的参与者认为年底利率会维持在4%-4.5%的区间。
  • 3月19日,约80%的参与者认为年底利率会降至4%以下。
  • 4月11日,约93%的参与者认为年底利率会降至4%以下,超过70%的参与者认为年底利率会降至3.75%以下。

总结一句: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市场已经完成了一次自我纠偏。纠偏后的报价变得更为理性。更为理性的报价背后,今年6月18日降息的预期正式确立了。

在这个预期的影响下,我国国内人民币继续降息的政策空间被打开,存量债务置换将加速推进,境内各类资产人民币价格将得到支撑,对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整体利多。

250414

历史地看,因缺有需是最大的逻辑,芯片产业是最确定的机会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5-03

历史地看,因缺有需是最大的逻辑,芯片产业是最确定的机会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5-03

先看一组历史:

  • 辛亥革命国内陷入内战,暴露了一大需求:中国几乎没有国产的药品。于是其后所谓的“黄金十年”民族制药工业破土而出,一系列的“xx大王”也是同样的逻辑成长;
  • 抗美援朝,同仇敌忾,战场上的困难暴露出新中国的两大短板:没有飞机,也没有地面机械化运输能力。于是各大汽车厂开始发力,人民空军也开始快速发展;
  • 八九年之后国际社会的封锁禁运,也暴露出了吃穿用度靠进口是靠不住的,于是十四大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中国社会的市场化活力;
  • 南海撞机之后也是一样,人民空军仅仅靠“走量”还是不行,歼八2M飞得再快,还是不够可靠,于是高精尖的歼十、歼二十、歼三十五一个又一个出来了。

危机的本质是经济体的“应激状态”,危机很少会导致崩溃,就像炎症很少会导致死人一样。危机的本质是免疫系统的动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是危机的历史使命。我们很难用一个段子、几句戏谑概括当下,但回顾历史,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因缺有需,暴露出来的不足,会成为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

这是第一句话:因缺有需是最大的逻辑。

为什么说芯片产业是最确定的机会,在于三句话:

第一句,对手的攻击提示了我们,软肋在这里。这些年制裁华为、中兴,七寸是芯片,搞得我们最好的科技企业很难受。对手掐得疼的地方,就是软肋,就是脖子。对手不会掐膝盖骨、胳膊肘的。我们的软肋在这里,这是对手告诉我们的。

第二句,我们的实践告诉我们,短板在这里。信创产业这些年的发展提示了我们,要搞好全面的国产替代,牛鼻子就在这里。我们在硬件层面从电网开始到路由器都是全面国产化,电网走得最远,中文都成了输配电行业的国际标准第一语言了。但信创产业国产替代一直收不了口,瓶颈就在芯片。

第三句,取得的成绩告诉我们,机会在这里。这些年芯片产业风云巨变,x86架构正在逐渐被ARM架构渗透。凭借这个机会,在我们自己的努力下,中国的芯片产业,早已经脱胎换骨。深圳地区有机构芯片厂商,早就攻克了7nm芯片、128核的量产问题。绝大多数芯片应用场景其实已经得到了满足。现在差的,一是芯片行业最上游的架构,二是封装层面的“SoC化”。我们在这个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是简单化的“填补市场空白”,中国的芯片行业是初生朝阳,距离爆发,差的是临门一脚。

未来的机会就在于“上下两端”:

一是最上游的ARM架构知识产权,及相关的机会。这个机会有多大,ARM这个隐形的手前几年动了一动,华为度过了被封锁的最艰难的时刻。ARM架构从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和国内的情况看,确定性最强。

二是最下游的封装层面,SoC层面。类似苹果平板和电脑的M芯片,直接将CPU/GPU/内存/硬盘合成到一起,以适应更多场景。真正具备这种封装能力的产业链相关企业,一定有机会。

