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陈贞豪

想不到人民大学的辩论活动这么快就进入了反思期。SNS上面各种分享,各式观点相互碰撞,很是受教。同届诸君中,我属于淡出早的。距离最后一次上场辩论已经过去了6年。这几天被一小师弟突然发问,措手不及。理了理思路,竟有些新的体会。照录如下。

师兄,想请教一个问题,可能稍稍有点冒犯,您见谅,请问在辩论比赛之中使用一些比较专业的逻辑术语或是逻辑理论效果究竟有多好?因为这种术语或理论往往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尤其在自由辩中,就会面临一个时间与讲清楚的两难抉择。

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最近在将人大一些经典比赛整理成文字稿以方便做一些浅析。其中有一场是06年贵院对信息,打击盗版那场,相信您一定有印象,其中反三陈怀望师兄的结辩有一句:您描述的这个所有人都不去买盗版到底是不是我们的现实?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您以此展开的论证,您以此为前提展开的这一系列自由辩论的论证到底对我们解决这个现实问题有没有意义?如果说是的话,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世界恰恰是那么多消费者还在盗版呢?也就是说无论您说是与不是,其实啊,您的逻辑都是有问题的。 这段中心思想我理解就是说信息的立论是构建在一种理想环境下,与现实不符也没能论证出可实施性方案。但是首先陈怀望师兄说这是逻辑问题,我有点疑义,我觉得这更像是事实性错误。其次,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似乎花了很长时间来解释这么一个逻辑问题,给我的感觉是莫不如直切主题地话一两句直接点破对方立论与事实不符,效果以及花费时间可能都要更好一点吧。

回复陈贞豪:

有意空了几天,容自己有些思考。你的问题很好,正中辩论的要害。大学生辩论赛是语言和逻辑的艺术。有时靠语言的魅力可以伪装逻辑,有时靠有力的逻辑可以击破语言。就我的体会,学校一级比赛的辩题,很少有能真正靠逻辑取胜的。为什么?原因有这些:首先,根本上说,辩论辩的是价值观。即使是抽签决定立场,也是决定后的伪价值观。所有的辩题都会被上升到价值判断,而价值观很难用逻辑衡量。其次,在这块土地上,现有的辩题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要么是性善论性恶论这类千年辩题,大多已经被挖掘的再无新意,没有施展空间,要么是孙悟空猪八戒刘备曹操这类的浅层次题目。适当的、可供发挥的中间状态基本没有。当初创办纵横时曾试图引入公共话题的概念,无奈时不我与,当初可以辩论出租车、火车票,现在讨论一个动车、漏油试试?不会有人借你场地的。自找麻烦。所以,公共空间的逼仄挤压了辩论的空间。这种环境下,辩手们要么娱乐化,要么娱乐化,要么,只有娱乐化了。娱乐的对立面只会失去市场、听众,自溺于对手的掌声笑声;而理想化的堂堂正正,往往又是现实中的奢侈品。此时的辩手,很难去思考;此时的辩手,很不自由。

语言是辩论的皮肉,逻辑是辩论的筋骨。辩论的目的是获取认可,争取支持——无论是为了一场比赛的胜利,还是获得一届任期的合法性。一个辩手,语言可以是极美的,极花俏的,但如果逻辑能力不够匹配(我没有说逻辑不好。上场辩论的逻辑都还算好。),终归有些林黛玉,好看是好看,但柔弱无骨,娇弱无力,花团锦簇,实无一物。一个辩手,也可以长枪大戟,铁扇钢针,句句有骨,字字见血,但如少了必要的修饰,终不免杀戮之气外露,令票决者怜惜“弱小”的对手。说这些不是老调重谈,而是要强调一点:逻辑是内在的,外在的都是语言;逻辑是里,表面的都是语言。

胡渐彪式的总结陈词曾经赢得了无数的支持和效仿。包括你举的例子。但当我们远离了辩论赛,回过头来看,所谓的打“逻辑”,其本质还是语言。逻辑在这里是一种风格,一种路数,一种派别——说服你,我选择讲一个笑话,讲一个故事,还是讲一段“逻辑”。你发现没有,所谓的“二难”推论们并不似女友老妈落水一般真的令我们左右为难,更多的是一种似是而非。为什么?因为它本就是一种语言技术,其效果是营造了一个场,短时间内引导了听众的主观感受。“如果是,您就是不现实的;如果不是,您就是不道德的”或者“如果是,您的前提就错了;如果不是,是不是又不符合实际情况呢”这类的“二难”陷阱,其本质都不是逻辑,都是语言。逻辑上的二难,很少基于一个简单的排中律构建。换句话说,单一的一个排中律根本就弄不出二难。这类语言上的“二难”基本都类似于“如果中午我吃了食堂,就与初衷不符;可去吃饭馆,又要多花钱”,很难在事后带来类似理发师悖论那种思维的快感。

比如你举的例子,“所有人都不买盗版”,如果是,则与现实不符,如不是,则与前提矛盾。放在现在,可能我只愿说一句:对方以此为前提,前提是错的;前提错了,结论也错了。当然,这样有些长枪大戟。所以我会考虑修饰一下,把这句话表述成:对方以此为前提,前提有待考证;前提的真实性不能确定,结论恐怕我们也需要再看一下。你看,这样修饰一下,语言商务多了,语气也温和多了。

同一个意思,百般捏鼓,成什么样,还是“语言”,不是“逻辑”。

所以,放心大胆的修饰你的语言吧,把它修饰成“逻辑”的风格,没问题!

2011年9月21日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风云居 | 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地址: https://kangjian.net/blog/70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