250410

中欧表态:分化敌人,争取支持的意味很明显了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5-02

中欧表态:分化敌人,争取支持的意味很明显了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5-02

  • 对敌人中还想做生意的,释放积极信号(图1)。
  • 对敌人中坚定的顽固派,释放强硬信号(图2)。
  • 第三股力量,外围“打野”(图3)。
  • 各家“NPC”围观不做实质性表态。

结构很清楚,昨天说的三种情况,都走出了各自的迹象。最后会收敛到哪一种情况,要看后市的演变。

稍微展开一下前文第四点“NPC”。

大国角力,小国就是“NPC”。NPC不会默默躺平睡觉。NPC也有NPC的动作,也有NPC的思考。但小国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战略缓冲不足,容错能力比较差,在其内部一定是“求稳第一”,会有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外部勾兑和内部协调。NPC们,一是不会第一时间站队,二是不会做出倾向性过于明显的表达。

以新加坡为例,最早这个星期后半周,新加坡政府,或MAS(新加坡金管局)也许会做出稍微正式一些的表态。这个表态很难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激进的表述。不能排除,没有进一步声明的可能性。事件发生几个星期内,后续影响还在发酵,各家NPC还是会以围观为主,说点“劝架的”,或者“正确的”套话。

从交易的角度看,“黑色星期一”之后,所有的救市都是政治表态,汇金也好,诚通也好,都是市场中的单一主体。市场的走势是各方合力的汇总,任何单一的一方,都不可能独木成林主导市场的走势。基金盘口也好,自营交易也好,只要不是日内交易(Day-Trading),这个时候手上如果没有浮盈的空头头寸,都应该坚决空仓,等待各方尘埃落定。任何“抄底”动作,都应该等待市场二次探底完成。

Image

Image

Image

事情闹大了可不好,美国人还要做生意的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5-01

事情闹大了可不好,美国人还要做生意的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5-01

  • 从两国的体量来看,中美合计占据世界经济近半体量。2024年全球的GDP总额为110万亿美元,美国GDP约29.2万亿美元,中国GDP约19万亿美元,两国合计超过4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规模接近44%。
  • 从对彼此的依赖程度来看,世界依赖中国,中国并不是最依赖美国。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占全球比重达到14.2%,2024年估计也差不多,是国际贸易史上单一国家最高比例。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比15.8%),其次是欧盟(12.8%)和美国(11.2%)。考虑到东盟,墨西哥等对美出口,有相当部分是中国产品转口或本地组装,实际上中国产品对美国出口占比大于11.2%。
  • 从中国的实际关税水平来看,实际关税税率只有1.3%,远低于此次美方对外的说法。自加入WTO后,中国一直都在逐步削减关税壁垒,2024年,中国一年进口商品总金额为18.4万亿元,2024年征收的关税为2443亿元,实际平均关税税率是1.3%。

因此,如果“事情闹大”,大概率会产生三个后果:

  • 第一,阻止了制造业向拉美、东盟各国溢出。这些国家的优势是生育率高,有人口红利;说英语,劣势是没有整套基础设施体系;能源供给冗余不足。如果我国制造业继续对外溢出,这些国家将有机会从简单的“三来一补”做起,重走“四小龙”道路。现在关税无差别加上去,彻底断掉这些国家的路。
  • 第二,WTO体系缺少美国名存实亡,新的全球化体系应运而生。早些年里,WTO事实上已经开始逐渐名存实亡,各国有权任意设定本国关税。后续继续发展下去,大国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自给自足,可以内循环。小国做不到,只能被拿捏。工业体系强的大国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内生一套新的“WTO”体系。这套体系实际就是现成的:一带一路。
  • 第三,我国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能力,借此机会,给现有短板进口产品加高价格,可以加速相关产业的发展。短板主要是两个,一是芯片,二是航空器,对应英特尔和波音。芯片方面,国内市场需求已经垒出来了,深圳地区的民营企业已经攻克7nm/160核的量产,ARM架构的知识产权本土化在即,芯片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彩电、光伏组件,价格被打得很低很低。航空器方面,C919为代表的国产产品已经实现了商业运营,另外空客体系并不属于美国。

这种情况下,小国是绝对不会跟庄的。截至目前的信息,跟庄的市场主体只有我们和欧盟,日韩以下,没人跟进。从新加坡的情况看,MAS已经对各大金融机构发函调研,征求应对策略。从现在汇总的信息来看,新加坡大概率会不了了之,保持现状,很难主动出台更多政策。

最后无外乎三种情况:

  • 一是各国保持现状,中美欧三方角力,制造业体系强的最终胜出。
  • 二是美国改变政策,自我证伪。如果是这样,川普大概率会成为凯撒。
  • 三是美国主动构建对话机制,双方和解,最优解不存在,则双选次优。

这里面,第三种情况的概率最大。这种结构下,加税成了后续谈判的筹码,双方求最大化不得解,转而追求“个体次优+整体最优”,实现经典纳什均衡。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自己在都自白,“事情闹大了可不好”。

image-20250407144638321

充分认识大模型的局限极其衍生的确定性机会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3-01

充分认识大模型的局限极其衍生的确定性机会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3-01

大模型有两个局限,基本清晰了。

第一个是创新。现在的通用大语言模型是否可以产生一些创新,答案是基本不能。就是通过两年的实践,市面上任何一款大语言模型都没有诞生有价值的创新。有人做过测试,大语言模型通过组合资料产生创新的概率,只是人通过组合资料创新概率的0.04%,万分之四,相当微不足道。

第二个是理解。大语言模型能否通过阅读无限多资料理解现实世界,从而通向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答案也是很难。通用大预言模型的边界止于物理世界,阅读再多资料也无法理解物理世界。通用模型框架内的量变并不必然达到质变。

通用大语言模型的未来在于专业化改造。就好像人完成了通识教育后,一定要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才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通用的大语言模型在企业端形成真正的生产力,必须构建本企业、本行业的智能体。而智能体的产生,有需要有标准化数据、模型算力、应用场景和责任团队四个前提,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讲,至少从对通用大语言模型的理解上,国内企业还是以宝钢为领头企业,其“六个行动”的提法,也是市场上最全面、最深刻的表述。

这会产生一个矛盾。各家企业布置自己的智能体,芯片需求会大增;芯片制造业会繁荣;芯片制造有没有可能像彩电、钢铁、光伏一样,大干快上,直接把价格打爆?完全有可能。深圳的芯片企业应用ARM架构已经实现了7纳米级别的160核芯片量产。

ARM架构是什么?苹果的A系列手机芯片、M系列芯片,就是ARM架构的产品。现在,中国境内可以自主生产类似的产品了。

虽然功耗、体积上不如iPhone的芯片,但大企业搞智能体,够用了。

前面我们多次提到,芯片制造很耗电。电力将成为算力的支撑。从发电和输配电的角度分析,输配电不确定性较强,火力发电的源头——煤炭企业是最确定的投资标的。

煤炭板块股票多,还是推荐前期列出的不超过十只股票。这轮行情,是分红的行情。A股最大的基本面是分红。谁分红,谁会获得更多认可。

另外,宝钢是最确定的。确定性在于,钢铁行业深度嵌入大模型,宝钢有最好的场景——同时,现在宝钢对大模型的理解是最深刻的。

美联储没说什么,市场抢跑了:关注3月19日美联储FOMC利率决议引发的新一轮降息预期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2-02

美联储没说什么,市场抢跑了:关注3月19日美联储FOMC利率决议引发的新一轮降息预期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2-02

美国东部时间3月19日下午,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利率决议,维持利率在4.25%-4.5%之间。公告正文基本还是以官方辞令为主,维持2%的通胀率云云。

随着公告发布,利率市场已经在降息的预期方向上抢跑了。

上次会议时间是1月29日。两次会议期间,市场对利率变化的预期经历了一次先升后降的变化。

  • 1月29日,市场提示超过90%的概率未来一年利率会落在3.5%-4.5%的区间,维持现有利率的概率超过10%。
  • 2月18日,市场提示超过80%的概率未来一年利率会落在3.75%-4.5%的区间,维持现有利率的概率超过15%。
  • 3月19日,市场提示超过80%的概率未来一年利率会落在3%-4%的区间,维持现有利率的概率超过3%。

img

img

img

将每日的市场概率加权计算,可以看出目前市场预判远端利率会出现明显下降。

img

甚至,有人开始下注一年以后利率降至2.25%-2.5的区间。

img

对于2025年年底的利率预测,市场在2月19日前后的预测和现在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 2月19日,超过50%的参与者认为年底利率会维持在4%-4.5%的区间。
  • 3月19日,超过80%的参与者认为年底利率会降至4%以下。

img

这里隐含一个市场工具:每次会议前一个月、一个星期,期货合约上都会看到对下次会议的预判。4月7日(周末)是下次会议前一个月,届时可以通过1M期限的期货合约及时掌握市场对5月会议的预判。如果继续强化降息预期,则2025年全年利率将确定下行。

总结:

煤炭板块即将反弹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2-01

煤炭板块即将反弹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2-01

历史上A股市场的煤炭板块和商品市场的煤炭板块基本同步。最近一周煤炭股票普遍触底反弹,焦煤焦炭也开始在级别上由大到小渐次见底。

煤炭股票和商品可能会出现一轮反弹行情。这轮反弹如果出现,级别至少是小时线级别的,持续两周以上。

商品上,按照基本面供需情况掌握节奏。

股票上,要以“现金分红”为纲,选择基本面好,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板块内个股。

焦炭

  • 开滦股份600997

焦煤

  • 山西焦煤000983
  • 潞安环能601699
  • 冀中能源000937
  • 华阳股份600348
  • 平煤股份601666
  • 盘江股份600395

动力煤

  • 苏能股份600925

img

===

参考:

如何看待当下离岸人民币的走势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1-02

如何看待当下离岸人民币的走势 每周观察与思考Y2025W11-02

用5年的均值上浮5%作为辅助线观察,周线图上:

美元指数

再次碰线。八年来这是第八次碰触这条线。小级别日线上,110.15以来的这波下跌还没有走完,这次跌穿的可能性略大。

这个关键位置现在看是103.3,这里跌穿后,在100左右美元指数会遇到一个重大支撑位,能否再次下破不知道。

img

离岸人民币

7.37一线,周线图三次出现顶部。3年以来人民币整体贬值的通道中受阻回调,第一目标位7.07-7.00一线。

考虑到周线图的交易节奏,2025年上半年(二季度内)人民币将整体保持升值。

下半年,是否能够借这波升值彻底反转3年来的贬值走势,需要更多宏观因素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本项下的外汇管理制度。如果外管制度可以配合,股市和汇率会形成正反馈。

img

COMEX和上期所的黄金

  • 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现在偏离5年均值2.74倍标准差,概率密度只有0.31%,即99.7%的概率,价格要低于这个位置。
  • 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现在偏离5年均值2.51倍标准差,概率密度只有0.60%,即99.4%的概率,价格要低于这个位置。

以黄金为锚定标准,美元的贬值预期强于人民币,间接地,即:美元对人民币短期存在贬值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计价的黄金和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在周线图上的波动,在二阶导数和三阶导数的层面,二者强弱预期是倒置的。美元有二阶见顶的信号,人民币计价的黄金还没有。结合前面的汇率分析,今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结论

  • 美元短线(对商品/对人民币)继续贬值,关注美元指数100位置的支撑;
  • 上半年人民币保持对美元升值,目标汇率7.07;
  • 黄金处于高度敏感位置,短线可能因均值回归引发剧烈波动
  • 中长线人民币是否能扭转对美元贬值的趋势,关键看二季度后宏观层面的支持情况。高度关注上半年外管、资本市场相关的政策变动(近期QFI放开+一波宣传即是政策组合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